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萍
“陽光”很普通,但“陽光教育”的內(nèi)涵卻不普通。一屆又一屆小北人根植“自理自育”的德育文化傳統(tǒng),孕育出新世紀的“陽光文化”,形成了“陽光好教育”的特色品牌。陽光是普惠的、溫暖的,更是無私的。它就像清晨的陽光普照大地,溫柔地喚醒沉睡的生命。它靈動、活潑,讓孩子們沐浴心靈的陽光健康、快樂成長。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傳奇;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自身獨特的生命密碼。作為校長所要致力的,就是讓陽光教育理念融入孩子的精神生命、為他們打上陽光精神的底色,讓每一個生命都能釋放潛能、綻放光彩,并受用一生。
我所理解的陽光教育,就是這樣一種教育。我所努力追尋、探索的,就是做一束明澈的陽光,讓每一個陽光小北人都綻放光芒。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越是覺察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認為這條規(guī)律是教育藝術的核心?!睂Υ耍疑钜詾槿唬洪喿x習慣的養(yǎng)成不在于催促甚至布置任務,而在于無聲處的引領和浸潤。校園本身就是一部立體的教科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小北路小學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然而,受老城區(qū)布局所限,且一校四址,校園風格、文化各不相同。如何讓這部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教科書”,成為引領與浸潤孩子們閱讀成長的自然、溫暖的陽光,成為我最先思考并努力回答的問題。
校園環(huán)境的營建不能局限于“回歸自然” 的傳統(tǒng)教育觀,而是要將人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來思考,置身“陽光小北路”這一人文環(huán)境,重新定義自然教育的內(nèi)涵與追求。于是,我發(fā)起了全?!瓣柟饨逃贝笥懻?,師生達成了一致的校園風格認知,即“溫暖與活力、人文與幸福、厚重與現(xiàn)代、大氣與精致”。由此,通過“廣州市校園微改造工程”,讓老校得以換新顏,增新機。
學校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下功夫,讓每一個景觀、每一處回廊、每一間庭院都散發(fā)陽光的氣息?!按竺魍ぁ?,讓學生在休憩中靜思己身,收獲智慧;“啟明臺”,是全校師生每周舉行升旗儀式的地方,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預示著孩子們一天天茁壯成長,而教育,就如天邊的明星,照亮成長之路;“明清池”,取“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之義,池塘雖小,但在陽光照耀下,紅蓮婷婷裊裊,碧葉之下魚兒穿梭嬉戲,盎然的生命和自然的意趣相映成輝;“明榮廊”,用一條長廊展示小北路小學110年的風雨辦學路,用百余年的光榮歷史和教育情懷照亮每一個小北人的精神世界;“明曜屋”,是學生們的公共活動場室,陽光穿過七彩玻璃屋頂投射進來,流光溢彩。在這里,陽光是七彩的,正如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整個校園美成了一首充滿陽光溫暖而明亮的詩。
在陽光校園里,學生每天都與美相遇,在天地萬物自然和諧的大課程中譜寫著生命獨有的成長樂章。課余時間,大明亭里、啟明臺上、明清池旁……常見學生三三兩兩捧書閱讀的身影,看到高興處還立刻與同伴分享。孩子們不滿足于每天半小時的專門閱讀時段,以“只爭朝夕”的姿態(tài),徜徉在閱讀的精神世界中。學校積極回應孩子們的閱讀熱情,以世界閱讀日為契機,每年在4月23日始至5月23日,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閱讀研學。
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和相關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以及對肅南縣進行實地考察,搜集相關信息了解該地區(qū)的基本情況(人文及地理環(huán)境、民族風俗、教育現(xiàn)狀、經(jīng)濟結構、宗教信仰)。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diào)查法、觀察法和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肅南裕固族傳統(tǒng)體育的推廣和普及進行研究。
