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莊周貸粟”新論*

        2022-11-27 02:18:57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魏惠王惠施點校

        楊 勇

        一、問題的提出

        “莊周貸粟”,作為《莊子》中的經(jīng)典故事為后人熟知,在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對后世有甚深影響。此事載于雜篇《外物》: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對監(jiān)河侯將貸金三百的許諾,莊子借失水之魚闡發(fā)“遠水解不了近渴”,成為后人耳熟能詳?shù)牡涔?。此事還直接表明莊子的貧困,曠世哲人竟無米下鍋,引發(fā)后人嘆惋。明沈一貫有云:“昔覽淵明乞食詩,今讀莊生索米文,撫茲三嘆。貧賤難為工,悲哉!”①(明)沈一貫:《莊子通》卷9,載嚴靈峰輯:《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xù)編》(十),臺北:藝文印書館據(jù)明萬歷間刊本影印,1974年,第773頁。監(jiān)河侯則被視作吝嗇的典型。明陸西星說:“生事蕭疏,窮途仗友,仁者當亟恤之,乃復為此紆緩不急之談,友道之薄莫此為甚。筆記于此,見世俗之益偷也?!雹冢鳎╆懳餍亲?,蔣門馬點校:《南華真經(jīng)副墨》卷之七《無字集·雜篇外物第二十六》,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第407頁。清初林云銘也認為:“此君真所謂不入耳之談,殆今日守錢輩口頭人事也?!雹郏ㄇ澹┝衷沏懽?,張京華點校:《莊子因》卷之五《外物》,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97頁。對其言、其人皆不屑。

        以上構(gòu)成了歷來關(guān)于“莊周貸粟”的基本認識。但筆者以為,相關(guān)問題仍有探究的必要。首先,監(jiān)河侯究竟是何人?是否是通常認為的監(jiān)理河道之工官?是否真是“守錢輩”,又何以對莊子發(fā)“紆緩不急之談”?從戰(zhàn)國時期官爵制度、王侯貴族養(yǎng)賢之風相關(guān)時代背景出發(fā),還要再做考察。綜合來看,監(jiān)河侯應為魏惠王。在此認識基礎上,上述疑問才能得到更準確的解釋;另外,莊子素來蔑視權(quán)貴,又何能屈身求食?這一行為背后深層次的思想淵源何在?對監(jiān)河侯貸金許諾的戲劇性回答蘊含了怎樣的意味?又呈現(xiàn)了莊子思想的何種矛盾?對此矛盾,莊子又如何化解?對這些問題進行追索,有助于準確理解貸粟事,從而更好地理解莊子。本文擬就這些話題展開討論。

        二、監(jiān)河侯乃魏惠王考

        “莊周貸粟”一事除載于《莊子·外物》外,又見《說苑·善說》①(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卷11《善說》,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286頁。,彼處監(jiān)河侯作魏文侯(前445—前396在位)。唐成玄英《莊子疏》采此說②(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9上《外物》,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924頁。。但魏文侯早于莊子,“莊子,魏惠王時人?;萃?,文侯孫,則與文侯非同時”③鐘泰著,駱駝標點:《莊子發(fā)微》卷之四《外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30,630頁。,若依此貸粟就成了虛構(gòu)的寓言。對此古今學者多不從,貸粟應有其事。南宋林希逸說“此段必當時有此戲言,因記于此”④(宋)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卷8《外物》,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418,418頁。,很有道理。一般認為,監(jiān)河侯是監(jiān)理河道之官。林希逸說:“監(jiān)河侯,《說苑》曰‘魏文侯也’,亦未必然,或是監(jiān)河之官,以侯稱之。邑金者,采邑之租金也”⑤(宋)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卷8《外物》,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418,418頁。;清末劉鳳苞說監(jiān)河侯是“監(jiān)河工之官”⑥(清)劉鳳苞著,方勇點校:《南華雪心編》卷7《外物》,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695頁。;近人鐘泰也認為:“‘監(jiān)河’,當是監(jiān)理河道之官,以其自有封邑,故曰‘監(jiān)河侯’耳?!雹哏娞┲?,駱駝標點:《莊子發(fā)微》卷之四《外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30,630頁。觀古今注莊之書,此說得到廣泛認可。

