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旭明
我國的文物數字化起步晚,雖然文物信息處理在經費投入、運用范圍上不斷提高,但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多年來文博領域內畫地為牢、閉關自守等現象仍然存在,這直接讓先進技術的推廣陷入困境。杭州華暉圖像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漢成表示,面對行業(yè)的突出痛點,未來各文物信息處理企業(yè)只有以科技賦能,才可以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展開。
王漢成直言,在過去部分人士隨意、私自修整文物,擅自改變文物現狀,導致“好心辦壞事”。在王漢成看來,文物具備兩個重要屬性:一是不可再生,一旦遭到破壞,它們將從人們的視野里永遠消失;二是傳承文化,所有文物都蘊含著強烈的時代氣息、文化稟賦,是一個民族根脈延續(xù)的重要載體,其背后承載著巨大的精神價值?!叭绾尾拍軐崿F文物信息的高效處理,如何才能讓民眾切實感受文物的‘云魅力’”,這是王漢成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經過不懈探索,王漢成得出解決該問題的最終方法:用科技賦能,讓文物“活下來”“活起來”。為實現這一目標,王漢成致力推動企業(yè)與德國CRUSE建立合作關系,借助CRUSE專業(yè)超高精度高端掃描儀,完成二維和三維大幅面原稿的掃描工作,實現高仿真度的還原效果。
更難能可貴的是,王漢成對已取得的成就并不滿足,他全身心投入更深層次的專研,成功研發(fā)5項實用新型專利并將各項專利技術應用于包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在內的眾多機構設備中,此舉為加快各單位文物信息化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王漢成是個對行業(yè)有大熱愛的人,他總是走在行業(yè)的前端,我們剛震撼于他打造的新技術,他又再次為行業(yè)帶來驚喜?!睒I(yè)內前輩如此評價王漢成,“引入CRUSE復制典藏級繪畫藝術品的數碼復制系統(tǒng),此舉讓人驚喜,開發(fā)各項專利并與大量文物、博物館合作,此舉讓人佩服,在此基礎上,王漢成還發(fā)表了包含‘信息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文物保護措施研究、文博單位文物信息采集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數字化復合3D打印技術在文物領域的研究及應用’等在內的眾多學術論文,以毫無保留的姿態(tài)分享個人對文物信息處理行業(yè)的見解,此舉讓人折服?!贝送猓€受邀擔任《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學術期刊編委,并審核把關相關稿件質量,和編委會其他成員一起為提高期刊學術影響力貢獻專業(yè)與智慧。
雖然業(yè)內一片盛贊,但王漢成卻表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他將繼續(xù)立足文物信息處理行業(yè),尋求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為助力文物信息化建設道路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