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盤水師范學院 田利紅
課堂教學是高校育人的主陣地,是讓學生正確認識、認同和熱愛專業(y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本科教學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其質量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至關重要。課堂教學本質上是一種交往互動活動,師生互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本次研究以秘書學專業(yè)核心課程秘書實務課程為例,基于互動儀式鏈相關理論,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情況并得出相應結論。
高校課堂是一個微觀社會,師生互動有助于催發(fā)這個微觀社會的能量與活力。互動儀式鏈理論,分析互動儀式的構成要素、作用機制與結果,對于研究秘書實務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行為具有較好的適切性;可以有效研究秘書實務課堂師生互動的現(xiàn)象及本質。
(一)柯林斯互動儀式鏈理論概述。“互動儀式鏈”(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柯林斯(Randa Collins)最早提出來的。他結合傳統(tǒng)的社會學理論,用一個過程模型來呈現(xiàn)互動儀式的細節(jié),將其描繪成一組具有因果關聯(lián)與反饋循環(huán)的過程。他認為,宏觀社會現(xiàn)象可以看作是由多層微觀情境構成的。在微觀情境中,人與人不斷進行接觸,在時間上無限延長,在空間上進行紛繁復雜的交織,從而形成了所謂“互動儀式鏈”?;觾x式通過多種要素組合構建起來,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儀式結果。柯林斯構建的互動儀式模型,如圖1所示。
一個完整的互動儀式包含4種主要組成要素:1.群體聚集:在同一場所的人(兩個或兩個以上)聚集在一起,無論他們是否有意識地關注對方,都會通過其身體在場而互相影響。2.排斥局外人的屏障:對局外人設定了界線,因此參與主體知道誰在參加,而誰被排除在互動儀式之外,有了明確的參與者。3.相互關注焦點:參與互動的主體在互動期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對象或活動上,并通過相互傳達該關注焦點,且彼此了解這一共同關注的焦點。4.共享的情感狀態(tài):參與互動的主體在互動過程中,分享共同的情緒或情感體驗?;觾x式的構成要素之間會相互影響,形成反饋作用。相互關注是構成互動儀式的必備要素、是互動儀式正常運行的基礎、是人與人交往的橋梁。當參與者將注意力聚焦于共同關注的事物時,他們也就開始相互關注與影響,產生一定程度的情感連帶。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相互關注是師生互動關系建立的基礎。情感能量是互動儀式的核心要素和結果,參與互動的主體主動強化共享的情感和共同關注的對象或活動,會使后續(xù)有規(guī)律地持續(xù)開展互動這一行為成為可能。
(二)秘書實務課程課堂師生互動的儀式特征。根據(jù)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秘書實務課程課堂師生互動有確定的授課對象,明確的身份認知、角色設計、實訓要求、課程評量、互動投入、互動目標標等一系列互動儀式要素,即秘書實務課程教學中有固定的班級同學、教師,在固定的時間有共同的關注,在固定的地點實現(xiàn)共同在場,而且互動主體之間形成了排斥局外人的屏障,構成了特定的“教學儀式”?;觾x式鏈理論為教學內容和過程的安排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開展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互動:課前,教師設計項目任務書引導學生自學,師生線上展開互動;課中,學生小組合作展示,教師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師生合作探究,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優(yōu)化探究反饋,師生線下互動;課后,師生線上討論,學生總結反思、提交項目材料,教師整體評估。因此,在線上、線下互動過程中,師生一直持續(xù)相互關注,不斷創(chuàng)造共同關注的焦點,積累互動情感能量,從而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一)互動儀式情境:傳統(tǒng)課堂教學,課堂儀式感不強。目前教室作為多數(shù)秘書實務課程教學的互動情境,課堂儀式感明顯不足。鈴聲、講臺、黑板、座位等傳統(tǒng)課堂互動儀式的符號,無法給教師和學生帶來特殊的儀式體驗。秘書實務是理論與實踐一體的課程,旨在引領學生將所學知識能力與秘書仿真工作相結合,解決實際的行政管理領域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為沒有體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不能給師生帶來仿真教學環(huán)境那樣的儀式體驗。此外,目前傳統(tǒng)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情境還暴露出諸多不足,如知識性的教學目標、教材式的教學內容、相對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等都有待提升。
(二)互動儀式主體:用情投入,但互動主體角色履行不足。如果將課堂教學視為儀式,教師的情感能量投入會直接影響秘書實務課堂師生互動儀式的效果。秘書實務作為一門強應用的課程,要求教師同時具備理論講授與實際操作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如今,受種種現(xiàn)實原因的影響,承擔秘書實務課程的教師多從不同研究領域、帶著不同的學科背景改行而來,沒有系統(tǒng)接受過秘書學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也缺乏必要的黨政商務秘書履職經(jīng)歷,專業(yè)知識、教學方法與實踐能力均有欠缺,導致課程教學與現(xiàn)實應用的疏離與脫節(jié)。盡管廣大教師積極轉變角色來適應工作,多渠道提升專業(yè)知識與事件能力,但在互動形式上,教師和學生對師生的角色認知存在偏差,即仍以教師為主角,學生處于從屬地位,沒有真正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互動儀式流程:過于程序化,共同焦點的缺失。師生間的互動儀式具有“集體性”,在師生集體交往互動中,師生相互關注培養(yǎng)共同的焦點,完成相關教學任務。秘書實務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設計不足,一般按照“理論講解—案例分析—教學總結”等程序化的環(huán)節(jié)與學生展開互動,以此完成教學任務。程序化教學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但也會出現(xiàn)因缺乏創(chuàng)新性而將“書本搬上課堂”的現(xiàn)象,不能有效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營造儀式的共同關注焦點,因此多是低效的強迫性儀式。
