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卓霞
(江蘇省溧陽中學 江蘇常州 213300)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語言本身是思維的重要工具,借助語言學習,學生可以對外界事物形成整體的認知。受高考的影響,高中教學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提高分數上。教師主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應試技能的提升,思維的訓練相對較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有很大的應用空間,近年來已經成為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有力工具。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工具,通過確定核心主題,將人的思維形象化,使得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形成全面的認知。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打造完整的知識框架,對于知識的梳理和整合更加系統。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作為教學工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思考時更加具有邏輯性,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維訓練方式。
例如,教師在講解《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時,可以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分析,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有更清晰的認識。魯迅先生的這篇雜文,可以分為“破”和“立”兩條內容分支,在“破”的這條分支上,是作者反對的兩種做法: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其中閉關主義是排外,而送去主義是媚外。因此,在“破”這條分支上又形成了兩條分支。魯迅先生闡述完自己反對的兩種“主義”之后,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支持的做法,那就是“拿來主義”,之后筆鋒一轉,再“破”再“立”,又形成兩條分支,在“破”的這條分支上,繼續(xù)分為三條分支,分別是“孱頭”“昏蛋”“廢物”,分別代表逃避主義、虛無主義以及投降主義的做法。最后,作者再“立”,明確提出正確的拿來主義應該有三個方面,占有、挑選以及創(chuàng)新。通過這樣的思維導圖,這篇文章的結構一目了然,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更好地體會魯迅先生成熟的寫作手法,同時對于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領會得也更加深刻。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理清思路,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無論是閱讀文章還是書籍,都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對于自己閱讀內容的整體把握會更加明晰,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發(fā)散思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是人們想象力的主要源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閱讀拓展,為學生推薦不同學科的優(yōu)秀文章和書籍,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例如,在講授《自然選擇的證明》這篇文章時,可以進行閱讀拓展,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生物學書籍,比如《所羅門王的指環(huán)》《瘋狂的進化》等。這些書籍充滿趣味性,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通過這樣的閱讀拓展,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加扎實,同時還能夠擴大知識面,防止自己的思維僵化,在思考問題時更加靈活和自由。
除了生物等學科之外,歷史與語文的結合更為普遍,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引入一些歷史知識,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歷史類書籍,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廣度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例如,在講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等文章之后,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如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成立的,又是經過了多少艱難困苦的斗爭才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通過這樣的閱讀擴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更加了解,在思考相關問題時也會更加深刻??傊處煈摬粩嗵嵘龑W生的閱讀量,從課文出發(fā),結合不同學科,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書籍。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積極溝通,探討閱讀心得,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比較新穎的觀點,教師要給予表揚,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大量閱讀多學科的經典書籍,可以讓學生具有更加發(fā)散的思維,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思維訓練就談不上成功。創(chuàng)新思維是思維品質中最核心的要素。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倡導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寫作表達自己所思所想的習慣。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作,學生對于自己所閱讀的內容,體會將更加深刻。由于寫作形式比較自由,該方式非常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后創(chuàng)作讀后感。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漸形成對書籍的批判性思維。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創(chuàng)作讀后感也是教師經常強調的學習方法,但由于限定字數等硬性要求,學生容易產生排斥心理,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寫作讀后感一定要有感而發(fā),如果沒有想表達的東西,可以不寫。如果有很強烈的表達欲望,可以多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除了寫讀后感,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詩歌后創(chuàng)作賞析文章。近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教材中的古詩文比重顯著提升。古詩往往具有豐富的意象,蘊含復雜的情感。教師在講授古詩之后,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賞析文章,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從而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例如,在講解《登高》這首詩歌之后,引導學生感受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讓學生思考杜甫在創(chuàng)作中如何融情于景,創(chuàng)造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教師不應該限定賞析文章的具體主題,應該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可以分析詩人的寫作手法,也可以對比詩人其他的作品,還可以結合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傊x寫結合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鼓勵創(chuàng)新,反對因循守舊,老生常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還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教師在實踐中,首先可以應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其次,教師也可以結合其他學科,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最后,教師可以倡導讀寫結合,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