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范國強 評析/王從從
一、引入課題——口語交際:應對
師:同學們,大家好!
咦,不是說讓大家?guī)稀豆艥h語常用字典》的嗎?
生:沒說要帶。
生:老師沒有講。
師:老師想請問這位同學,剛才老師問這兩個同學的這個行為叫什么呢?
生:這個叫問答。
師:很好,這個是老師問,學生回答、回應。剛才老師和同學互動的這種方式就叫做應對。什么叫應對呢?當有人向我們提問、建議或者質疑,采取恰當?shù)姆绞阶鞒龌貞?,就叫做應對。今天學完這節(jié)課之后,老師希望大家應對的方式有所提高。
二、以例識法——明確核心要素
師:好,接下來我們走進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需要我們班同學推選一位才子。
(學生推薦,被推薦學生上臺。)
師:謝謝你!接下來,老師和這位同學一起,大家看到黑板上這個故事。全班同學讀旁白,這位才子讀孔融說的話,老師讀陳韙說的話。
屏顯:孔融十歲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了超乎尋常的聰明才智,當時他隨父親參加司隸校尉李元禮舉辦的名流聚會。聚會中孔融憑借聰明才智得到人們的贊許。有一個叫陳韙的官員卻當眾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聰明),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回應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p>
全班同學與老師一起演讀。
師:老師想請問一下,為什么你要用這種方式來回應我呢?
生:首先,要機智地回應對方對你的質疑;其次,有必須要有禮有節(jié)。
師:老師想再請問你,你是怎么知道,“我”小時候,必當了了的?
生:因為這句話是一個回擊,說明你大未必佳。
師:你好像是在用我剛才的方式回應我,對不對?這種方式叫什么?
生:針鋒相對。
師:對!針鋒相對,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老師還想在問你,為什么你要用剛才那種語氣和方式來回應我?
生:還不太清楚。
師:那你現(xiàn)在幫忙翻譯一下,“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你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
師: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現(xiàn)在不太聰明。
師:大家看,他運用了一種應對的方式和技巧,而且達到了應對的目的。老師還想再請問你,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場合?
生:是在一個聚會上。
師:所以老師剛才注意到你的應對也沒有那么激烈,為什么?
生:因為有他人在場,而且是對長輩說話,需要注意一定的禮儀。
師:大家看,他特別注意禮儀禮貌,知道在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還會采用具體的方法和技巧。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應對的這樣幾個核心要素:場景、對象、目的、方法、態(tài)度、策略。這節(jié)課,希望大家將這五個核心要素記住并學會運用。接下來老師想對這個文段進行改動,老師想讓我們班這位才子推薦一位同學來和老師配合。
(學生推薦同桌)
師:好,你同桌將這個機會推薦給了你,你要好好珍惜。接下來,老師將這個文段進行了改動,將陳韙改為孔融的父親。你來應對我,好嗎?
生:好的。
師:孔融的父親對他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回應道。
生: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師:老師想知道,你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來回應呢?
生:首先,他是你父親的身份來和你說這句話,你不能用太過激烈,沒有禮節(jié)你的話來回應。
師:老師再問你,你確定要說這句話嗎?
生:說這句話雖然說很有可能被打,但是……(生笑)
師:但是沒有其他的選擇,對不對?我感覺你在說的時候特別沒有底氣,你很不想說這句話,為什么?
生:說這句話本身就是對人很有敵意的一種行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回擊他。他作為你的父親,你不能這樣說。他這樣說,應該是一種教導的語氣來跟你說話的。
師:教導的語氣,哇!你真是太會發(fā)現(xiàn)了,他和剛才那個陳韙好像不一樣,剛才那個陳韙是不是教導?
生:不是。
師:剛才那個叫什么?
生:剛才那個叫諷刺或者回擊。
師:請坐下!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應對的五個要素,孔融這個時候面對的對象是他的父親,孔融應該怎么說呢?
生:我覺得他沉默就可以,沒必要去說。
師:面對父親,沉默就可以了,不能反擊也不敢反擊,對不對?很好。那如果要說出來呢?父親當著很多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不是有可能是一種謙虛呀?也是一種愛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你會怎么回應呢?
