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運雄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030)
傳統(tǒng)移動平臺只能實現(xiàn)兩個自由度的運動,在運動學上其等同于傳統(tǒng)的陸上車輛,在狹窄空間內(nèi)轉彎作業(yè)時有很大的局限性。Mecanum 輪式移動平臺具備三自由度的運動能力,可在保持自身姿態(tài)不變的前提下,進行正向、橫向、斜向的移動和任意半徑的旋轉,充分增加了移動平臺的機動性能[1-2]。
Mecanum 輪式移動平臺之所以能夠完成全向移動,在于其輪子的特殊性,每個輪轂外沿均分布有多個小輥子,小輥子在跟隨輪轂滾動的同時也能夠繞本身的軸旋轉。小輥子與輪轂兩軸線成一定夾角,輪子轉動時能夠將部分轉動力矩傳遞到小輥子的法線方向,這使得Mecanum輪在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具有斜向運動的能力[3]。多個Mecanum 輪之間轉動配合就能夠生成任意方向的力矩,從而實現(xiàn)移動平臺三自由度的全向運動。
理論上講,為了防止輪子運動時產(chǎn)生振動,就要求在任何時候小輥子都要與運動平面相接觸,并且輪轂的軸線與地面的距離要保持為定值,于是就要求所有的小輥子沿輪轂形成的包絡面正好是Mecanum 輪與地面接觸的外圓柱面[4]。
利用SolidWorks 軟件對Mecanum 輪進行參數(shù)建模,其中小輥子母線可以通過方程式驅動曲線生成。模型建立如圖2 所示。
本文對全向移動平臺進行運動學方程推導,首先對平臺的運動情況作出如下假設[5]:
1)假設運動地面平整、無阻礙;
2)運動過程中,摩擦力足夠大,車輪無打滑現(xiàn)象;
3)移動平臺整體視為剛體,車體、車輪等均無變形情況;
4)Mecanum 輪與地面接觸點的位置關系不變,接觸點一直保持在車輪輪心正下方位置最遠處。
然后,以移動平臺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如圖4所示坐標系,其中,C 點為移動平臺中心, 為輪轂中心,為移動平臺中心的速度, 表示平臺中心點C 到輪轂中心點 的向量, 表示小輥子偏置角。
根據(jù)以上坐標系,建立各點的運動速度關系式:
依據(jù)式(17)和(18)可推導出全向移動平臺的正向、逆向運動學方程如下。
其正向運動學方程為:
移動平臺控制系統(tǒng)選用STM32 單片機作為主控制板的核心控制單元,通過定時器輸出4 路PWM 脈沖信號,獨立控制4 個步進電機的轉動[7],利用Mecanum 輪之間的不同轉向、轉速的配合,實現(xiàn)全向移動平臺3 個自由度的運動??刂葡到y(tǒng)方案如圖6 所示。
平臺運動控制模式的設計分為手動操作模式和位移控制模式,其中手動操作模式下可通過觸控屏手動控制平臺進行正向、橫向、斜向和原地旋轉4 種運動,運動速度可進行慢速、中速和快速的設置;位移控制模式則是通過輸入x、y 坐標值和θ角速度來控制平臺的運動。兩種控制模式設計界面如圖7 所示。
當上位機設置好運動控制模式后,控制模塊將4 個輪子的PWM 脈沖信號和轉向信號發(fā)送到電機驅動模塊,由電機驅動器將電脈沖信號轉換為角位移,驅動步進電機轉動,再經(jīng)過減速機減速傳遞到Mecanum 輪,從而實現(xiàn)全向移動平臺的運動。
基于ADAMS 軟件建立移動平臺的虛擬樣機,根據(jù)4個Mecanum 輪與車體之間以及各個小輥子與輪轂之間的運動關系,定義各個運動副、幾何約束關系以及各接觸之間的摩擦關系[8]。
通過車輪與車體之間增添4 個旋轉驅動來模擬運動電機,驅動移動平臺進行各項運動[9]。虛擬樣機共定義了1 個固定約束(f ixed joint)、40 個旋轉副(revolute joint)、36 個接觸副(contact)和4 個旋轉驅動(rotational joint motion),虛擬樣機模型建立如圖8 所示。
