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祺
波光粼粼,江水懶懶地伸著腰,踏出清脆的腳步聲。月亮嬌羞得只露半面,光輝輕輕地流淌在江面上。這是我在包頭的最后一夜,帶著眷戀與不舍,我失眠了。不知為何,腦袋里久久地縈繞著晏殊那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引入有關月亮的詩句,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從酒店17 樓向下望去,亮著燈的艾不蓋河大橋映襯著艾不蓋河,江面如絲帶般串起了包頭一座城的美夢。從套房出了門,我披了件外套,走下去,已是深秋。
凌晨三點半,整座城市已沉睡,發(fā)出均勻的鼾聲,夜宵鋪的烤肉煙熏味還未消散,內蒙古羊湯的熱氣仍在氤氳,還剩下零星的漢子,端著杯啤酒靠在椅子上,這里的豪爽令我舒暢。熱氣在空中盤旋、交織,串成一個個音符,交織成一道道旋律。(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寫出了城市的樣貌,讀來無比親切)慢悠悠地來到艾不蓋河邊,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數只綁在浮漂上的夜燈亮著,漁友們在夜釣。剎那間,白天開闊的江面瞬間星光點點,如同銀河一般,點亮了千千萬萬顆心。
天吶,那么多人夜釣。我倚著江風,在長長的水草邊坐下。漁友們比鄰而坐,隔著點距離,互不干擾,空氣中浮動著隱隱約約的笑聲。遠處,夾雜著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晚風向我裹來。音符在空氣中跳動,絲滑得像塊德芙巧克力,悄悄地滑落耳中,寧靜安詳,如同極光般環(huán)繞在這一片天空上。
《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第一次戀愛時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愛的庇護和鼓勵也被貝多芬編織入曲中。(這個地方需要將《月光奏鳴曲》進行轉換,不然太突兀)突然,我仿佛置身于萊茵河畔,嗅著晚風中的花香,傾聽醉人的魚尾拍打著江面的聲音。
“咕”一聲沉悶的水響,一根線在晚風中被牽動了,打破了仿佛將要凝固的空氣。水花被帶起,一條魚從江面躍出。這條魚不大,但它嬌小的身材在月光下閃著誘人的光澤,在一片混沌之間格外明亮。
月光曲仍從遠處隱隱飄來,我轉身順著剛才過來的路回賓館。站在17 層的觀景平臺上,看著包頭,看著艾不蓋河。晚風中夾帶著《月光奏鳴曲》和當地人們隱隱的歡笑聲。(從景物描寫轉換到描寫當地人們的笑聲,從實寫的景物過渡到想象的聲音,構思巧妙)我笑了笑,走回套房,靜靜躺下。臉上涂滿了月光,銀色的光輝伸了個懶腰,仿佛一條剛躍出水面的魚。
我,慢慢睡著;天,剛剛破曉。(結尾句式整齊,語言凝練) (指導教師:劉會然)
特邀名師馮淑娟,北京市特級教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理事、研究生導師。有《作文的“大米”》《走在追夢的路上》《滿分作文就四步》等著述多部。
問:命題型文章如何寫出新意?
答:要想將命題作文寫出新意,方法挺多,比如,具象載體、物化自我、畫面組接等。這里簡單說一下載體,我們可以讓“載體”與主題互相配合,展開文章的敘事,例如:此文主題是“月光”,作者選擇了《月光奏鳴曲》作為一個載體,將夜釣人們的生活融化在月光里、旋律里,間接寫出了作者對包頭夜色的喜愛,對當地人們生活幸福的贊美。
本期特邀龐余亮抒寫“月光”。龐余亮,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薄荷》、散文集《半個父親在疼》《小先生》《紙上的憂傷》等作品多部。獲魯迅文學獎、孫犁散文獎、冰心散文獎等。
問:看到這個題目,您首先想到什么?
答:月光,這個題目容易寫成很抒情的作品,而抒情的作品寫得不好,就失去了焦點和重心。必須寫出和自己生命有關的月光故事,這樣的文字才有體溫、有心跳。我想到了自己做鄉(xiāng)村教師時家訪的故事,家訪都是在晚上、月光下……于是就寫出了這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