        以監(jiān)河侯為封侯的監(jiān)河之官,其說貌似允當,但也非無可商之處。所謂監(jiān)河之官,考之典籍,應是《周禮》中的川衡、川師一類司水之官。首先來看川衡,“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舍其守,犯禁者,執(zhí)而誅罰之。祭祀、賓客,共川奠”。其等級、員額則是:“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周禮·地官司徒》)。其次是川師,“川師掌川澤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使致其珍異之物”,“川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周禮·夏官司馬》)。川衡、川師,最高等級也不過中士?!吨芏Y》上述記載未必完全準確,但也大體反映了周代水官的基本狀況。據(jù)此推斷,戰(zhàn)國時監(jiān)河之官大約也只是士一級,位應在大夫、卿之下,與侯則相去甚遠?!巴跽咧频摼?,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保ā抖Y記·王制》)當時的侯,主要還是指周代分封制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侯。秦孝公時(前361—前338 在位)商鞅變法,推行新的軍功爵制。但秦國實行的二十等級爵制,第十九級的關(guān)內(nèi)侯及第二十級的徹侯⑧徹侯之下還有倫侯,朱紹侯認為倫侯“很可能是關(guān)內(nèi)侯在秦代的別稱,或者是正稱”。朱紹侯:《軍功爵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4頁。,莊子之世實尚未推行⑨一般認為莊子生卒年為前369 年—前286 年。錢穆認為:“莊子生年當在周顯王元年十年(前368—前359)間。若以得壽八十計,則其卒在周赧王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前289—前279)間也。”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八八《莊周生卒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12頁。。以秦國論,秦孝公時尚無封侯者,商鞅亦僅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秦惠文王(前337—前311 在位)稱王后才出現(xiàn)封侯者。秦滅蜀后,封蜀王子通國為蜀侯(前314)。但此例非大臣故舊,有其特殊性,與蜀國本為獨立一國有關(guān),此侯仍可以說是諸侯之侯。秦昭襄王(前306—前251 在位)時封侯的大臣開始出現(xiàn),但也只有秦昭王母宣太后弟穰侯魏冉(秦昭王十六年,前291年封)、秦相應侯范雎(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 年封)寥寥數(shù)人。朱紹侯總結(jié):“由惠王到昭襄王時期,有很多貴族、大臣,其封爵主要的還是稱君,而不是封侯?!雹僦旖B侯:《軍功爵制研究》,第39頁。關(guān)東諸國情況類似,也有大量食封邑的封君。如齊孟嘗君“封萬戶于薛”(《史記·孟嘗君列傳》)。稱侯者則甚少,多在莊子后的戰(zhàn)國末期②六國封侯者,魏國有魏襄王(前318—前296)時的成侯、魏安釐王(前276—前243)時的相國長信侯;趙國有趙孝成王(前265—前245)時的李同之父李侯,趙悼襄王(前244—前236)時的平都侯;齊國有齊威王(前356—前320)時齊相鄒忌封成侯;楚國有楚宣王(前369—前340)時相楚的州侯,楚頃襄王(前298—前263)時的州侯、夏侯。韓、燕二國無載封侯。詳見楊寬:《戰(zhàn)國封君表》,載《戰(zhàn)國史》附錄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85—695頁。,所封者或為貴族大臣,或為功臣。那么,做為中、下士的監(jiān)理河道官,此時何能封侯?又何能有邑金三百?故監(jiān)河侯仍應是五等爵的侯,即應為諸侯國君。

        那么監(jiān)河侯是哪位國君呢?近人章太炎有一新說,認為應是魏惠王。他在《封建考》一文中說:“自周道衰,王跡息,魏氏尚以監(jiān)河侯封”,并自注:“《莊子·外物》篇有監(jiān)河侯?!墩f苑》作魏文侯。莊子似不得與魏文侯同時,蓋魏罃耳?!雹壅绿祝骸斗饨肌罚短孜匿洺蹙帯の匿浘硪弧?,見《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114頁。魏罃即魏惠王(前369—前319在位)。阮毓崧《莊子集注》從此說④阮毓崧撰,劉韶軍點校:《重訂莊子集注》卷下《外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770頁。。筆者認為這一觀點是對的,莊子往貸粟的正是魏惠王。對此還可從以下兩點加以說明:

        第一,《莊子》中有莊子見魏王的記載,見《山木》篇: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

        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徵也夫!”

