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奇
沈陽音樂學院 音樂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爾第被稱為歌劇大師,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弄臣》極具影響力和代表性,許多學者普遍把目光投向當之無愧的主角黎戈萊托,并對其弄臣、父親等形象進行反復剖析,但對其女兒吉爾達的研究相對較少。吉爾達作為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靈魂人物,全面認知其角色形象,能更深層次地帶領觀眾了解威爾第歌劇。
歌劇《弄臣》創(chuàng)作者威爾第自幼貧寒,童年時經(jīng)常接觸流浪藝人,對其后期創(chuàng)作影響深刻。意大利民間音樂有其特殊的區(qū)域風情,這也對威爾第產(chǎn)生較大影響。威爾第成年后希望進入音樂學院接受專業(yè)教育,但受社會風氣影響,院長以其有農(nóng)村人形象而將其拒之門外。后經(jīng)反復輾轉(zhuǎn),威爾第拜拉維尼亞為師,將其培養(yǎng)成為精通多方面音樂知識的創(chuàng)作者,這為其后期創(chuàng)作奠定堅實基礎。1935 年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歌劇《圣波尼費丘的奧貝托伯爵》搬上史卡拉歌劇院,而后又因1942 年創(chuàng)作的《納布科》獲得關注,并因此躋身意大利作曲名流之列。威爾第生活在意大利困苦動蕩的年代,當時國家受強大帝國的奴役,威爾第作品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及道德性,其音樂體裁受到莎士比亞、雨果等名家影響。威爾第作品著重刻畫人物內(nèi)心,擅長利用對比手法,突出人物特點與人物特征。威爾第以個人的方式支持民族革命,其創(chuàng)作的革命歌曲也為人民帶來精神鼓勵,成為民眾的精神養(yǎng)分。威爾第的作品體現(xiàn)了不同階層的不同面貌,繼承和改良了傳統(tǒng)意大利歌劇風格,實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有機融合。威爾第在50 年的創(chuàng)作征程中創(chuàng)作26 部歌劇,《弄臣》是其影響力最廣泛的作品,其愛國情懷也對后期歌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影響,成為記錄時代的豐碑。
弄臣是指古代宮廷中用來為國王消煩解悶的人物。歌劇《弄臣》又被稱為《黎戈萊托》,是根據(jù)雨果作品改編而來。這部歌劇出現(xiàn)在19 世紀中期,這一時期威爾第創(chuàng)作大量歌曲,據(jù)說這部作品僅用40天完成,上演后也快速成為歌劇中的里程碑。歌劇《弄臣》是一部著眼現(xiàn)實的作品,對底層人物和貴族的刻畫入木三分,同時也對當時社會各個階層形象進行揭示,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的疾苦,這部作品也因此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輻射面快速拓展。
歌劇《弄臣》分為三幕:第一幕是介紹社會背景和對公爵曼圖亞等人物形象進行刻畫。曼圖亞雖然相貌堂堂,但追求低級享樂,在聲色犬馬中流連忘返。而其弄臣黎戈萊托是一個為公爵做盡壞事的小人,不僅趨炎附勢,且壞事做盡。因其嘲諷兩位女兒被公爵霸占的伯爵,而受到兩位伯爵的詛咒。黎戈萊托擔心詛咒成真,慌忙想回到家中囑咐女兒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但卻不知女兒吉爾達已在去教堂的路上認識公爵。公爵向吉爾達隱瞞了身份,聲稱自己是窮學生,并對其表達愛意。父親的到來使吉爾達慌忙趕走公爵,不料自己卻被公爵的手下所擄。
