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作甩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華山小學,315800)
“懂”就是評價認知目標達成與否的一個標準。通過一個課時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點,了解了幾個專業(yè)術語,明白了幾個技術動作要領等,并以此判斷認知目標達成度的高低。如,在《田徑——耐久跑》教學中,教師制訂的認知目標是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耐久跑過程中出現(xiàn)“極點”的原因以及自我處理的辦法。在練習開始前,教師告訴學生運動中腹痛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再如,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中,以“使學生了解簡單的籃球規(guī)則,明確‘兩次運球’的概念,以及如何減少‘兩次運球’違例發(fā)生的方法”為認知目標。針對這個認知目標,教師首先進行行進間運球的示范,刻意強調一只手運球、另一只手護球的要求。在運球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又安排了2名學生1組的“一人護球,一人搶球”的游戲,同時,還安排了幾個小“裁判”監(jiān)督2次運球的發(fā)生,一旦看到有“球員”違例,則交換球權,練習一定時間后,“裁判”和“球員”互換角色。這樣,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兩次運球”概念的理解,學生對于“兩次運球”的違例也有了基本的判斷,有效減少了“兩次運球”的發(fā)生。這種現(xiàn)狀,是建立在“懂”的層面上,正是因為“懂”了,違例的學生數(shù)才大大減少。本課的認知目標才得以有效達成。
“會”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技能、掌握技能?!皶笔桥袛嗉寄苣繕诉_成度的一個依據(jù),當所學的技術動作能夠在模擬環(huán)境中得到靈活運用,或能夠利用所學技術動作發(fā)展學生體能、能力等,才能真正稱得上“會”。如,在籃球胸前傳球的第5課時教學中,技能目標為“通過本課教學,使90%的學生能夠將傳球技術較好地運用于實戰(zhàn)中。”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復習了行進間胸前傳接球的技術,當學生的傳接球技術較成熟后,安排5名學生為1組,4名學生傳球,1名學生想辦法斷球、搶截球;之后,提高難度,4名學生傳球,2名學生搶截球;最后過渡到8名學生1組的半場傳球游戲。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將傳球技術運用在實戰(zhàn)中,進而穩(wěn)定了學生的傳球技術,提升了學生的傳球技能,90%以上的學生能合理利用傳球技術。以上數(shù)據(jù)也是評價技能目標達成度的一個依據(jù)。再如,排球上手傳球的第4課時教學中,技能目標為“通過本課教學,使大部分學生能合理應用傳球和墊球技術,提高傳墊球技術的穩(wěn)定性”。課中,教師先安排了對墻傳球和對墻墊球技術的復習,當技術相對穩(wěn)定后,安排2名學生為1組,一人通過有高低變化的拋球,讓同伴合理利用傳球和墊球技術迎接來球的練習。接著再安排2名學生為1組的傳接球練習再過渡到2名學生1組的隔網傳墊球練習。這樣,傳球和墊球技術得以在實踐中運用并得到了潛移默化地提高。
“樂”就是一種樂趣,體育課如果沒有了樂趣,就缺失了體育本身最大的魅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所主張的便是讓學生在教學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勇敢面對挫折,并最終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如何判斷體育課中情感目標達成與否,很顯然,與學生獲得的樂趣多少是密不可分的。如,在“跳山羊”的教學中,情感目標為:通過本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挑戰(zhàn)自我、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練習過程中,有個別能力較弱的學生因為擔心受傷不敢嘗試,教師調低了山羊高度并不斷鼓勵她,希望能讓他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練習過程中雖然有學生摔倒,但當他們成功跳過最低的山羊后,他們的臉上有了自信的笑容,之后,在同學和教師的鼓勵中,這幾名學生不斷嘗試新的高度,并最終成功跳完了預設的高度。與優(yōu)秀的學生相比,他們的能力也許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當他們戰(zhàn)勝自我、獲得挑戰(zhàn)成功的快樂體驗時,情感目標的達成度在本課中得到提升。
“練”就是一節(jié)好的體育課一定要有一個適宜的練習密度,這也是評價體育課目標是否達成的一個因素。適宜的運動量是提高學生體質的關鍵。如,在《前擲實心球》第1課時的教學中,預計的練習密度為35%,而實際的教學密度僅有15%,很顯然運動量是不夠的。再如,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中,預設練習密度為45%,預計平均心率115次/min。結果一堂課下來,學生氣喘吁吁,實際練習密度達到了50%,平均心率達到了122次/min分。這2個數(shù)據(jù)能夠客觀反映出學生的練習狀態(tài),也是評價練習密度是否達成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