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劍雄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在漢字衍化過程中,書法以其獨特的表現方式,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圖譜中最為核心的精神基因?!拔囊暂d道”的認同,充分表達了先民對古代文字、書法載體的依賴與推崇。古往今來,自甲骨象形始,中國歷史的書寫就始終與漢字書法的演變息息相關,最終歸于大同并融為一體。書法成了華夏兒女傳遞知識、散播思想、抒發(fā)性情的一種生活方式?!皶凶杂蓄伻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法教育的推進,在長達一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科考制度影響下,獲得了推廣。“學而優(yōu)則仕”的人才選拔機制,讓每一位科考士子不得不從小接受嚴格的書法教育。蘇州地域文化作為江南文化的代表,在書法教育領域的諸多實踐,無疑是特色鮮明的。
“在漫長的書法歷史長河中,吳門書派是一支巨流。它在中國書法史中所占的地位不亞于吳門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中的地位。”(書畫家葛鴻幀先生觀點)西晉陸機《平復帖》開啟了蘇州文人書法精英教育的先河,至隋唐成就更為突出,虞世南、張旭、孫過庭、陸柬之等名家輩出,燦若星河。宋元以降,直至民國,范成大、祝允明、文徵明、俞樾、吳昌碩等大家頻出,代不乏人。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祝嘉、費新我、沙曼翁等一大批當代書法家匡扶教育,傳承有術,發(fā)揚光大。
站在先人的肩膀上,肥沃的藝術土壤,良好的藝術環(huán)境,讓今天的蘇州書法教育依然后繼有人,層層推進。蘇州作為全國第一所中國書法名城,不僅在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理論研究上取得了驕人成績,更在書法教育方面為全國樹立了標桿。在蘇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和蘇州市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的悉心指導下,蘇州書法教育正一路高歌猛進,全面開啟了新時代書法教育的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區(qū)域性范圍內具有鮮明特質,可借鑒、可復制、可持續(xù)深化研究的寶貴經驗和理論價值。
縱觀姑蘇全域,蘇州書法教育的成功經驗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君子立身,務修其本。蘇州素來崇文重教,自北宋范仲淹開創(chuàng)蘇州“府學”至今,歷千年而不衰,文脈無輟,明清之際達到鼎盛。據統(tǒng)計:從隋唐至清末1300年的科舉史上,蘇州共出文武狀元51 名,居全國各府之首,是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xiāng)”,一時讓蘇州成為文人向往之地。新中國成立后,截至2021年,蘇州籍兩院院士達121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蘇州兩院院士總數依然井噴,領袖于群倫。深耕于園林文化背景下的蘇州學子,擁有其他區(qū)域所無法比擬的家學根基、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造就了一批批蘇州精英。今天的蘇州人依然勤于筆耕,他們借助地理和人文的優(yōu)勢,不斷把傳統(tǒng)精髓滲透給后輩的年輕學子。比如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吳文化》一書,作為蘇州地方課程教材,把吳地歷史、城市沿革、文學戲劇、民俗風情、書畫園林等有機融合在一起,培植學生最原始的文化基因,厚涵立德樹人的育人根基。
王岳川先生認為:“中國書法藝術精神,是中國人文精神的重要維度。書法是一種超越表象模擬而直指心性的藝術,在意象的抽象線條中展現出人的胸懷襟抱。”蘇州書法教育緊緊圍繞《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立足于人的修煉和全面培養(yǎng),把“認認真真寫字,堂堂正正做人”作為書法知識普及、書法技能訓練之外的價值追求。
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是很多蘇州家長對孩子最基本的啟蒙要求,這與內卷的應試教育形成反差。因此,從廣義上講,蘇州的書法教育,正是借助于良好的歷史基礎和區(qū)域性群體家長的重視和支持,才得以持續(xù)推進。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陳振濂先生在《書法教育學》一書中指出:“古代的書法教育并沒有特別的概念,更沒有學科意識;它的存在只是鑒于一種完成自身生命延續(xù)的被動需要而已。”
