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埃加德·娜莉/文 宋鴻沄/譯
一個人不理解苦難,那他就無法真正理解生活;一個人不親歷親人所付出的辛勞,那他就無法懂得感恩;一個人不經歷上述這一切,那他就永遠無法學會珍惜生活、珍愛親人、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一位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的年輕人去應聘一家大公司的管理職位。他通過了第一次面試,公司經理出面要做最后一次面試,然后做出最終決定是否錄用他。經理從簡歷中發(fā)現(xiàn),這個年輕人從中學到研究生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年年拔尖兒。
經理問:“你在學校獲得過獎學金嗎?”
年輕人回答:“沒有。”
經理又問:“你的學費是你父親付的嗎?”
年輕人回答:“我父親在我一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的學費是母親付的。”
經理問:“你母親在哪里工作?”
年輕人回答說:“我母親是洗衣工。”
經理請年輕人舉一下手。年輕人展示了一雙光滑、柔嫩、完美的手。
經理問:“你以前幫母親洗過衣服嗎?”
年輕人回答:“從來沒有,我母親一直希望我多讀書,而且我母親洗衣服比我快?!?/p>
經理說:“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回去的時候,把你母親的手洗干凈,明天早上再來找我?!?/p>
年輕人覺得他得到這份工作的機會很大。回到家后,他興高采烈地請求母親讓他洗她的手。母親感到既奇怪又高興,還夾雜著某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她向孩子伸出了手。年輕人慢慢地給母親擦了手,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注意到母親的雙手——布滿皺紋,血管就如同老樹根突出地面一般暴露在手背上,甚至還有許多淤傷。有些淤傷一定非常疼,清水漫過那些淤青時,母親不禁顫抖著,是疼痛,也是喜悅。年輕人一邊給母親洗著手,一邊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第一次意識到,是這雙每天洗衣服的手才使他能夠勉強支付學費。母親手上的淤傷是為孩子的畢業(yè)、學業(yè)優(yōu)異和未來所付出的代價。洗完母親的手后,年輕人悄悄地把母親剩下的衣服都洗了。那天晚上,母子倆聊了很長時間。第二天早上,年輕人來到經理的辦公室。
經理注意到年輕人眼里的淚水,問:“年輕的朋友,能告訴我昨天你在家里做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嗎?”
年輕人回答:“我把母親的手洗干凈了,也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p>
經理說:“請告訴我你的感受?!?/p>
年輕人說:“第一,我現(xiàn)在知道什么是感激了,沒有母親就沒有今天的我。第二,我現(xiàn)在才意識到要完成一件事是多么困難和艱辛。”
經理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我想招聘一個能感激別人幫助的人,一個能體諒別人的苦衷來完成事情的人,一個不會把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目標的人。年輕人,你被錄用了?!?/p>
后來,這個年輕人工作非常努力,得到了下屬的尊重,他帶領的團隊里每個員工都很勤奮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