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羅志娜,張生楹,范天文,樊建忠
(1伊犁州草原工作站,新疆伊犁 835000;2伊犁州治蝗滅鼠指揮中心,新疆伊犁 835000;3尼勒克縣草原工作站,新疆伊犁 835700)
草地蘊含著豐富的植物資源,不僅為畜牧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飼草資源,也為農作物育種提供了優(yōu)良的基因資源[1-2]。但是,由于自然氣候的改變和人為干預因素的影響,使草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擾,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2-4],尤其是荒漠草地,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草地退化較嚴重。尼勒克縣有天然可利用草地61.30萬hm2,其中荒漠草地(溫性荒漠草原類、溫性荒漠類草地)6.25 萬hm2[5],孕育了豐富而獨特的植物資源,是主要的春秋放牧場。春季、秋季正值家畜懷羔待育和儲備越冬的時期,需要大量采食,但是此時又是利用牧草的2 個危機期[6],草地載畜壓力大,極易受損退化。1980—1985年,伊犁河谷做為全國重點牧區(qū)進行了草場資源調查,草地植物種類是調查內容之一,之后再未開展過草原資源普查工作。針對尼勒克縣域內的草地植物種類狀況,尤其是荒漠草地,沒有檢索到相關資料。為了更好的保護荒漠草地植物資源,對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種類進行了調查,以期掌握荒漠草地的植物種類狀況,為保護荒漠草地、合理利用植物資源、實施退化草原修復治理提供科學依據(jù)。
尼勒克縣地處新疆西部中天山西段,位于伊犁河谷東北部,東高西低,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地氣候特性明顯。天然草地有高寒草甸類、山地草甸類、溫性草甸草原類、溫性草原類、溫性荒漠草原類、溫性荒漠類、低地草甸類和沼澤類8個草地類[5]。本研究調查的區(qū)域為荒漠草地(溫性荒漠草原類、溫性荒漠類草地),主要分布在縣域西部的低山地區(qū),海拔在850~1300 m,為半干旱氣候型,降雨量在250~350 mm,灰鈣土。
通過對研究區(qū)域實地調查、照相、采集標本、分類鑒定及查閱相關資料,對植物資源種類進行調查。
2017—2020 年,每年早春(4—5 月)、生長盛期(7月)和枯黃期(9月)采用樣方、踏查的方法進行野外調查。樣方調查時[7],樣方設置在樣地的中間區(qū)域,中小草本及小半灌木樣地(植物以高度<80 cm 草本或<50 cm 灌木半灌木為主)用1 m×1 m=1 m2的樣方,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樣地(植物以高度≥80 cm草本或≥50 cm 灌木為主)用10 m×10 m=100 m2的樣方,樣方隨機分布,主要調查樣方內的植物種類、多度等。踏查調查主要是考查少見種和偶見種的生長情況。
多度采用目測估計法,按照Drude標準[8]將調查植物分為7級,即:SOC極多、COP3數(shù)量很多、COP2數(shù)量多、COP1 數(shù)量尚多、SP 數(shù)量不多而分散、SOL 數(shù)量很少而稀疏、UN個別或單株。
飼用價值按照適口性、營養(yǎng)價值、耐牧性等分為優(yōu)良、良好、一般、差、有毒五類[9]。
參照書籍主要有《中國植物志》《中國草地資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新疆植物志(第一卷)》《新疆主要飼用植物志》等[10-17]植物分類工具書。
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有23科68屬98種(亞種)植物(表1),其中,藜科17 屬27 種(亞種);菊科7 屬14 種;禾本科8屬13種;豆科7屬8種;十字花科5屬8種;百合科3屬4種;蒺藜科3屬3種;莎草科1屬3種(亞種);蓼科2 屬2 種;唇形科2 屬2 種;旋花科1 屬2 種;景天科、罌粟科、白花菜科、毛茛科、牻牛兒苗科、傘形科、檉柳科、石竹科、紫草科、蘿藦科、列當科、茜草科12科均為1屬1種。
表1 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種類組成
續(xù)表1
續(xù)表1
續(xù)表1
續(xù)表1
續(xù)表1
根據(jù)天然草地植物的經濟類群劃分,豆科植物占8.16%,數(shù)量較多的為苦豆子和網脈胡盧巴;禾本科植物占13.27%,數(shù)量較多的有尖齒雀麥、旱雀麥、旱麥草、羊茅;藜科植物占27.55%,數(shù)量較多的是角果藜、駝絨藜;菊科植物占14.29%,數(shù)量較多的為伊犁絹蒿、博洛塔絹蒿、新疆絹蒿、纖細絹蒿;莎草科植物占3.06%,均是薹草屬植物;雜類草占33.67%。
根據(jù)牧草的飼用價值劃分,優(yōu)良牧草占14.29%、良好占27.55%、一般占36.73%、差占16.33%、有毒占5.10%。其中有毒植物主要有苦豆子、苦馬豆、角果毛茛、海罌粟、綠齒黃耆。
參照張碩[18]在《遼西南草地植物資源與物種多樣性的研究》一文中將科分為大型科、中型科、小型科和單科進行分類,結果如表2所示。據(jù)統(tǒng)計,尼勒克縣荒漠草地無大型科;中型科有藜科、菊科和禾本科,共含有54 種(亞種)植物,占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總科、屬、種數(shù)的13.04%、47.06%、55.10%;小型科有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莎草科、蒺藜科、廖科、唇形科、旋花科,共32 種(亞種)植物,占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總科、屬、種數(shù)的34.78%、35.29%、32.65%;單科有景天科、罌粟科、白花菜科、毛茛科、牻牛兒苗科、傘形科、檉柳科、石竹科、紫草科、蘿藦科、列當科、茜草科,共12種植物,占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總科、屬、種數(shù)的52.17%、17.65%、12.24%。
表2 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各類型科內屬、種的組成
(1)通過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資源共有23科68屬98種(亞種)。無大型科,藜科、菊科和禾本科為優(yōu)勢科,小型科和單科種類眾多。飼用植物豐富,飼用價值優(yōu)良和良好的牧草有41 種,占41.84%,有毒植物有5種,占5.10%。
(2)植物資源調查和收集是培育新品種的重要途徑,也是許多育種學家常用的手段[19]。尼勒克縣荒漠草地植物資源豐富,種群群落多樣,植物普遍具有耐旱、耐寒、抗逆性強的特點,長期在干旱環(huán)境下生存,形成了一系列抵御干旱逆境的生理生態(tài)機制[20],可以為優(yōu)良牧草的培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植物的合理開發(fā)利用等提供資源支撐,尤其是禾本科牧草,不僅可直接用于干旱區(qū)的植被修復,還可作為種質資源,為農作物育種提供優(yōu)良的基因資源。
(3)荒漠草地所處生境的自然條件差,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外來植物很難生長并長久生存,原生植被一旦受損,修復難度大,所以,一定要嚴格控制利用強度,防止退化,并逐步提升其生態(tài)功能。針對已退化荒漠草地的修復,建議盡可能的使用優(yōu)勢鄉(xiāng)土草種,如:伊犁絹蒿、木地膚、駝絨藜等,保持生態(tài)原貌。并適當?shù)脑黾佣箍坪秃瘫究频囊恍┲参?,進而改善荒漠草原的飼草營養(yǎng)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