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霞
東南闕里,南孔圣地
南宋初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孫孔端友率部分族人扈蹕南渡,寓居浙江衢州,重建宗廟。在此后近九百年歷史中,孔子后裔在南方廣大地區(qū)衍生出眾多支派,逐漸形成了以衢州孔氏家廟為重要物質(zhì)遺存、以衢州孔氏為核心、支派遍布江南地區(qū)、由孔子后裔組成的特殊宗族——孔氏南宗??资夏献谑强资霞易宓闹匾M成部分,是相對于以山東曲阜為中心的孔氏北宗而言的,其形成是宋金對峙、南北分裂的產(chǎn)物,因而構(gòu)成了“南孔”“北孔”雙峰并峙的文化奇觀??资夏献谧鳛槭ト酥?,不僅延續(xù)著孔氏血脈,而且傳承著詩禮文化??资霞易甯鞔挤浅V匾曃幕逃?,孔氏南宗作為孔子世家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宋至今皆有著述,經(jīng)、史、子、集皆有成果,富有學(xué)術(shù)和文獻價值。然而以往孔府文獻挖掘的焦點多集中在以曲阜為中心的北孔上,南孔文獻的挖掘、開發(fā)以及研究,則較顯薄弱。
衢州學(xué)院積極落實“讓南孔文化重重落地”指示精神
早在2004年、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xí)近平同志就在兩次視察衢州期間,分別作出了“南孔文化關(guān)鍵要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要“讓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重要指示。為積極落實習(xí)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衢州學(xué)院于2007年成立了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啟動了孔氏南宗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挖掘陽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等豐富內(nèi)涵。”基于此,衢州學(xué)院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吳錫標(biāo)團隊開展了專題調(diào)研,并且提交了《關(guān)于高質(zhì)量實施南孔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的對策建議》研究報告。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是以古籍影印出版為中心的專業(yè)出版社。地方文獻整理出版,也素為我社所重。早在2005年陸續(xù)出版了“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具有對稀見文獻進行搶救性保護的特殊意義。后來陸續(xù)推出“地方專志”系列,如“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系列”“地方志專題資料叢刊系列”“地方專志叢刊系列”,已出版地方文獻2000余種。近年來又陸續(xù)出版了《衢州文獻集成》《天一閣藏歷代方志匯刊》《朔方文庫》《遵義叢書》《全椒古代典籍叢書》《浙學(xué)未刊稿叢編》等大型圖書,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今年推出的《孔氏南宗文獻叢書》,除了延續(xù)上述系列圖書綜合性、全部性的特點之外,主題更加突出,亦是地方文獻整理出版的重要嘗試之一。
有關(guān)孔氏南宗文獻與史料的整理,主要有明代沈杰編《三衢孔氏家廟志》;清道光年間陳樸輯《孔氏家廟志》二卷(今不傳);民國年間衢州宿儒徐映璞著《孔氏南宗考略》。
孔氏南宗文獻是孔氏家族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guān)孔氏家族文獻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對開展孔氏南宗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资霞易迨妨险矸矫妫椎鲁擅駠鴷r期《孔子世家譜》(山東友誼書社,1990),孔德懋《孔子家族全書》(遼海出版社,1999),《孔子文化大全》(山東友誼書社,1991),周洪才《孔子世家藝文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崔銘先《孔氏南宗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21世紀(jì)以來,孔氏南宗史料整理取得了一些新成果,衢州市政協(xié)文史委將崔銘先校勘的《東家雜記》《三衢孔氏家廟志》《孔氏南宗考略》合編為一冊(2001),崔銘先編纂《孔氏南宗府藏詩》(2004),葉裕龍等編纂《孔氏南宗家廟詩稿》第二輯(2009),徐壽昌先后編纂《孔氏南宗史料》卷一至十六(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2004、2009),吳錫標(biāo)主編《孔氏南宗文獻叢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资夏献谘芯康某晒性谝韵路矫妫河嘘P(guān)南宗概況及祭孔的著作有謝昌智主編《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王霄冰