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范有鳳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jié)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各學校領導在反復認真研讀各級各類文件的基礎上,通過各類會議宣傳“雙減”政策,但同時又明確提出確保教學質(zhì)量不滑坡。
“雙減”的精髓即“減負不減質(zhì)”“減負需增效”。落實“雙減”,教育教學中需要革新的層面眾多。我們可把目光聚焦于文件中闡述最多的關于作業(yè)的要求——“分類明確作業(yè)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提高作業(yè)設計質(zhì)量。發(fā)揮作業(yè)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yè)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tǒng)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yè)。”
一線教師究竟該如何設計出少而精的學科作業(yè),在使作業(yè)“瘦身”的同時,更能凸顯教材的知識點、重難點,關注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和能力提升,更為有效,乃至高效,讓學生完成作業(yè)有如品味佳肴,食之怡然,回味無窮,不僅能充饑飽腹,更能使肌體健康健美呢?下面,筆者以小學低年級語文單元作業(yè)設計的實踐探索為例,略談策略之一二。
在“雙減”背景下,“確保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的要求再一次對一線教師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的識字與寫字提出明確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薄罢莆諠h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盵1]部編版低年級語文教材的每篇課文,需要識和寫的字少則十來個,多則達到二十幾個。如此大量的識字與寫字任務,僅僅靠每天40分鐘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零碎時間及某些學校為確保學生練字時間,提高學校寫字教學質(zhì)量而專設的15分鐘的寫字課,年幼的孩童真的能夠做到將這么多鮮活的方塊字會讀會寫、記熟記牢嗎?
另外,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除識字與寫字外,還有朗讀,三者互相關聯(lián),不可分割。關于閱讀,《課程標準》強調(diào),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薄罢n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蹦敲次覀冊撊绾螌⒆R字、寫字、朗讀有機融合,進行整體教學,從而促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進行更為全面、豐富的綜合訓練呢?
為此,筆者帶領區(qū)內(nèi)骨干教師在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嘗試進行了“串編單元生字故事”的實踐。教師將一個單元所學的所有生字(包括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同時編寫進一則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或語言優(yōu)美的現(xiàn)代詩歌里,并將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分別用紅色、藍色標注出來。在學完一個單元的課文后,教師將創(chuàng)編的“單元生字故事”或詩歌發(fā)給學生人手一份,讓他們利用語文課堂、課后延時服務或在家中的時間認真閱讀,同時要求放聲朗讀,尤其對標注出來的一二類生字,要求必須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這樣富有情趣的單元生字故事或詩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集中復習鞏固一個單元里需要掌握的生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字、辨字的能力,作為課外閱讀補充,這樣的小故事也是一份集趣味性、針對性、延展性于一體的極好的自主閱讀材料。
目前,參與實踐探索的教師已將部編版小學語文一二年級上下冊(共32個單元),按照單元將其中的生字集中串編出了32則童話故事或現(xiàn)代小詩歌。例如,結(jié)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師串編了生字故事《小青蛙和小魚兒》,結(jié)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師串編了生字詩歌《夢》,結(jié)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師串編了生字故事《小蟲子夢游記》,結(jié)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師串編了生字故事《小農(nóng)夫和羊》等。一則則單元生字串編故事,給學生打開了除教材呈現(xiàn)以外的另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學生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一個個剛剛學過、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字不斷地躍然紙上在無形中幫助他們復習鞏固舊知。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將所學知識不斷積累、持續(xù)實踐、反復運用、逐漸內(nèi)化的過程。因此,在40分鐘的語文課堂教學后,在每課的課時作業(yè)練習后,對整個單元知識體系的鞏固性練習同樣是必不可少的[2]。
在“雙減”背景下,我們的作業(yè)設計必須遵循“精選、適量、分層”的原則。于是,很多一線教師開始茫然了:這樣的作業(yè)究竟該怎樣布置?其實,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委員王旭東的話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fā):“布置科學有效的重復性作業(yè)是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知識的掌握需要必要的科學的重復,技能的形成也需要一定流程性重復。注意時間的階段性和情景的變化性。知識是能力的基礎!”
