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美子
從深度學習視角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
尤美子
(江蘇省東臺市五烈鎮(zhèn)廣山中學,江蘇東臺224200)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種各樣新穎的教學方式不斷涌現(xiàn),確實打破了以往教學觀念帶來的束縛,讓教育教學事業(yè)重新煥發(fā)著濃濃的生機。但隨著初中音樂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諸多類型的鑒賞教學,也開始變成了對學生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有效方式。這就要求音樂老師轉換自己以往的思想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后續(xù)階段的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體會到歌曲的韻律美,感受到旋律的意境,品味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而達成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深度學習;初中音樂;欣賞教學
深度學習主要是指學生的思維深度,更加提倡在開展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利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的構建、學習氛圍的營造等諸多方式,讓學生在思維認知上經歷深度的知識體系的構建,同時在各種情境中獲得普遍的運用。在初中階段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時候,引老師應導學生達成深度學習,就能夠讓他們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重新燃起對音樂的興趣,推動他們更加輕松地學習知識,感悟到旋律的美好,可以跟隨節(jié)奏不斷地律動,而這必定會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欣賞能力。基于此,文章首先對深度學習的價值和作用進行分析,然后論述當前初中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并給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本質主要是說事物原本的概念,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也是構建完善知識結構的基礎。借助深度學習的應用,就能夠讓學生在老師提供的幫助下積極加入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中,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更多精彩的旋律和節(jié)奏,可以在鍛煉他們形成良好鑒賞能力的前提下意識到音樂課程的實質。只有如此,才能夠增強實際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促使學生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進而對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促使音樂課程能夠順利地發(fā)展下去。
“內”主要是說學生把各個知識點完全內化成自己的技能,同時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做好有效的整合,如此就能夠讓知識獲得有效的重構。“外”主要是指在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從知識的遷移慢慢過渡到應用。學生在深度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中,能夠主動思考有關音樂的知識,可以將所有知識深度融合起來,將各個知識點做好有效的串聯(lián),自發(fā)地對其進行運用,就能夠達成內外知識的順利轉化,促使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學會較多的音樂技能。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進程中,信息的來源途徑各式各樣。所以,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老師就能夠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各個歌曲進行評價,讓學生積極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意識。而學生則要反思自己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之處,能夠掌握越來越多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式,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變成知識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地記憶。如此一來,才可以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維觀念,為他們后續(xù)階段的進步和發(fā)展鋪墊牢固基礎。
因為受到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就導致學校在建校的時候,并未對音樂設備的配置給予高度注重,這就讓學校嚴重缺乏完善的教學設備,有些學校甚至連基礎的音樂設施都沒有配備,只能依賴于老師個人的演唱,專業(yè)的師資隊伍也并不是很完善。整個學校只有幾名音樂老師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教導,更沒有對這些音樂老師進行任何培養(yǎng),這都是對實際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造成影響的關鍵因素。所以,學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設備,對音樂教室進行完善,以此激發(fā)學生隱藏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加入課堂活動中,進而對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
老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應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非常枯燥且單一,內容缺乏新穎性,對于音樂知識的講解僅僅停滯在表面上,卻并未對音樂本質和音樂內涵進行深度地挖掘,也沒有探索出有趣的元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這就導致學生始終無法提起對音樂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還阻礙了他們不斷成長和發(fā)展的腳步。所以,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該轉換以往的思想理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更加新穎有趣的內容,營造出活躍放松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讓他們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達成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雙重提升。
學生在初中階段進行學習的時候,并沒有對音樂課程的重要性有著清楚的了解,更加注重其理論知識的學習,就算是在音樂課堂上,也都是書寫各科的作業(yè),卻并未真正沉浸在音樂氛圍中,對各個知識點進行學習和掌握。再加上,受到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導致學生承擔著巨大的學習壓力,那么在音樂課堂上,他們通常會采取聊天或者是玩鬧的方式和周圍學生進行交流。學生的學習始終停留在表面,沒有將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歌曲上,也沒有認真地了解歌曲內涵和創(chuàng)作背景,而此種情況,不僅對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造成了影響,還阻礙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若是想讓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老師就應該借助多媒體設備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讓教學內容充斥著趣味性和新穎性,只有如此,才可以構建出平等、活躍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地加入其中。但在以往的課堂上,老師習慣利用口頭講述或者是板書講解的方式,要求學生不斷地背誦和記憶知識,這不止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影響,還會慢慢消磨他們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要對多媒體設備進行充分地運用,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音樂環(huán)境,能夠引導他們主動加入其中,豐富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比如,在教授《草原放歌》這一單元的內容時,老師就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收集到大量和草原有關的視頻、畫面和文字等等,將其和音樂有效地整合起來,將其制作成課件,引導學生認真地觀看。那么在此種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必定可以對此種壯觀的美景產生感嘆和向往,讓他們的心胸更加開闊,不僅拓展了他們的眼界,增強了其音樂素養(yǎng),還能夠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草原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和人文面貌有著清楚的了解。接著,老師則要支持學生嘗試著對《青藏高原》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進行演唱,也可以讓演唱水平好的學生自薦到講臺上為其余學生進行表演,如此不僅能提高他們的信心,還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音樂知識。
