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代償期肝硬化(AD)定義為肝硬化患者的腹水、肝性腦病或靜脈曲張出血的急性發(fā)展/惡化。以嚴重的全身炎癥和器官衰竭為特征的AD亞組,這些特征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標志,這是一種獨特的臨床綜合征,與極高的短期死亡風險相關。
AD的高凝和低纖溶可能與疾病進展和凝血相關并發(fā)癥有關。來自意大利阿齊安達·奧斯佩代爾大學的Zanetto等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目的是描述AD患者的凝血改變;評估這些改變是否可以預測ACLF和出血/血栓形成。
前瞻性招募在院的AD患者,并進行廣泛的凝血分析,包括凝血因子、凝血調節(jié)蛋白修飾的凝血酶生成試驗,并評估內源性凝血酶生成能力[血漿高凝性標記]、纖溶因子和纖溶酶-抗纖溶酶復合物(纖溶激活標記)。用C反應蛋白(CRP)評估炎癥嚴重程度。在研究的第1部分,比較了AD患者與對照組(穩(wěn)定失代償和代償性肝硬化)的凝血情況。在研究的第二部分,前瞻性地隨訪了AD患者1年,并調查了ACLF和出血/血栓形成的預測因子。
此研究共招募了169例AD患者(終末期肝病模型中位數(shù)評分20分;CLIF-C AD中位數(shù)評分54分)。與對照組相比,AD與更明顯的高凝相關(P<0.000 1),纖溶激活無差異。在隨訪中,55例發(fā)展為ACLF。CLIF-CAD、CRP和Child-Pugh與ACLF獨立相關。結合這些變量的預測模型(Padua模型)準確地識別出ACLF高風險個體(AUC=0.857,95%CI:0.798~0.915,敏感度74.5%,特異度83.3%)。值得注意的是,CRP和進展為ACLF(而非基線凝血障礙)與出血有關(n=11);CRP和抗纖溶因子PAI-1>50 ng/mL與血栓形成有關(n=14)。Padua模型的預后價值在一個獨立的雙中心歐洲隊列(n=301)中得到驗證。
總之,在一個前瞻性的AD住院患者隊列中,發(fā)現(xiàn)凝血和纖溶改變與ACLF的發(fā)展之間沒有聯(lián)系。因此,與最近的假說相反,高凝和低纖溶狀態(tài)不太可能直接參與AD的進展,不能作為治療位點。全身炎癥的嚴重程度和肝臟失代償是ACLF最強的獨立預測因素。結合血漿CRP水平、CLIF-C AD評分和Child分級的預測模型準確地識別了隨后發(fā)展為ACLF的AD患者。如果得到進一步證實,Padua AD模型可能成為一個額外的手段,以改進對考慮新的疾病改善療法的AD患者的識別,并加快肝移植的評估。
摘譯自:ZANETTO A,PELIZZARO F,CAMPELLO E,et al.Severity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is the main predictor of ACLF and bleeding in individuals with acutely decompensated cirrhosis[J].J Hepatol,2022.DOI:10.1016/j.jhep.2022.09.005.[Online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