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是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核心性理念,可以展現義務教育階段小學體育教學的個性化以及教學維度。作為從事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運動實際,分析學生接受能力,構建動態(tài)性的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教學。在本文中從動態(tài)生成的概念、實踐意義、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分析小學體育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應對策略,使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能合理利用課堂的一切資源,讓小學體育課堂在動態(tài)生成的影響下變的更加激情更加趣味,期望能夠對以后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工作起到理論參考作用。
1 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概念及探究應對策略的實踐意義
1.1 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概念
動態(tài)一詞的概念是指:物體不斷移動、變換的一種狀態(tài)。生成一詞的概念是指:隨著事物不斷變化、不斷發(fā)展產生的一種結果。課堂動態(tài)生成是指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練習難度、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中即時生成的問題。這些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問題大多數是沒有出現在教師備課之內,很多超出課堂預設的新問題。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年齡身體發(fā)育的影響,其思想水平和生活經驗還未完全成熟,再加上體育課堂需要不斷練習以及合作交流等因素的影響,動態(tài)生成在小學體育課堂十分常見。
1.2 研究應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策略意義
理論價值:研究應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策略,可以讓教師意識到應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重要性,增強教師利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遇到的問題變成教學資源,不斷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同時根據動態(tài)生成巧妙的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動作練習方式,不用按照教材一“備”到底,同時為其他體育教師同仁提供相關理論依據,讓小學體育課堂充滿活力與激情。
實踐意義: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尤其是考慮到小學體育課堂的特殊性,需要師生之間不斷互動、交流、練習、指導等等。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達自己,課堂動態(tài)生成定會經常出現。那么如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一直是我們探究思考的問題,通過研究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策略,可以避免體育教師按部就班,防止教師主宰學生學習的方向。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此外,研究應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策略能適應小學體育課堂的多樣性、多變性。與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課相比,以往的死板、機械式練習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教學。大多數小學體育教師還停留在以十分理想的狀態(tài)設計備課、做課堂預設,然后一絲不差的去展開教學。利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方式去追求小學體育課堂的多樣性、多變性,敢于面對小學體育課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利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合理地去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展示真實的小學體育課堂。
2 小學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現狀
目前,許多體育教師還沒有意識到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不能根據學生課堂實際表現去有效組織教學。面對動態(tài)生成視而不見,或敷衍了事。還有部分教師“必須”生成,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按照自己的想法理想化教學,使體育課堂失去生命的活力。
2.1 教學能力與認識不足,忽視課堂動態(tài)生成
對于小學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很多教師都會事先做好相應的功課,但是動態(tài)生成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我們面對的學生不知道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或者出現什么樣的技術動作錯誤。當面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在教師的預設之外的情況時,有些教師在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往往時敷衍了事地回答或者不能準確地回答學生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小學體育教師自己本身需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動作技能,這樣就可以掌控課堂的方向,輕松應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還有一部分教師思想不夠重視,還是老一套的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只要按照備課從開始到結束按部就班就可以,從而忽視小學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比如:在跳躍與游戲單元,當我們問到學生大家覺得哪種小動物跳的又高又遠呢?