小組合作方式對于學習效果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幫助作用。在開展小組合作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以積極闡述自己對某首歌曲的想法和感悟,也能夠就某段節(jié)奏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周圍同學盡情討論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所以,在初中階段的音樂課堂上,老師就應該對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充分地運用,不僅能營造出活躍、放松的課堂氛圍,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加入其中,在讓課堂充斥著濃濃生機和活力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掌握越來越多的演唱技巧,達成教學效果的提升。但若是想實現(xiàn)上述目標,老師就需要轉換以往的思想理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
比如,在教授《梨園漫步》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老師先播放出《夜深沉》此首歌曲,引導學生認真地傾聽,然后對他們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這屬于什么劇種的曲牌嗎?此段音樂的曲名是什么?此首樂曲來源于什么劇種?”等等。學生議論紛紛,這時老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劃分成諸多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可以借助教材進行分析,也能夠請求老師的幫助。那么在此種環(huán)節(jié)中,不僅營造出了活躍、放松的課堂氛圍,還達成了學習效果的提升,確實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共同對問題進行探究。在小組討論活動徹底結束以后,老師就能夠順利導入本堂課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較多類型的戲曲讓學生進行欣賞,以此達成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有效的提問是構建高效音樂課堂的重中之重。而在開展音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制定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就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獲得提升。所以,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制定出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幫助學生感悟歌曲中隱藏的情感,體會旋律中的精髓,品味音樂和歌曲中的意境美和藝術美。這不僅能夠凸顯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和重要性,還可以對學生的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此,老師要給予更高的注重,利用更加新穎有趣的方式推動實際的教學效果獲得提升。
比如,在教授《奧林匹克風》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老師先對學生提出問題:“我國是哪一年申奧成功的?和奧運有關的歌曲有哪些?大家知道奧林匹克的精神嗎?”等等問題。然后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地進行分析和討論,盡情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能力,也能夠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上述問題進行回答,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此時老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出《手挽手》《奧林匹克號角》這兩首歌曲,讓學生認真地欣賞和觀看,可以感受到歌曲中隱藏的情感和精神,從而產生獨特的想法和見解,能夠感悟到運動精神,知曉音樂承載著怎樣的希望。如此一來,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深度學習習慣,能夠主動地加入到音樂活動中,達成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不管是在什么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都應該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只有如此,才可以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將學習當成自己的習慣,主動探究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老師需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在學習的同時,和老師進行密切的交流,如此就能夠加深他們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層次地對音樂內容進行挖掘,感悟其中隱藏的情感和元素,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這就要求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轉換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著重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在開展音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一定要對課堂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只有讓各個活動充斥著趣味性和新穎性,才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老師需要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不斷地對音樂內容進行探索,感悟詞曲作者應用的旋律,跟隨節(jié)奏舞動身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對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進行了有效的培養(yǎng),還可以推動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fā)展,緩解他們緊張的學習壓力,為他們后續(xù)階段的學習和技能掌握鋪墊牢固基礎。
比如,在教授《花季如歌》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出《藍天白云》《為我們的今天喝彩》等一系列歌曲,讓學生進行學習和欣賞。這些色彩鮮艷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歌曲,必定會吸引學生們的注意,挖掘他們隱藏情感,對自己的生活和經歷進行回憶。然后,老師就需要將全班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從自己聽過的歌曲、了解的歌曲中挑選出可以代表自己心情和想法的作品,和小組內部的同學共同討論,確定一首更加契合本單元主題的歌曲,自發(fā)地進行演唱和練習。老師則要充當輔助者的角色,認真觀察學生們的演唱內容和發(fā)音方式,再隨意挑選出幾個小組的代表,讓他們開展競賽活動,觀察他們挑選的歌曲是否契合學生心境。如此就能夠在掌握他們演唱能力的同時,對他們的鑒賞水平進行培養(yǎng),切實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評價是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學生深度學習目標的達成擁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評價針對的主體則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評價程度并不是很深入,評價角度也非常單一,不僅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造成了影響,還會阻礙他們持續(xù)發(fā)展的腳步。所以,老師就應該根據此種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運用更加新穎有趣的內容吸引越來越多學生的目光,在提高他們自信心的同時,推動他們獲得快速的發(fā)展與成長,只有如此,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為他們后續(xù)階段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總而言之,深度學習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其更加注重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提倡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想要以此增強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更好地對他們開展培養(yǎng),達成學習效果的提升。而老師則要在此種觀念的引導下,創(chuàng)新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應用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只有如此才可以達成預期的效果和目標。
[1] 吳學蓮.新課程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探究[J].讀寫算,2021(30):1-2.
[2] 周光芬.在音樂深度學習中涵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J].新教育,2021(17):72-73.
[3] 李軍芳.從“深度學習”視角論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20(21):5-6.
[4] 鄭琳.從“深度學習”視角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209+212.
G632
A
1002-7661(2022)27-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