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蔡莉
(福建省石獅市第一中學 362799)
微專題復習是圍繞一類問題,用一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進行一系列相關知識整合的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對原有的知識加以整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思維發(fā)展.外接球作為高考的難點和熱點,考查的綜合知識多,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一直是學生的弱點.筆者通過利用截面圓性質,尋找球心的方法,幫助學生總結幾種常見的空間幾何體的外接球問題,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轉化和化歸能力.
例1A,B,C是球O上的三點,且△ABC的外接圓的圓心是O1,面積是4π,若AB=BC=AC=OO1,求球O的半徑.
所以AB=6.
所以等邊△ABC的外接圓半徑為
設球的半徑為R,球心到等邊△ABC的外接圓圓心的距離為d,則
所以三棱錐D-ABC高的最大值為6.
所以三棱錐D-ABC體積最大值為
長方體ABCD-A1B1C1D1的長為a,寬為b,高為c,過下底面ABCD的外接圓圓心作垂線,由截面圓性質知球心在垂線上,由球心的定義知球心在長方體中心的位置,即長方體的體對角線交點,故長方體外接球的半徑是它體對角線的一半.那么利用長方體模型,我們可以解決哪些特殊的錐體呢?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長方體模型中畫出兩大類:一類是下底面取三個頂點,上底面取一個頂點,構成側棱垂直底面的三棱錐;一類是下底面取兩個頂點,上底面取兩個頂點,構成對棱相等的三棱錐.從而利用補成長方體的辦法解決,達到轉化與化歸的目的.
例2 三棱錐D-ABC,DA⊥面ABC,AC⊥BC,DA=AB=2BC=2,求D-ABC的外接球的半徑.
圖1
設長方體的外接球半徑為R,則
(2R)2=4+3+1=8.
圖2
當球心O到過點P的截面圓距離d=OP時,d最大,按截面圓性質可得,截面圓的半徑r最小,從而得到截面的面積最小.
例4 三棱錐P-ABC中,正△ABC的邊長為3,AP=6,且AP⊥面ABC,求P-ABC外接球的半徑.
分析過△ABC的截面圓圓心O1作垂線,球心在垂線上,又球心O到垂直底面的側棱PA兩端點距離相等,故有OO1從而確定球心的位置,求出半徑.
圖3
例6 如圖4,已知△SAB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ACB=45°,當三棱錐S-ABC的體積最大時,求外接球的半徑為多少?
圖4
分析由于△SAB的面積不變,當點C到面SAB的距離最大時,根據(jù)等體積法,三棱錐S-ABC的體積最大,此時可得.
面CAB⊥面SAB,且CA=CB.
過△SAB和△CAB的截面圓圓心O1和O2分別作垂線,交于點O,則點O為三棱錐外接球的球心,取兩個面的交線AB的中點E,連接O1E,O2E,由外接圓圓心的定義得,O1E⊥AB,O2E⊥AB.
即∠O1EO2是二面角C-AB-S的平面角.
故四邊形OO1EO2為矩形.
由正弦定理,得
分析如圖5,過△BCD和△ABD的截面圓圓心O1和O2分別作垂線,交于點O,則點O為三棱錐A-BCD外接球的球心.
圖5
取兩個面的交線BD的中點M,連接O1M,O2M,由外接圓圓心的定義得,∠O1MO2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解三角形,得
因為△OMO2≌△OMO1,∠OMO1=60°,
在Rt△OMO1中得OM=1.
連接OB,因為在Rt△OMB中,
OB2=OM2+MB2.
當然,如果是普通的三角形,我們也可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根據(jù)O,O1,M,O2四點共圓,求出OM.
又因為O,O1,M,O2四點共圓,則OM為△O1MO2外接圓直徑,也可以得到OM=1,從而求解.
綜上所述,有關幾何體的外接球,我們可以利用截面圓的性質,分析幾何體的結構特征,確定球心的位置,再通過解三角形,求出外接球的半徑,達到萬變不離其宗.
總之,高中數(shù)學以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我們可以利用有針對性的微專題,讓每一節(jié)復習課更有針對性,讓學生在教中學,學中悟,及時總結提升,高考中才能有效化解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