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靜,馮佳,王浩娟
1.浠水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湖北 黃岡 438200;2.浠水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湖北 黃岡 438200;3.浠水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湖北 黃岡 438200
藥品作為在臨床治療中可發(fā)揮巨大作用的商品,其使用是否合理關乎著醫(yī)院的用藥管理質量及患者的切身利益[1]。規(guī)范、安全和合理的用藥可降低藥品使用不良帶來的風險,并盡可能地保障患者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降低醫(yī)鬧事件的發(fā)生率[2]。鑒于該商品的錯誤使用及不規(guī)范使用等問題,會增加患者的經濟支出,拖延其治療進度,影響其治療效果,故定期對醫(yī)院用藥秩序和情況進行檢查十分重要[3-4]。門診每日人流量較大,收治的患者較多,藥物的進出比較頻繁,因而很容易因為醫(yī)護人員的忽略和忙碌而出現錯誤用藥或者劑量偏差及給藥時間不合適等情況,會直接影響該科室的用藥管理秩序[5-6]?;诓缓侠碛盟巻栴},提出并實施用藥管理策略,是可有效提高門診用藥管理的有效措施[7]。本研究于2022年1—5月對浠水縣人民醫(yī)院門診26名護理人員開展用藥調查,并根據實際問題提出對應措施,旨在觀察該對策實施具體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于2022年1月對本院門診的用藥情況進行調查,收集和總結科室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并針對性提出護理管理措施。本研究26名護理人員中,中專5名、大專15名、本科6名;年齡22~42歲,平均(22.50±4.12)歲;工作年限1~20年,平均(10.50±3.23)年。
于2022年1月對門診開展用藥情況檢查,首先確定檢查對象,即在本院工作的26名護理工作人員。按照美國醫(yī)院藥師學會中關于錯誤用藥的闡釋,并結合本院實際情況開展調查,檢查是否存在藥物劑型不符和給藥錯誤、藥物濃度過高或過低、給藥途徑不恰當、給藥操作方法錯誤、遺漏藥物、未考慮特殊患者、給藥間隔時間過長或過短、未正確配制藥物、未提前了解藥物過敏、未了解禁忌藥物和過期或者變質藥物。并根據記錄的例數,對不合理用藥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
2022年1月擬定調查記錄表,并對護理人員開展突擊檢查,記錄科室存在的不合理用藥行為。接著根據科室的管理需要、導致不合理問題出現的原因、考慮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個人需求,針對問題制訂對應的管理措施。2022年1—5月實施制訂的不合理用藥問題管理措施,每月進行用藥問題大檢查,5月底統計該管理期間出現的不合理用藥行為。
1.3.1 提高藥事監(jiān)管管理質量 ①重視藥師培訓質量:應指導門診藥師人員參與臨床治療工作,更好地配合醫(yī)師給藥,對于醫(yī)師所開的藥方,應結合患者的基礎信息,以及藥物的特點,能從自身專業(yè)角度去審視藥方的合理性,并及時與醫(yī)師進行溝通,預防不安全用藥行為的出現;②開展用藥安全教育;針對患者,應在其入院后為其講解用藥基本常識,提升其藥物認知,使其可根據自身手術或治療需求,做好思想準備,并按照醫(yī)護人員的要求,規(guī)范自身行為,避免藥物不合理或者使用不良等情況的發(fā)生;③整頓科室環(huán)境:制訂嚴格的科室環(huán)境規(guī)范,保持室內通風情況良好、藥品擺放符合規(guī)范,并定期進行儀器設備和藥品的檢查。
1.3.2 豐富培訓形式 在常規(guī)的培訓形式上,可適當地引進新的不同培訓模式。比如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指導護理人員可根據自身工作體驗,及對培訓知識的了解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組織其他護理人員探討培訓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此外,還可定期組織護理知識競賽和技能考核大賽,由獲勝人員分享護理體驗及優(yōu)秀方法,指導其他護理人員相互學習,每個月組織能力測評,檢驗并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
1.3.3 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除了提高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外,護理綜合能力,即語言溝通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可影響用藥安全質量。尤其對于新入職的護理人員,由于缺乏經驗,在與患者溝通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且對各類藥物的具體信息、劑量以及給藥途徑方面的掌握還有著一定的提升空間。故針對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可定期組織召開講座,在講座中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講解如何提升溝通能力,如何根據患者的特點開展簡潔扼要的用藥宣教,同時提升表達效率。針對思維能力,可由藥師定期為護理人員開展抗菌及其藥物藥理講解,并著重對可互相影響治療效果的藥物進行介紹,用以提升其對藥方的辨證思維能力,并與醫(yī)師建立互相制約機制,用以提升給藥的準確性。另外,注重審查患者的醫(yī)囑藥單,根據自己的判斷,對于不適于患者當前狀態(tài)的藥物,可與藥師和醫(yī)師進行討論,并依據其自身用藥基礎(是否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術后是否發(fā)作基礎疾病等),做到正確合理給藥。