第二幕是公爵曼圖亞再次來到吉爾達處時,發(fā)現(xiàn)空無一人,因此十分憂傷。當手下告訴曼圖亞已經(jīng)將吉爾達 “邀請” 的宮殿時,曼圖亞便趁機玷污了吉爾達。當黎戈萊托發(fā)現(xiàn)女兒被綁架,急忙到達公爵宮殿懇求大臣歸還女兒。雖然最終找到女兒,但當時吉爾達已被傷害。這使黎戈萊托產(chǎn)生報復心理,不顧女兒的苦苦哀求制定復仇計劃。
第三幕是黎戈萊托故意讓女兒看見公爵的花心和無情,吉爾達因此十分傷心,這時黎戈萊托覺得目的已達到,便督促女兒喬裝打扮離開是非之地,自己則找到刺客想尋機刺殺公爵。但吉爾達恰好聽到刺殺計劃,因此扮成公爵,希望能代替心愛之人死去。刺殺結(jié)束,黎戈萊托接到尸體后又聽見公爵的聲音,因而產(chǎn)生疑惑,打開麻袋卻發(fā)現(xiàn)所死之人是自己最親愛的女兒吉爾達。詛咒的降臨使黎戈萊托悲痛萬分,歌劇也在此處拉上序幕。
威爾第歌劇《弄臣》中吉爾達向人們展示一個天真純潔、幻想愛情、輕信謊言的人物形象,剖析人物形象的刻畫思路,能進一步理解歌劇架構(gòu),全面解讀人物形象。
吉爾達人物形象是音樂塑造和戲劇塑造的緊密融合,既能推動劇情發(fā)展,更能提升人物靈魂,對戲劇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吉爾達雖然自幼失母,但也因此受到父親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父親利用封閉形式對女兒進行保護。隨著劇情不斷發(fā)展,吉爾達的思維與心理逐漸出現(xiàn)變化。第一幕吉爾達與父親交流的場景中,是一個善解人意、依戀父親的好女兒。但由于情竇初開,羞于向父親闡述戀情,這也使其自責和不安,并為后期劇情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吉爾達情竇初開的年紀初遇愛情,并受到公爵蠱惑。而第二幕吉爾達知道喜歡的和欺辱自己的人是公爵時,因愛情而向父親求情。但最后公爵的風流成性使其絕望,最終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甘愿自我犧牲,保全自己眼中所謂的愛人。吉爾達的犧牲將歌劇推向高潮,觀眾既被吉爾達的善良所感動,也為其傾心謊言而感到惋惜。吉爾達屬于典型的悲劇人物,天真善良,毫無防備之心,這與公爵形成鮮明對比。威爾第在創(chuàng)作人物時賦予其真實情感,并不斷揣摩人物性格和內(nèi)心活動,這也使人物更加飽滿。感受吉爾達的戲劇形象,將其跌宕起伏的情緒和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能為后期演唱加分,更能提升歌劇的藝術性。
威爾第用音樂闡述吉爾達形象時,利用善良、稚嫩、執(zhí)著等美好詞語,豐富其人物形象,這也使其音樂形象相對鮮明。這一階段采用的音樂具備明亮和甜美的特征。吉爾達與父親共同相處時會播放溫暖的音樂。黎戈萊托在第一幕第二場中,他心事重重地走著,這時音樂陰暗晦澀,而當吉爾達出現(xiàn)后,音樂主題歡快而溫柔,這也充分說明女兒是父親的全部精神依托,女兒的溫柔善良、善解人意,給父親帶來無限慰藉。父女對唱中,音樂急促歡快,吉爾達能撫慰父親內(nèi)心深處的無奈,也能用善良美好感染父親。加強音樂形象刻畫,有利于提升人物的飽滿性,也能借助戲劇形象和音樂形象完善人物結(jié)構(gòu),提升人物的立體性,確保吉爾達真正走進觀眾內(nèi)心。但當吉爾達擁有喜歡的人后,其音樂逐漸發(fā)生變化。公爵到達他的住處時,吉爾達認出是曾尾隨自己的英俊男子,這時音樂節(jié)奏短促,歌唱語氣也急促不安,充分表現(xiàn)少女的羞澀和膽怯心理,也將吉爾達的靦腆表達得淋漓盡致。公爵作為情場老手,很快利用甜言蜜語獲得吉爾達的愛慕,這也使吉爾達逐漸沉浸在幻想中的愛情,這時音樂舒緩而悠長能對少女的甜蜜和幸福進行刻畫。二人分別后音樂節(jié)奏又重歸短促,充分表達吉爾達的戀戀不舍。《親愛的名字》這一曲目能使人感受吉爾達對戀人的思念,也栩栩如生地刻畫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感受吉爾達的音樂形象,在不同時期應用的不同音樂能與戲劇形象有機融合,更能在吉爾達與公爵的對比中感受時代賦予的悲劇。威爾第歌劇人物本身具備抒情性特點,雖然威爾第不會一味利用音樂效果刻畫人物,但利用不同音色豐富人物內(nèi)心形象,能使人物極具藝術表達張力。
