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打撈時光的詩意》收錄的全部詩歌,詩人并沒用華麗的詞藻、簡單的排列來堆砌對祖國、山河、朋友、親人等的情愫,而是誠摯地寫下一個飽有良知、使命和擔(dān)當(dāng)?shù)默F(xiàn)代知識分子對自由的向往,對真善美的謳歌,對文學(xué)藝術(shù)的虔誠。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詩歌是感性的表征,詩歌是情感的共鳴。繼《鄉(xiāng)土與人生的戀歌》(四川文藝出版社,1998)、《行吟韓國》(中國電影出版社,2017)之后,峻冰推出了他的第三部詩集《打撈時光的詩意》(北京燕山出版社,2022)。該書收錄詩人從2008年至2021年間所創(chuàng)作的66首詩歌,題材廣泛,立意深刻,語詞考究,飽含深情。它書寫了悠悠的歲月,吟唱了生活的美好,展現(xiàn)了詩情的魅力。詩人從生活的點滴中汲取靈感,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抒發(fā)對祖國、鄉(xiāng)土、自然、生活的由衷贊美,讓人共鳴、共情、共振??梢哉f,正是對樸實無華的生活的真誠抒寫及其長情細膩的創(chuàng)作建構(gòu),本書才流露出獨特的審美韻味。
也是一位大學(xué)教授的峻冰自稱“寫詩畢竟與我的生命融為一體了”(《打撈時光的詩意》[后記])。這顯然表明詩作者感性與理性相互交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當(dāng)然也是其所堅守的詩歌之長情浪漫的佐證?!洞驌茣r光的詩意》總分六輯:《感恩》《勞動者的雕塑》《走過羊湖》《光影三十年》《杯中的最后一滴酒》《致曾經(jīng)的美麗》,每輯收詩10或12首,多為共通主題。換言之,本書從六個緯度打撈了作者所歷十余年時光的詩意與詩情。第一輯《感恩》抒寫對祖國、故土、自然、師長的感恩之情。在《大地之愛》中,詩人這樣寫道:
時光汩汩流淌的歷史長河里
膚色相同的人走在了一起
手拉手采擷秋日的風(fēng)景" 在心底
不停地呼喚你的名字,祖國啊
你賜予我們名字、價值與夢想
我們奉獻給你青春、真情與和諧
從此時腳下的這塊土地向極遠處延伸
無論陽光下的哪一個角落
我們都用“龍的傳人”這響亮的名字
大聲說明自己,說明父母和子孫
詩作寫出“龍的傳人”對祖國母親的至誠至愛。詩人曾在國外訪學(xué)三年。俗話:“出過國的人更愛國?!睆摹洞驌茣r光的詩意》的題首語“獻給我的祖國”來看,詩人的這種情感是真實而不虛飾的。在《鄉(xiāng)戀》中,詩人則表達了對故鄉(xiāng)乃至地球家園的深沉的愛:
歲月蒼老的風(fēng)已再次輾轉(zhuǎn)掠過
菊花已殘" 夜未央
滿地零落成泥的感嘆和愁思
昨夜的輝煌警示今天" 預(yù)示未來
每個人注定有一個故鄉(xiāng)" 一個明天
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一個歷史
本輯詩歌以創(chuàng)作先后時間排序,從人物、地域、空間的跨度中暗示出詩人所要感恩的對象及其中深隱的感激之意——這為全書“打撈時光的詩意”的主題打下堅實基礎(chǔ)。
在第二輯《勞動者的雕塑》中,詩人將勞動物化為“手”“腳”“脊梁”“大地”“城市建設(shè)者”等,從而將勞動的概念隱入詩語的長短句排列中,同時以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來彰顯勞動的意義(勞動是光榮的,熱愛勞動的人也是令人尊敬的),并以遼闊的大地來映襯勞動的光輝。在《脊梁》一詩中,詩人寫道:
那是普通而平凡的脊梁
血肉鑄就
和你、我、他的一樣
有著孩童或成人的厚度與力量
本詩是在詩作者親歷5·12汶川大地震后寫下的生命感悟,它感嘆巨大災(zāi)難下人類渺小的同時,也禮贊中華兒女同心匯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力及由此看出的使命感、責(zé)任感。在《白色禮贊》中,詩人從歷史的縱深處起筆,用娓娓道來的方式言說了我們正在遭遇的厚重時代(后疫情時代):
小時候 看見你
我選擇退縮
害怕你手上透明的針管
與我的肌膚有什么牽連
盡管你有著“白衣天使”的頭銜
雖然你帶來了充滿希望的明天
……
2020年" 新冠肺炎來了
我是防疫的普通一員" 宅家伏案
驚嘆又是你那身潔白的戎裝
拼命衛(wèi)護著中原大地的平安
我突然想起你還有一張“白衣衛(wèi)士”的名片
還有一張知難而上、向死而生的笑臉
詩作開篇展現(xiàn)了詩人孩提時代童趣天真的一面,然隨著時光的流逝,所見“白衣天使”救死扶傷之事的增多,尤其是見聞2003年抗SARS病毒之戰(zhàn)、2020年抗新冠病毒之戰(zhàn)后,詩人深感“白衣天使”就是“白衣衛(wèi)士”——他們“知難而上、向死而生”的精神深深震撼了詩人易感的內(nèi)心。此情此景,只能直抒胸臆,縱情謳歌了!