        此“魏王”,司馬彪、成玄英都指出應是魏惠王。依此說看莊子、魏惠王二人確有交往,其淵源可能與惠施有關(guān)。莊子與惠施相友,《莊子》中多載兩人交游論難。而惠施曾在惠王時長期擔任魏相,為惠王信任,并曾一度要“傳國”與他?!跺羞b游》載“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云云,言語之間透露出惠施與惠王關(guān)系親近。錢穆考證“莊、惠交游在惠施仕魏之際”⑤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八八《莊周生卒考》,第313頁。。因此,惠施當是莊子與惠王建立聯(lián)系的中間人。既有交往,莊子向惠王貸粟就很有可能。關(guān)于這個問題,后文還將討論。

        第二,“監(jiān)河”與魏惠王有直接關(guān)系?;萃醭鲇谡巍⒔?jīng)濟、軍事多方考慮,于梁惠王八年(前362)將魏國首都由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至黃河邊的河內(nèi)大梁(今河南開封)。遷都后他對黃河水利進行了大規(guī)模開發(fā)。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云:“《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即魏惠王)十年(前360),入河水于甫田,又為大溝而引甫水者也。又有一瀆,自酸棘受河,導自濮瀆,歷酸棗逕陽武縣南出,世謂之十字溝而屬于渠,或謂是瀆為梁惠之年所開,而不能詳也?!雹蓿ū蔽海┽B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jīng)注校證》卷22,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526頁。魏惠王進行了被后世稱為鴻溝的最早開鑿。有學者指出:“梁惠成王多次引水以通大梁,故梁惠成王與鴻溝的形成最有關(guān)系?!雹邨钼x:《先秦時期黃河下游治水初探》,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編:《黃河水利史論叢》,西安:陜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7年,第33頁。此舉為溝通黃河、淮河水系打下重要基礎⑧參見楊寬:《戰(zhàn)國史》,第59—65頁。。明確了魏惠王與黃河的關(guān)系,可以推斷,“監(jiān)河”應指惠王監(jiān)理黃河水利建設。而在惠王后元元年(前334)魏齊“徐州相王”之前,惠王尚稱侯而非王。大約其時他遷都臨近黃河,又以大國諸侯之身大力開發(fā)黃河著稱于世,故得到時人監(jiān)河侯的稱號。因此,章氏以監(jiān)河侯為魏惠王是對的。不過,章氏“魏氏尚以監(jiān)河侯封”似不確。此時周天子共主地位不存,失去對諸侯的約束力。魏國遷都、開發(fā)黃河水利、廢侯稱王都是本國自發(fā)行為。據(jù)《史記·魏世家》,魏氏與韓、趙封侯更早在文侯之世(前403)。故惠王監(jiān)河侯之稱應與周天子冊封無關(guān)。

        三、“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的真實意涵

        明確了監(jiān)河侯是魏惠王,就可對“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之語的真實意涵進行探究。筆者以為,惠王對莊子的這一許諾并非出于吝嗇,而是其真實想法。

        首先,據(jù)上引莊子見惠王:“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可見惠王對莊子的貧窶缺乏足夠認識。既驚怪于其衣履之破舊,那么莊子向他貸粟時,他也定不能想象堂堂大學者求見,只為求充饑果腹的斗升之粟。甚至很有可能,莊子貸粟與此次衣大布見魏王為同一事,是莊子與魏王的初次見面。莊子之貧窮,除自述“衣弊履穿”外,由曹商使秦得車百乘,見莊子譏諷曰:“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莊子·列御寇》,下引該書只注篇名)可見一斑。而除了莊子的貧窮外,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是戰(zhàn)國士人的地位及養(yǎng)士之風。戰(zhàn)國時期士人活躍,諸子爭鳴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思想高峰。士人地位總體上又較高,由此導致諸侯貴族養(yǎng)士之風盛行。錢穆論曰:“當時平民學者的聲氣和地位,實更超孔、墨之上”,“平民學者逐步得勢,貴族階級對他們亦逐加敬禮。于是從國君養(yǎng)賢進一步到公子養(yǎng)賢。”①錢穆:《國史大綱》修訂本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109頁。國君養(yǎng)賢較著者如魏文侯、魯穆公、齊威王、齊宣王。如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huán)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shù)百千人”(《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子養(yǎng)賢則以孟嘗、平原、信陵、春申四公子為代表,四人門客三千,“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史記·呂不韋列傳》)。其時士人亦以此心安理得習以為常。如孟子就說:“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以有為也”(《孟子·公孫丑下》),在諸侯面前士的自我意識高漲。弟子萬章問“國君欲養(yǎng)君子”當如何,孟子答:“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廩人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之”(《孟子·萬章下》),對國君饋贈禮遇視若當然。孟子的這種態(tài)度,相當程度上代表了當時士人階層的態(tài)度。

