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偉, 李遠志
(衡陽市中心醫(yī)院,湖南省衡陽市 421001)
血泡樣動脈瘤(bubble like aneurysm,BBA)因其有著血液樣的外觀而全名,經減影血管造影(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頸內部動脈床突上段前壁血管存在明顯的半圓形凸起,有著較寬的基底,而且沒有瘤頸,基底處沒有分支血管[1]。BBA為一種典型的假性動脈瘤,瘤壁由三部分構成,即纖維蛋白膜、薄層血栓與血管外膜,非常容易發(fā)生破裂情況[2]。BBA診斷時,金標準應該是于術中直視狀態(tài)下,能夠觀察到瘤腔內血液漩渦,并且經術后病理檢查明確有假性動脈瘤瘤壁菲薄[3]?,F(xiàn)階段,許多介入研究均采取臨床與血管造影表現(xiàn)等相聯(lián)合的方式來診斷此病[4-5]。在栓塞過程中,需要借助支架來提供輔助,而常用方法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技術[6-7]。對于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技術而言,依據(jù)其類型不同,可劃分為非雙LVIS支架、雙LVIS支架等,雖然形式多樣,但哪種效果最為理想,臨床尚無確切定論[8]。本文對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的BBA患者,分別實施非雙LVIS支架、雙LVIS支架治療,探討其臨床效果。
2011年1月—2021年1月,選取本院41例BBA患者,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成非雙LVIS支架組25例和雙LVIS支架組16例,兩組年齡、性別、BBA直徑等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BBA診斷標準:①手術切除動脈瘤后病理檢查證實為瘤壁菲薄的假性動脈瘤;②直視手術中裸眼或顯微鏡下通過菲薄的瘤壁可看清瘤腔內流動的血液渦流[4]。納入標準:①與BBA診斷標準相符[9],且經全腦血管造影確診(入院24 h內);②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③術前準備無手術禁忌。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②精神疾??;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嚴重免疫、血液系統(tǒng)異常。
兩組均急診實施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用6F長鞘導管+6F Navien導管或者6F Envoy導管,進行治療通路的構建。雙LVIS支架組采取平行栓塞技術,當支架導管到位之后,把栓塞導管置入到瘤腔中,并將LVIS支架半釋放后,用微彈簧圈進行栓塞,且在瘤頸位置處,形成“鉚釘樣”結構,然后將第1枚支架完全釋放,在支架腔中原位套疊,對第2枚支架進行釋放,一些患者在瘤頸位置處實施支架推拉。非雙LVIS支架組選擇LVIS支架或者Enterprise支架,用單支架或者是除了雙LVIS之外的雙支架輔助,栓塞技術囊括垂直與平行技術。對全部患者術前都開展抗血小板治療,在手術過程中給予全身肝素化,在對支架進行釋放前,經靜脈采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100 mL∶5 mg∶0.9 g)每分鐘0.1 g/kg,預防血小板凝聚。完成手術后,持續(xù)泵注替羅非班,且給予雙抗24 h[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75 mg×14片)75 mg/天+阿司匹林(合肥久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300 mg×100片)100 mg/天],與替羅非班疊加6 h。
判定標準參照Raymond分級標準對栓塞效果進行評價[6],Ⅰ級:完全栓塞;Ⅱ級:瘤頸殘留;Ⅲ級:非致密栓塞。圍術期并發(fā)癥包括動脈瘤二次破裂、與動脈瘤相關新發(fā)出血、支架內血栓形成及新發(fā)腦梗塞等。
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S100β)水平檢測分別在術前及術后,對兩組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進行采集(5 mL),離心處理(3 000 r/min,15 min),取血清,ELISA測定SICAM-1、S100β,采用南京森貝加科技公司生產的試劑盒,依據(jù)說明書進行操作。
于清晨且空腹狀態(tài),采集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清,用全自動凝血功能儀(Advance 230vac型,美國ACL)測定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
分別在術后3、6個月時進行評定,如果彈簧圈有明顯壓縮,瘤體存在顯著增大,對比劑充盈范圍擴大,即復發(fā)。
SPSS 24.0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兩組手術效果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2)。
表2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 單位:例(%)
兩組患者的圍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3)。
表3 兩組圍術期并發(fā)癥的比較 單位:例(%)
術后,兩組SICAM-1、S100β較術前均下降(P<0.05),雙LVIS支架組較非雙LVIS支架組降幅更大(P<0.05;表4)。
表4 兩組SICAM-1、S100β水平比較 單位:mg/L
術后,兩組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較術前降低,且雙LVIS支架組較非雙LVIS支架組降低(P<0.05);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較術前升高(P<0.05),且雙LVIS支架組較非雙LVIS支架組升高(P<0.05;表5)。
表5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雙LVIS支架組術后3個月較非雙LVIS組復發(fā)率降低(P<0.05;表6)。
表6 兩組復發(fā)情況比較 單位:例(%)
本文雙LVIS支架組采用雙LVIS支架提供輔助栓塞,而非雙LVIS支架組則采用單支架及其他雙支架套疊輔助栓塞(除雙LVIS支架外),最終結果得知,兩組術后效果、圍術期并發(fā)癥差異無顯著性。表明雙LVIS支架套疊輔助彈簧圈栓塞方法無論是在有效性上,還是在安全性上,均比較突出。雙LVIS支架組術后3個月的復發(fā)率較非雙LVIS支架組降低,表明LVIS支架套疊輔助彈簧圈栓塞除了有助于治療有效性的提高之外,還能夠圍繞復發(fā)病例實施補充栓塞,對單支架輔助患者實施第2枚支架腔內套疊[10-11];而在術后6個月時,兩組復發(fā)率差異無顯著性,表明BBA復發(fā)后,通過補充栓塞治療,仍然能夠獲得較理想的預后。
血清SICAM-1可以加速中性粒細胞的黏附、聚集與滾動,當機體內的血清SICAM-1水平出現(xiàn)異常升高情況時,可引起腦組織當中微血管阻塞發(fā)生不灌注情況,進而引發(fā)腦損害[12]。S100β是一種酸性鈣結合蛋白,當其水平出現(xiàn)異常升高時,會抑制神經細胞生長或誘導凋亡,其水平能夠反映患者的腦組織受損情況。BBA患者的血清S100β、SICAM-1都有不同程度的表達,并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13]。本文得知,在術后,兩組血清S100β、SICAM-1水平相比術前,均有下降,而雙LVIS支架治療的雙LVIS支架組降幅較非雙LVIS支架組大,提示雙LVIS支架能夠更好地促進患者血清S100β、SICAM-1水平的下降。
有研究強調,供血功能障礙實為BBA的常見誘因,顱內的血流量、血流速度等均會影響到腦血管的切應力與環(huán)壁張力[2]。顱內血管中血液黏度的增高,會減慢血液循環(huán)速度,降低紅細胞變形能力,導致紅細胞的不斷聚集。而通過改善BBA患者的紅細胞聚集狀態(tài),且增強其紅細胞變形能力,能夠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及缺氧、缺血狀態(tài),有助于組織細胞的恢復[14,6]。從本文結果可知,雙LVIS支架組術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與非雙LVIS支架組相比,改善效果更優(yōu)。提示雙LVIS支架套疊輔助彈簧圈栓塞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水平,強化腦血管的切應力與環(huán)壁張力。
綜上,用雙LVIS支架套疊輔助彈簧圈栓塞方法對BBA患者進行治療,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能明顯降低血清S100β、SICAM-1水平,改善紅細胞聚集狀態(tài),增強其變形能力,還能顯著減少術后3個月時的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