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妮
(中國音樂學院 北京 100101)
高校鋼琴教學的網絡信息化改革與建設可以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過程。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兩種方式授課,其一是一對一授課,其二是集體授課。一對一授課通常采用“學生回課——教師講解——學生自主學習”的傳統模式,集體授課大多采用“教師播放電子課件——老師進行示范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但是,集體授課對于一些自制力較差或鋼琴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效果相對較差。而鋼琴教學網絡信息化的改革與建設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升教師的授課效率,也有利于老師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方式——在學生遇到難點時,教師可以進行重點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也大大提升。[1]
高校鋼琴教學的網絡信息化改革與建設還有助于豐富課堂的教學素材。信息化課堂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根據需求從網絡上搜集相關資料展示給學生,也可以要求學生自主搜索資料——相較于教師的展示,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這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有著巨大助益。[2]
高校鋼琴教學的網絡信息化改革與建設還可以活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不必局限于課堂,學生可以利用“釘釘”“之江匯”等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練習時,遇到難以理解或克服的困難也可以及時向教師求助。比如,學生利用微信視頻直接彈奏給教師觀看的方式就比較直觀。另外,學生在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時,還可以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探討。
高校鋼琴教學的網絡信息化改革與建設,還有助于構建優(yōu)質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或相關交流平臺,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電子白板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構建高效課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資源,但這些資源的質量有優(yōu)有劣,需要進行篩選,但篩選資源的工作量比較大,這使大量優(yōu)質的網絡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和利用。另外,大部分高校學生學習鋼琴的周期相對較長,且都會采用師徒制,因而,部分教師和學生囿于傳統教學模式,缺乏應用網絡資源的意識,或對網絡資源的信任度較低,這也導致了網絡資源的運用不夠合理。[3]
在當前的高校鋼琴教學中,信息化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夠靈活。雖然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比較快,然而,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提升卻較慢。反映在教學中,就是教師對許多信息技術的應用不靈活,有的教師只是把信息技術運用在最基礎的多媒體、微課等情境創(chuàng)設中。信息技術設備運用的不夠靈活,一方面導致教師的教學模式更新速度較慢,學生的學習熱情較低;另一方面也導致教師的教學質量始終難以獲得提升,鋼琴相關教學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開發(fā)。
1.分享微課視頻,展示具體內容
高校學生大多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學習能力,只是,在把握學習重點方面可能還需要花費一些時間。教師在開展鋼琴集體課教學時,可以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分享微課視頻,展示具體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及時把握重點,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設計微課視頻時要注意結合“實用”與“趣味”,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為提高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做好鋪墊。[4]例如,在引導學生掌握鋼琴彈奏技巧時,筆者就采用了微課教學,錄制了自己彈奏鋼琴的視頻。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在設計微課視頻時增添了互動環(huán)節(jié)。在彈奏鋼琴過程中,遇到比較難的地方故意出現錯誤,讓學生觀察樂曲的彈奏出現了幾次錯誤,是2 次還是3 次?當學生注意到問題時,就會產生探索欲望。有的學生在聆聽過程中可能一時聽不出哪些地方被改動過,或出現了錯誤,因此,在課堂探究時就會認真聆聽,尋找微課視頻中提到的錯誤。學生也會特意練習容易出錯的地方,并與其他學生一起探究避免出錯的方法。
2.搜集相關資料,充實鋼琴知識
鋼琴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學習不只包含彈奏技巧的學習,還包含音樂文化的了解。相關資料的搜集可以使學生對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有深入的了解,促進學生對鋼琴曲情感的體會,幫助學生在彈奏鋼琴過程中進行情感表達。因此,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資料,促進學生充實鋼琴知識。[5]例如,在鋼琴舞曲賞析的教學中,筆者就布置了這樣的任務:借助信息技術搜集鋼琴舞曲相關資料,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借助網絡搜索深入了解鋼琴舞曲的定義、類別、成因以及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等。比如,有的學生在搜索代表性舞曲時選擇了肖邦的《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在此之前,學生只知道這是肖邦最著名的圓舞曲之一,旋律輕快而歡樂。但通過搜集資料后學生發(fā)現,本曲是肖邦獻給羅拉·波斯沃德小姐的一首圓舞曲,并沒有按照傳統的圓舞曲類型來創(chuàng)作,而是采用了十分典雅的和聲織體,加入倚音、跳音和休止符等,使音樂顯得俏皮又不失華麗。因此,學生在欣賞這首樂曲時,就會細品音樂中的情感變化,這對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了積極意義。當然,也有學生旨在通過了解肖邦的生平感受舞曲中表達的情感。比如,這首作品是肖邦在1831 年完成的,當時,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正從文學領域逐漸蔓延到音樂領域,藝術家們普遍追求個性的解放。而肖邦的這首圓舞曲并沒有過分炫技,但在優(yōu)美、高雅、華麗的旋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性格中的那份浪漫。
1.案例分享,吸取經驗