生:我也謙虛一點……
師:她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那如果要應對呢?你會選擇怎么說?試一試。
生:比如說,在我小時候,不盡了了。
師:大家現(xiàn)在順著父親的意思再往前走一步,面對父親,我們是順著說還是逆著說。
生:順著說。
師:大家都是聽話的孩子,怎么順呢,你想到了。
生:我再怎么聰明,也沒有在座的各位和父親聰明。
師: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比較符合自己的身份。
生:我可能會覺得剛才有一些做法是不對的,然后父親會認為有一些不符合自己才智的事情,所以我會跟他說:“定是兒子有什么不及之處,一定會好好改正,踏實地做好學問,長大后定不負父親的期望?!?/p>
師:順著父親的意思往下說,聽父親的話,不辜負父親的期望。剛才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分析,一個是教訓,一個是教導,這兩個詞語背后有著非常不一樣的意思,對不對?一個是諷刺,一個是關愛。我們在回憶一下我們剛剛講的對應的五要素:場景、對象、目的、態(tài)度、策略。剛才這位女同學是順著父親的話來說的,老師教給大家兩個基本的方法。一個是順向應對,順著某人說的話,同時呢,你也可以舉一個例子;而逆向應對呢,指的就是剛才應對陳韙的話語方式?;仡櫼幌禄痉椒ǎ鞔_語境、身份、態(tài)度、口吻、判斷對方目的、尋找策略。那么這個特別擅長應對的孔融最后的結局怎樣呢?他可以說是一個恃才傲物之人,可以說是才華橫溢,由于在應對的時候激怒了曹操,最后招致殺身之禍。所以啊,學好應對非常重要。
三、創(chuàng)設情境——學會真實應對
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模擬了幾個場景,大家分組合作。
場景一:今天下午,語文考試完,小張走過來對你說:“我這次考砸了,肯定比不過你了?!彼鳛槟愕闹呐笥?,你會怎么應對呢?
場景二:今天下午,語文考試完,小張走過來對你說了一句:“我這次考砸了,肯定比不過你了。”他作為你的嘚瑟對手,你會怎么應對呢?
場景三:回到家中,性格溫柔的母親對你說:“今天考試了吧,媽媽知道你壓力大,放平心態(tài)?!彼鳛槟愕哪赣H,你會怎么應對呢?
要求:分組進行應對語境分析(五要素:語境、對象、目的、態(tài)度、策略),3 分鐘后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闡述。
(三分鐘時間討論)
生:我選擇的是知心好友。
師:你先說一下你選擇的場景。
生:場景是放學后,場景選擇的原因是,如果是在教室里面,考完試就這樣說的話,其他人可能會過來嘲諷他,所以選擇回家的路上就只有我和你兩個人。
師:這個同學很細心。我沒有考好,他不會當著很多人的面跟我談論這個事情,而是兩個人私下在一起交流,給你點贊。
生:第二是對象,我是作為他的知心好友來說的。第三個是目的,因為我是他的知心好友,所以我的目的肯定是從安慰他和鼓勵他這兩個點上,還有就是告訴他考試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希望他能改正。第四個是態(tài)度,態(tài)度要溫和、要謙讓,因為他說,我這次考砸了,肯定比不過你,他說這話是有沮喪和傷心的感覺的,如果是態(tài)度不謙讓不溫和的話,會讓他覺得有壓力。最后的策略應該就是去安慰他、鼓勵他,最后指明他的不足之處,讓他改正。
師:那你會怎么說呢?把你說的話分享給大家。
生:沒事的,這只是一次考試而已,千萬不要否定自己,就算你這一次考砸了,也不要傷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學習。
師:太好了!大家都想和你做朋友,掌聲送給他。我覺得特別的耐心、細心,而且用心、走心,真好!來,還有沒有同學要來分享的。
生:我的角色是嘚瑟對手,場景是考完試在課間的時候,對象是嘚瑟對手,我的目的就是為了嘚瑟一下,所以態(tài)度我就會選擇一個針對諷刺的態(tài)度,策略的話選擇是針鋒相對,我會對他說六個字:“英雄所見略同。”
師:我覺得她是入情入境了,真正會用這個方法的,掌聲送給她。
生:我扮演的是嘚瑟對手,語境是在學校的走廊上,目的是嘲諷和挖苦,態(tài)度是不屑和鄙夷的,策略呢,我運用了一個網絡上非常熱門的策略,叫做“凡爾賽”,用極其悲痛的語氣,說出最嘚瑟的話語,然后達到擾亂對手心緒的目的。
師:你可以讀出來嗎?
生:我舉了一個例子,其實呢,我也沒考好,就是又考了一個年級第一嘛,就拿了一點獎學金,受到了一點鼓勵,咱們下次一起加油好了。
師:好,太精彩了。
四、量表評分——依據(jù)要素評價
師:我們這一次在應對母親的時候,給大家把難度提高一點,我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給他評分,怎么評分呢?有一個等級,這個等級分為是否有對話的語境,是否有良好的方式方法,達成的效果怎么樣?這位同學講完后,你來做評委。
表1:
生:我扮演的角色是溫柔母親,我選擇的語境是在家中的餐桌前,對象是兒子,我的目的是鼓勵他,我的態(tài)度是比較溫柔的,我的策略是巧換概念。
師:巧換概念?怎么個換法?
生:無論這次考試考得好不好,你都得到了一次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下一次肯定能收獲進步。
師:好,掌聲送給他。哪一位同學愿意給他評價一下,點評一下呢?找一位你最好的朋友,好不好?