歌劇《弄臣》中吉爾達的人物演唱技巧需從聲樂技術方面入手,對氣息、發(fā)聲、共鳴、語言等進行全方位了解。首先,強化氣息控制,利用聲色特點,找好演唱的度。氣息是演唱的重要部分,能為聲樂技巧增添光彩,更能提升聲樂技巧的靈活性。恰當運用氣息,能準確地表達和演繹歌曲。一首歌曲的強、弱、快、慢、歡喜、憂傷等都與氣息相關。我國民族聲樂便十分重視氣息的應用,甚至認為掌握氣息的奧秘才能真正懂得歌唱的精髓,這也說明氣息在歌唱中的價值。而歌唱者需要基于對人物的了解與對歌曲的理解,掌握自身氣息,提升自身氣息控制能力,才能發(fā)揮音色特點,對曲作內(nèi)涵進一步闡述。其次,強化發(fā)聲訓練。聲音是歌唱的基礎,心理與生理的充分協(xié)調(diào)能產(chǎn)生愉悅的聲音。通過加強聲音鍛煉,并在練聲時提升耳朵的靈敏性,能確保每個音的通透,更能進一步提升歌唱的感染力。再次,重視共鳴。共鳴是聲音與情感的窗口,良好的共鳴能給吐字、聲音和感情表現(xiàn)增色。以美聲唱法為例,美聲唱法一般是全共鳴,歌唱本身就應是共鳴的,而不是比嗓子。因此歌者也必須尋求適宜的共鳴狀態(tài),才能掌握演唱技巧。最后,加強對歌唱語言鍛煉。語言鍛煉是聲樂訓練的核心,注意語言問題才能提升演唱效果。因此,加強對演唱技巧的充分把握,準確掌握歌唱語言,才能強化對吉爾達人物形象的刻畫。
演唱時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礎上把握作品風格,能進一步提升演唱的藝術性。一方面應了解威爾第筆下的人物關系,演唱者要對原著作品進行深層次剖析,又要自主探究劇本意圖。不能一味借鑒前輩的演唱形式,應基于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目的不斷研究,才能體現(xiàn)個人特色,加強音樂渲染。歌劇會用音樂語言表現(xiàn)筆下人物,這時演唱者需牢記與人物相關的特定音樂語言,要分析其創(chuàng)作手法和肢體語言,確保歌唱時在腦海中浮現(xiàn)人物,才能更深層次的了解作品,并更好地還原吉爾達。另一方面強化對作品風格的把握。把握作品風格時,演唱者需激發(fā)自身語言潛能,既要追求美妙音色,又要基于時代審美創(chuàng)新演唱形式。19 世紀后期人的音色和表現(xiàn)模式進一步拓展,聲音的運用形式也愈發(fā)科學化。為在歌劇表演中充分體現(xiàn)音色特點,演唱者常常利用具有個人特色的聲音,提升歌劇的感染力和輻射力。對此,演唱者需利用演唱技巧和藝術處理方式對吉爾達的聲音進行處理,既要確保氣息、發(fā)聲、共鳴、語言四方面有機融合,也要對相關歌曲進行戲劇化處理,以此提升演繹效果?!队H愛的名字》是吉爾達知道心上人名字時的歌曲,正處于情竇初開的階段,因此演繹歌曲時需充分闡述一個美麗善良的形象。不同樂曲的風格特點不同,強化人物形象及風格把握,既能確保演唱者更好的演繹吉爾達,也能拉近觀眾與吉爾達的距離,使觀眾真正觸碰吉爾達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威爾第歌劇中的靈魂。
歌劇《弄臣》歌曲旋律動人心扉,布局合理,具有較強的藝術性。以聲樂為基礎加強人物刻畫,把握角色的矛盾心理能使觀眾更好地理解威爾第歌劇。深入分析吉爾達人物形象,能更好地了解歌劇中心思想,更能深層次剖析作品背后的深刻含義,從而深入感受歌劇大師的創(chuàng)作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