        這種養(yǎng)賢之風在魏惠王身上也有濃厚體現(xiàn)?!妒酚洝の菏兰摇份d:“惠王數(shù)被于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此為其晚年事。莊子在當時即名聞諸侯。據(jù)《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為莊子所拒?;菔┫辔?,莊子往見,惠施恐莊子代己為相,搜于國中三日三夜。那么,以惠王之尊,面對莊子這位頗有名望并主動來貸粟的大學者,又何至吝嗇不與?這不僅與其大國諸侯身份不合,也與當時養(yǎng)士之風不合,同時也不近常理。這一點,看看莊子同時代的孟子所獲諸侯之禮遇即更清楚。據(jù)弟子陳臻說,孟子“于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饋七十鎰而受;于薛,饋五十鎰而受”(《孟子·公孫丑下》)。趙岐注曰:“兼金,好金也,其價兼倍于常者,故謂之兼金?!雹冢h)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卷4 上,載(清)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第2695頁。兼金一百即常金二百。齊魏皆當時大國。齊王可饋兼金一百與孟子,惠王又何以不能貸金三百與莊子呢?又,淳于髡見惠王,“一語連三日三夜無倦?;萃跤郧湎辔淮?,髡因謝去。于是送以安車駕駟,束帛加璧,黃金百鎰”(《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惠王既可送淳于髡黃金百鎰,又何至對莊子如此吝嗇呢?因此,盡管“三百金”之語不排除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也可能是著此篇的莊子弟子或后學所為,《莊子》中常有夸張之語),但應全非虛言。尤其惠王并非“守錢輩”,這里恰體現(xiàn)出其尊賢好士。關(guān)于這一點值得指出的是,在莊子發(fā)“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的反諷后,《外物》未記載此事結(jié)果?!墩f苑·善說》則云:“文侯于是乃發(fā)粟百鐘,送之莊周之室?!笨梢娀萃跗鸪跏窍腽佡淈S金,在明了莊子已食不果腹的嚴峻生活困境后,立刻予以相當數(shù)量的糧食救濟。這一結(jié)果也可應證惠王非吝嗇,而僅是初不明莊子境況及來意。

        然而,也不能否認惠王“將貸子三百金”的許諾確有“紆緩不急”的簡慢意味。劉鳳苞說:“一諾字,便是漫應之口角?!雹伲ㄇ澹﹦ⅧP苞著,方勇點校:《南華雪心編》卷7《外物》,第695頁。除了“諾”字外,“將”字也大有敷衍色彩。以魏國之富,如惠王真心愿意相贈,千金亦可立刻拿出,何以要等到得邑金后呢?根本原因或在于,莊子于惠王并無直接利益關(guān)系。莊子主“齊物”“逍遙”,乃一玄想家,對當時一切政治利害得失毫無興趣。內(nèi)七篇中有《應帝王》一篇,主張徹底的不治之治:“游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應帝王》)這些都與當時崇尚富國強兵、縱橫兼并的政治主流風氣不合。司馬遷評莊子說:“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保ā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惠施就曾屢言莊子之言“無用”(見《逍遙游》《外物》)。而魏惠王更是一位功利心很強的君主。尤其“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后,“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日夜思報仇強國。孟子見惠王,惠王開口即問“何以利吾國”(《孟子·梁惠王上》)。因此在涉及重大利益得失時,他才肯不猶豫立刻出金。如齊孟嘗君就國于薛后,馮諼為其設“狡兔三窟”,西游魏惠王勸迎孟嘗君,“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魏惠王遂“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戰(zhàn)國策·齊四》。又如“齊王將見燕、趙、楚之相于衛(wèi),約外魏。魏王懼,恐其謀伐魏也,告公孫衍。公孫衍曰:‘王與臣百金,臣請敗之?!鯙榧s車,載百金”(《戰(zhàn)國策·魏一》)。對馮諼、公孫衍這類有利的縱橫策士,惠王出手大方闊綽。這也是戰(zhàn)國時期金錢外交的常態(tài),“由于普遍之拜金主義,以致外交手段亦不出于黃金,且以黃金為外交之最大工具”②錢健夫:《中國物價發(fā)展史》上,上海:名山書局,1949年,第21頁。。即如上文所列的淳于髡,以縱橫辯談見長,受惠王禮遇仍出于利害關(guān)系。莊子則如天外游龍,既不能卻敵廣地,又不能縱橫馳說,完全游離于政治之外,無怪乎惠王言語間不能掩其簡慢紆緩“不能器之”。

