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雨涵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素質均獲得高效發(fā)展。構建有效課堂重點目標應放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幾個方面。
一、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評價教學的有效性
評價教學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學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它所關注的是教師能否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行為影響下,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地建構知識,發(fā)展自己探究知識的能力和思維技能,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不想學、學了沒收獲或收獲不大,即使教師教得再苦也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如果學生學得很苦,而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那么這樣的教學也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
三、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喚起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積極學習、形成有效教學的關鍵條件。有效教學本質上取決于教師建立能夠實現(xiàn)預期教育教學成果的學習經驗的能力,而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這就需要教師教學有方,寓教于樂,“開竅”有術,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
(一)改革備課思路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眾所周知,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而傳統(tǒng)的備課重點是備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是從教師講的角度,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考慮備課。這也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備課時首先要考慮這節(jié)課準備安排幾個學生的活動,每個活動怎么安排;其次要考慮在活動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第三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xiàn)或遇到哪些問題,教師怎樣進行調控,怎樣評價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寫出來,作為教師課堂上臨場發(fā)揮、隨機應變的一個基礎準備。即使如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再進行補充備課,寫出自己執(zhí)教的體會和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這樣的備課才是我們倡導的,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是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二)創(chuàng)造積極有效、開放互動的課堂氛圍
1. 創(chuàng)設積極有效的課堂學習氛圍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陛p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愉快的情感體驗會使人精神煥發(fā)、思維活躍。教學氛圍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直接感受到的心理環(huán)境,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發(fā)生著深刻的影響。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使得學習更加投入、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精神更加高漲,課堂學習也更加生機盎然。在數(shù)學課堂上,積極的教學氛圍當然離不開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體驗、演示操作、課堂表演這幾種輔助手段。課堂上,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都可能在師生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可以使課堂的氛圍既輕松又和諧。教師的語言要親切,運用商量的口吻,充分體現(xiàn)師生間民主平等的關系,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2. 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狈e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是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師生間良好的交往。交往與溝通,是教學的核心。學生構建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就是師生雙方思想交互、碰撞的歷程。在課堂上,他們彼此不斷捕捉對方的想法,從而交流、滲透,使學生通過動手、思考、表達,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
如在教學《人民幣的簡單換算》一課時,我曾經進行過嘗試。我出示了一支事先買好的價值10元的鋼筆,要學生猜猜看我是怎么付錢的?;顒舆^程中,變換一定的條件(我有1張5元或我只有硬幣等等)。學生參與相當踴躍,利用學具,找出了各種不同面值人民幣的付錢方法。在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人民幣的簡單換算,而且體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又與生活融為一體,并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互動式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啟發(fā)與引導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為主體進行交流、討論和溝通的教學模式,兼顧教與學兩個方面,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發(fā)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過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拓展學生思維,把單純地傳授知識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上來。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師生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師生關系不再是簡單的教與學,而是共同發(fā)現(xiàn)、共同協(xié)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關系。師與生、教與學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不可或缺,無輕重主次之分,教學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配合,形成密切互動關系。
3. 動態(tài)的開放課堂
在一堂關于《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公開課上,教師在預設教案時設計問題:讓個別學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體,說出它的特征,其余同學根據(jù)他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體圖形。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可能無法較清晰地說出具體特征。這時摸的同學不知道怎么說,下面的學生很著急,有些學生坐不住了,開始發(fā)問:“它能不能滾動?”“有沒有平平的面?”……然后教師順水推舟,抓住機會調整教案。學生興趣盎然地問答,活躍的思維成了課堂的亮點。
數(shù)學教材是數(shù)學教育教學的信息裁體,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內容,但它提供的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有待我們直接教育教學的教師去開拓更多、更廣的內容空間。開放性課堂是把一堂課的內容學習作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活或思維階段的一個點。這個點既是前一個點的繼續(xù),又是后一個點的基礎。首先要利用好現(xiàn)行教材內容資源,逐步推動新資源生成。例如教學立體圖形時,教師先讓學生收集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錐體的實物,教學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課后讓他們制作立體圖形,并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體積、容積的計算;教學初步統(tǒng)計的知識后,有意地讓他們將考試成績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加強他們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習興趣和效率,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
當然,內容的拓展我們也不只限于學科內,更應注重學科間的拓展。在數(shù)學教育教學時應注意與其它學科加強聯(lián)系,并注重各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幫助學生理解本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例如:教學數(shù)數(shù)時,聯(lián)系《數(shù)字歌》;教學“三視圖”時引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地各不同”詩句;教學方程時出示古代問題“遠望巍巍共十層,紅光點點倍加增,共有三百八十一,問最頂有幾盞燈”等。讓學生走出本學科的局限性,知曉學科間的普遍聯(lián)系,享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感,更高層次地理解數(shù)學的本來含義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
(三)精練的教學語言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本脑O計的語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講得清晰、有條理,能把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內容講得生動、活潑,啟發(fā)學生去追問、去探尋,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從而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科學性是數(shù)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它具體指數(shù)學教學語言應力求準確符合科學理論。嚴謹,符合邏輯要求;簡練,符合精簡原則;量力,符合年齡特征。為此教師要做到:1. 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自己有個透徹的了解。比如,“整除”與“除盡”“數(shù)位”與“位數(shù)”等。2. 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授課,不能用生造的土語和方言來表述概念、法則、性質等。比如,不能把“垂線”講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shù)”說成“最簡單的分數(shù)”等。由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目標是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認識能力確定的,教材中給出的和使用的名詞、術語絕大多數(shù)是不加定義的,是借助生活實際中學生所熟悉的事例描述性引出的,或者是就著具體的測量或計算給出的。但是,這種不過細過嚴的要求與給學生以錯誤的概念完全是兩回事。如“增加”與“擴大”。“增加了”與“增加到”“擴大了”與“擴大到”是學生易混概念,教師在講到使用這些概念的應用題時,要注意著重講解和區(qū)分這些概念,教師應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如“增加了12米”的含意是較原數(shù)多了“12米”;“增加到12米”的含意是包括原數(shù)在內共12米,即原數(shù)與增加部分之和共有12米。而“擴大”在數(shù)學中是用于倍數(shù)關系,與日常用語中“擴建”之類詞中的“擴”含意有所不同。教師講計算法則,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板書都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解題,無論是簡單題還是復雜題,無論是式子題還是應用題,都應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給學生以科學表達的示范。
課堂語言要富有鼓勵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很大。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每一個創(chuàng)造的火花、每一次靈感的閃現(xiàn),并用熱情洋溢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贊揚,激發(fā)、鼓勵他們不斷進取,獲得成功。實踐證明,教師及時、得體的激勵語言,對學生的成長進步產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經常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在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當一名學生正確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或一名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把問題回答正確,教師會說:“同學們,鼓勵他!”全班同學會熱烈、帶有節(jié)奏地鼓掌。有的教師還會用親切的語調說:“回答得非常好!”我想,就這樣一句話,會使這名同學全天都能愉快地學習,甚至從此以后,他就非常喜歡數(shù)學了。教師要善于表揚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的教師會說,這樣的學生沒有優(yōu)點,怎么表揚他呢?做一個細心的教師,只要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一點點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應該及時表揚他、鼓勵他,使他感到自己也有優(yōu)點、也能進步。
打造有效課堂,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錘百煉。有效課堂對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與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還應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之于學生,真正打造一個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展現(xiàn)學生主體風采、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