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向城市轉(zhuǎn)移加快,勞動密集型的栽培管理技術已難適應當前和今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實際要求,創(chuàng)新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和栽培管理技術,實行規(guī)模化、機械化、輕簡化和集約化種植,是當前和今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筆者結(jié)合生產(chǎn)實踐,總結(jié)出了棉花與馬鈴薯連作輕簡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該規(guī)程在播種、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以及收獲等環(huán)節(jié),均應用了輕簡化機械化栽培技術,節(jié)本、省工、高效、環(huán)保,以期為創(chuàng)新棉花生產(chǎn)方式、優(yōu)化棉區(qū)種植制度、推進馬鈴薯主糧化進程提供依據(jù)。
1.棉花。棉花于5月下旬機械直播,11月采收結(jié)束后,棉花秸稈機械粉碎還田。目標皮棉單產(chǎn)100千克/畝左右,霜前花率95%以上,與棉花常規(guī)栽培相比節(jié)省用工5~10個/畝。
2.馬鈴薯。馬鈴薯于第二年播種,皖西北棉區(qū)2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馬鈴薯收獲后,即可播種棉花。馬鈴薯鮮薯目標產(chǎn)量2000千克/畝左右。
1.品種選擇與密度。選用株型緊湊、吐絮通暢、含絮松緊適中的抗蟲、早熟或中早熟棉花品種;中早熟品種種植密度為4500~6000株/畝,早熟品種種植密度為6000~8000株/畝,采用76厘米等行距種植。
2.播種。
①整地施底肥。結(jié)合整地深施底肥,一般施三元復合肥50千克/畝。掌握底肥用量要占總施肥量的80%,50%氮肥和全部磷、鉀肥作底肥施用。
②播種方法。采用精量播種機,實現(xiàn)播種、蓋土和覆膜一次性完成。畦寬1.2米的種植2行,畦寬2.5米的種植3行(行距76厘米),每穴播種3粒,不漏行漏穴。播種量為1~1.5千克/畝,播種深度以2~3厘米為宜,覆土1.5~2厘米,做到“深不過寸、淺不露籽”。要求播深一致、播行直、下籽均勻。為確保一播全苗,在播種后應覆蓋地膜,可以保墑、防止土壤板結(jié)和雜草。
3.田間管理。
①間定苗。在棉苗兩片子葉展平后進行1次間苗,1~2片真葉期進行定苗。定苗要求去弱苗、留健苗,且每穴留1~2棵苗。
②水肥管理。直播早熟棉為了便于機械采收,一般要求早發(fā)早熟。在施肥上,要重施底肥和花鈴肥,后期少施或不施肥,確保集中成鈴,才有利于機械采收。其追肥分初花肥和花鈴肥兩次施,一般用耕播犁雙箱均勻施入,初花肥在棉花7~8片真葉時結(jié)合開溝施尿素10千克/畝,花鈴肥在7月上中旬施尿素10~15千克/畝。為確保水肥基本同步,要做到“棉花生育前期遇旱宜早灌,棉花生育后期遇旱可不灌”。
③病蟲害防治。根據(jù)病蟲測報信息及時防治病蟲害,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jié)合。要選準藥劑品種和防治適期,統(tǒng)一施藥。
④雜草防治。直播棉生產(chǎn)的突出問題是易發(fā)生雜草,播種前就要噴芽前除草劑抑制雜草生長(噴施除草劑7天以后才能播種),棉花生育中后期及時噴施棉田專用除草劑。
⑤適時打頂。打頂要根據(jù)棉株的長勢、高度和果枝數(shù)等來確定,一般在7月中旬初期,可采取化學封頂?shù)姆绞剑瑢⒅仓旮叨瓤刂圃?米左右。