經常可以聽到很多種答案有青蛙、兔子、羚羊等等。我們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會事先設想引用青蛙跳水的動作來進行引導。但是,如果這時候就有學生覺得袋鼠跳的比青蛙又高又遠并提出疑問呢?在教師的腦海中預設的是青蛙跳水的故事,接下來的教學可能都是圍繞著青蛙跳水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因此有的小學體育教師就會忽略袋鼠跳這一動態(tài)生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給予回答,忽略課堂動態(tài)生成。
2.2 教學方式枯燥乏味,抑制課堂動態(tài)生成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一直流傳一句話:學生喜歡體育,但是不喜歡上體育課。這句話看似十分矛盾,體育技能不就應該是在體育課堂上獲取的嗎?但是仔細品味這句話,問題出在體育課的“課”上,一節(jié)課就是單純的集體模仿學動作和機械式的重復練習,大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失去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在練習上變得不夠積極,腦袋不再思考問題,從而成為了抑制小學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因素之一。此外,體育課有時脫離學生實際,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按照自己的以往經驗進行設計。當我們讓學生掌握一項技術動作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是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技術動作學生有沒有能力去接受或者這項技術動作在日常生活中能否用到。比如:在耐力跑與游戲單元,跑圈是很多教師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枯燥乏累完全體現在學生們的臉上??菰锓ξ兜木毩曋粫寣W生失去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在自己毫不感興趣的項目上自然不會有過多的思考,步伐與呼吸的配合早已不是學生關注的問題,只剩下早點下課的哀怨聲。相比較跑圈采用計時找東西,或計距離找東西這種趣味性練習方式更能讓學生體驗耐久跑的樂趣,枯燥乏味的練習只會抑制小學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
2.3 過度強調,“必須”生成
很多教師明白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重要性,認為有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才是一節(jié)好課堂。因此過度強調課堂動態(tài)生成,通過“必須”生成來為自己的課堂增添色彩。所以,有些教師通過自己的主觀猜想可能出現的動態(tài)生成,強加給指定的學生。對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視而不見,反而起到了反向作用。比如:在跑步熱身階段,教師也進行了豐富的教學設計,圍繞著圓形圖案跑、S形圖案跑、高抬腿跑、后踢腿跑等等,但是可能因為圖案的大小、距離不合適等等因素達不到熱身的效果,教師在熱身結束之后詢問學生身體有沒有熱起來,得到的都是教師事先生成好的答案,從而教師就會抓住這個“動態(tài)生成”,引導學生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3 小學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應對策略
新課標中針對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均有闡述,對于體育學科來說,其依賴師生溝通和互動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需要立足實際,抓住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契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抓住動態(tài)生成,就必須要依靠課前的精心預設,將二者協同配合。
3.1 借助主題篩選預設,催生動態(tài)生成
新課標針對小學體育做出相關闡述的時明確提出,想要對少年兒童的潛能進行開發(fā),就絕對不能單獨依賴理論的探索和研究,必須要從少年兒童實際情況入手。因此,老師在前期預設體育課堂的過程中,必須要密切注意用教學的具體內容來組織教學活動,這也就是“主題篩選”的過程。具體來說,體育課堂的主題選擇和大多數小學課程均一致,必須要保證其鮮明性,促進高效、有序的課堂教學,凸顯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在實際操作中,老師需要分析學生的認知實際、運動特征,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迎面接力跑”這一課程活動預設中,老師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該運動項目的特征、提升教學效果,設計“割水稻”的主題活動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人數不固定,以每組小組人數一致為準,盡量在6人以下即可),每組學生分別拿著“鐮刀”(道具),向前跑,看見“水稻”(道具),就把它“割下來”并帶著跑,直到將“鐮刀”和“水稻”交給下一名隊員,最先跑到終點,且“水稻”始終沒有掉落(或掉落得最少)的小組為勝利。在明確規(guī)則之后,老師引導學生完成運動。這樣的課堂模式得以引導學生在競賽中感受“迎面接力跑”的主要特征。小學體育課堂的主題篩選預設,需要關注學生個體的考量,催生良好的動態(tài)生成(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所有的教學預設都要關注的重要前提。