生:我會給他打一個“良”的等級,因為他的優(yōu)點首先是抓住了角色的特點,他扮演的是一個溫柔的母親,語氣中有溫柔的特點,第二他的話中有鼓勵,考試是一個檢驗自己的機會,不要太在意。但是,我覺他有個缺點,就是策略。從他的話中,我沒有找到哪個地方轉換概念,他的策略應該不是轉換概念,應該是轉化了一個方式。
師:好!你的點評有理有據(jù),你給他的等級是“良”,而且說出了理由,思路清晰,表達流暢。還有最后一次展示的機會,哪位同學愿意?我看到了你將舉未舉的手,來,你扮演的是哪個角色。
生:知心好友。
師:好,大家要注意給他打分。
生:因為扮演的是一個知心好友的角色,所以選擇的場地肯定不能是一個太凝重的場所,剛考完試,她肯定心情特別沮喪,所以這個時候,先讓他一個人靜一靜,我選擇兩個人放學的路上,和剛才哪位同學一樣。然后,對象的話就是作為一名知心好友去關心安慰她,我這里使用了一個“感同身受”的策略。
師:剛才有“偷換概念”的策略,這里有“感同身受”的方法,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這些方法。
生:態(tài)度的話,就是盡量溫和一點,聊天的方式就是互相安慰。我的策略是將心比心,還有就是激勵。我是這樣說的:“哎呀!這次考試真的太難了!我也考得特別差,沒事,考都考完了,那咱們就先休息休息。我們不要糾結于過去了,要向前看,為下一次的考試做準備,我們一起努力吧!”
師:我聽到了很關鍵的幾個詞,“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很好!哪位同學來點評一下。
生:我會給她一個“良”的等級,語境很好,在一個不凝重的地方,用很輕松的交談方式,如果我是那位考砸了的同學,我會感覺到放松,你的心意我領會到了。
五、學法總結——歸納常見技法
師:現(xiàn)在我們同學們應該都學會應對了吧,剛才我們同學們在回答的時候,講到了具體的策略和方法,老師也給大家進行了一下梳理,我們在平時有哪一些應對的方法呢?剛才有幾個同學講到的“將心比心”“感同身受”,還有什么樣的方法?你來分享一下。
生:自嘲。
師:很好。
生:陪伴,因為在他考砸了之后,我可以去陪伴他,讓他感覺自己身邊至少還有一個人。
師:這位同學的應對方式,不只是語言上的,而且還有身體上的無聲陪伴。
生:我會跟他說,其實這次考試我也一樣,我的題目也沒有寫完,所以我肯定也考得不好。
師:你也讓他感覺到了一點點溫暖,對不對?好的。其他同學還有嗎?
……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化解尷尬、自嘲、應對刁難、禮貌應答、幽默搞笑、針鋒相對、緩和氣氛,大家想一想,平時在我們生活中,哪一個你用得最多,或者你用過。
生:我用得最多的就是自嘲。
生:我們先前學過一篇古文叫做《楊氏之子》,這篇文章教會我們在話語中尋找突破口進行類比,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師:這位同學古典文化的積累特別豐厚。今天,老師教給大家?guī)追N應對的方法,老師希望這節(jié)課的結束是大家真正開始學習應對的開始。謝謝大家,下課!
評析
《口語交際 應對》是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部分,范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入了口語交際的核心知識,在設置口語交際評價量表的基礎上,激活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精準聚焦
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為:1.學生通過課堂發(fā)生的真實情境,了解應對的概念;2.學生在經典的應對案例中,分析應對的要素,理解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3.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初步學會應對(教學難點)。這個學習目標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實際,有層次性。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課堂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1:
整個課堂流程從教師突如其來的提問“同學們?yōu)槭裁礇]有帶《古漢語常用詞典》”來切入,通過與學生對話,準確地判斷學生口語交際的起點:學生有應對的生活經驗,但是存在應對不準確,不得體的情況。在“知應對”“析要素”“會運用”的流程上,學生拾級而上,通過臺階式遞進,達到初步學會應對的教學目標。
二、學生評價及時跟進
本堂口語交際的課中,評價是一個亮點,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充分展開,范老師首先通過選擇符合同學們真實生活經歷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應對興趣。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情境變量,理解變量的改變帶來的其他要素的變化,學生在具體評價時,通過評價量表,力圖達到教學評一體化。
表2:
三、學生活動充分展開
整節(jié)課的活動設置非常充分,首先通過角色扮演,理解應對的核心要素,同時在情景扮演中體驗應對的兩種不同策略。老師通過和學生的互動,引入應對的核心知識,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設計變量(將官員陳韙替換成孔融的父親),理解應對策略是隨著場景、對象、態(tài)度、目的的變化而變化的,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真實情境引入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在“會運用”這個環(huán)節(jié),范老師的情境設置頗具匠心,他選擇了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今天下午,語文考試完,小張走過來對你說了一句:“我這次考砸了,肯定比不過你了?!彼鳛槟愕闹呐笥?,你會怎么應對呢?
范老師在這個基礎上又做了變化,他引導學生不停地變換口語交際的各個要素:通過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建構核心知識,應對的核心要素分為場景、對象、態(tài)度、目的、策略;應對的策略分為逆向應對策略和順向應對策略;應對的策略是隨著場景、對象、目的、態(tài)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