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梅蓉,習夢軍,廖竹婷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yī)院 (江西新余 338000)
作為股骨頸骨折(transcervical fracture,TF)的有效治療手段,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被證實可有效提升TF 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度,緩解關節(jié)疼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1]。但THA 術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良,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機體條件衰退,合并癥較多,不利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繼而影響其生命質量[2-3]。因此,尋找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相關因素十分必要。周萍[4]的研究指出,年齡、術后并發(fā)癥等均為THA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但上述因素并不能有效指導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預防措施的擬定,還需尋找其他影響因素?;诖耍狙芯刻接懤夏闠F 患者THA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老年TF 患者。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TF;均行THA治療;首次發(fā)病。排除標準:既往髖關節(jié)手術史;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髖關節(jié)功能損傷史;既往有重大手術史。
1.2.1 髖關節(jié)功能評估及分組方法
術后1 個月,采用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5]評估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該量表包括5 項內容,總分100 分,≥70 分視為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納入良好組,反之則納入不良組。
1.2.2 基線資料統(tǒng)計方法
設計基線資料調查表,統(tǒng)計兩組的基線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吸煙史(有、無)、合并基礎疾?。ㄊ恰⒎?,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骨折原因(摔傷、交通事故、重物砸傷)、手術時間、、隱性失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并發(fā)癥(有、無)、康復自我效能[采用康復自我護理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SER)評估[6],該量表包括2 個維度,12 個條目,總分120 分,評分越高表示康復自我效能越好]。
比較兩組的基線資料,并分析老年TF 患者THA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
84 例老年TF 患者術后隨訪1 個月,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良20 例,占比23.81%(20/84)。
不良組與良好組的年齡、隱性失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SER 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其他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良組與良好組的基線資料比較
將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髖關節(jié)恢復情況作為因變量(1=不良,0=良好),自變量為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均為連續(xù)變量),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隱性失血量多、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長及康復自我效能低下均為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不良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 回歸分析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
萬億等[7]對98 例行THA 治療的老年TF 患者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術后1 個月25 例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良,占比25.51%(25/9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隨訪1 個月,84 例老年TF 患者中,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良20 例,占比23.81%(20/84),較上述研究結果低,可能與本研究對象納入的條件設置有關,但仍提示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有較高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良風險,需積極找出相關危險因素,并制定干預措施,以促進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
本研究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隱性失血量多、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長及康復自我效能低下均為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不良的影響因素。老年患者因各系統(tǒng)機能減退,骨密度減低,骨骼肌纖維質量及數(shù)量減少導致肌力減退,間接對關節(jié)活動造成影響[8];同時,老年本體感覺減退,平衡功能較差,行走不靈活,跌倒風險增加,導致患者及家屬因跌倒而減少日?;顒蛹板憻?,加上患者合并癥較多,自主生活自理能力較低,對自身預后缺乏信心,不利于其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9-10]。對此建議,應加強老年TF 患者的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促進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老年TF 患者術后臥床時間長可引起血管受損、血小板數(shù)量增加,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不利于髖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11]。對此建議,護理人員應在患者術后早期指導其下地活動,并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促使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度增加,改善肌力,避免長時間臥床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從而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隱性失血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貧血,引起食欲不振、精神狀態(tài)欠佳及乏力等,對術后功能鍛煉造成影響;同時,隱性失血多可增加組織間隙積液,導致術后肢體腫脹,延長術后功能鍛煉時間,不利于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12-13]。對此建議,在老年TF 患者行THA 時可選擇后外側手術入路及骨水泥假體,可能會減少隱性失血量,利于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自我效能是個體完成某件目標或任務的信念,直接對個體的行為付出、選擇及努力造成影響[14]。若老年TF 患者術后康復自我效能低下,說明患者在面對功能鍛煉時,多采取消極、回避的想法,自身執(zhí)行健康行為信心低下,以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面對功能訓練,甚至以災難化的方式應對功能訓練,早期難以進行功能鍛煉,進而不利于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15]。對此建議,針對康復自我效能低下的患者可采取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干預措施,促使患者了解康復訓練的目的及意義,以減輕其心理負擔,促使其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面對康復訓練,進而改善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
綜上所述,年齡、隱性失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康復自我效能均為老年TF 患者THA 術后髖關節(jié)恢復的影響因素,應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針對性措施,促使患者早期進行康復鍛煉,以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