對門診26名護理人員開展用藥調查,記錄其存在的不合理用藥行為,并針對其行為追溯緣由,確定不合理用藥情況出于患者、護理人員還是護理管理人員,并進行統計和計算占比。不合理用藥=不合理用藥行為(例次)/該時期總和用藥行為(例次)×100.00%。在開展不合理用藥問題管理策略期間,檢查并記錄護理人員是否存在不遵守規(guī)定,以及是否發(fā)生不合理用藥行為。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管理前后的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科室用藥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各自存在2例次藥物劑型不符和給藥錯誤,給藥操作方法錯誤和未考慮特殊患者,其占比分別為7.69%;各1例次藥物濃度過高或過低,給藥途徑不恰當,遺漏藥物,給藥間隔時間過長或過短、未正確配制藥物、未提前了解藥物過敏、未了解禁忌藥物和過期或者變質藥物,其占比分別為3.85%。該次調差合計發(fā)現16例次不合理用藥,占科室總調查用藥行為的61.56%。見表1。
表1 科室不合理用藥情況
分析不合理用藥的原因,有1例患者劑量不規(guī)范,占比6.25%;1例主觀資料缺乏,占比6.25%。從護理人員方面,有5名存在慣性思維,占比31.25%;3名工作態(tài)度不積極,占比18.75%;4名護理經驗不豐富,占比25.00%。從管理層面,有1名培訓方式單一,占比6.25%;1名護士長未監(jiān)管到位,占比6.25%。見表2。
表2 科室不合理用藥原因調查
管理對策實施后,可見不合理用藥情況只出現了1名,發(fā)生率為3.85%,明顯低于對管理前的61.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管理前后不合理用藥發(fā)生情況對比
近年來,醫(yī)院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藥是公共衛(wèi)生組織,患者及醫(yī)院管理層普遍關心和重視的問題之一[8-9]。鑒于門診日流量較大,涉及的治療范圍相對較廣,以及部分患者存在基礎慢性疾病等,使得絕對安全用藥在該科室呈現出難以實現的態(tài)勢。但需要指出的是,很難確??剖野俜职俚貙崿F安全用藥,并不意味著可允許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出現,實施上,合理用藥正是朝著安全用藥反向進展的必要途徑。關于用藥不合理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給藥錯誤,處方或者醫(yī)囑給予錯誤,藥物劑量和時間錯誤,藥物濃度監(jiān)測失誤,以及遵守性錯誤[10]。而對于門診,則主要可包括重復給藥、藥物的劑量過大或者過小,溶媒選擇不當和配伍不合理等。門診人流量多,每日所使用的藥物種類也比較豐富,各類藥品的名稱存在差異,醫(yī)師和護士僅憑包裝差異或者藥名有時候很難確定其實際成份,故而導致同類藥物重復使用。他汀類藥物或者一些中成藥,劑量過大會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有引發(fā)血壓異常或者呼吸暫停的風險,而過小則不利于藥物濃度的集中發(fā)揮,會影響治療時間[11]。此外,殺菌劑和抑菌劑的混合使用,會降低抑菌效果等。該次對本院門診醫(yī)師和護理人員均開展了檢查,發(fā)現了該次調查合計發(fā)現16例不合理用藥,占科室總調查用藥行為的61.56%。收集統計致使用藥不合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和占比,患者方面2例,占比12.50%,護理人員方面12名,占比75.00%;管理方面2名,占比12.50%,其中以護理人員最為顯著。分析護理人員頻繁高發(fā)不合理用藥行為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對工作的態(tài)度還不夠積極,缺乏思維辨證能力及較為完善和系統的藥物認知,且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判斷藥物途徑和藥理知識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進步空間。分析和統計出問題后,本文根據實際情況,從環(huán)境、護理人員自身素養(yǎng)、藥師監(jiān)督力度,以及患者用藥認知,制訂了對應的管理措施[12]。健全和落實藥物管理制度,指導藥師在給藥時,掌握患者的基礎用藥信息,并根據其目前狀況,審查藥方的合理性。護理人員則認真收集患者的基礎個人服藥信息,并記錄傳送至醫(yī)師和藥師工作端,同時跟進其治療進展,按照藥師和醫(yī)師要求,規(guī)范給藥,監(jiān)控藥物濃度,認真記錄給藥劑量、時間和方式,隨時對照藥方[13]。另外,構建藥師、醫(yī)師和護理人員制約結構,提升各自的能力水平,使其可開展互相監(jiān)督,針對開出的藥方做出合理的佐證,對提出的問題共同進行商討,并掌握藥物的實際使用情況,及時發(fā)現和糾正不合理用藥行為。
綜上所述,門診的用藥是否安全,關乎著科室的用藥管理質量和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不合理的用藥行為,毫無疑問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影響治療進展,同時妨礙科室用藥管理秩序。醫(yī)院應重視并加強科室的用藥管理,及時清查糾正不合理用藥行為,提升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完善監(jiān)督制度,提高用藥安全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