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一天上午,我正在辦公室備課,教語文的張老師把我們班的花名冊往我桌上一摔,氣呼呼地說:“你這班的學生我教不了,你找校長另請高明吧!”
唉,準是又有學生惹事了!我連忙推開備課本,請張老師坐下,倒了杯水遞給她,賠著笑臉問:“怎么了張老師,是誰又惹您生氣了?”
張老師說:“你這班學生對老師一點也不尊重,嫌我講課聲音小,今天竟公然把我比成蚊子!這眼里還有老師嗎?這課還怎么上?”
張老師最近有點咽炎,說話不敢大聲使勁,班級后排的個別學生為此向我反映過,但我沒有及時跟張老師溝通。這真是小疏忽釀成大事故,現(xiàn)在麻煩來了。
我一邊安慰張老師,讓她消消氣,一邊對她說:“看我怎么教育他們!”
來到班里,學生們知道闖了禍,一個個都埋頭寫作業(yè)。
我把班長喊到教室外,問:“剛才是什么情況?”
班長低著頭說:“剛才張老師讓我們仿寫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班里張小娜(化名)仿寫的句子是‘張老師講課聲音很小很小,就像蚊子在哼哼,一點也聽不清楚’。張老師一聽就火了,批評張小娜,張小娜不服氣,與老師爭辯起來。期間,班上不少同學也隨聲附和,說張小娜說得對,老師講課的聲音就是那個樣子的!然后,張老師更火了,一氣之下就不給我們上課了?!?/p>
“好了,我知道了,你現(xiàn)在把張小娜喊出來吧!”我說。
張小娜,一個活潑率真的小女孩,扎著兩條小羊角辮,說話、行事總是風風火火。看著她梗著脖子出來,我知道她對自己的“錯誤”還沒有正確的認識。
“張小娜,你今天在課堂上干什么了?”我問。
“造句?。 睆埿∧纫荒樀臒o辜與無畏。
“造的什么句子啊?”我接著問。
“張老師講課聲音很小很小,就像蚊子在哼哼,一點也聽不清楚?!睆埿∧忍谷坏卣f。
“你覺得這句子合適嗎?”我問。
“合適呀!您看啊,張老師講課聲音是本體,蚊子哼哼是喻體,語法上沒毛病吧!”張小娜理直氣壯地說。
“你造的這個句子語法上是沒毛病,但用在老師身上恐怕有些不合適吧?”我說。
“不合適嗎?同學們平時都嫌語文老師講課聲音小,今天老師讓仿寫句子,正好合適,我就這樣寫了?,F(xiàn)在想想,對老師好像有點不尊重啊!”張小娜低下了頭。
“那為什么跟老師頂嘴呢?”我趁熱打鐵,繼續(xù)追問。
“當時我沒想那么多,也沒想和老師頂嘴,只是老師說這句子不是比喻句,我不服氣!”張小娜弱弱地說。
“噢,原來是這樣。這都怪我沒有告訴你們,張老師最近嗓子不太好,不敢大聲講話。但是她教課認真,你們有目共睹;平時對同學關懷備至,你們也能感受到;特別是你,張老師說你記憶力好,是棵語文的好苗子。你忘了嗎,那次你感冒缺課,還是張老師上門給你補的課呢……”
“老師,您別說了,我錯了,我這就去給老師道歉,把老師請回來!”這時的張小娜已是垂淚欲滴了。
我說:“好啊,你別一個人去,叫上幾個班委一塊兒去!”
回到辦公室,我跟張老師說:“張老師啊,今天出這事我有很大的責任,都怪我沒有把您的情況及時告訴學生,讓他們對您產(chǎn)生了誤會,我狠狠地批評了他們。張小娜那個女孩兒你還不了解嗎,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但在她心里,您一直是位好老師。好了,您消消氣,別和孩子們一般見識。”
這時,張小娜和班委一干人在辦公室外喊“報告”?!耙灰屗麄冞M來?”我賠著笑臉問張老師。
見張老師不置可否,我心里就有數(shù)了,讓同學們進了屋。
張小娜恭恭敬敬地站在張老師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眼含熱淚地說:“老師,我錯了,您帶病堅持給我們上課,我還惹您生氣,您教育我吧!”
班委會成員也齊刷刷地給張老師鞠了個躬,齊聲說:“老師,我們錯了,您是一位好老師,我們再也不惹您生氣了!”
此時張老師氣消得差不多了,看孩子們?nèi)绱苏嬲\,感動地說:“實話實說,從語法角度來說,小娜的句子還是造得挺好的,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之處,只是這樣比喻,讓人聽起來心里不舒服啊!你們可都記住了,我們學語文是為了更好地說話,說讓人聽起來舒心、舒服的話,不是為了說給人添堵的話,這次也算是個教訓,以后可不許對他人這樣亂說??!”
“是啊,是啊,多虧今天你們遇到的是張老師,大度寬容,不和你們一般見識,要是換作別人,你們今天肯定吃不了兜著走,還不謝謝老師!”我附和道。
“謝謝張老師,我們愛張老師!”同學們又齊刷刷地給張老師鞠了個躬!
“好了,孩子們,我們回去繼續(xù)上課!”張老師笑著說。
后來,我向?qū)W校申請,專門為張老師配備了一套教師用的擴音器,這樣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全班同學都能清晰地聽到張老師講課的聲音了。
小學生天真爛漫,坦誠率真,心直口快,淘氣頑皮,看到什么就想說什么,一般不會提前考慮后果。特別是三年級以后,逆反心理開始萌芽,他們更是轉(zhuǎn)著圈兒想與老師對抗,一有機會就想“整”老師一下,比如給老師起個綽號、鬧場惡作劇之類,很可能引發(fā)師生之間的矛盾。
作為一名睿智的教師,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們的惡作劇只是頑皮、淘氣或叛逆下的“激情產(chǎn)物”,并非對老師真的不尊重。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沉著冷靜,大度包容,保持理性,從孩子們的“惡”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聰明才智,并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班主任作為化解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糾紛的“調(diào)解員”,當二者發(fā)生矛盾時,不能采用“一邊倒”的方式指責學生,逼著他們跟老師道歉,而要想方設法搭建臺階,用教師的寬容心這劑良藥幫老師“消火”。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所在,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和平解決糾紛,從而促進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首先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對癥下藥,在消極的沖突中尋找出積極因素。比如,本文開頭的“比喻句風波”,學生和老師爭的是“語法”,而老師和學生爭的是“尊嚴”,問題的實質(zhì)是學生本質(zhì)上并無惡意,不過此情此景激發(fā)了他們的聯(lián)想,少不更事又讓他們口無遮攔。弄清了這些問題,矛盾很容易化解。
其次要講究策略方法,消解矛盾。當師生出現(xiàn)矛盾時,雙方都在氣頭上,誰都不肯讓步,當場讓學生給老師道歉往往難以實現(xiàn)。這時,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就是阻止事態(tài)發(fā)展,將二者分開,讓雙方冷靜下來,有一個自我反思的時間。
再次是要搭建臺階,化解矛盾。每個老師都有一顆寬容的心,不會揪住學生的“小辮子”不放。為此,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班主任要向?qū)W生講清利害,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說服他們主動向老師認錯,求得老師的原諒,這樣一場師生危機就會消弭于無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