基于此,筆者帶領教師們充分利用串編好的單元生字故事,讓它們“一文多用”——除了作為幫助學生鞏固識字、補充閱讀、練習朗讀的材料,同時在每一篇故事(或詩歌)后精心設計閱讀練習題。練習設計的內(nèi)容主要是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即單元語文知識或能力的訓練點進行選擇,題型則模仿本單元的課后練習題或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我的發(fā)現(xiàn)”“展示臺”“日積月累”等欄目中的題型巧妙地進行選編、仿編或創(chuàng)編。這樣,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復習鞏固單元知識要素,還可以在個人獨立閱讀思考、集體交流思維碰撞、互動評價糾錯改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聽、說、讀、寫等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完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生字串編故事《誰的本領大》后,結(jié)合本單元“讀好人物對話”“猜猜不認識的字”“積累ABAB式詞語”“簡述故事”“分角色演故事”等要求,教師分別設計了以下練習題。
(1)朗讀課文,讀好短文中小動物們的對話。
(2)在短文中找出不認識的字,猜猜它們的讀音和意思,再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3)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
碧藍碧藍的天空_________碧藍碧藍的_________
順順利利地摘果子________順順利利地________
(4)熟讀課文,說說小動物們各有什么本領,最后它們是怎樣摘到對岸的果子的?
(5)選做:和同學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又如,在完成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生字串編故事《小刺猬夢游奇遇記》后,結(jié)合本單元“讀好問句”“展開想象仿照說話”“根據(jù)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講一講這個故事”“和同學交流故事中神奇的內(nèi)容”等要求,教師分別設計了以下練習題。
(1)請你讀好以下幾個問句:我做了什么讓你不開心嗎?這太危險了,你確定要坐在上面?當然不是,但又有什么關系呢?
(2)想象一下,小刺猬還可以做哪些事情讓小螞蟻開心呢?
(3)根據(jù)表格里的內(nèi)容(見表1),講一講這個故事。
表1
(4)你覺得故事里哪些內(nèi)容很神奇?和同學進行交流。
隨著“雙減”文件的頒布,2021年8月底,教育部辦公廳出臺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罚ㄒ韵潞喎Q《通知》)?!锻ㄖ分袕娬{(diào):“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的實際出發(fā),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其他各類考試,也不得以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diào)研等各種名義變相組織考試。”
關于如何科學性評價,《通知》同時給出指導性建議:“要完善學習過程評價與考試結(jié)果評價有機結(jié)合的學業(yè)考評制度,加強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鼓勵實踐性評價,可以采用課堂觀測、隨堂練習、實驗操作、課后作業(yè)等方式開展學生學習情況的即時性評價,通過定期交流、主題演講、成果展示、學生述評等方式開展階段性評價?!?/p>
在目前的“雙減”背景下,要想魚與熊掌兼得,既能減負,又能提質(zhì),那就需要對評價內(nèi)容與方式的綜合性高度關注。一二年級正處于學習的起始階段,給予學生的評價應注意尊重和保護其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我們應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練習,通過綜合性學習評價,在考查學生識字、寫字、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興趣與態(tài)度,引導學生就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并有目的地收集資料,共同討論;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周圍世界,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用口頭、圖文結(jié)合、書面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學習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于是,我們再次充分利用前期串編的單元生字故事,在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正確朗讀、完成習題的基礎上,建議學生采用多種表現(xiàn)形式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效果。可以個人有感情地朗讀故事,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也可以多人合作表演故事,并將誦讀講演的音頻或視頻發(fā)至班級展示平臺,個人可自行設置觀看權限,可僅供科任教師觀看,當然更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供全班學生和家長進行觀摩與學習。發(fā)布者與觀看者之間還能通過網(wǎng)絡進行互動交流,給予適當意見或建議,實施多元評價。圍繞“單元串編故事”的誦讀講演,除網(wǎng)絡平臺展示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百詞斬”詞語競賽、“朗讀高手”星級賽、“故事大王”“表演小明星”評比等賽事,將其作為對學生日常學習評價的依據(jù)之一。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gòu),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闭b讀講演展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激發(fā)了學生品讀感悟語言文字的興趣,鼓舞了學生大膽表達、當眾展演的勇氣,同時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多種語文學習能力。
總之,單元生字集中匯編,讓閱讀文本“瘦身”;單元要素科學再現(xiàn),讓強化練習“瘦身”;單元展評多樣呈現(xiàn),讓日常評價“瘦身”。這些單元作業(yè)設計的實踐探索,強調(diào)了“目標導向”“單元視角”“系統(tǒng)設計”“診斷改進”,期望在“雙減”背景下,形成一種有效、科學的單元作業(yè)設計范式和過程性學習評價方式,從而使低年級小學生如春日幼苗般更為活潑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