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珍,章玉婷,王婉麗,于曉珍,馬紹明
上海市華涇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231
心理健康是一個復雜、綜合的概念,涉及人的身體、智力及情感等方面,與醫(yī)學、社會及心理等也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心理健康篩查,可進一步了解相關人群的心理動態(tài)[1],及時有效地對焦慮障礙、驚恐障礙、抑郁障礙進行早期識別,及時干預及引導就醫(yī),以期實現(xiàn)對這些常見心理疾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2],對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心理健康綜合防治模式的初步研究,本研究于自2021年5—7月,對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門診就診患者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01份,并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干預,制定綜合干預策略提供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在本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的患者,進行現(xiàn)場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心理健康問卷601份,剔除重復和無效問卷31份,有效問卷570份,有效率94.8%。調查人群中男性201例,女性369例,男女性別比為0.54∶1;年 齡18~93歲,平 均(58.76±15.46)歲;已 婚502例(88.1%),離異或喪偶67例(11.8%),未婚1例(0.2%);退休301例(52.8%);企事業(yè)單位169例(29.6%);自由職業(yè)14例(2.5%);其他86例(15.1%)。
納入標準:不限男女;能夠理解和簽署知情同意書;既往無抑郁或焦慮診斷病史;能夠獨立完成調查問卷。排除標準:既往存在自殺行為或精神病性癥狀者;認知功能明顯減退者;不能理解評估量表或團體治療者。
以自愿參與為原則,對調查對象采用標準統(tǒng)一指導語和匿名填表方法,抑郁癥篩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是基于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Ⅳ)診斷標準的9個條目,各條目相加為抑郁總分,總分越高,抑郁情緒越嚴重[3-4]??偡址秶鸀?~27分,0~4分表示沒有抑郁癥、5~9分表示可能有輕微抑郁癥、10~14分表示可能有中度抑郁癥、15~19分表示可能有中重抑郁癥、20~27分表示可能有重度抑郁癥。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由相關學者編制,用于廣泛性焦慮的篩查及癥狀嚴重程度的評估[5],多個研究顯示GAD-7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含7個條目,總分計0~21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0~4分表示沒有焦慮癥,5~9分表示可能有輕微焦慮癥,10~13分表示可能有中度焦慮癥,14~18分表示可能有中重焦慮癥,19~21分表示可能有重度焦慮癥。要求調查對象根據(jù)自身情況如實填寫該量表,并統(tǒng)計其主要指標和因子數(shù)據(jù)。
測評結果收集后,由專門醫(yī)生對問卷進行質控,出現(xiàn)邏輯錯誤或者缺失項的問卷進行電話回訪并確認。資料采取雙錄入,確保錄入質量。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分析各變量間相關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總體評分中,有214例患者抑郁或者焦慮分值其一項≥5分,陽性率37.5%。其中196例患者抑郁分值≥5分,101例患者焦慮分值≥5分,83例患者抑郁和焦慮兩個得分都≥5分。
共196例PHQ9量表得分總分數(shù)≥5分,陽性率34.4%(196/570)。其中5~9分162例,占28.4%;10~14分30例,占5.3%;15~19分和20~27分各2例,各占0.4%。平均(3.50±2.90)分,最高得分22分。GAD7量表得分總分數(shù)≥5分共101例,陽性率17.7%(101/570)。其中5~9分78例,占13.7%;10~14分16例,占2.8%;15~19分6例,占1.1%;20~27分1例,占0.2%。平均(2.35±2.39)分,最高得分19分。見表1。
表1 上海市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人群抑郁和焦慮癥狀嚴重程度分析
女性抑郁、焦慮癥狀得分均顯著高于男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58、-3.085,P=0.040、0.002),見表2。經抑郁焦慮心理狀況與年齡相關性檢驗分析,焦慮癥狀得分與年齡無顯著相關性(r=-0.001,P=0.973);抑郁癥狀得分與年齡呈顯著正相關(r=0.107,P=0.010),抑郁癥狀得分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年齡越大,抑郁得分越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上海市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人群按性別抑郁和焦慮癥狀得分對比
篩查同時還發(fā)現(xiàn),有自殺傾向與“在不同的處境或場合中,突然有焦慮、恐懼、不適或者緊張不安發(fā)作,并且在10 min內達到最嚴重的程度”的兩個選項陽性人數(shù)最多,各有25例;經檢驗分析,不同性別就診患者的自殺傾向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96,P=0.048),其余各項目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上海市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人群按性別心理健康指標結果對比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群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使整個身心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有助于發(fā)揮自身的內在潛能,從而提高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6]。本研究對社區(qū)醫(yī)院門診就診的患者進行了篩查,共調查570例。其中有抑郁或者焦慮癥狀的約37%,抑郁癥狀檢出率高于焦慮癥狀。目前,全球超過3億人患有抑郁癥,相當于世界人口的4.4%[7],也是導致全球殘疾類疾病的主要原因。中國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為6.8%,12個月患病率為3.6%[8]。其對心理造成負面影響,若不及時干預,可導致抑郁癥,造成不良事件。早期開始重視,加強心理宣教,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狀[9]。
調查還發(fā)現(xiàn),抑郁癥狀得分與年齡呈顯著正相關,年齡越大抑郁癥狀得分越高。步入老齡后,生理機能快速減退、患病、認知與調適能力下降、社會角色轉變、家庭情感支持缺乏及負性生活事件等因素會加重老年情緒的敏感程度,更易出現(xiàn)消極、悲觀的負面情緒,進而引發(fā)抑郁[10-11]。中老年是一類特殊的群體,需要承受家庭及社會的壓力,再加上自身疾病的困擾,導致患者軀體健康水平較低。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具有更少的社會資源,心理健康認識較低,認可的求助對象較少,不夠信任專業(yè)的心理衛(wèi)生[12],導致其心理疾病患病率高,但就醫(yī)率低。社會及家庭應給予老年人心理健康更多的關注,出現(xiàn)負面情緒積極應對及早干預,避免不良后果發(fā)生。加強中老年心理健康的關注,對提高其健康水平也具有重要意義。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抑郁、焦慮癥狀得分均顯著高于男性,這與其所面臨的文化、制度和觀念等相關[13]。女性本身情感豐富且易情緒化,在圍絕經期、更年期及孕產婦等特殊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凸顯,建議廣大女性遇到應激事件后應積極向周圍親人朋友求助和傾訴,積極緩解消極心理;應提升自我認知、樹立自信心、豐富興趣愛好,正視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就醫(yī);各醫(yī)療機構應積極開展心理保健知識干預,及時給予心理疏導,促進一般女性的心理健康狀況,減少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發(fā)生??傊?,促進女性的心理健康需要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14]。
綜上所述,本研究樣本相對較少,且研究范圍、問卷調查時間的局限等,也使調查對象偏集中。今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大樣本、多點的調查,同時可應用多種高效度、高信度的測量量表,從而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地了解各層人群的心理健康情況。希望心理健康篩查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認同,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心理健康,促進國民整體身心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