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瀟含
每一個留學生大概都深有體會,24小時營業(yè)的麥當勞是我們在城市中最后的“堡壘”。
不管是無處可去要打發(fā)時間,還是手機沒電想要充電,或者是想要上廁所,哪怕是想蹭免費的網(wǎng)絡(luò),都可以在麥當勞里找到解決之道。沒有選擇的時候,我們?nèi)湲攧?;沒有錢的時候,我們?nèi)湲攧?;甚至連每個月的第一天,全城的商店都關(guān)門了,麥當勞也不休假,水管里嘩嘩流出咖啡和熱巧克力,保溫箱里罩著炸翅和雞塊,可謂“任勞任怨”。
麥當勞的意義早就超出了一家普通的快餐店。在歐洲的5個月,我去過多少個車站,就去過多少個麥當勞。
在里爾的時候,哪怕下午要參加法語期中考試,我一頁書都沒有看,但是雪梨邀請我去吃麥當勞,我還是一口答應(yīng)了。4.95歐的套餐,是我們心中永遠不會褪色的珍饈美味。失去了奧爾良烤翅的肯德基太平庸,漢堡王的漢堡太貴,賽百味的三明治太素。只有麥當勞,用買一個小蛋糕的價錢,就能帶給我走上考場的底氣。
在荷蘭,看見麥當勞門口大大地寫著0.5歐一個甜筒,我和秋天忘記了荷蘭的燈紅酒綠,忘記了那些奇妙的博物館,目不斜視地鉆進麥當勞。在奧地利,我們還沒有走出機場,甚至也沒有餓,就已經(jīng)開始為麥當勞駐足了。
麥當勞的價格是衡量一個城市物價的最好標尺,4.95歐是我們心中的砝碼。砝碼下沉,我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走進任何一個餐館大吃特吃,砝碼上升,我們就要收斂些,走進圣誕集市,一邊大嚼熱狗,一邊標榜自己的入鄉(xiāng)隨俗。
迪南的麥當勞,廁所是要錢的,哪怕買了吃的,依舊要交錢,簡直是麥當勞的背叛者。馬德里有一家金碧輝煌的麥當勞,地上貼著大理石磚,進門是一個巨大的玻璃門,墻壁上有一個燙金的M,屋頂上掛著吊燈,房間兩側(cè)的盡頭都是鏡子,遠遠地就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在金光中晃蕩。一條長長的乳白色大理石樓梯通往二樓,那里是一切身體壓力的釋放地——廁所,有金色的扶手、金色的水龍頭、潔白無瑕的洗手池。這是平民階層的反抗,也是屬于4.95歐應(yīng)有的尊貴。
在巴黎,當身上的錢被席卷一空的時候,我們走進麥當勞。在這里,薯塊永遠外脆里嫩,蛋黃醬永遠又甜又膩,蘋果派里的肉桂放得大方,連烤雞翅上沒有拔干凈的雞毛,都是自然不做作的證據(jù)。
薯條和漢堡永遠不會犯錯。在深夜到達馬賽時,回家之前,我打包了一份麥當勞。到家坐在花園里,背對著房間的燈光,貓在身旁繞來繞去,我低下頭,狼吞虎咽地把路上的疲憊都吞下去。
紅眼航班降落得太早,我們買一杯熱巧克力去麥當勞里睡覺。飛機起飛太晚,我們買一杯咖啡,打開電腦去麥當勞寫作業(yè)。
在麥當勞,沒有人會指手畫腳。阿鉉在博洛尼亞,曾經(jīng)為了上廁所,從城市邊緣一直走回市中心的麥當勞。在盧森堡,我一口氣在麥當勞點3個1.95歐的芝士漢堡,這也不過是集市上一個熱狗的價格。在美西公路旅行的時候,我們吃得最多的也是麥當勞。我和堂姐還有托馬斯拿著漢堡,走出人滿為患的麥當勞,坐在路邊津津有味地啃起來。
麥當勞永遠是讓人熟悉的味道。美國人說這是家的味道,而對我們來說,這也是友誼的味道。還在濟南時,每周我們宿舍都要找一天集體吃一頓麥當勞或肯德基。在麥當勞打工的同學會把我的麥旋風打得滿滿的。這不僅是一頓單純的快餐,還是一段同學間親密共度的時光,是青春里一段美好的友情回憶。走進麥當勞,我就想起快樂的她們和昨日的自己。
白慕禪//摘自《無盡的遠方》,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知識出版社,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