閱讀研學并非簡單的看課外書或日常的閱讀教學,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動各年級師生立足平時的閱讀積累,精心選定共讀篇目,列出心目中的閱讀單,向全校師生推介。研學過程分推動、共讀、深研、分享四個階段展開,師生一起研究閱讀單的書目,一起商定閱讀主題,一起深度閱讀和分享。紅色經(jīng)典、科普主題閱讀、節(jié)氣詩詞主題……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閱讀研學有深度、有廣度、有趣味、有互動、有實踐,學生沉浸其中,更加享受閱讀的快樂,收獲陽光般燦爛的成長。
閱讀,像陽光一樣照亮了小北人的生命成長。學校各學科教師也熱情高漲,以陽光心態(tài)、責任意識為創(chuàng)新拓展閱讀研學貢獻了許多“金點子”:德育科開展了“愛心義賣”活動和“童心童語”論壇,培養(yǎng)關愛社會、自信自主的陽光少年;語文科組織“語文周”“推普周”,舉辦“規(guī)范漢字書寫比賽”“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比賽,帶領陽光小北少年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文化;數(shù)學科結合日常閱讀,開展“數(shù)學周”,引領學生睿智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少先隊大隊部則創(chuàng)設“陽光小舞臺”,讓每一個陽光學子都能站在舞臺中央,展示與張揚個性,更好地實現(xiàn)自信陽光成長。
如今,走進小北路小學,處處可見醉心閱讀的身影,時時可聞悅耳動聽的誦讀?!皶阈@”在小北路小學并非一句停留在言說中的口號或掛在墻上的獎牌,閱讀就像明亮、溫暖的陽光一樣自然而無聲,已成為每一個小北人的日常生活習慣,照亮著孩子們的生命氣象。
在小北路小學,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周三無作業(yè)日”。在每周三,孩子們都會“嚴陣以待”,認真思考、嚴肅書寫,為自己量身定制生活規(guī)劃表《一天可以這樣過》。顯然,這一活動意在用自我規(guī)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反思與踐行,代替?zhèn)鹘y(tǒng)的書面作業(yè),讓孩子們有時間、有空間反思、規(guī)劃自己的成長,真正形成主體自覺。
這個特別的日子飽含著小北教師對孩子們的信任和期待。信任,來自陽光相伴每一天的“自然閱讀”帶給孩子們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和深厚的自主成長的文化底蘊;期待,則傳遞著陽光小北的“六個一”培養(yǎng)目標:堅持一項體育運動,以培養(yǎng)毅力;培養(yǎng)一項好才藝,以熏陶魅力氣質(zhì);擁有一副好口才,培養(yǎng)傾聽與表達能力;寫得一手好字,提升內(nèi)在修養(yǎng);掌握一門外語,與世界保持溝通;會寫一手好文章,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
于是,從2017年開始,小北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個人獨屬的“體育作業(yè)登記卡”:肺活量、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仰臥起坐,不再是體育老師的硬性要求,學生每天積極鍛煉、自主登記,力求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厲害”,強壯的體魄練就起來,堅持運動的健康生活意識和習慣自然養(yǎng)成。近幾年,小北路小學參加《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抽測成績逐年上升,就是顯性的證明。如今,每學期的體育花會已成為人人積極參與的盛會,會前,每天放學后,操場上都是同學們積極鍛煉、老師們認真指導的身影。鍛煉的快樂、集體的榮譽,凝結在團結奮進的陽光小北人揮灑的汗水中。
勞動更如陽光一樣,成為了浸入每一個小北路少年骨血中的精神。每周一節(jié)的勞動課上,孩子們認真、積極學習、交流勞動技能,還自覺將勞動意識帶入了閱讀研學之中,結合閱讀學習蔬菜、中藥種植,忙得不亦樂乎。停課不停學時期,小北的孩子們自覺保持每天勞動半小時的習慣,或打掃衛(wèi)生,或做美食,家長們贊許不已。