        四、貸粟與莊子的處世觀

        上兩節(jié)以監(jiān)河侯為研究對象,本節(jié)及下一節(jié)把視野移到莊子上。莊子素來對權(quán)貴不甚入眼。辭楚王許以為相之聘,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見魏王時直斥當時“昏上亂相”之局(《山木》);視惠施相位為“腐鼠”(《秋水》)?!痘茨献印份d“惠子從車百乘以過孟諸,莊子見之,棄其余魚”③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洪烈集解》上冊卷11《齊俗訓》,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448頁。,鄙棄之意更甚;又目使秦歸來,獲宋王賜車百乘而沾沾自夸的曹商為“舐痔”之輩(《列御寇》)。那么這樣一個“不事王侯”的人,又何以去向惠王貸粟呢?這也是一個饒有興味的話題。對此可從兩個方面看:

        首先,莊子此舉有其時代背景。春秋戰(zhàn)國之際普遍的養(yǎng)士尊賢風尚下,王侯貴族常接濟士人粟米,士人也以此為當然之事,甚至主動求粟。對此《孟子》中萬章與孟子的一段對話最能說明:

        萬章曰:“士之不讬諸侯,何也?”

        孟子曰:“不敢也。諸侯失國而后讬與諸侯,禮也。士之讬于諸侯,非禮也?!?/p>

        萬章曰:“君饋之粟,則受之乎?”

        曰:“受之?!?/p>

        “受之何義也?”

        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保ā睹献印とf章下》)

        趙岐注曰:“孟子曰:‘君之于民,固當周其窮乏,況于士乎?’”①(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卷10下,載(清)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2745頁。在孟子看來,君饋士粟是養(yǎng)賢的起碼要求。考之典籍,這確也是當時常見之事?!梆佀凇薄罢埶凇薄芭c粟”“分粟”的記載不乏于書,且賜予者不僅限國君。如《太平御覽》引《曾子》載:“曾子,魯君饋之粟。”②(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卷840《百谷部四》,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755頁。此為君饋粟于士;《呂氏春秋·士節(jié)》載:“齊有北郭騷者,結(jié)罘罔,捆蒲葦,織萉屨,以養(yǎng)其母猶不足,踵門見晏子曰:‘愿乞所以養(yǎng)母?!套邮谷朔謧}粟、分府金而遺之,辭金而受粟?!雹墼S維遹撰,梁運華整理:《呂氏春秋集釋》卷12《季冬紀》,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262頁。此為大夫分粟于士;《論語》載:“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論語·雍也》)此為師與粟于弟子;《孔叢子·公儀》載:“子思居貧,其友有饋之粟者,受二車焉?;颢I樽酒束修,子思弗為當也?!雹芨祦喪骸犊讌沧有a尅罚本褐腥A書局,2011年,第164頁。則為饋粟于朋友??梢姰敃r士人接受周濟是很頻繁、正常之事。明了這一背景,就不難理解莊子貸粟的動機?!吧w莊子居邑,本在梁宋間,其游蹤所及,應亦以兩國為多耳。”⑤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八八《莊周生卒考》,第313頁。此時莊子或居魏,出現(xiàn)極度窮乏時惠王“固當周其窮乏”。在這一點上孟、莊認識是一致的。而當時士人求粟,也僅為免于饑餓不羨其余。北郭騷“辭金而受粟”,子思受粟辭“樽酒束修”。莊子亦如此,貸粟之外,實非有所望于惠王三百金。北宋呂惠卿說,“莊子之貸粟,以明養(yǎng)生者,所得止于活身,而不務有余”⑥(宋)呂惠卿撰,湯君集校:《莊子義集?!肪淼诰拧锻馕铩?,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505頁。,是很正確的。