建立虛擬空間坐標系O-xyz,移動方向取各坐標軸正方向為正向,負方向為反向,旋轉方向取順時針方向旋轉為正向,逆時針方向旋轉為反向。規(guī)定沿x 軸軸線方向的平面移動為正向運動,沿y 軸軸線方向的平面移動為橫向運動,既有正向運動又有橫向運動定義為斜向運動,沿z 軸軸線的轉動為旋轉運動。
樣機4 個車輪的轉速以及仿真時長依次按照表1 進行設置。
表1 移動平臺運動速度和各輪轉速
仿真完成后,可得到移動平臺位移和速度的相關響應曲線,如圖9 所示。其中,由(a)圖可以看出,正向運動中移動平臺沿x 軸正方向位移呈線性增加,速度νx經(jīng)起步加速后穩(wěn)定在157mm/s,而沿y軸方向位移量為0,速度νy保持為0mm/s;由(b)圖可以看出,橫向運動與正向運動相反,沿x 軸方向位移量為0,速度νx為0mm/s,而沿y軸正方向位移呈線性增加,νy經(jīng)過加速之后穩(wěn)定在157mm/s,但相比正向運動,橫向運動的速度稍顯波動,這是由于仿真中Mecanum 輪與地面打滑和振動引起的[10];(c)圖可以看出,斜向運動中移動平臺沿x、y軸正方向位移曲線均呈線性增加,且基本吻合,速度νx、νy經(jīng)過加速之后均穩(wěn)定在78.5mm/s 附近,移動平臺沿x、y軸正向45°斜向運動。
圖9 中的(d)圖分別是移動平臺在原地旋轉運動仿真中平臺中心沿x、y 軸方向位移曲線、線速度狀態(tài)曲線和沿z 軸的角速度狀態(tài)曲線,可以看出,平臺旋轉仿真一個周期內(nèi)沿x、y 軸方向存在±2mm 范圍內(nèi)的微小偏移,周期末回到位置原點,偏移量較小車尺寸可忽略不計。沿x、y 軸方向的線速度維持在0mm/s,有±5mm/s范圍的速度波動,沿z 軸的旋轉角速度ω經(jīng)加速后維持在21.4(。/s)≈5π/42(rad/s)。
本文試驗方案的設計:在實驗室空曠平整的地面設置5 個標記點位置,其中4 個標記點位置以1.3m×1.3m呈標準正方形布置,剩下的1 個標記點位置標記在正方形正中心位置。通過在事先標定好距離的位置點之間對全向移動平臺進行正向運動、橫向運動、斜向運動和原地旋轉,驗證平臺的運動性能,試驗方案如圖10 所示。
具體操作過程是:首先在手動操作模式下將全向移動平臺移動到指定位置,并調(diào)整位姿,驗證手動操作控制的準確性。之后切換到位移控制模式,進行該模式下的調(diào)試與檢測。測試過程中,移動平臺由初始位置開始,如圖10(a)所示,沿平臺位移坐標系x 軸負方向移動(橫向運動),位移參數(shù)輸入為 ,運動到達第二位置點,如圖10(c)所示;然后沿平臺位移坐標系y 軸負方向移動(正向運動),位移參數(shù)輸入為 ,運動到達第三位置點,如圖10(e)所示;接下來沿平臺位移坐標系第一象限斜向45°方向移動(斜向運動),位移參數(shù)輸入為,運動達到第四位置點,如圖10(g)所示;最后移動平臺進行原地旋轉90°,運動參數(shù)輸入為 ,平臺最終位姿狀態(tài)如圖10(i)所示。
經(jīng)過多次試驗,全向移動平臺都能準確到達各個目標位置,且最終平臺的位姿相同。
1)本文闡述了Mecanum 輪式移動平臺的全向運動機理,通過小輥子母線的參數(shù)方程,利用SolidWorks 對Mecanum 輪進行了參數(shù)化設計;
2)推導了Mecanum 輪式全向移動平臺的一般運動學方程,對本文研究的移動平臺進行了運動學模型的創(chuàng)建;
3)對全向移動平臺控制方案進行了設計,基于ADAMS 軟件創(chuàng)建移動平臺虛擬樣機,并分別對平臺的正向、橫向、斜向和原地旋轉運動方式進行了仿真分析;
4)對研究的樣機進行調(diào)試和運動性能檢測,試驗證明本文研究的Mecanum 輪式全向移動平臺在兩種控制模式下均能穩(wěn)定進行3 個自由度的運動,符合預期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