江蘇省徐州侯集實驗小學 劉 青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核心基礎。然而一直以來的“塊塊式”閱讀教學法,使閱讀教學存在種種弊端,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語言教育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了“窄式閱讀”理論,是指學習者通過閱讀同一主題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來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策略。這個理論的提出和推廣,讓閱讀教學打開了新局面。
幫助和引領學生掌握豐富的語言知識是英語教學的核心任務。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于單詞的學習和掌握,需要重復五到十二次才能真正習得和掌握。根據小學生對于新知識學習后需要不斷復習和強化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規(guī)律,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尋找有效方法,以增加新知識對于學生的復現率。而運用“窄式閱讀”,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遺忘的困惑。
通過“窄式閱讀”,同類文章、同主題材料中,相同的詞匯、相同的知識會反復出現,不斷刺激學生,引起學生的記憶強化。以The king’snew clothes的閱讀教學為例,文本中的基礎知識包括核心詞匯shout、point、magic、clever、silly等,以及初次接觸一般過去時,對于動詞的過去式的構成,也是這個教學內容的重點之一。顯然,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重、難度大,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既要掌握新詞,又要學習語法,又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難度之大不言而喻。要讓學生課后掌握這些知識,課后的大量閱讀至關重要。為了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升記憶效果,可以讓學生閱讀英語繪本The emperor’s new clothes,通過閱讀繪本,story time中的關鍵詞clever等反復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布置學生閱讀一些過去時的故事,如Three pigs、The lionsand amouse等,學生對一般過去時會深入理解,對一些動詞的過去式銘記在心?!罢介喿x”的運用,不僅可以擴大閱讀量,拓寬學生的視野,更能促進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發(fā)展學生語言知識。
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目前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文化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之一,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也影響、制約著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等的發(fā)展。語言學家克拉申也認為,讀者頭腦中積累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時,會自動將知識和文化背景聯(lián)系起來,讓閱讀更流暢。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文化知識的滲透,促進學生了解文化知識,為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促進學生了解背景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窄式閱讀”是主要舉措之一,因為通過同主題、同話題材料的閱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化知識的了解。以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為例,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是單元的主要任務之一,而僅僅在課堂上進行文化知識的介紹,不能滿足學生對文化知識的了解,不能滿足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加深對文化背景的了解,拓展文化知識。如提供一些關于春節(jié)、重陽節(jié)、端午節(jié)等的文章,發(fā)布到班級群,讓學生閱讀,這樣,由于課后時間充足,學生可以對這些材料反復朗讀,從中體會不同節(jié)日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識,包括習俗、特殊食物等,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了解中西文化差異,也是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之一。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時,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關于西方國家文化的材料,如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感恩節(jié)等,通過這些材料的閱讀,了解這些節(jié)日的由來、節(jié)日的風俗等。再者,教師可以借助于PPT為學生呈現一些節(jié)日文化的元素,促進學生對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對文化知識的理解。
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一直以來的英語閱讀教學,停留在表面讀懂的層面,忽視深入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新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文章的語言風格,文本材料的主題深化等。而“窄式閱讀”的運用,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舉措。
通過帶領學生閱讀相同題材、相同主題或者同一作者的相關作品,讓學生通過“窄式閱讀”,理解行文的特點和語篇特點,以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以The king’s new clothes的story time教學為例,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教教新單詞、講講習慣用法、分析分析語法句型等,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的閱讀教學,忽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更忽視學生思維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造成閱讀教學的低效和無效。而通過“窄式閱讀”,效果則大相徑庭,對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大有裨益。
如首先在閱讀The king’snew clothes的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主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說說國王是個怎樣的人,說說兩個騙子的騙術怎么樣,說說國王身邊的大臣們的性格特點,談談小男孩的單純和勇敢,說說如果你也看到國王一絲不掛地“展新裝”會怎么做。這樣,改變了單一、淺層的閱讀模式,促使了學生深入文本,把握內涵和主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除了深入理解文本內容之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其它童話故事,如The little match girl、Thumbelina、The daughter of the sea、Old House等,并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故事情節(jié)中,走近作者和書中的人物,引領他們分析人物內心世界,把握故事的梗概和主題,從而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窄式閱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提供相關的材料讓學生閱讀,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還應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縱向、橫向的比較,讓學生了解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寫作風格,既促進學生詞匯、句型等的豐富,促進學生鞏固語言知識,也利于學生深刻理解閱讀材料。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只有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
有學者提出,通過“窄式閱讀”,學生積累相關的詞匯、背景知識可以減少讀者的閱讀障礙,減輕因文化缺失而產生的心理焦慮,提升閱讀的自信心。為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選擇同題材、同主題、同作家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充分閱讀,這樣的“窄式閱讀”,很少有新單詞,語法句型、結構特點等又基本相似,可以降低閱讀的難度,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仍然以The king’s new clothes的閱讀教學為例,課前讓學生閱讀英語繪本The emperor’s clothes,通過閱讀,了解emperor的意思是“國王”,同義于king等,通過繪本故事的閱讀后,story time的閱讀就不會有困難,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了提升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繪本前借助于PPT為學生呈現皇帝試穿新衣的情境,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并回答Do you knowwhat is the story about?What is thenameof the story?這樣,以生動情境以及情境問題的談論,把學生引領到繪本的閱讀中,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筆者再播放電影“皇帝的新裝”的片段,學生觀看視頻后,思考How is the king?Whowrote the story Theemperor’snew clothes?......繪本閱讀后,再教學story time部分,教師再設計作者是誰,安徒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讀過他的哪些作品,講一講讀過的故事情節(jié)和主要內容等,學生感到不再陌生,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由此進一步提出故事中主要人物,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局等,學生也會感到熟悉,從而減少閱讀的枯燥感,激發(fā)學生互動的主動性。由于閱讀教學前充分閱讀了繪本故事,再讀story time時,其中的生詞、短語以及動詞的過去式等,學生學習起來也感覺容易,從而大大提升了閱讀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中運用“窄式閱讀”,可以解決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閱讀水平低、缺乏閱讀方法和技巧等的弊端,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為了充分發(fā)揮窄式閱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的有效性,發(fā)揮其最大作用,作為教師,除了注重文章中論述的激發(fā)方面之外,還應注重閱讀材料的搜集與改編,如Animals的教學時,可搜集一些關于動物的材料,并對材料加以改編,如原文中的Sometimesa panda mother has twins中,考慮到學生沒有學過twins,為了降低閱讀的難度,筆者給改為two pandababies,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讀中活動,可以借助于PPT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促其猜讀、推斷讀,從而為閱讀做鋪墊;設計多元活動,如表演、游戲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