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和媒介融合時代傳播方式的多元發(fā)展,音樂劇藝術在我國越來越引發(fā)人們的關注與興趣。與此同時,與音樂劇相關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劇藝術被分解為若干細節(jié)問題展開探討,并由外而內(nèi)層層深入地指向音樂劇的本體。音樂劇作為一門跨越邊界、自由開放的藝術,涵蓋了多種藝術元素和歌唱表演形式?!氨硌莩弊鳛槠渲幸粋€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成為一個關乎音樂劇風格與作品成敗的核心美學問題。本文圍繞“表演唱”展開論述,探討音樂劇中“演”與“唱”的復雜關系,并試圖比較音樂劇與其他戲劇樣式在“表演唱”上的差異,進而探討提升音樂劇表演唱水平的諸多路徑。
一、音樂劇中“演”與“唱”的獨特表現(xiàn)關系
與其他戲劇樣式相比,音樂劇的演唱特色是角色融匯、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表演唱。當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到一定高度或到達某個時刻,總會有幾首歌曲深深地吸引住觀眾,使觀眾受到某種觸動而忽略了自身的在場與角色的表演,真切地融入歌聲中并生發(fā)共鳴和共情。那么,到底是什么讓觀眾與角色生發(fā)如此深刻的情感聯(lián)系呢?追根究底,還是“演”與“唱”在音樂劇中所建構起的獨特表現(xiàn)關系。
首先,這一獨特表現(xiàn)關系建立在某一特定的角色表演與戲劇情境之上。眾所周知,一般的聲樂表演與音樂劇表演的本質(zhì)區(qū)別就在于是否具有準確對應的角色表演和戲劇情境。在音樂劇中,演員在演唱時會有準確對應角色在某一戲劇情境中的表達情感、敘述故事,通過符合角色性格的歌唱和動作揭示歌曲的戲劇目的,建立人物關系的代入感。因此,音樂劇中的“演”與“唱”是一對構建密切的角色表現(xiàn)關系,它們在情境中的緊密貼合常常讓觀眾享受并沉浸于角色歌聲所述的事件與所抒發(fā)的情感中,進而可以達到觀者與作品相融合的境界。
其次,這一獨特關系還表現(xiàn)為更加多元融合的藝術特色。純粹的表演和純粹的演唱都有系統(tǒng)的訓練方法,但音樂劇的表演唱卻是一個充滿激情并存在極大挑戰(zhàn)的領域。這種“演”與“唱”緊密構建的表現(xiàn)關系給表演者的綜合藝術能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它需要表演者通過演唱映射作者的真實想法,形成符合角色自身的情感表達。從這個層面來說,音樂劇的演唱雖與一般歌曲的歌唱及歌劇中的演唱存在著某種共性,但它卻更加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情趣,在表演方式、音樂風格以及與觀眾互動等方面體現(xiàn)出更為多元與現(xiàn)代的表達。通常而言,能使觀眾沉浸在某一獨唱歌曲中的特定情境與“橋段”往往是整部劇藝術表達最為充分的時刻,也正因為如此,音樂劇中的歌曲總是與某一戲劇情境緊密關聯(lián)的。當然,像《回憶》(Memory)、《今夜》(Tonight)、《哦,多么美好的早晨》(Oh,WhatABeautifulMorning)等音樂劇中的經(jīng)典唱段都可作為獨立唱段廣為流傳,以致很多觀眾甚至不了解其在原劇中的情境和語境。不過,音樂劇表演者即使不在原劇的戲劇場景中演唱這些作品,也需要具備更高超、更全面的技術功底,才能準確地詮釋出原劇情境中的意境。因此,欣賞者所獲得的審美體驗也與在一首獨立出來的歌曲中所獲的審美體驗不可同日而語。
