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偉
(洛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文化與旅游學院,河南洛陽 471000)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高婦幼健康水平,實施健康兒童計劃,加強兒童早期發(fā)展,繼續(xù)開展重點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改善等項目[1]。而《國民營養(yǎng)計劃(2017-2030年)》中的“生命早期1 000天營養(yǎng)健康行動”也特別強調,要提高孕產婦、嬰幼兒的營養(yǎng)健康水平[2]。因此對于嬰幼兒來說,早期的1 000 d是其營養(yǎng)健康狀況的關鍵期,應被重點關注。
隨著三孩政策的開放實施,我國新生兒數(shù)量將大幅度增加,作為嬰幼兒主要營養(yǎng)來源的母乳,在嬰兒6月齡以后,就不能滿足嬰幼兒的營養(yǎng)需求,因此需要及時添加輔食。適當?shù)匚桂B(yǎng)輔食,能夠促進兒童的生長發(fā)育,而輔食添加過晚、不合理或營養(yǎng)不足,則可能導致嬰幼兒生長遲緩[3-5]。通過對嬰幼兒輔食添加狀況的調查研究,了解洛陽市嬰幼兒輔食添加現(xiàn)狀,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此來改善嬰幼兒的營養(yǎng)狀況,并為其他地區(qū)嬰幼兒喂養(yǎng)輔食添加提供經驗。
從洛陽市洛龍區(qū)的下屬街道和鎮(zhèn)中,抽取6~24月齡嬰幼兒,對其父母進行調查。
在街道和鎮(zhèn)的衛(wèi)生院預防接種中心,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380名6~24月齡嬰幼兒,對其父母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67份,調查問卷的有效率為96.58%。
將設計好的調查問卷,統(tǒng)一發(fā)放給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調查數(shù)據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處理。
由表1知,總共收集到的367個樣本中,男孩數(shù)量比女孩少43人,少11.7%;9~12個月的嬰兒人數(shù)最多,達到了142人,占比38.7%;調查的人數(shù)最少的是13~24個月幼兒,人數(shù)為104人,占比28.3%。接受調查的人數(shù)和月齡分布,與抽樣的時間和地點有一定關系,對調研結果的可信度不造成影響。
表1 6~24月齡嬰幼兒月齡和性別
2.2.1 6~24月齡嬰幼兒添加輔食月齡段分布
隨著月齡的增長,六大類輔食的添加率隨之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和種類的分布不同,具體見表2。淀粉類、雞蛋類在各月齡段都有添加,并占有較高的比率。肉類、蔬菜類在6~24月齡段都有添加,但是在6~8月齡段添加的比例較低,在整個6~24月齡段,豆類添加率最低,說明嬰幼兒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到豆類的營養(yǎng)價值。
表2 6~24月齡嬰幼兒輔食添加種類與人數(shù)
在6~8月齡段,嬰幼兒添加的輔食主要是淀粉類,這主要是因為淀粉易消化,市場上供應的嬰幼兒可食用的淀粉種類也較多,家長方便選擇。部分家長認為6~8月齡嬰幼兒對雞蛋消化能力弱,此階段母乳或者奶粉的營養(yǎng)價值能夠滿足嬰幼兒營養(yǎng)需要,不愿意添加;較多的家長認為該月齡段的嬰幼兒不應該添加蔬菜和水果。
在9~12月齡段,嬰幼兒家長都添加了淀粉類輔食;90.1%的家長給孩子增加雞蛋,說明家長認識到該月齡段的嬰幼兒需要補充蛋白質;有超過40%的家長給孩子喂養(yǎng)了蔬菜和水果;只有10.6%的家長給孩子添加了肉或者魚類,說明家長忽視了魚類優(yōu)質蛋白對嬰幼兒大腦發(fā)育的重要性。