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精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教育部于2011 年8 月頒布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蘇州市教育局聞令而動,積極貫徹文件精神,有效推動并掀起了各大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熱潮??梢哉f,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兜底保障,發(fā)揮了重要的主導作用。小學階段“寫字教學”被正式納入課堂,書法課成為每個學生必修的功課。在硬件建設方面,學校舍得投入,設法爭取資金,改建專用的書法教室、營造雅逸的書香環(huán)境、添置充足的文房四寶和教學設備,努力為蘇州中小學書法教學提供最優(yōu)良的外部條件。屯村實驗小學的魯公堂、蓮花學校的馨園、山塘中心小學的磚刻長廊等,都為開展書法教學營造了濃郁的書香氛圍。另外,很多學校都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制定了書法教學的整體方案,預設了未來幾年創(chuàng)建書法特色學校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和具體方案。
書法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首先取決于主管教學部門的管理與指導。蘇州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課堂是教學的關鍵,以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為例,園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成立了以語文教研員為龍頭的核心團隊。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學期都把習字教學納入規(guī)定課程。教師在備課的教案中必須設計習字環(huán)節(jié)教學,保證每堂語文課可以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書寫時間。教學內容緊緊圍繞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從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線條結構、整體布局到嘗試臨摹、獨立書寫,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閉環(huán)鏈。不僅如此,園區(qū)還專門組織開展青年教師習字教學觀摩點評課、書法教學優(yōu)質課比賽和主題式教學沙龍,大大提升了廣大教師的書寫基本功。正如康有為所言:“夫耳目隘陋,無以備其體裁,博其神趣,學烏乎成?若所見博,所臨多,熟古今之體變,通源流之分合,盡得于目,盡存于心,盡應于手,如蜂采花,醞釀久之,變化縱橫,自有成效。”通過切磋交流,很多學校的教師都已形成一種文化自覺。比如唯亭實驗小學、車坊實驗小學等每周都要求教師書寫不同的訓練內容,學校給每位教師提供一塊固定的小黑板。周周寫、月月賽、年年展已經成為常態(tài)。另外,書寫的形式也逐漸從鉛筆、鋼筆擴展到軟筆,實現了書寫范圍、書寫種類、書寫技法全覆蓋。蘇州市教科院每年都專門組織舉辦小學二年級鉛筆字整班書寫比賽、四年級鋼筆字整班書寫比賽和中小學生規(guī)范漢字書寫比賽。以練帶賽、以賽促練的組織形態(tài),已初具端倪,顯現成效。
蘇州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十分豐厚。中小學在組織開展書法教學的時候,可選的教學資源很多,渠道也十分廣泛。除了每生一冊的規(guī)定教材,學校還自編了具有蘇州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比如金家壩小學、金色小學、御窯小學、青劍湖學校等。書法教學在蘇州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基本實現了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手段多元化,從課內走向課外,從線下連到線上,從國內擴展到國外。書法資源得以充分挖掘,課程內涵獲得深度積淀。蘇州博物館、吳門書道館、小王山摩崖石刻、名人舊居、歷代園林等,遍布蘇州城鄉(xiāng)內外,無一不是最好的教學資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姑蘇書法名家華人德先生亦言:“若能得山水清氣,以滌胸中塵埃,執(zhí)管時不為情事所牽,一心清凈,更以對大自然之敬畏而不至小有成就即妄自尊大,那么喜愛游歷實對書法亦有大益矣!”做中學、學中做,真正讓書法的教與學發(fā)生在學生的身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梢哉f,走出教室邁向大自然的情景化教學,其開放、靈動的研學方式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青睞。
新冠疫情發(fā)生之前,蘇州每年都會有一大批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國際夏令營游學活動。書法教學作為國際媒介,一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經典項目,備受海內外師生的喜歡。這對有力傳播中華文化精粹,推廣傳統(tǒng)書法藝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尤為突出。其中,星匯學校、翰林小學的成功案例,最具說服力。
結合區(qū)域特點,蘇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敢為人先,在國內率先成立了由原創(chuàng)讀行課堂支持的蘇州書法教育研學聯盟,對象涉及全市各區(qū)的大中小學,每年定期舉辦活動,進行學術研討,通過專題活動,生動展示了蘇州書法教育面向未來、千姿百態(tài)的動人場景。依托豐富的課程資源,蘇州書法教育的課程圖譜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制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即可面世。
