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杰
(福??h西城區(qū)幼兒園 新疆 阿勒泰 836400)
幼兒園是幼兒接觸他人、系統(tǒng)學習的首要場所,也是幼兒首次與父母長時間分離,這便使得許多幼兒存在分離焦慮的心理。每當幼兒園新開班的時候,甚至是已經讀了一年幼兒園的幼兒在新學期開學之際,總是會出現(xiàn)抱著家長訴說不想去幼兒園愿望的場景,一些幼兒從步入幼兒園開始便一直在哭鬧,這其實就是一種分離焦慮。分離焦慮主要是指幼兒和與自己親密的撫養(yǎng)者,包括父母、爺爺奶奶等等分離的時候而產生的不安的情緒和行為,這種情緒的產生極為正常,但是如果不能夠正確予以處理,便可能會阻礙幼兒的發(fā)展,使其難以適應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是產生心理方面的影響和障礙。由此,幼兒園在幼兒教育,尤其是針對新入園幼兒產生的分離焦慮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關注。
幼兒分離焦慮的產生主要是離開親人、父母的陪伴而產生的焦慮,而這種焦慮產生的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環(huán)境的轉變。幼兒雖然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但是又有著抗拒,家里的環(huán)境對于幼兒已經十分熟悉,家中也都是自己的親人,隨時都會仔細聆聽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但是幼兒園是一個大的集體,環(huán)境的陌生會讓幼兒產生不適應的感覺,尤其是在同一環(huán)境中突然多出更多陌生人,這便會使得幼兒產生抗拒的心理,進而便會形成幼兒分離焦慮。
幼兒園是幼兒入學的過渡階段,也是幼兒初次獨立接觸外界的事物,這對于新入園的幼兒來講是極其陌生的。無論是幼兒園的環(huán)境裝飾,還是教室中的桌椅板凳,乃至盥洗室中的洗手池等與幼兒家中的陳設都會存在較大區(qū)別。在這樣的背景下,諸多幼兒雖然會對未知的事物存在好奇,但是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會使得幼兒的安全感喪失,恐慌與不安的情緒要遠遠超過好奇的心理,這樣便會產生分離焦慮的情況。此外,幼兒園的教育是針對所有幼兒的教育,大多以班級為主要形式,一個班級會配備2-3名幼兒教師,這也就使得幼兒無法再享受家中多對一的教育,無法接受到像家中一樣隨時隨地、無微不至的關懷;教師都會要求幼兒要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能力,包括自己整理衣物、自己吃飯、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等,這些對于一些家中潛意識已經對幼兒自理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會好一些,而家中幾乎面面俱到的則需要漫長的適應時間。同時,幼兒的性格在不同環(huán)境中也會對幼兒的適應性產生影響,研究中表明,性格較為活潑的幼兒往往會對陌生的環(huán)境更容易適應,也更容易融入到新的環(huán)境中,接受新的事物,因此分離焦慮也就相對較弱。
每個幼兒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幼兒對外界是懵懂的,初次離開家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分離焦慮,但是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具體情況卻與自身家庭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比如說,一些家長自身對于幼兒入學便存在過度焦慮,總是擔心幼兒能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否會哭鬧、被孤立等等,然后在幼兒步入幼兒園以后遲遲不肯離開,甚至中途又回到幼兒園查看幼兒的情況,這樣便會給幼兒的心理上帶來影響,分離焦慮的緩解難度便會加大。再比如說,一些家庭的過度溺愛,或者幼兒對親人的過度依賴都可能造成幼兒分離焦慮的產生和發(fā)展。
幼兒園與家庭不一樣,一些家長雖然也會鍛煉幼兒的自主能力,比如說,摔倒了會讓幼兒自己爬起來,平時會讓幼兒自己學習吃飯。但是在家中無論家長怎么訓練,幼兒的內心具有充足的安全感,家長的教育也是唯一的,不會分擔給其他人,在平時的時間大多也是比較隨意的。而幼兒園的生活方式與家庭卻不一樣,幼兒教師要負責整個班級的幼兒,在作息上都有著固定的時刻表,生活學習都會按照規(guī)定來進行,因此一些幼兒在進入到幼兒園以后對其中的作息便會產生不適應,有些需要無法在第一時間予以解決,教師也不會時刻關注一個幼兒。這樣一些幼兒的安全感便會有所喪失,也就會導致幼兒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幼兒對親人的不舍,也受陌生環(huán)境的影響。對此,幼兒教師要想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最為首要的便應當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輕松、溫暖的環(huán)境[1]。首先,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要盡可能選取更多幼兒感興趣的素材資料,提前通過多種渠道來了解幼兒的喜好以及行為習慣,選取能夠吸引幼兒的元素完成教室的布置,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比如說,諸多幼兒都很喜歡卡通人物形象,喜歡觀看動畫片,此時教師便可以將幼兒喜歡的卡通形象作為飾品或者作為海報來對班級進行裝飾,讓幼兒進入班級便能夠感受到溫馨的氛圍;或者教師還可以將一些以往幼兒的活動圖片展示在教室顯眼的位置,并預留空白,告知幼兒在以后的生活中會將他們的活動照片進行補充。