《打撈時光的詩意》在時間跨度上幾近13年(2008年6月12日-2021年6月1日),由詩中所寫可見,詩人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第三輯《走過羊湖》所收詩歌展現(xiàn)了詩人于江南、西藏、重慶、四川等地參加學(xué)術(shù)會議之余的心智與感悟。《拉薩的天空》寫于酷夏之季海拔3650米的日光城拉薩,展示了詩人對高原風(fēng)光的沉醉、對圣潔佛教的敬畏及置身其間的內(nèi)心喜悅:
拉薩
一個神秘的名字
高寒、遙遠、佛意、圣潔
既令人畏懼又令人向往
我害怕精神沉醉而身體卻突然迷失了
奔向它
把所有間接的記憶
以飛翔的姿勢肆意于藍天以及簇擁它的云朵
站在布達拉宮高高的樓頂上
你能否看到我的想象、喜悅、懷疑
還有追問
很明顯,本詩是詩人在動人之地的動容之語。這實就體現(xiàn)了古人所言明的“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序》)的道理。真可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詩人遍覽祖國各地的山山水水,在天地物事間捕獲靈感,進而用詩歌丈量奇妙多彩的大千世界。在以感恩之心親睹并寫就的“人世物語”里,我們很容易看到詩人自由浪漫的真性情與誠摯溫暖的人道情懷。
在第四輯《光影三十年》里,同題詩《光影三十年》用比擬、排比修辭,描繪了詩人作為電影學(xué)者的文人化生活的側(cè)面及充斥其間的不無浪漫色彩的情感體悟:
《我們倆》
在《唐山大地震》中勇敢
在《堅強》中歷練
《太陽照常升起》
《無人駕駛的》的《風(fēng)聲》
《孔子》的《云水謠》
誦讀第七藝術(shù)的新篇
戲劇 寫實 現(xiàn)代與浪漫
如繆斯輕盈的手指
滑過膠片
世世代代
記憶與憧憬永不蛻變
詩歌活化出一位高校影視專業(yè)教師在光怪陸離的電影世界中遨游的情境,其對電影這門“第七藝術(shù)”的熱愛與憧憬令人動容;當(dāng)然,這也讓人從電影的主題、人物、風(fēng)格中領(lǐng)略到詩歌藝術(shù)的韻味,從電影的風(fēng)格、鏡頭、段落、場面中體味到如畫的詩性語言——詩人筆下的多彩世界從不同的視角展現(xiàn)了電影藝術(shù)的特殊節(jié)奏與詩意畫面。概言之,峻冰作為詩人的電影學(xué)者身份賦予了電影無限的詩情畫意,而作為電影學(xué)者的詩人身份又以富有想象力的獨特視角詮釋了電影的生機與活力;他在詩歌中再現(xiàn)他所認知的光影世界,而詩歌本身又仿佛一顆自由的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人世奧秘的靈魂:青春無悔的激情滿懷、仰望浩渺星空的神圣、對人生百味的體察感悟、為挫折歷練的身心情志等,如冬日暖陽,往往帶給人溫暖之時也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在《印象》中,詩人以素樸真摯的語言表達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含蓄深沉的如水草般溫柔的愛:
記得 兩歲那年
在爺爺懷里
你揮動的小手
是一面燦爛的旗幟
搖曳了滿園的綠
走向遠方的路
始終躑躅 沒有盡頭
事業(yè)的召喚
與親情的守望之間
總有一段不長不短的距離
……
血液
沖斷文化與歷史的高墻
把滿眼的紅 用幼小的心靈
繪成你手心上的畫
多年以后 老花之時
我仍能看見高高的真純
兒子
你是我生命的延續(xù)
因此 生命的意義
價值與擔(dān)當(dāng)
那么彌天而偉大
蘇軾曾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這其實也適用于詩歌與電影的類比。在本詩中,詩人刻畫了兒子孩提時的天真爛漫,也寫出詩人的無奈離家之舉及對咿呀學(xué)語的兒子的依依不舍之情——這可謂已過不惑之年的詩人借美好時光的回憶對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兒子深情告白??梢哉f,詩作以電影“蒙太奇”的閃回之法,借兒子小時候的畫面折射出父愛如山的真情。