        但僅根據(jù)上述時代背景,仍不足以為此事提供足夠的解釋,尤其莊子之所以為莊子的特質(zhì)尚得不到凸顯。只有進一步深入到莊子的思想世界中,才能洞悉背后的真意。筆者以為,莊子所以能坦然去貸粟,與其“人間世”的處世觀有密切關(guān)系。《莊子》內(nèi)七篇中,第四篇《人間世》“言圣人處世之道”⑦(明)釋清德撰,黃曙輝點校:《莊子內(nèi)篇注》卷之三《人間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71頁。,圍繞入世、處世展開。主旨是如何在不退場遁世的前提下,在紛繁蕪雜、充滿利害沖突的人世間保生、存生。借幾則寓言指出要達此,人就要“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則幾矣”,“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內(nèi)在保持平和逍遙、自由獨立,外在則與世俗隨順共存。這種入世思想成為莊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莊子又說:

        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覆墜而不反,火馳而不顧,雖相與為君臣,時也,易世而無以相賤。故曰至人不留行焉。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且以豨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外物》)

        關(guān)于流遁、決絕,林云銘說“是欲離世而立于獨矣”⑧(清)林云銘撰,張京華點校:《莊子因》卷之五《外物》,第301頁。;王先謙說:“浮游隱遁,決絕棄世?!雹幔ㄇ澹┩跸戎t撰:《莊子集解》卷7《外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241頁。莊子認為這些行為過分彰顯自我,與世背道而馳,都非“至知厚德”。至人則不會執(zhí)著于遁世、尊古卑今一類違世之舉,而會采取“游于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的方式,與世俗、他人融洽相處。正如郭象注云:“唯所遇而因之?!雹猓ㄇ澹┕鶓c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9上《外物》,第938頁。所謂“虛己以游世”(《山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綜觀莊子行跡出處,此種觀念對之影響至深。如在個人進退上,他并未隱居離俗,而是選擇擔任“漆園吏”的小職,以此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這是材與不材之間,“寓于不得已”的“形就”“不僻”“與世俗處”之舉。恰如《人間世》中曲轅櫟社樹以為社樹為寄,“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也。不為社者,且?guī)子屑艉酢保ā度碎g世》)。又如交游,據(jù)《莊子》書,莊子交往面頗廣。既有諸侯王公大臣,如魏王、惠施、商大宰蕩,又有出山烹雁之故人、曹商、東郭子、見宋王賜車十乘者各色人等,可見其日常入世之廣。此外,莊子又有妻、子,妻死惠施吊時說他“與人居,長子老身”(《至樂》)。莊子雖主“見獨”(《大宗師》)、“喪我”(《齊物論》),“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在宥》),卻也接受世俗婚姻,并未走向獨身主義,這仍是“形就”“不僻”“與世俗處”之舉①參見楊勇:《從“鼓盆而歌”看莊子的“逍遙”與“入世”》,《哲學研究》2019年第3期。??偟膩砜?,莊子雖盛倡齊物、逍遙,有“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遙游》)的神人氣象,但這更多停留在“游心”的精神層面。從上述諸行看,莊子行事上與世俗是不違逆、和諧共處的。前者是“心之逍遙”,后者則是“形之委蛇”②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85頁。。

