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
(張掖市山丹育才中學 甘肅 山丹 734100)
閱讀教學在英語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英語閱讀能力也關乎很多。閱讀是學生思想輸入的過程,在文章中體會英語的表達特點及方式,通過閱讀更能夠了解英語。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方向的引導,好好利用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需仔細思考。
問題化學習方法是以問題為引導線索,鼓勵學生形成思考,進而展開探索的一系列行為。這種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有要求的,首先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順著問題的思路拓展思維,有步驟、分層次的探索。其次需要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接受和思考,能夠整合思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還需要學生具有拓展性思維,在問題得以解決后,能夠舉一反三,對此一類的問題走到心中有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使自己的知識豐富,進而提高能力。問題化教學法也旨在將教師的教適當轉變?yōu)閷W生的學,教和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來說是不同的,主動學才能夠更加長久、深刻。
英語閱讀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在此學習過程中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碎片化”。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生的學習是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的,初中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開端,所以會有很多細碎的知識,比如閱讀中的單詞。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講解時,往往會把一篇閱讀中的陌生詞匯單拎出來讓學生去學習和背誦,雖然表面上整合背誦會更加高效,其實不一定。這種方式忽略了閱讀整體的語境,將單詞脫離出來,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學習效果會打折扣。教師需要仔細思考,將問題化教學有效融合進英語閱讀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問題的設定可以將英語閱讀中碎片的點銜接起來,讓碎片知識變成整體,加深印象。初中的英語教材編制是十分豐富的,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內(nèi)容,但英語學科很顯著的特點就是零碎,這也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初中英語課程的難度比起小學又上升了一大臺階,對于其的學習,需要學生充分調(diào)動綜合能力。問題化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整合碎片化的知識,便于學習與理解,通過語境完整思維想象,提高學習效果。
問題化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將閱讀與閱讀之間聯(lián)系起來。初中生在學習英語時往往不會主動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連接。知識是相通的,前后串聯(lián)并有效融合才能更好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問題讓學生更好回憶起已學知識,將篇目與篇目結合,形成更加強大的知識網(wǎng)。有時一個精準的問題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神經(jīng),讓其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所以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運用問題化學習法是很有必要的,教師需要仔細思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高效運用問題,提升初中生的學習效果,促進英語素養(yǎng)。
英語是不同于中文的語言,閱讀是走進這門語言很重要的途徑,閱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重要作用。無論是英語輸入能力還是英語輸出能力都離不開鍛煉,然而閱讀是能很好的達到鍛煉目的的。現(xiàn)在很多的英語閱讀課堂中,依然存在教師占主要輸出地位,教師不斷程式化的向學生講解,將閱讀有步驟的拆分,引導學生的思路走。這樣的閱讀課堂,學生是處在被動地位的,學生的選擇置在接受教師的觀點與放棄學習這二者之間。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有些枯燥,這如何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整堂課的過程中,學生無法主動探索,也就不能有效地形成英語思維。盡管教師付出很大的力氣,一節(jié)課下來筋疲力盡,但學生的接受程度依然沒有提高,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所以教師就應適當?shù)霓D變思維,想辦法刺激學生的思維運轉,激發(fā)學生激情的持續(xù)性。
結合問題化教學,在提出問題時需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以學科特點為基礎,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提出的問題是要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便利的。需要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于英語的認識,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英語思維。其次,需要以學生為起點設計問題,問題的提出對象是學生,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適宜性。有時教師覺得簡單的問題,學生可能并不覺得,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更高效催化問題的作用。最后,問題的提出是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的,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和問題是起到相同作用的,教師通過問題的形式給學生指出前進的思考方向,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就能夠開拓一片新天地。在這個過程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一同成長,不是提出了問題就結束了,還要繼續(xù)引導。此上說的三個問題提出的要點需要綜合考慮,不能忽視任意一點。
在英語閱讀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先將提出問題安排在課前,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中的一篇閱讀為例進行探討。文章中的主人公叫Tony,教師可以問學生“Tony 有著什么樣的生活作息?文章中提到的另一個人生活作息又是怎樣?在學習這篇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這也是本節(jié)課開始的起點,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同樣適用。
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梳理,這個步驟可以安排在課上進行。不能盲目的去回答和解決問題,先要弄清楚問題的關鍵,此問題是圍繞著主人公展開的,他的作息時間是在文中有比較詳細的介紹的。教師肯定是知道這個信息的,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章,先讓學生獨立閱讀,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分析。在學生閱讀第一遍文章時,會對文章講述的內(nèi)容有大概的理解,當然閱讀過程不會非常順利了,遇到難懂的單詞語句都是正常的。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讓班級內(nèi)的學生自由分組,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處處討論。學生之間的討論是比較自由的,沒有太多的拘束,所以可以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激發(fā)學生的對于閱讀的探索。然后小組同學得出一個答案,將思路整合到一起,這個結果是小組成員共同的努力,對于學生來說此結果也是十分珍貴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參與者,也是引導者,教師見證著學生對問題的梳理。梳理問題是問題化學習法在英語閱讀中應用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選取合適的方法。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只有深入理解問題,才能科學梳理,并為接下來的合理解決打下良好基礎。
在經(jīng)過對問題的梳理分析后,學生都會對問題有一個初步的答案。然后教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nèi)與學生一起開啟對文章的再次學習,到這個步驟時,學生對這篇文章顯然已經(jīng)不陌生了。相對來說學習過程變得輕松了,其實并不是學習內(nèi)容變簡單了,而是科學的分配問題應用環(huán)節(jié)了。讓學生感覺英語的學習是有跡可循的,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從而學生能夠更專注的聚焦問題的難點,進而將問題解決。在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是對于之前梳理問題環(huán)節(jié)的再次審視,便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知道Tony在早上八點起床,八點半去學校,然后午餐、晚餐吃什么等一系列的作息時間。針對之前提出的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問題得到解決,也就達到了學習目的。
在此過程當中,問題答疑是在全班范圍內(nèi)進行的。在了解主人公的作息時間時,教師可以將主題升華,讓學生清楚良好作息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問題化學習方法的引導下,促進學生的價值觀成長,這也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若還存在課堂上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將此問題的解決延伸到課下,讓學生保持思考,持續(xù)學習。
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在課堂當中來進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整個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進行回顧。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框架,這也是學生對自己解答問題的整理,培養(yǎng)思路。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形成自我審視系統(tǒng)。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情景小劇場,讓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解決的過程自行排練小節(jié)目,然后在班級內(nèi)進行表演。學生可以大膽發(fā)揮想象,也可以采取繪制思維導圖或手抄報的體現(xiàn)形式。從而實現(xiàn)英語閱讀的趣味性,讓學生提高用英語做事情的執(zhí)行能力,從而促進英語能力。
在一個問題解決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和歸納此問題可以衍生出來的其他問題。 如果實中提到的另一個人與Tony誰的作息更加健康,注意可以讓學生用英文來進行回答,促進學生的進一步思考,也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這是針對課前提出的問題的延續(xù),通過問題不斷刺激學生的思考,在而前提出問題,是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來上課,從而能夠哦嚴格執(zhí)行課堂步驟。在課堂結束提出問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從而一直保持著與課堂的粘性,思考不間斷。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問題化方法學習,獨立思考,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反思的。教師需展開英語閱讀課堂問題化教學方法的評價。這個部分的主動權可以交給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英文調(diào)查的形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從得到反饋中能夠找到需要提升的地方。以便能夠更好的開展課堂。
初中英語課堂應是活潑的、充滿思考的,問題化學習方法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思考。教師也需要不斷思考,怎樣能夠設計更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