其次,教師還可以在教室中設置娛樂區(qū)域,放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玩具或者書籍等,放置時要注意班級所有幼兒的高度,避免出現(xiàn)取用的麻煩,從而讓幼兒在班級中也能夠體會到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后,教師還應當注重游戲活動的開展,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小孩子生來好動,以游戲為生命”,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簡單的游戲活動以及表演活動等,讓學生在娛樂中分解焦慮。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對幼兒的鼓勵,注重語言的藝術,多多鼓勵幼兒;也可以教導幼兒要團結友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比如說,一些幼兒到幼兒園就開始哭鬧,此時教師便可以用溫和的語氣去引導幼兒,讓幼兒感受到關懷和善意,進而便能夠促進幼兒對幼兒園的適應。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在分離焦慮上不同幼兒的表現(xiàn)也存在諸多差異。對此,教師針對不同的幼兒應當采取不同的解決措施,注重因材施教[2]。比如說,一些幼兒渴望他人的關注,極度缺乏安全感,尤其是一些家庭上存在缺失的幼兒,針對這類幼兒的分離焦慮,教師可以給予幼兒一個溫暖的懷抱,還可以牽一牽孩子的小手、抱一抱孩子,這樣會使幼兒感覺到溫暖,多與幼兒進行交流,了解幼兒的需求,也能夠彌補他們缺失的安全感。再比如說,有些幼兒比較調皮,難以適應幼兒園的規(guī)定,一到幼兒園就開始大哭大鬧,此時教師可以錄制一些視頻,放給幼兒聽,讓幼兒感受到自己行為的不正確,讓幼兒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記住家長的囑咐,對每個幼兒的生理情況、心理情況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比如誰體質弱,降溫后要及時增添衣物等,比如誰自尊心強,與之說話要注意方式方法。在這個入園過程中,教師通過點點滴滴的付出使幼兒建立起對老師的依戀,逐步緩解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
幼兒就好像一張白紙,他們的分離焦慮大多出自對親人的依賴以及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熟悉,由于剛剛步入幼兒園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將要與父母分離,而幼兒又不知道分離的時間,便會產生焦慮。不過幼兒的注意力比較好轉移,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幼兒做一些基本的、有趣的游戲來轉移幼兒的注意力,讓其不再思考分離以及時間的問題,慢慢的幼兒便會融入到班級中,與其他幼兒進行玩耍,逐漸也會遺忘與家長分離的不舍,甚至還會逐漸喜歡上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比如說,在幼兒剛步入班級時,諸多幼兒都不熟悉,對彼此極為陌生,還充斥著分離焦慮的心理;此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采取接龍的方式介紹自己,每一個人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喜好等,下一個幼兒在重復前一個人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姓名和喜好,這樣不僅有利于幼兒之間互相進行認識,還能夠有效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再比如說,幼兒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開展丟手絹的游戲,在你追我趕中幼兒便會逐漸遺忘入園時的不舍,對分離焦慮的緩解具有極為有效的作用。
幼兒來到幼兒園,并不是與家庭完全分離,只是一部分的時間在幼兒園進行學習生活,因而家長的作用依舊不可忽視。對此,幼兒園要想更好地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還應當對家園合作機制予以完善。一方面,教師在幼兒入學前可以進行家訪工作,不僅能夠加強教師對幼兒家庭情況的了解,制定出更好的教育教學策略;同時也能夠讓幼兒在自己更為熟悉的環(huán)境中,提前熟悉自己的教師,就好像認識一個自己的親人一樣,逐漸對教師形成依賴,這樣在進入到幼兒園以后看到自己熟悉的人也就不會再覺得陌生。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在平時及時與家長溝通,不僅向家長傳達和了解幼兒的情況,也可以針對幼兒的一些表現(xiàn)和適應情況,給予家長相應的建議,引導家長對幼兒進行更好地教導,形成雙方的合作共贏[3]。
由此可見,分離焦慮是每一個幼兒都會面對的一種情緒,有些幼兒從小比較獨立,產生的分離焦慮可能比較微弱,但是分離焦慮是一直存在的,這主要是由于家庭到幼兒園環(huán)境的轉變,幼兒家庭的內部原因以及幼兒家庭與幼兒園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造成的,其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對此,幼兒教師應當注重班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幼兒之間存在的差異;還可以組織幼兒參與游戲來轉移對分離的注意力,并與家長保持及時的溝通,完善家園合作共育。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幼兒分離焦慮的緩解,促進幼兒更為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