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枝
閩南科技學院,福建 南安 362332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信息豐富多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再僅是來源于教師與教材,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講授法已不再滿足當前高校課堂的需求。對分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一種新方式,張學新首先提出對分課程(PAD class) 的教學模式[1]。目前很多高校的專業(yè)課程都在探索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如:劉明秋的微生物教學[2]、蘇鏐鏐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3]、駱海燕的兒科護理課程[4],他們認為該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自我學習的需求??梢姡瑢Ψ终n堂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情感投入有重要作用。但從學生學習體驗角度來說,對分課堂對如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研究較少。情感投入是指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有積極的情緒體驗。有研究表明情感投入與學業(yè)成就相關。因此,對分課堂中情感投入情況研究對指導對分課堂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情感投入水平。
研究依托應用心理學專業(yè)核心課程心理學導論進行。向學生發(fā)放問卷150 份,共收回問卷117 份,2017 級 17 人、2018 級 52 人、2019 級48 人,文件回收率為80%。其中,2018 級為控制組、2019 級為實驗組。
2018 級學生為控制組,采用“講授法”,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等方式將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學生。
2019 級學生為實驗組,采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分為兩半,一半給教師講授,另一半給學生隔堂討論,把講授和討論的時間錯開,讓學生有時間自主學習,進行內(nèi)化吸收。
1.3.1 心理學導論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心理學導論理論課時為64 課時,新生教學周為13 周,每周5 課時。根據(jù)對分課堂的特點,教學組織的要點如下:
首先,講授。教師講授心理學導論相關章節(jié)的重難點,布置作業(yè),推薦課后學習的資料。時間控制在45~70 分鐘。教師要“精講留白”,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決定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還應該告訴學生為何學和如何學。
其次,內(nèi)化吸收。在講授結束時,教師提出跟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關的主題,讓學生課后閱讀教材或指定的參考資料,完成作業(yè),將知識內(nèi)化吸收,為下一次課堂討論做好準備。在心理學導論中主要的作業(yè)形式有:課后練習、讀書筆記、“亮考幫”等。其中“亮考幫”是對分課堂作業(yè)的新形式?!傲痢笔侵噶灵W閃,需要學生總結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考”是指考考你,要求學生提出自己懂但覺得別人不懂的問題;“幫”是指幫幫我,列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作業(yè)的評價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邊教邊評”。
最后,隔堂討論。包括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各用20 分鐘時間,最后5 分鐘由教師總結。小組討論,通常4 個人一組,要求學生圍繞“亮考幫”和作業(yè)來討論;全班交流,主要包括三部分。教師抽查:教師隨機抽取3 個小組來分享討論的精華。全班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教師總結:教師應注意學生討論中的疑惑點,給予適度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互動交流意識。
1.3.2 使用對分易教學平臺
“對分易”是張學新課題組研發(fā)的、與對分課堂配套的、免費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該平臺可在手機微信和電腦端同步使用,具有作業(yè)、考勤、討論等功能。
1.3.3 心理學導論對分課堂教學評價設計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弱化了傳統(tǒng)的終結性的紙筆測驗,強調(diào)平時學習的重要性。心理學導論的考核包括平時成績(作業(yè)、考勤、課堂提問) 和期末考試,前者占40%、后者占60%。
1.3.4 變量控制
心理學導論課程為大一新生課程,因此,2018 級和2019 級專業(yè)學生在學業(yè)能力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一是情感投入。參考李發(fā)祥編制的《大學生課程情感投入問卷》,該量表包含行動投入、情感投入、認知投入三個分量表,本研究關注大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投入,因此選用情感投入分量表,該分量表有7 題。情感投入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63,問卷可靠。采用AMOS23.0 軟件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x2∕df=4.8<5,RMSEA=0.01,RMR=0.042,擬合指數(shù)小于 0.05, GFI=0.86, NFI=0.858, IFI=0.884,CFI=0.882,擬合指數(shù)越接近1,表明模型擬合度越好。該量表的結構效度較為理想。
二是學習成績。學習成績選用2018 級和2019 級學生在心理學導論中的期末成績。期末測試的試卷在題型、難度上基本一致,考試內(nèi)容的范圍采用同樣的考試大綱。
采用IBM SPSS23.0 和AMOS23.0 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處理和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對2018 級和2019 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情感投入狀況做差異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學習成績在年級上差異顯著(t=4.03,P<0.01),且2019 級學生的學習成績 (M=65.29,SD=10.15) 高于 2018 級 (M=73.87,SD=10.28)。情感投入在年級上差異顯著(t=8.27,P<0.001),實驗組的情感投入(M=15.6,SD=2.09) 度高于控制組 (M=19.33,SD=2.43)。
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考察情感投入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結果表明,兩者呈顯著的正相關(r=0.246,P<0.01),進一步進行回歸分析,情感投入對學習成績有正向預測作用(Beta=0.246,R2=0.06,ΔR2=0.052,F(xiàn)=7.393,P<0.01)。
以上的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實驗組的學習成績和情感投入水平高于控制組,說明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有效的??偟膩碚f,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的優(yōu)勢:第一,教師只需用一半時間精講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不再“填鴨式”地滿堂灌,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第二,采用隔堂討論的模式,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內(nèi)化與吸收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后,帶著作業(yè)和問題進行分組討論,能夠提高課堂討論的質量。第三,學生積極討論,學習興趣提高,提升學生情感投入水平。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情感投入對學習成績有正向影響。情感投入高的學生,具有強烈的興趣學習專業(yè)知識,對學習專業(yè)基礎知識有正確的認識。反之,情感投入低的學生,對專業(yè)的基礎理論知識認識不夠深刻,在學習過程中也比較容易出現(xiàn)學習倦怠。在對問題“與常規(guī)課堂相比,你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習效率的滿意程度”的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2019 級的專業(yè)學生,有45 人表示滿意,占93.8%;有3 人不滿意,占6.2%??梢?,絕大部分學生在對分課堂中,能較好地投入課堂。從學生上交的作業(yè)、小組討論來看,學生的情感投入水平有所提高。每次在進行討論前,學生都能很好地回顧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在請小組代表分享學習體驗時,每個小組都能積極舉手參與。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對分課堂模式,是以學生為主導,是積極主動建構知識、接受學習的過程。因此,要運用對分課堂模式,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提高課堂管理能力,在小組討論以及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掌控討論主題,避免討論話題跑偏。另外,在采用對分課堂模式過程中,不可直接生搬硬套,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特點進行合理分組和討論。教師在分組中,每次都是隨機分組,這樣不利于小組成員形成有效團體,比較渙散,可在多次討論中,都分同一小組。在討論過程中,如果時間太長,教師就沒有充足的講授時間,也無法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實驗設計,可以看出基于對分課堂的心理學導論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有異于傳統(tǒng)教學,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相長,提升學生學習的情感投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