正如美國學者喬·迪爾等人在《音樂劇表演綜合教程》中所言,“優(yōu)秀的音樂劇表演者都會將一首歌曲作為一場劇作來認真對待,劇中歌曲常常被賦予特定的情感含義、深厚的故事情境及豐富的人物關系,并非唱得好、聲音大就能贏得角色”?譹?訛。這就是為何很多人唱得很好,卻很難以進入角色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角色演唱不僅要映射出作者的真實想法,還需有準確的角色語言和動作符號塑造人物,體現(xiàn)出角色所努力營造的特定劇情和戲劇氛圍。當然,若要成為一種嫻熟處理“演”與“唱”的關系并融合各種技能的“表演唱”,對于一個音樂劇演員而言并不容易?;蛟S是因為歌唱、舞蹈和表演等單科學習和訓練上養(yǎng)成了割裂式的思維習慣,許多音樂劇演員在表演上都難以實現(xiàn)這種融合?!氨硌莩钡娜诤暇哂幸魳穭∽陨矸辖巧柕奶囟ū硌萦柧汅w系,而形成既具有普遍意義又具有中國特色的表演體系,無疑是我國音樂劇教學體系化建設中的重要基石和努力方向。
二、音樂劇表演唱的類別
從類別上來看,音樂劇的演唱形式大致可分為獨唱、對唱、重唱、合唱以及說唱等多種類型。限于篇幅,本文只就獨唱進行簡要論述。眾所周知,每一部音樂劇幾乎都包含多首獨唱歌曲,并可以按其典型的情境與情節(jié)的差異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第一類是向觀眾展開內(nèi)心獨白的自述類歌曲。這種表演唱的功能多在于交代角色內(nèi)心的戲劇行動目標以達到敘述情節(jié)的目的,如《變身怪醫(yī)》(JekyllandHyde)中的自述式獨白歌曲《就在此刻》(ThisIstheMoment)等。
第二類是面對劇中搭檔或其他角色展開的述說類歌曲。這一獨唱形式作為舞臺上以對話方式與在場或想象中的其他角色演唱,其功能在于向觀眾表達羞于表露的內(nèi)心世界。例如,《窈窕淑女》(MyFairLady)中的《你就等著吧》(JustYouWait)、《國王與我》(TheKingandI)中的《要我告訴你我對你的看法嗎?》(ShallITellYouWhatIThinkofYou?)等歌曲。這種表演過程中,演員往往會以對情節(jié)背景的幻想和具體表演動作的設計完成其充分的情感醞釀。
第三類是一些與角色信仰相關的對話類歌曲。這種形式在西方音樂劇中較為常見。例如,《悲慘世界》(LesMisérables)中的《帶他回家》(BringHimHome)一曲在表達角色內(nèi)心強烈渴求之余還對后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進行了充分的鋪墊。此外,較有代表性的還有《西貢小姐》(MissSaigon)中直接向上帝不斷追問求助的《為什么,上帝,為什么》(Why,God,Why?)等歌曲。這類歌曲在演唱中需要借助想象樹立扮演者的“信仰感”,以完成表演中充分的情緒調(diào)動,讓觀眾知曉角色將從某種超然力量中獲得某一種戲劇目的。
第四類是源自早期西方音樂喜劇等藝術形式中與觀眾互動的歌曲。這種互動型歌曲往往將觀眾當作臨時搭檔展開即興對話,充滿趣味性,例如《油脂》(Grease)中的《油脂閃電》(GreasedLightning)、《彼平正傳》(Pippin)中的《施展魔法》(MagictoDo)等歌曲。這類歌曲以向觀眾提問或啟發(fā)觀眾提出對戲劇發(fā)展的建議等方式進行,一般并不脫離角色和影響故事的延續(xù)。隨著音樂劇形式的不斷發(fā)展,這種與觀眾對話式的即興演唱逐漸成為音樂劇中必不可少又不可預知的增色部分,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時也使觀眾獲得意外的娛樂戲劇體驗感,為音樂劇作品開拓出了更多的表意空間。
三、音樂劇表演唱的美學特征
從音樂劇的形式和內(nèi)容來看,無論是一首歌曲還是整部作品都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其中,體現(xiàn)時代特征和藝術風格的表演唱更具音樂劇美學的典型特征。那么,從深層看,表演唱的美學特征有哪些?
