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美榮
紅色故事屬于紅色資源的一部分,紅色資源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也是高校課堂教學的生動素材。講好紅色故事,對于傳承紅色基因,延續(xù)紅色血脈具有重要作用,將紅色故事融入高校教學,可以發(fā)揮紅色故事吸引人的特點,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方面,教師通過對紅色故事的講述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講故事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發(fā)散學生思維,增添課堂趣味。例如,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講到西安事變時,僅僅只是用幾句話帶過西安事變的經過并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如果加上張學良、楊虎城半夜捉拿蔣介石的故事,則可以讓學生體會西安事變的不易。同時,教師可以對課堂進行設計,讓學生也參與到紅色故事的講述中來,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紅色故事的內涵。
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對紅色故事的講述可以增強課堂的生動性。用講故事的方法開展教學,在課堂上展示生動畫面,這比單純的理論說教更易被接受,引入紅色故事并加以討論,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課堂活力。例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中講到理想信念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無法起到預設的教學效果。如果加上江姐、蔡和森等人為了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共產黨人對信仰的堅守,從而留下深刻印象。同時,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播放音視頻材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紅色故事的發(fā)生過程。此外,師生還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紅色資源,到革命紀念館等開展教學活動,實地考察并融進教學,增添高校課堂的魅力。
一方面,紅色故事具有真實性,真切動人。紅色故事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描寫特定時期的英雄人物、事跡,內涵真情,能有效引起人們共鳴。例如,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同志在窯洞塌方的危急時刻,奮力將戰(zhàn)友推出去,自己卻被埋在地下的故事;董存瑞戰(zhàn)士在部隊前進受阻的險要關頭,自請炸碉堡,獻出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前進開辟道路的故事等都可以產生共情。
另一方面,紅色故事具有情境性,細膩感人。紅色故事多含豐富的細節(jié),以藝術的形式展現(xiàn)相關細節(jié),使學生容易進入對應的情境中,切身體會到紅色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其內心受到感染。例如,在高校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情景劇編排等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更直觀地感受紅色故事發(fā)生時的場景,深刻體會其中包含的情感,從而增強高校課堂的感染力。
目前,高校教材是全國統(tǒng)編的,其內容重視對道理的闡釋,說理性強,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如果一味依賴課本,只講解書本上的知識點,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難懂,從而降低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代大學生多是在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下成長起來的“00后”,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單純“說理”,易被學生排斥,將紅色故事引入課堂,以淺顯易懂的故事闡述深刻奧妙的哲理,可以提高親和力。例如,在講解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可以引入進藏干部孔繁森心系人民、因公殉職的故事,將抽象的道理化為形象的故事,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吸收。加強課堂的親和力,尤其需要注重在教學中加入對紅色故事的講述和分析,新時代高校課堂應從學生需求出發(fā),根據時代變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借助紅色故事特有的親和性,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紅色故事與高校課堂的結合既能夠發(fā)揮“故事”形象性強的優(yōu)點,又能夠體現(xiàn)課堂的教化作用,將紅色故事融入高校課堂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影響力,不僅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還輻射到多方面,對學校和社會等產生影響。將紅色故事引入高校課堂教學,可以在課堂上讓大學生了解相關故事背景、拓寬知識視野、重塑認知結構、更新思想觀念、陶冶道德情操、樹立正確“三觀”等,使學生成長為具有濃厚家國情懷、良好人格素養(yǎng)和堅定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從而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此外,講好紅色故事在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推進高校教學改革,促進社會文化建設,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首先,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一方面,教師應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論根基和系統(tǒng)完備的知識結構,能運用理論知識回答歷史和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應具有大的格局和視野。大的格局要求教師不只把關注點集中于課堂上,更能心系社會,懷著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大的視野要求教師在具備學科視野的基礎上,進一步開闊眼界,不僅在課堂教好思想,還在課外指導學習,引導學生將所學與專業(yè)結合起來,并滲透進日常生活中。
其次,提高教師實踐能力。課堂的實踐性要求教師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教師應在課前設計、課中管理、課后拓展上完善自我,課前設計上,教師應注重運用網絡新媒體講好紅色故事,改進教學方案,增強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提高抬頭率。另外,教師應配合所在教研組根據教材內容編寫相應的故事讀本,將抽象的理論與形象的故事結合,更易于學生理解。課中管理方面,教師可以多運用學習通等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同時,教師也可利用信息技術對紅色故事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使其更具吸引力,讓學生愿意聽、能聽進。
課后拓展方面,教師應及時總結自己在課前和課中的表現(xiàn),進行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不足并積極改正。教師還應主動參與社會調研和社會實踐,在這一過程中,積累紅色故事素材,觀察學生思想行為,改善教學方式,增進師生感情。同時,學校和社會也應為教師掛職鍛煉、支教扶貧等實踐活動提供機會,并將這種教學實踐能力納入職稱評聘與考核體系,引導教師自覺學習,增長見識、提高能力。
首先,充實課堂資源。課堂教學內容應立足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師講解課本知識時,應注意結合最新時事熱點,與時俱進,給予紅色故事新的視角闡釋。同時,教師可以取材當代中國的紅色故事,如脫貧攻堅、抗洪搶險中涌現(xiàn)出的感人事例。將這些故事與課堂教學結合,弘揚其中蘊含的精神,激發(fā)情感共鳴,增強理論認同。
其次,挖掘實踐資源。課堂教學要求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也應深入實踐,通過調研和考察,挖掘校園當地及革命老區(qū)的紅色故事,將其融入課堂,以故事感染人。同時,校內外各部門也應相互支持,為師生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師生共同實踐,獲取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從而改善教學。
最后,開發(fā)環(huán)境資源?,F(xiàn)實生活中,應注重校園、地區(qū)思想教育的文化環(huán)境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發(fā)揮專家作用,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研學氛圍。同時,利用特定時間場所開展紀念活動。網絡空間內,應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信息便捷的特點,積累豐富的紅色故事素材并整理歸納。同時,面對網上意識形態(tài)斗爭激烈的狀況,為抵御不良思想影響,應加強網絡監(jiān)管,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huán)境。
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利用現(xiàn)代技術推進紅色故事與思想教育的融合,創(chuàng)新傳播載體,已成為思想教學改革的必要舉措。我們要善于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和VR技術等先進技術拓寬紅色故事的傳播渠道,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紅色故事與思想教育更好結合,易于學生消化吸收。
首先,要善于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一方面,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利用微視頻等方式將搜集的紅色故事與最新時事熱點及時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維。另一方面,開發(fā)傳播平臺。利用微信、QQ等的群聊功能,發(fā)布一些學習任務,促進學生討論交流和師生互動溝通。此外,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特點,搭建家校社于一體的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及時將編寫的與課程內容相對應的紅色故事素材上傳到網絡上,供學生學習參考。
其次,要善于利用大數據技術。保證學生知情權,尋求技術支持,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日常行為進行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掌握學生思想行為、總體特征和發(fā)展需求。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展開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選取恰當的紅色故事,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增進學生的情感認同。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面臨的意識形態(tài)挑戰(zhàn)更加嚴峻。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加強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將紅色故事融入高校課堂教學,能充分發(fā)揮紅色故事的教學優(yōu)勢。教師應提高自我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拓寬課堂、實踐和環(huán)境等資源,利用網絡新媒體、大數據和VR技術等創(chuàng)新傳播渠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