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靜東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心研讀文本內(nèi)容,體會作者言語表達的獨特巧妙之處,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言語規(guī)律,積累言語表達經(jīng)驗,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生的讀寫結合訓練比較重視,但大都是停留在簡單的模仿上,缺乏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入品析,學生的讀寫訓練形式單一、枯燥,不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边@句話充分表明了品詞析句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時候,要關注文本中的每一個詞,真正讀懂這些字詞中蘊含的意味與價值,同時,確定恰當?shù)挠柧汓c,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幫助學生體會到字詞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學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一句時,教師先讓學生細細品讀,看看自己對哪些字詞有獨特的感受。在細細品讀中,學生發(fā)現(xiàn)“抽出”一詞寫出了枝條生長得快速而有力,表現(xiàn)了小興安嶺春天勃勃的生機。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能否把“抽出”改為“長出”?學生的發(fā)言非常精彩,認為“長出”只是把春天長出了新的葉子的情況寫了出來,不夠生動,但“抽出”一詞運用了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把樹木寫活了,讓整個句子更加形象生動。從關注文本精彩的詞句中,學生獲得了發(fā)現(xiàn)的快樂。接著,教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具有獨特表達的詞句,用心品讀,感受文本語言的精彩。最后,教師向?qū)W生播放一段關于秋天的視頻資料。在仿寫時,學生的煉字意識得到了強化。如“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飛舞”中的“在空中飛舞”一句,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形象地描寫了樹葉落下的樣子;又如“放眼望去,柿子樹上掛滿了紅燈籠”這句話中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寫了柿子的顏色。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關注了字詞,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文本中生動形象、精彩傳神的詞句,先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感受文本中語言用詞的精妙與表達的獨特,再引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在寫作中自覺進行詞句推敲的意識,逐步使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材選編了不少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這些課文中的優(yōu)美句段比比皆是,有的語言樸實,有的運用了修辭,有的在布局謀篇上有著獨特的技巧……它們像灑落在文本中的珍珠一樣,為文章增色不少。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這些表達優(yōu)美的獨特之處,讓學生細細品讀,再讓學生在品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仿寫,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內(nèi)化,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三年級上冊《花的學?!窌r,教師抓住“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這個句子,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巧妙運用了擬人手法,把風吹竹林的聲響變成了非常好聽的聲音,歡樂的主題曲開始奏響。又如,“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放假了與放學了給學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放假了意味著他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了。這些句子不僅是擬人句,對學生來說也是具有新鮮感的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揣摩詞句,感受文本內(nèi)容,體會作者獨特新鮮的表達,感受作者是如何運用擬人手法把事物寫生動形象的。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以“清風一吹,他們……”“蝴蝶一來,他們……”這種形式為開頭,仿照著課文中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寫一兩句話。有學生寫道:“清風一吹,他們就擺動著優(yōu)美的舞姿?!庇袑W生寫道:“蝴蝶一來,花兒們就爭先恐后地打著招呼?!睂W生在閱讀中不僅品味感受到了文本語言的美,還學會了運用這種形式表達美。
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往往會讓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咀嚼文本,品味文本,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shù)恼Z言表達情境,引導學生經(jīng)歷深刻的表達體驗過程,幫助學生把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閱讀文本時,需要全身心投入,對文本內(nèi)容潛心研讀,細致分析,這樣才能對文本語言有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才能習得文本的表達秘妙。教師要注重對文本語言的品味賞析,為學生搭建習得與運用之間的橋梁。教師要善于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特點,找到適合的語言訓練點,讓文本精彩的構段方式成為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起點。
教學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時,為了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為了讓學生學會觀察,教師結合課文第2自然段的內(nèi)容,先抓住“剛長出來、不幾天、長大了的葉子”等詞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連續(xù)對爬山虎的葉子進行觀察的,再讓學生結合課后資料袋中的內(nèi)容以黃豆或者綠豆的發(fā)芽為例,親自進行觀察實驗,并把自己的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最后讓學生仿照著課文第2自然段的形式寫一段話,這就為學生習得如何構段和進行準確生動的表達奠定了基礎。又如,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有4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每一段話的內(nèi)容不多,特點卻非常鮮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是如何運用“總分”的結構形式和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把每個季節(jié)的特點描寫得富有趣味且具有真情實感的,并讓學生仿照著課文的形式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致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對段落結構的品味,從而幫助學生習得構段方式,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關注教材中精彩的段落引導學生閱讀品味,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知力、語言鑒賞力及語言表達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感悟也更加豐滿。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時間,讓學生在閱讀品味中積累多種構段方式,讓學生的表達枝繁葉茂。
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編排具有系統(tǒng)性與層次性的特點。每個單元的導語頁中明確提出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在精讀課文的課后練習或者單元“交流平臺”中又對這些語文要素進行了落實、鞏固與梳理,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時候,要從單元整體出發(fā),對本單元需要學生掌握的語文要素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讓語文要素的落實更加扎實。
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教學時,教師要從單元導語出發(fā),注重落實語文要素,同時要隨著閱讀教學把本單元習作“這兒真美”的習作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滲透。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布局謀篇方式以及每個自然段是如何圍繞著一個意思來寫的,課文中關鍵段落的關鍵句子是什么,讓學生找出來讀一讀,體會關鍵語句與整個段落之間的關系。教學《海濱小城》一課,在學生理解關鍵語句與段落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從布局謀篇入手學習作者選取幾個風景點,抓住每處景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讓學生學習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最后,教師還要從整體上對這些課文的謀篇特點進行分析,讓學生體會“總分總”表達的好處,這樣學生在習作的時候就會感到輕松許多。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欣賞課文中的佳作,還要把學生引向布局謀篇感受課文表達秘妙方面來。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時候,要依據(jù)不同課文的結構特點,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結構的布局方式,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讀寫結合訓練有足夠的重視,找準讀寫結合的訓練點,引導學生品析文本的精妙語言,在“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中盡情表達自己的心聲,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