首先,表演唱的美學特征在于真實性與戲劇性的統(tǒng)一。英國美學家貝爾1913年在《藝術》一書中曾指出:“把線條和顏色的組合和關系能夠在審美上打動人的形式稱作:‘有意味的形式’?!保孔r?訛音樂劇以唱代說的述說感演唱即體現(xiàn)出音調(diào)線條和角色音色的有意味組合,尤其在聲音運用上依照劇本邏輯以更自然的歌唱風格在韻律下悅耳又真實地說話,使說話平穩(wěn)自如地銜接至歌唱,更實現(xiàn)人們真實生活狀態(tài)下的情感表達。這就形成了區(qū)別于其他歌唱藝術的真實性特征。簡言之,音樂劇中的歌曲就是從角色充滿感情、由具有聲調(diào)的說話中發(fā)展出來的。與此同時,由真實自然的情感與言說發(fā)展而來的歌曲,最終又會融入特定的戲劇情節(jié)中,實現(xiàn)真實性與戲劇性的有機統(tǒng)一。如《耶穌基督萬世巨星》(JesusChristSuperstar)中的該亞法(Caiaphas)以充滿自身特質(zhì)的音色和非常小的音質(zhì)差異在韻律下說話,以一個非常相近的聲調(diào)自如地完成說話與歌唱的切換,消除了說唱間的差異性,并與戲劇情節(jié)高度融合。
其次,表演唱的美學特征還在于開放性與交融性的統(tǒng)一。音樂劇充滿條理和邏輯線索的劇本,灌注著音樂和文學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都具備的共通情感和觀念。這是它所獨有的“有意味”的圓融一體的復雜性和多義性美學特征。相較于注重聲質(zhì)、音量和美感的傳統(tǒng)美聲唱法,音樂劇演唱更具傾訴性的說話風格使觀眾并不關注角色何時開唱,而更注重故事發(fā)展過程中歌詞的意義展現(xiàn),由此強化了戲劇的代入感。值得關注的是,劇中音樂與文學的共通性和共生性凸顯出音樂劇的美學內(nèi)涵。音樂劇的音樂以對文學音韻上的相通性,賦予其更強烈的情感色彩。如通過跳躍的節(jié)奏和起伏較大的旋律來表現(xiàn)角色內(nèi)心的忐忑,并以優(yōu)美的劇詩演唱出來,讓觀眾享受這種共通的美感體驗。音樂劇里詞與樂相得益彰,演員只有處理好對話與樂譜的關系,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所表達的含義和戲劇意愿,才能在一定戲劇行動、戲劇節(jié)奏及旋律結構的運動中自如地完成表演??梢哉f,音樂劇的表演唱,既是開放的和跨門類的,也是互通的和交融的。
總而言之,音樂劇之所以能成為當代舞臺藝術的重要代表,主要是表演唱使音樂劇能呈現(xiàn)出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豐富的審美風格和藝術韻致。在現(xiàn)代闡釋學看來,“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就是再現(xiàn)”?譻?訛。音樂劇情境化的表演唱如真實人生般地再現(xiàn)周遭世界的存在,揭示出人與世界之間的存在關系及意義,構建了一個個迷人的藝術烏托邦。
四、提升表演唱水平的路徑
如何在長期系統(tǒng)性訓練中提升表演唱的水平?這應是當前音樂劇教學與音樂劇產(chǎn)業(yè)中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提升表演唱的水平,需要每個單一科目的教師有極強的融合性教育認知,讓演唱者明白最為重要的是在音樂、戲劇與文學等不同藝術形式的共同指引下,用最恰當?shù)穆曇艉蛯騽∏榫硿蚀_的細節(jié)感知呈現(xiàn)出自己對角色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在本文看來,提升表演唱水平,至少應處理好如下幾對關系:
(一)把握聲音與角色的關系
正如生活中每個人的語速、口音、表達方式不同一樣,音樂本身就反映出了具有角色情感質(zhì)量的聲音特質(zhì)。對于需要用視覺上的表演和聽覺上的聲音來共同完成的音樂劇演員來說,常常是角色一出場就從聽覺上打下了專屬的聲音烙印。這種特質(zhì)有時比演唱的內(nèi)容更直接地影響觀眾對角色的感受。很多時候,節(jié)奏、織體和情緒變化層次的豐富性等音樂特質(zhì)就已充分勾勒出人物形象。這些細微特征最終通過角色聲音由歌詞傳遞出來。因此,演員需循序漸進地發(fā)掘樂譜中可以支持表演的信息,并使用富于變幻的聲音表達人物狀態(tài)。
既然表演唱凸顯音樂文學意義表現(xiàn)的層面,就需要有明確的潛臺詞引領,用戲劇性的聲音變化信息和聲音情感質(zhì)量去支撐不同情境中強烈的舞臺張力和人物表達。作為對角色體驗的強化表達,角色聲音的戲劇性要求明確表演唱中二者的關系,加強語言和身體表達在不斷發(fā)展的戲劇目的中的人物意圖,表現(xiàn)角色具有特定含義的生活和情緒。
(二)明晰說與唱的關系
音樂劇中的說與唱實際上是詞與音的關系。這也是相較一般意義的音樂,音樂劇中的音樂更需要擔當繁重的戲劇任務和功能的原因。相比一般音樂,音樂劇的歌曲、場景伴奏早已在譜面上清晰地表達出了編劇和作曲家的意圖。音樂與歌詞的合理搭配在角色表現(xiàn)中彰顯出非凡的敘事功能,旋律追隨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將臺本的內(nèi)涵從音樂中流淌出來,并觸動觀眾內(nèi)心。顯然,表演者需要聆聽和熟背樂譜,通過恰當?shù)睦斫膺M行各個唱段中說與唱關系的分句處理。同時,需要從音樂的文字層面中把歌詞當作獨白,了解人物的真實情感,在“說—唱—說”的銜接中表達出戲劇目標,讓歌詞具有意義。