信息技術的一大特點就是容納性強,也就是說,信息技術可以承載更多的資源。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可以結合信息技術的這一特點進行案例的分享,促進學生在案例評析中吸取經驗。當然,這些案例可以是學生的實際表現,也可以是網絡上的一些正面或反面的資源。例如,在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旋律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編時,許多學生囿于所學知識,很難進行突破。為此,筆者在開展教學時,從網絡上尋找一些案例展示給學生,案例中有與當前所學旋律相似的音頻,也有改動較大的音頻,還有其他樂器演奏的音頻等,學生在評析這些案例的過程中,思維受到了啟發(fā):是否可以用同一段旋律采用不同速度表達不同的情感?怎樣做出微調?是否可以將當前所學旋律進行調整,從而深化旋律中的情感表達?是否可以將鋼琴與其他樂器結合,拓寬鋼琴表達的情感范圍?學生從中獲得靈感,然后積極投入到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編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搜集形式各異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評析,使學生在評價其他案例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
2.白板互動,活躍氣氛
在傳統的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相對較少。這一方面是因為嚴格的師徒制模式使學生缺乏表達的勇氣,另一方面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但信息技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不同層面的交流空間。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可以利用電子白板與學生展開互動,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6]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巴洛克時期著名鋼琴家的風格特點時,筆者就借助電子白板進行了互動——將“賞析巴洛克時期著名鋼琴家的3 首作品,上傳小視頻,并總結各個鋼琴家的特點,分析其中的異同”這一任務發(fā)布到互動軟件上,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在互動軟件上,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且,因為不需要面對面交流,學生的勇氣增加了不少,他們暢所欲言,積極地與其他學生辯論。當然,也有學生會提出自己的疑惑,比如:為什么有時會感覺巴洛克音樂的共情能力很強?巴洛克音樂與巴洛克美術有密切的聯系,出現這一現象有當時的社會背景的原因,也有共通的藝術性的原因,在當今時代,是否還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借助電子白板增強了互動,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更可貴的是,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1.視頻作業(yè),了解學情
鋼琴是一門比較重視技巧的課程,對直觀語言的要求比較高。相較于文字、口頭語言的描述,視頻語言更加直觀,也更能凸顯細節(jié)。因此,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可以通過視頻作業(yè)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從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有效提高學生的鋼琴水平。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完復調樂曲之后,筆者就布置了課下練習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能夠熟練彈奏之后,錄制彈奏視頻并上傳給筆者。通過視頻作業(yè),筆者對學生的彈奏水平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比如,有的學生在彈奏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將樂譜上的表情記號、速度、調號、指法、踏板等結合在一起,總是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有的學生在彈奏過程中一味追求速度,難以融入情感。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筆者給出的建議是:對于出錯較多的段落,可以一點一點增加練習時間,也可以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地練習,并且把樂譜截屏給學生,讓學生看看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同時,錄制自己的演奏示范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借鑒。因為視頻和語音可以保存,學生可以反復研習。這樣,學生在練習時就會有意識地調整,也不會覺得枯燥,積極的投入使學生的演奏水平逐漸提高。
2.微信指導,因材施教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許多大學生更習慣在網絡上交流。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借助微信進行指導,實現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鋼琴基礎知識過程中,對音階和琶音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明白這些概念的本質。筆者在發(fā)現學生的這一問題之后,就借助微信與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因為是微信指導,不受時間的限制,因此,筆者對學生的要求就更高,也更加細致;在講解相關知識時,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將一些抽象知識掰開揉碎了講。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對鋼琴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可以更靈活地應對相關問題。另外,在微信指導中,筆者還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學生切實掌握了相關基礎知識之后,再進行后續(xù)的指導。除此之外,筆者還注重全面引導,即引導學生在實踐練習中應用音階,分析不同音階在情感表達方面的不同作用。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對鋼琴的學習更加深入,音樂素養(yǎng)得到了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本文從展示具體內容、充實鋼琴知識、吸取經驗、活躍氣氛、了解學情和實現因材施教等角度,詳細闡述了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推進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與建設。推進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與建設符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也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網絡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讓喜歡鋼琴的學生獲得更充足的學習資源;也可以讓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得到針對性指導,獲得有效提升。因此,教師要重視高校鋼琴教學信息化改革與建設,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鋼琴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