在13~24月齡段,所有家長都給嬰幼兒添加了淀粉類、雞蛋類、蔬菜和水果4類輔食;93.3%的家長添加了肉或者魚類;79.8%的家長添加了豆類輔食,說明該月齡段的家長已經開始全面補充營養(yǎng),只是營養(yǎng)的攝取渠道不同。
2.2.2 6~24月齡嬰幼兒添加輔食的知識來源
調查顯示,有82.5%的6~24月齡嬰幼兒父母知道嬰兒在6個月齡以后需要添加輔食,但是對于添加輔食的種類和相對應的月齡段、添加頻次和數(shù)量不清楚;有62.4%的父母獲得添加輔食的信息來源于購買的書籍或者網絡視頻;有44.7%的父母是長輩告知的相關信息;接受過相關嬰幼兒照護培訓的父母只有7.2%,說明政府部門和社會需要多組織一些相關的科學培訓,滿足家長的需求。
2.2.3 喂養(yǎng)知識掌握情況
由表3可知,有超過80%的父母知道嬰幼兒需要添加輔食,并對添加輔食的好處有一定了解;有68.39%的父母知道添加輔食的最佳月齡是6個月,并在該階段及時添加輔食,剩余的父母大多認為需要在8個月左右或者嬰兒對其他食物感興趣的時候再添加輔食;有78.75%的父母在添加輔食早期,多選擇米粉或者燉雞蛋,對于肉泥,大家認為需要在適應部分輔食之后再添加;大家選擇富含鐵的米粉或雞蛋補充嬰幼兒對鐵的需要;只有50.95%的父母知道嬰幼兒輔食的添加順序是先稀后稠,從細到粗,從單一食材到后期的食材多樣性。
表3 6~24月齡嬰幼兒輔食喂養(yǎng)知識掌握情況
嬰兒在6個月齡以后,因生長發(fā)育較快、母乳營養(yǎng)價值降低,需要父母及時添加輔食進行營養(yǎng)補充。①6個月齡以后的嬰兒開始對周圍的物品感興趣,此時添加輔食,嬰兒容易接受。②6個月以后,嬰兒需要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此時補充輔食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增強抵抗力。③6個月以后,母乳的含鐵量下降,而此時急需增加鐵的攝入來提高嬰兒的免疫力、大腦發(fā)育及精神狀態(tài)。④6個月以后,嬰兒的咀嚼和吞咽能力開始形成,此時添加輔食,有助嬰兒相關肌肉的形成,利于以后嬰兒發(fā)音。
當孩子在6~8個月齡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添加輔食,此階段的嬰兒先以富含鐵的米粉為主,每日添加一次,此后可以輔助添加米粥、肉泥、蛋黃、魚泥和肉沫等,輔食的形狀主要以糊狀為主,濃稠度從稀到稠,便于嬰兒吞咽;9~12個月齡的嬰兒,可以添加半固態(tài)的輔食,以剁碎的蔬菜,煮的很軟的面條,燉的雞蛋,蒸的饅頭,軟面水果以及豆制品為主;13~24個月齡的幼兒,可以補充餛飩、餃子、面條等。在合適的時間段添加合理的輔食,防止添加不當,增加嬰幼兒的腸胃負擔。
年輕的嬰幼兒父母,更加重視嬰幼兒輔食添加的品種和質量。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了多種嬰幼兒輔食,如除了傳統(tǒng)的米粉、雞肉肉泥、魚肉肉泥和番茄果蔬泥以外,還有多種肉混合的高鈣、高鐵肉泥、益生菌酸奶溶豆、核桃油、海藻油和五谷雜糧面糊等。品種的增加為嬰幼兒輔食的添加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注重種類的同時,嬰幼兒父母要特別留意輔食的質量,尤其是在網購流行的大背景下,更要注意選擇大品牌、大企業(yè)、高質量的輔食。
在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嬰幼兒的父母知道6個月齡以后,嬰幼兒需要添加輔食,但是對添加輔食的種類、頻次都比較模糊,沒有很清晰的記憶。同時調查發(fā)現(xiàn),父母獲得添加輔食知識的途徑不同,獲得添加輔食知識的科學性存在疑慮,需要開展相關的教育宣傳,提高父母主動添加輔食、科學添加輔食的意識。
國家已經明確提出,要提高嬰幼兒的健康水平。處于嬰幼兒關鍵時期的6~24月齡嬰幼兒更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國家應該組織相關部門,出臺具體添加輔食的科學措施,通過社區(qū)培訓和線上視頻等多種方式,擴大嬰幼兒科學添加輔食知識的普及,為《國民營養(yǎng)計劃(2017-2030年)》的實施提供一條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