音樂劇劇本相較于一般戲劇劇本要簡單得多,通常直接進入表演唱的部分,以自然而輕松的歌唱講述故事,以戲劇性的音樂語言讓觀眾充分感受事件發(fā)展和人物的心路歷程。說與唱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出具有角色獨特性格的節(jié)奏、步調(diào)和音調(diào),釋放出其內(nèi)在情感。尤其在歌曲前后或過程中,通常有幾段表明人物關系或上下文的對話,并自然地延伸到唱詞,讓唱與說的過渡天衣無縫。如何在故事發(fā)展中藝術性地歌唱,并享受角色情感的動態(tài)變化成為音樂劇演唱的密鑰。表演唱彰顯出音樂與戲劇張力在運動中的對應關系,在節(jié)拍、韻律等結構內(nèi)保持詞語和音樂的統(tǒng)一性。
(三)整合演員與角色的關系
大凡成功的音樂劇,其音樂都會塑造出鮮明的角色形象,并以富有性格特征的代表性旋律和節(jié)奏表現(xiàn)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獨特且容易辨別的特定角色音調(diào)以及特定的音高布局就成為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目標?!段鲄^(qū)故事》中托尼和瑪利亞出現(xiàn)時標志性的角色旋律、《老人河》《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等劇中的經(jīng)典歌曲等都以獨特的旋律辨識度讓人沉浸劇情而回味無窮。感性的、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音樂具有揭示具體情境下角色心理活動及刻畫角色內(nèi)心情感變化的作用。因此,如何以準確而富有個性的音樂刻畫不同的人物,將劇作的信息準確傳達就成為一個音樂劇演員必須修煉的功課。
音樂劇一般以較為極致的事件推動角色戲劇性的性格發(fā)展,而劇中角色鮮明的戲劇性格通常在音樂的動力變化中體現(xiàn)。在解決演唱的技術負擔后,演員需要找準音樂與性格發(fā)展的動力關系,整合所有角色的性格關系,處理好角色的內(nèi)心障礙,呈現(xiàn)出與音樂信息相匹配的表演。這種分析大致包括性格與唱法、音色、音樂處理的關系,人物的年齡、社會階層、身體描述、教育、職業(yè)及與周邊所屬社群的角色關系,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等規(guī)定情境。有了這些綜合而準確的分析,才能通過情感和心理方式去理解人物,尋找外部可借助的因素,以具體的聲音和動作富有感染力地表達出來,創(chuàng)造出內(nèi)在豐富又具有外在表現(xiàn)力的表演。
結語
音樂劇中需要唱的時刻,往往是前后戲劇情節(jié)與人物情緒醞釀至某種高度的時刻,而這也正是劇中最具意義、最為精粹的時刻。表演者需要對演與唱的駕馭帶給觀眾綜合性的情感影響,唱出角色想法,讓觀眾共情,從而充分詮釋好音樂劇中那些最重要的時刻。正是這些表演唱的時刻,讓音樂劇藝術具有其獨特而不凡的價值,也讓音樂劇在其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建構出一套自成體系且極具魅力的唱述系統(tǒng)??傊?,厘清表演唱的本質(zhì)或許就能理解音樂劇的核心。
參考文獻
[1][美]波列斯拉夫斯基《演技六講》,劉杰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2][法]查爾斯·波德萊爾《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郭宏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3][法]保羅·利科爾《詮釋學與人文科學:語言、行為、解釋文集》,陶利遠、袁耀東等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英]戴里克·柯克《音樂語言》,茅于潤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版。
[5][英]J.L.斯泰恩《現(xiàn)代戲劇理論與實踐》,劉國彬等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版。
[美]喬·迪爾、羅科·達爾·維拉《音樂劇表演綜合教程》,張小群譯,北京:中國版權出版社2021年版,第46頁。
[英]克萊夫·貝爾《藝術》,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5年版,第198頁。
Hans-GrogeGadamer,TruthandMethod,NewYork:The
CrossroadPublishingCompany,1975,p.122.
張小群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教授
(責任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