        在這種認識下,莊子對諸侯王公大人,雖有明拒楚王聘相之舉,但并未刻意排斥,關(guān)系反而較融洽。與魏相惠施是如此:莊惠二人雖“趨舍相非,嗜欲相反”③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洪烈集解》上冊卷11《齊俗訓》,第448頁。,境遇地位、個人氣質(zhì)、人生追求迥異。一則自然無為豁達清通,一則醉心名利機辯勞精外神,然而他們間卻別有一番真摯友誼。究其原因,除莊惠思想有相通外,也與莊子上述“人間世”的入世思想有關(guān);與魏惠王也是如此:上引《外物》中說:“雖相與為君臣,時也,易世而無以相賤?!背尚⑹柙疲骸胺驎r所賢者為君,才不應世者為臣,如舜禹應時相代為君臣也。故世遭革易,不可以為臣為君而相賤輕。流遁之徒,不知此事?!雹埽ㄇ澹┕鶓c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9上《外物》,第937頁。林希逸說:“雖一時之間,有貴有賤,名為君臣,而沒身之后,貴賤何有!”⑤(宋)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卷8《外物》,第423頁。君臣只是一時際遇而非永恒,以天觀之并無貴賤?!度碎g世》說:“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已皆天之所子。”天子既與己同,又何況諸侯國君?因此,莊子對君既不逃避也不諂媚,而以平等心態(tài)面對。這種平等心態(tài),同時也是“齊物”思想的體現(xiàn)。在上述觀念下,困乏時坦然向魏惠王貸粟,也就是“形就”“不僻”“與世俗處”的題中應有之義。正如林云銘云:“至人能入游于世,而不為流遁、決絕之僻行。然順乎世人,又能不自失其為我?!雹蓿ㄇ澹┝衷沏懽?,張京華點校:《莊子因》卷之五《外物》,第301頁。貸粟的莊子,也絲毫沒有陶淵明《乞食》詩里“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的慚愧與不安。把握上述“游世”的意涵,或才是理解莊子貸粟動機的關(guān)鍵。

        五、“道中失水魚”之喻與莊子的困境與化解

        莊子“道中失水魚”之喻,詼諧、巧妙地回應了監(jiān)河侯“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的許諾。這種借寓言言說的方式,當然是莊子最擅長、慣用的方法。如惠施搜于國中,以“鴟得腐鼠”嗤之;楚王欲聘為相,以犧牛諷之;惠施死后“無以為質(zhì)”,以郢人堊慢鼻端聽匠石斫慨嘆之;又有得車十乘驕莊子者,以得驪龍千金之珠警之。這種言說方式委婉地表達觀點,正是“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天下》)。這是莊子的大智慧。需指出,“忿然作色”一語,有人認為莊子動怒。如明釋性通云“怒形于色”⑦(明)釋性通:《南華發(fā)覆》卷之七《外物》,載嚴靈峰輯:《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xù)編》(五),臺北:藝文印書館,據(jù)清乾隆十四年刊本影印,1974年,第553頁。。這是對文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表面化解讀。清吳世尚說:“己貧而求人,求之而不得,遂忿色發(fā)聲,豈復成莊子?”⑧(清)吳世尚:《莊子解》卷之十一《外物》,載嚴靈峰輯:《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二十二),臺北:藝文印書館,據(jù)民國九年劉氏刊貴池先哲遺書本影印,1972年,第406頁。莊子與惠施論“無情”時說:“不以好惡內(nèi)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保ā兜鲁浞罚┮郧f子“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與物為春”(《德充符》)的胸懷,何至于因此區(qū)區(qū)之事動怒?因此“忿然作色”,仍只能當做謬悠荒唐的“不可與莊語”的卮言看。

        值得關(guān)注的是,由“道中失水魚”之喻,莊子思想與處世間的矛盾確也得到暴露。眾所周知,“逍遙游”是莊子思想的一大核心,也是貫穿《莊子》全書的主要線索。莊子喜用一切飛翔于天空的、暢游于水中的物類來寄托這一理想。因為飛翔與暢游都象征著放松與自由。成玄英說:“夫魚游于水,鳥棲于陸,各率其性,物皆逍遙?!雹伲ㄇ澹┕鶓c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6下《秋水》,第606頁。飛物如鯤所化的鵬、所夢的蝴蝶、悠閑的澤雉、南方之鳥鹓雛、東海之鳥意怠、魯郊海鳥、鷾鴯等。暢游水中者,莊子最喜以魚為喻。魚的意象在《莊子》中多見。與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莊子說:“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秋水》);《大宗師》中借孔子云:“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yǎng)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shù)”,“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徐無鬼》中又說:“于魚得計”。魚在水中悠然自得、忘懷一切無拘無束,最可與“逍遙游”契合,故為莊子特別贊賞。成玄英疏說:“江湖浩瀚,游泳自在,各足深水,無復往還,彼此相忘,恩情斷絕。洎乎泉源旱涸,鱣鮪困苦,共處陸地,頳尾曝腮。于是吐沫相濡,呴氣相濕,恩愛往來,更相親附,比之江湖,去之遠矣。亦猶大道之世,物各逍遙,雞犬聲聞,不相來往?!雹冢ㄇ澹┕鶓c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3上《大宗師》,第242,242頁。即以逍遙義釋魚之“相忘于江湖”。