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今天的線上教學無論教學方式還是教學資源、教學評價,都發(fā)生了顛覆性變革。信息革命撲面而來,大數據應用支撐下的書法教學,已經成為蘇州書法教育的一個亮點。尤其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依托區(qū)域智慧教育平臺——易加學院,開展優(yōu)質書法課程資源“云建設”,研究基于技術支撐的資源關聯,探索“技術+終端+網絡+平臺+資源”的一體化推進路徑,為實現書法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書法學習路徑的重構提供了一種可能。
蘇州書法教育在持續(xù)的實驗探索中,書專會(全稱為蘇州市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作為一個市教育局主管的二級民間學術團體,始終領跑在先,一路陪伴。自成立伊始,書專會每年都會確定重大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書法教育專題活動。王浩會長、陸林珍副會長等常年奔走聯絡,功不可沒。書法教學,師資是關鍵。為了普及提高全市書法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在自主報名基礎上,書專會先后舉辦了多期書法師資培訓班,邀請國內書法名家現場指導教學,傳授寶貴經驗。一批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在省內外舉辦的各類書法大賽、書法論文比賽中紛紛獲獎,取得佳績,有的已經成功加入省、市書法家協(xié)會。書專會除了組織好賽事之外,還策劃了一系列專題展覽,比如“翰墨薪傳姑蘇顏”蘇州市書專會導師、學員作品展,“經典伴成長——蘇州市書專會師生臨帖作品展”“杏壇丹心——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書法展”“金雞湖雙年展——蘇州市中小學教師書法展”“百年奮斗·杏壇芳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詩書畫展評活動”等,反響甚好。依托于優(yōu)秀教師而快速成長起來的一大批書法特色學校,在近年的實驗改革中,正以群體的力量,你追我趕,抱團發(fā)展,以點帶面,區(qū)域輻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具有蘇州樣態(tài)的發(fā)展之路。
為了激發(fā)中小學生書法參與的熱情,書專會還主動與其他部門聯動,每年組織舉辦頗具影響力的“引力播”全市中小學生硬筆書法比賽,從海選到現場PK,每屆參賽人數不斷被刷新,點擊量突破10億次。
書法教育有沒有活力,要看兩個方面:一是普及率,二是創(chuàng)新要素和評價機制。項穆說:“夫字猶用兵,同在制勝。兵無常陣,字無定形?!倍嗄陙?,蘇州書法始終堅持立足傳統(tǒng),守正創(chuàng)新。在市書法家協(xié)會王偉林主席的引領下,蘇州特別重視書法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與梯隊建設,先后推出了“翰墨薪傳”書法教育千百工程、書法名家進校園、十大書法教育名師工作室、中國書法史講壇、吳門書道精英培養(yǎng)計劃、書法教育團研學采風、“寫好中國字”系列公益講座、已故名家書學論著出版等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重大活動。這為蘇州書法教育邁出江蘇、走向全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為了促進書法交流,提升區(qū)域整體教學水平,采用共同體、合作聯盟等創(chuàng)新形式助推書法教育不斷走向縱深。蘇州市書專會也抓住時機,每年召開書法教育現場推進會,舉辦專題展覽和學術年會,評審全市書法教育實驗基地、書法特色學校、書法教育先進集體、書法教育先進工作者、書法教育優(yōu)秀校長、小小書法家等。十佳書法社團被隆重邀請到蘇州市教育局金色大廳進行公開展示,一些民間社團(如星輝書社、陶文書社等)也紛紛借助書法教育平臺,活躍于社會各個階層。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教育局更是高屋建瓴,從區(qū)域層面專門制定了五星評價方案,把書法藝術特色教育分類納入年度考核,實施滾動升級。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區(qū)域推進書法教育的蘇州實踐,以大量的數據和案例,鮮明的特色和創(chuàng)舉,有力佐證了當代蘇州書法教育所取得的成果,這是有目共睹的。這也為今后其他區(qū)域的學習借鑒提供了范例。當然,盡管如此,當我們冷靜思考直面未來的時候,可能依然還會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依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需要去把握研究。敢于革新,突破自我,終將成為未來攻堅的方向。
唯有深耕土壤,方可枝繁葉茂。相信崇文融合、創(chuàng)新致遠的蘇州人,一定會沿著希望的藝術大道,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努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蘇州書法教育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