3.2 借助分層理念預設,完善動態(tài)生成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當中,小學生們能夠從各個學科的學習任務完成中體現出這個群體的個性和能力特征,從體育學科的情況來看,表現包括:小動作較多、隨意性高(認知和行動相關)、自控意識較弱,經常出現上課走神、一心想要自由活動玩耍的問題。結合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嘗試對教學進行適當的分層引導,這也是素質教育的現實需求,展現出體育教師教學藝術?!胺謱右龑А敝傅氖抢蠋煼治鼋虒W的各種有利因素和制約因素、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之后,從多元角度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教學設計的策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也是因材施教的另一種形式,和現代體育課程理念相通。例如,班級當中,一名男同學與一名女同學,其運動習慣、體育基礎、興趣傾向都會有較大差異,而一名女同學(或男同學)和另一名女同學(或男同學)之間又會有不同;另外,在不同的項目上,這些同學之間又會出現新的差異。例如,有的同學喜歡跑步、有的喜歡跳高;有的擅長跑步、有的擅長跳高等等。老師在教學中需要以此為參考,設計分層預設,完善動態(tài)生成。
以“投擲沙包”為例,在課堂開始階段,老師先不對體育動作予以示范,引導學生自行進行討論,從“大家了解這項活動嗎?”開始引導,過渡到“大家猜猜這項活動怎么進行呢?”“有沒有同學可以主動示范一下?”;隨后,結合學生的反應(動態(tài)生成),從不同的層次中分別邀請一名男同學、一名女同學(或者一名喜歡或擅長沙包運動的同學和一名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同學),一同和老師示范動作,并做以不同的要求,告知同學們“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鍛煉”,并指導技巧,對不同運動基礎、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予以不同的引導和要求。進行教學引導過程當中,老師需要具備關照意識,堅持生本理念,隨時分析和調整教學方向,利用教學環(huán)境、學生特長等諸多因素完成綜合性的預設考量,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進行完善,發(fā)揮出不同教學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增強課堂教學和諧性,令學生獲得更多學習機會。
3.3 借助趣味訓練預設,夯實動態(tài)生成
體育活動始終是比較綜合性的運動項目,能夠令小學生充分活動肢體、調節(jié)內臟功能、改善新陳代謝與神經功能,還可以幫助學生放松身心,緩解學習壓力,形成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體育運動價值需要老師們立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方針,分析學生訓練的實際,做好設計規(guī)劃。小組合作的訓練方式在新課改當中受到廣泛認可,滿足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為了能夠有效鞏固、更好利用動態(tài)生成,應當立足不同維度,優(yōu)化創(chuàng)新小組合作訓練方法,促成趣味性教學,滿足小學生需求。
例如,在學習“排球傳球”技巧之后,老師可以結合學生們的掌握情況,利用上文提及的分層理念,設計小組對抗比賽:每個小組中均有不同層面的學生,比較每個小組的傳球成功率以及傳球頻率,每成功傳球,獲得一分;傳球失敗不扣分,但是傳球的時間超過20秒,則需要扣一分;如果傳球的時間在10秒以下,成功的可以獲得兩分,失敗不扣分。按照上述規(guī)則進行競賽,突出良性競爭的優(yōu)勢,同時有助于構建靈活課堂,老師隨時觀察課堂上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和能力,這也是新時期培養(yǎng)體育精神的關鍵途徑。在課堂掌握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不管設計怎樣完善的預設、選擇什么樣的小組合作模式,都需要老師做好清晰的認知,良好的分工、趣味性的訓練預設,由此才能夠催生積極的課堂生成,并由此夯實課堂效果,提升學生協同意識和體育素養(yǎng)。
3.4 捕捉課堂細節(jié),升華動態(tài)生成
小學體育課堂動態(tài)生成有些是可以預設到的,有些是始料未及的,課堂動態(tài)生成并不是單一出現的,而是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相輔相成。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學生一直處于參加活動的亢奮期,動態(tài)生成十分普遍,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放平心態(tài),要有尋找動態(tài)生成的一雙慧眼。對于體育課堂可能出現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有一定的敏感度,巡回指導和傾聽學生團隊合作時的交流,將信息整理分類,并做出相應的判斷,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手段??梢栽趯W生的一個動作練習中發(fā)現動態(tài)生成點;可以在學生之間交流的談話中發(fā)現動態(tài)生成點;可以在道具器材的使用上發(fā)現生成點。仔細觀察捕捉每一個可能生成的點,這樣才能掌握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保證課堂有條不紊進行下去。例如說:在投擲與游戲單元,在進入基本部分的學習時先要對學生進行講解示范,然后讓學生分組自由練習。根據巡回指導觀察學生的練習動作,捕捉動態(tài)生成的點,發(fā)現學生出手角度過低這個動態(tài)生成,可以組織學生投擲過一定高度的橫線作為輔助練習;發(fā)現學生在出手時力度欠缺,可以組織學生兩人一組拉彈力繩揮臂練習。捕捉課堂細節(jié),升華動態(tài)生成,隨時調整自己的課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4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平等、和諧的體育課堂環(huán)境,做好課前預設,密切圍繞教學的整體目標進行預設,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從而促進課堂良性動態(tài)生成;利用豐富的課堂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抓住動態(tài)生成的契機,為體育教學增添教學資源,這也是踐行新課改指導方針的主要途徑,有助于小學體育教學上升新的高度。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大許鎮(zhèn)太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