(四)互動儀式效果:缺乏情感關注,全面育人機制有待探索。作為師生互動儀式的投入資本與產出結果,秘書實務課程教學中情感能量的迸發(fā)有賴于良好的師生關系;而情感能量的持續(xù)迸發(fā),也會逐漸成為一種共享符號,提升師生間的信任和認可,促進良性師生關系的養(yǎng)成。該課程教學中師生互動儀式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師生關系的弱化。師生溝通是營造良性師生關系的基礎,在秘書實務課程教學中,師生之間除了教學過程中的言語互動外,課余則很少有溝通與互動,這必然會影響師生關系的良性建構;另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缺乏情感關注。秘書實務課程教學中教師僅局限于專業(yè)知識的講解,課程的德育和價值引領功能缺失,教師在授課中更專注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而缺乏對學生情感的關注,不能很好地將德育潛移默化融入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情感連帶較弱,不能有效實現(xiàn)全面育人的教學目標。
(一)創(chuàng)設課堂師生互動情境的儀式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創(chuàng)設課堂師生互動情境的儀式感。首先,根據(jù)課程設計需要,以學習共同體為單位組建秘書事務所,創(chuàng)造“工作儀式感”,事務所項目任務與秘書實務課程目標一致。教師擔任所長進行業(yè)務指導,學生根據(jù)任務分工擔任其他相關職務。通過秘書事務所成員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增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通過多層次交流,促使師生實現(xiàn)情感融合,為高質量完成項目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創(chuàng)造集體符號以增加課堂互動的儀式感。如職業(yè)人的身份、事務所章程的制定、事務所名片設計、員工績效的統(tǒng)計、優(yōu)秀員工的評選等。此外,設計項目任務單和課程學習手冊,每次任務的實施由項目任務單自主學習、團隊分工協(xié)作、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總結匯報等組成,每位同學的參與情況與團隊績效工資息息相關,且員工工資和績效與課程最終成績掛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
(二)明確課堂師生互動主體的角色地位。課程教學活動應定位好師生各自的角色,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首先,在秘書實務課堂教學中,前者應扮演好調度者、指引者的角色,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變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明確學習內容與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優(yōu)化師生互動。項目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能做、會聽、敢說、樂演,有效調動課堂學習氛圍;后者則需真正落實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活動起來,成為師生互動的主角。他們要從從屬地位轉變?yōu)閷W習主體,在課堂中扮演自主學習者、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三重角色。這就需要學生課前充分利用學習通等線上學習資源自主學習,明確學習內容與目標;課中要主動融入小組討論,認真演繹自己的職業(yè)角色,積極參與項目展示,提升課堂的教學實效性。這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個體的職業(yè)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融合信息化與人性化的師生互動流程?!督逃畔⒒?.0行動計劃》的實施與“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推進,讓師生互動更為高效。秘書實務課程應結合課程特點,在師生互動流程中融入信息化和人性化要素,實現(xiàn)師生情感能量的有效聚集與激發(fā)。一是要借助超星學習通,制定互動儀式規(guī)則增強課程儀式感。教師要結合本課程混合教學和項目任務型教學的特點,編制課程學習手冊,明確課程評量標準和班級互動規(guī)約,如課程期間需著職業(yè)裝、佩戴秘書工作牌、事務所成員要按時超星學習通簽到、認真完成任務書、每周小組開會、修正學習計劃等。二是推動互動儀式進程。對事務所成員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真實介入度保持關注。如對于部分事務所完成任務不積極的情況,可運用超星學習通中的“選人”功能,隨機選人分享任務完成情況,如此既可調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性,又能增加課堂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又如為了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秘書事務所的示范和帶動效應,可讓其通過超星學習通“搶答”環(huán)節(jié)分享學習成果,其他事務所學習改進,保證課堂互動儀式參與的全員性。三是以學生為本,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構建科學合理的互動評價反饋體系。教師可以制定課程評價量化要求,并根據(jù)項目任務評量內容及權重分和項目任務評量標準,評價學生在各個項目任務的參與與完成情況,包括學習記錄、出勤表現(xiàn)、項目完成度、團隊任務貢獻度等,并及時進行針對性反饋。教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情景模擬環(huán)節(jié)中宜多用肯定性評價。如對主動發(fā)言者的口頭表揚、對情景模擬到位的充分肯定,在具體任務展示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化建議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性化關愛,促進師生間情感能量的正向傳遞。
(四)構建具有情感連帶的全面育人機制。建立持續(xù)的關注焦點與情感連帶是師生互動儀式的關鍵部分。構建具有情感連帶的全面育人機制,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二是建立多維師生互動平臺。新媒體發(fā)展為師生的交流互動帶來生機和活力。在課堂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利用超星學習通建立多維多樣的師生交流互動形式,如項目任務準備階段的線上討論交流、項目任務完成后的總結反思交流、課下科研項目申報互動交流、見習實習交流等。三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教師應堅持全面育人理念,從學生的思想素質、知識學習、技能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素質提升等多方面入手,用心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膽眯兔貢瞬?。要完善秘書實務課程體系,優(yōu)化課程內容結構。如在教學中巧妙設置情感觸點,圍繞課程內容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又如在教學設計中選擇典型案例或材料,作為教學儀式中的情感觸點,注重在學生審美、情感、道德等精神層面的引導。借助超星學習通中的互動功能,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所有的教學任務中來,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技能實訓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