        然而問題在于,魚并非時刻能相忘于江湖而樂,機緣不巧時也會失水。莊子所見道中魚需待斗升之水而活,就是一種“有待”的狀態(tài),此時“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就不可或缺了。一旦“有待”,需要某些條件的滿足才能達到目標,則不能逍遙。《逍遙游》中說列子御風而行“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然而待救濟的莊子,又何能不“猶有所待”呢?由此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玄英所說的“魚失水所以呴濡,人喪道所以親愛之”③(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3上《大宗師》,第242,242頁。。這一困境,以極為現(xiàn)實的方式,凸顯了“逍遙游”的理想,與“人間世”的現(xiàn)實際遇間的抵牾與鴻溝:“逍遙游”的“無待”是徹底無所期許的?!叭碎g世”的“形就”,盡管是在物隨物,與物委蛇同波,但畢竟與外物發(fā)生關(guān)系,目標的達到與外界條件有關(guān),如此則不能說是完全“無待”的。反映在“莊周貸粟”一事上就是:“不食五谷,吸風飲露”(《逍遙游》)的神人之境在世間無法落實,還需要些許粟米養(yǎng)活自己,這就和《外物》篇“外物不可必”的主旨相對應?!肚f子》中沒有莊子對本人貧困自評的記載?!洞笞趲煛贰白虞浥c子桑友”一則中,子輿裹飯往探子桑。子桑鼓琴歌詩,云:“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這種帶有深沉悲劇性的意識,一定程度上也可視作莊子對自我境遇的一種寫照。不過,莊子畢竟是莊子,面臨這種多少有些尷尬、無奈的場面,他并未走向流遁、決絕。沒有拂袖而去,更沒有與監(jiān)河侯抗言高論。“道中失水魚”的謬悠荒唐之喻,是充滿戲劇化、藝術(shù)化、文學化的處理方式,仍是一種淡然處之的逍遙心態(tài)?!兜鲁浞氛f死生、存亡,窮達、貧富等事之變“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靈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兌”。莊子這種淡然處之,也可以說是一種超脫窮達、貧富,與外物通的“和豫”,最能體現(xiàn)《人間世》的形就而心和之道。究其根本,這是在以“逍遙游”的心態(tài)委婉地表達貸粟的入世之舉。這使得雙方在可能陷入彼此對立的緊張之際,于心情上獲得了輕松,從而促成了貸粟訴求的達到。由此看,上面說的抵牾與鴻溝,在莊子這里又不成其為問題。因為“人間世”可能產(chǎn)生的困境始終被“逍遙游”所包容、化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莊子,在這里是完全“不敖倪于萬物”,而“與世俗處”的。這或許正是莊子的大境界之所在。

        猜你喜歡
        魏惠王惠施點校
        古籍文獻點校成果的著作權(quán)問題研究
        蝸牛的故事
        商鞅取信秦孝公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文 人 抬 杠
        中外文摘(2017年6期)2017-11-13 15:33:09
        商鞅取信秦孝公
        《莊子說》(十)
        清代臺灣研究資料整理的新成果:評劉榮平、江卉點?!饵S鶴齡集》
        一言不發(fā)
        論惠施的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久久在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在线观看| 女人天堂av人禽交在线观看 |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在线看片国产免费不卡| 熟女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日韩专区| 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国语自产偷拍在线观看| 国产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动漫| 福利在线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新视觉亚洲三区二区一区理伦| 中文乱码字幕精品高清国产|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y| 国产主播无套内射一区|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佳柔| 激情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在线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爽久久涩噜噜噜av|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网站| 久久中文字幕暴力一区|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高清偷自拍第1页| 91福利视频免费|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色呦呦| 永久中文字幕av在线免费|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