⑥化學調(diào)控。為了適應機械采收,應適當推遲第一次化控的時間,改第一次化控在棉花4~5片真葉期為8~9真葉期。同時由于該地區(qū)7月和8月份雨水分布不均,需根據(jù)棉田墑情掌握化控時間和用量,雨水多和墑情適宜的應加大縮節(jié)胺用量,反之要減少用量或不控。棉花打頂后5~7天,還要用縮節(jié)胺6~8克/畝重控1次。
⑦脫葉催熟。如果是機械采收,一般于10月上中旬使用噻苯隆50~60克/畝、乙烯利150毫升/畝,兌水30千克/畝噴施。
⑧收獲。噴灑脫葉催熟劑20天后用小型采棉機械或人工一次性收獲,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進行。
1.品種選擇及種薯處理。選用株型緊湊、結(jié)薯早、塊莖膨大快、薯塊集中、薯形好、大小均勻、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病、抗倒伏的早、中熟馬鈴薯品種,如:費烏瑞它、中薯3號、中薯5號、中薯8號等,大田用種量為150千克/畝左右。切塊前精選種薯,剔除病薯、爛薯、雜種薯、畸形薯;切塊時每個薯塊重30~50克,至少有1~2個芽眼。切好的薯塊用農(nóng)用鏈霉素和甲基托布津拌種,攤放2~3天,晾至切面愈合后即可播種。
2.選地、施肥。選擇土質(zhì)疏松、土地平整、土壤通透性好的地塊。起壟高20厘米,溝寬30厘米。單壟單行栽培時,壟寬60厘米;雙行栽培時,壟寬80厘米。底肥施用量占施肥總量80%,每畝施有機肥100千克或農(nóng)家肥3000千克,氮、磷、鉀三元復合肥60~80千克/畝,硫酸鋅1.2千克/畝,硼酸1千克/畝。
3.播種。采用機械播種,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起壟、覆蓋地膜作業(yè)。播種密度為4500株/畝左右,播種深度8~10厘米。雙行時小行距20厘米,采用三角形播種;單壟單行播在壟中間。
4.田間管理。
①破膜引苗。出苗后及時破膜引苗。引苗前1天先在苗上方破膜放風煉苗,第二天將苗引出膜外用細土封住苗孔周圍。破膜時不宜將地膜開口過大以免影響地膜的保溫增溫效果,破膜后可用土將幼苗周圍的地膜壓實。
②中耕。在馬鈴薯5~6片葉和薯塊膨大期各中耕培土1次,以利薯塊膨大和防止薯塊青頭。
③化控。葉面噴施多效唑或烯效唑溶液1~2次,時間間隔7~10天。
④水分管理。注意清理溝廂,防漬排澇。干旱時及時澆水,整個結(jié)薯期要保持土壤濕潤,收獲前10天停止?jié)菜?/p>
④施肥管理。追肥時施用量占施肥總量的20%,一般追施尿素15千克/畝、硫酸鉀16千克/畝;在馬鈴薯塊莖膨大期,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與0.05%硼砂混合液3~4次,補充磷、鉀、硼肥,促進薯塊膨大。
⑤病蟲害防治。馬鈴薯病害以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和環(huán)腐病等為主,可選用氟啶胺、代森錳鋅保護性殺菌劑進行全田噴霧,病害嚴重的地塊可用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菌劑滴灌1~2次;蟲害主要有蚜蟲、蠐螬、白粉虱、紅蜘蛛等,可用吡蟲啉、噻蟲嗪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
5.收獲。5月中下旬搶晴收獲,馬鈴薯大部分莖葉由綠轉(zhuǎn)黃出現(xiàn)萎蔫時,塊莖成熟,為最佳收獲期??蓹C械收獲,在收獲前1~2天用馬鈴薯割秧機進行殺秧,莖葉、雜草去除率大于80%,切碎長度不小于15厘米,割茬高度不小于15厘米。用馬鈴薯專用收獲機進行收獲,挖凈率大于98%,明薯率大于97%,傷薯率低于3%,注意挖掘機鏟的中心線應該和薯壟的中心線相重合,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