從《打撈時光的詩意》所收詩歌中容易看出,作者豪爽耿直,做事踏實,待人以誠,朋友眾多。用作家苗勇的話說:“峻冰是一個厚道人,正直、正統(tǒng)、正派,心中總想著別人,寧愿自己吃苦、吃虧。”本書第五輯《杯中的最后一滴酒》專寫友情,同題詩《杯中的最后一滴酒》深情詠嘆:
把迷離醉眼
置放在友誼恣肆的團聚中
你們燦爛的心情
仿佛如花的笑容
那杯中的最后一滴酒
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透過晶瑩的玻璃杯壁
那是我兄弟眼中
最后一滴永遠流不干的淚水
桃花潭水深千尺
在送別的夏夜
遠處傳來隱隱的雷聲
我不知道
那濃郁的情感
或者那即將拂面的夜雨
隨那孩子般天真的心靈
到底會流到
哪一個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這首詩寫于峻冰在重慶參加學(xué)術(shù)論壇后與學(xué)術(shù)界的老朋友餐聚間;酒酣之余,他與也是電影學(xué)者(西南大學(xué)教授)的詩人袁智忠再一次同題“斗詩”。在愜意的夾著雨意的夜晚,詩人在短短幾分鐘之內(nèi)酣暢淋漓地寫下洋洋灑灑的詩句。詩作表面上看似描繪好友聚會的情境,實則借此表達友愛之于離別與相逢不斷交織的人生的意義。在《海上明月》中,詩人進一步沉思了這一富有哲學(xué)色彩的生命主題:
你坐在我的目光中
盈滿視閾
迷離的醉眼" 遠方的遠方
有海的涼意與擁抱大海的勇氣
我抬起手
捫心自問
何謂生命與生存
其實,本書第六輯《致曾經(jīng)的美麗》在寬泛的意義亦是對友情的抒寫,只是有些詩又融進了愛情、同學(xué)情、師生情的意涵。面對風(fēng)卷云舒、美輪美奐的山河景觀,由自然而人事,詩人徹悟世間萬物的大愛真義。在那首寫給詩人已畢業(yè)的研究生們的詩作《青春的年齡》中,詩人情深意切地吟詠道:
因為你的眸子中
因為他的腦海里
都有我的青春
因為你們的歡樂
因為他們的歡樂
也是我們的歡樂
愿年齡只是一種向度
愿青春只有一個名字
愿青春的世界里
青春永駐
由此可見,詩人富有靈性的精神生活常游走于自然之美與人性純真之間,歌頌人間大愛,禮贊俗世真美,體現(xiàn)出其闊廣的視野、豁達的人生觀念及渴望自由的生活哲學(xué)——這明顯是由其較為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既寫電影學(xué)術(shù)著作,又寫詩歌、小說、散文、影視劇本)所決定或促成的。
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詩歌可謂生活鏡像的再創(chuàng)造。峻冰曾經(jīng)說過:“做一個詩人的想法,孩提時代便有了。”(《鄉(xiāng)土與人生的戀歌》[自序])在三十余載的學(xué)術(shù)生涯中,詩人既堅守文人對學(xué)問的不斷求真探索,亦未放棄對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堅守,孜孜不倦,初心不改。綜觀《打撈時光的詩意》收錄的全部詩歌,詩人并沒用華麗的詞藻、簡單的排列來堆砌對祖國、山河、朋友、親人等的情愫,而是誠摯地寫下一個飽有良知、使命和擔(dān)當(dāng)?shù)默F(xiàn)代知識分子對自由的向往,對真善美的謳歌,對文學(xué)藝術(shù)的虔誠。詩人懷揣對國家、民族、故土的赤子之心,立足平淡、幸福的文人化生存,感悟俗世生活的真美與良善,勾勒社會歷史的文化變遷,抒寫由衷的真情與真愛,給人以詩意的關(guān)愛和溫暖的撫慰。值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翻閱《打撈時光的詩意》這本寄寓了詩作者對祖國、民族的深愛和偉大祈愿的詩集,我們的目光也更為堅定,心中更加充滿對美好未來心曠神怡的期待。
楊媛媛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2020級文藝與傳媒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