《南宗祭孔》(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吳錫標(biāo)、劉小成等著《孔氏南宗研究》(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崔銘先著《孔氏南宗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劉小成著《孔氏南宗人物傳略》(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吳錫標(biāo)、劉小成、周洪才、徐壽昌著《孔氏南宗文獻整理與研究》(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1);有關(guān)南宗支派的著作有洪鐵城著《沉浮櫸溪》(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孔繁廉著《溫嶺孔子后裔》(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5);有關(guān)孔子嫡長孫事跡的著作有崔銘先著《孔夫子的嫡長孫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郭學(xué)煥著《孔子后裔在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這些史料整理和研究成果,為全面系統(tǒng)地整理和研究孔氏南宗文獻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
《孔氏南宗文獻叢書》一書是衢州學(xué)院繼2015年《衢州文獻集成》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繼明代衢州知府沈杰整理匯編《三衢孔氏家廟志》之后,對孔氏南宗文獻所進行的第一次系統(tǒng)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匯編出版。
《孔氏南宗文獻叢書》收錄文獻43種,涉及孔氏南宗有著述者27人,其體例按孔氏南宗族人世系先后編排,同時兼顧撰者生年先后次序。所收范圍為1949年以前著述,內(nèi)容涉及孔氏南宗族人所撰著述史部13種、子部15種、集部13種,非孔氏南宗族人所撰著述2種。所收著述力求精準(zhǔn),原則上一種著述只收一種,做到不濫收。比如將所涉內(nèi)容并非孔氏南宗族人參與或者主持的一一進行刪除,如孔興浙《靖安縣志十卷首一卷》,此書歷任三知縣而成,孔興浙上任時書已成,旋離任,并未參與。孔貞運《古今奇文品勝五卷》,此書為書商托孔貞運等人之名而成,王重民、黃鵬程已考證。孔彥繩《增修孔庭纂要十卷》,據(jù)序文,此書為黏燦、閔廷圭,非孔彥繩之作。孔應(yīng)選《六帖補二十卷》,據(jù)葉夢得序文,孔應(yīng)選未參與此書,此外孔繼堯《吳郡名宦先賢遺像》和《五百名賢傳八卷》,據(jù)該書序文及其內(nèi)容,此書即《吳郡名賢圖傳贊》。另外還有非孔氏南宗人士,如孔慶镕《鐵山園詩錄五卷》和孔慶鑾《孔母袁太夫人行述一卷》,孔慶镕和孔慶鑾均為北宗人士,一并刪除。
孔氏南宗文獻整理的意義
《孔氏南宗文獻叢書》系統(tǒng)整理孔氏南宗著述類文獻,主要包括孔氏南宗族人的著述和記載孔氏南宗的著述。
首先,該叢書所收孔氏南宗文獻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者,如孔傳所著《孔氏六帖》,該書內(nèi)容博洽,涵蓋天文、地理、律算、陰陽、考工等諸多方面,書中所錄文獻,有些早已亡佚,故該書對輯佚、??睂W(xué)有重要價值。其次,孔氏南宗族人與時俱進,還有不少反映近代新思潮的著述,如孔憲彭《共和新論說啟蒙》《初學(xué)論說必讀》《共和新尺牘》《共和女界新尺牘》等著作;還有的涉及數(shù)學(xué),如孔憲昌與樓惠祥合撰的《筆算數(shù)學(xué)詳草》;有的涉及字典編纂,如孔憲彭與葛天爵和合編的《中華民國最新字典》,等等。另外該叢書還收錄了一批版本價值較大的文獻,如國家圖書館藏宋刻遞修本《東家雜記》、宋乾道二年(1166)刻本《孔氏六帖》之第十一卷,華東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藏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刻本《新刊孔部原法題四六參語》、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明崇禎二年(1629)十竹齋刻本《敬事草》、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道光間刻本《繡像文昌化書》、浙江圖書館藏清稿本《雙溪詩匯》等,這些文獻或為孤本,或為獨家館藏。此外,所收錄的孔昭晙、孔昭冕、孔憲教等人參與科舉考試的朱卷,也屬于難得的孔氏南宗文獻。
孔氏南宗文獻的整理對于發(fā)掘儒家思想,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孔氏南宗文獻的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厘清孔氏南宗內(nèi)在的發(fā)展脈絡(luò)和機制,對江南學(xué)術(shù)的梳理、浙學(xué)的研究、宗族史和社會史的研究,也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并且為之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深入而廣闊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