在陽光教育的實踐中,我深信,“自主成長”不僅需要教師的著意引領,更需要適時放手,給予孩子們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成長的空間。讓教育像陽光一樣,成為照亮每一個生命成長溫暖而明亮的底色。每周三的“無作業(yè)日”就是這樣一種嘗試,它照耀的不僅是學生,更是小北路的每一位老師。
學生們的陽光成長閃耀著自主健康、責任擔當?shù)目少F品格,不僅極大鼓舞了老師們對陽光教育的信心和認同,更激發(fā)了老師們的專業(yè)成長自覺。于是,傳統(tǒng)的“傳、幫、帶”變得互動生成,青年教師積極請教,快速成長;老教師傳經(jīng)送寶,更從青年教師那里汲取成長的活力。
作為校長,我始終堅持將構建全員參與、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組織作為校本培訓工作的重點目標,以層次性、漸進性和差異性原則,通過“外引、內(nèi)用、網(wǎng)絡”三大途徑,整合多方培訓資源,為全體教師共同成長創(chuàng)建支持性環(huán)境。除了基本的“結隊拜師”,更有全員參與的“教師心靈工作坊之陽光團隊訓練營拓展”活動;既有“請進來,走出去”“千校扶千校”等活動,幫助老師們拓展專業(yè)視野;更積極為每一位老師的成長搭平臺、建梯子,“一年跟教入門,三年鍛煉提高,五年冒尖成熟,八年形成風格”成為了每一位青年教師的成長目標,也鼓舞著老教師“重新成長”。
由此,建設學習型學校不再只是校長一個人的“夢想”,而是每一個小北人腳踏實地的追求。學生不再滿足于常規(guī)的課堂學習,靈活的思維和積極的互動催生了小北智慧課堂的提升。老師們積極借助信息技術賦能教學,通過網(wǎng)絡汲取更為豐富的備課資源,及時發(fā)布教學資源和學習任務;采用智能評測、分層教學、精講點評等方式,探索更加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學習和成功的喜悅。
老師們以陽光成長的心態(tài),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全員參與教育教學行動研究,問題就是課題,行動就是研究,成長就是成果。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明顯提高,一批教師被確定為“名師工程”培養(yǎng)對象,一批教師在國家、省、市、區(qū)教學大賽中獲獎。立足課題研究,小北人自主開發(fā)形成了包括5+N研學、閱讀研學、節(jié)氣研學、旅行研學等在內(nèi)的陽光研學課程,并以其鮮明的陽光特色獲得廣州市優(yōu)秀課程獎。
每周三“無作業(yè)日”所蘊涵的自主成長的期待,像陽光一樣,照亮了每一個小北人自主成長的光明大道,播撒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照耀著每一個小北人的陽光成長。
每逢寒暑假等假期,小北路的學生都充滿期待,因為寒暑假意味著有了學生最喜歡也最期待的“研學作業(yè)”。學生或是與同學結伴,或是與家長同行,或是探尋隱匿在廣州大街小巷的各種主題書店,或是踏上紅色研學之路,或是為創(chuàng)作一副春聯(lián)、一幅書法作品四處拜師學習。孩子們將研學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形成圖文、拍成視頻、做成美篇,在學校公眾號發(fā)布,分享自己的陽光之旅和收獲。
2022年暑假,在學校多方籌措下,小北學子開啟了“我的博物館‘元宇宙’”研學。孩子們走進廣州現(xiàn)有的68家各類博物館進行了一輪探訪,在博物館這一城市“客廳”,全方位感受、剖析濃縮的廣府歷史文化、穿越時空的人文風情和各大博物館獨具特色的建筑構造。博物館之旅結束后,同學們用漫畫、剪貼、手工等方式,制作了獨具創(chuàng)意的作業(yè)作品;更有學生繪制了博物館的3D立體導覽圖,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份自己最想建造的博物館3D立體導覽圖;更有學生為小北路小學115年校慶,專門設計了一個校史博物館3D立體導覽圖。
在孩子們和我聊關于校史博物館的設想時,他們興奮的語調(diào)和熱情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陽光般的自信、對小北校園的熾烈熱愛,更感受到了他們耀眼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蓬勃、溫暖的陽光教育,照耀著每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讓每一個小北學子都綻放出獨有的光芒,閃耀著廣博、溫暖、活力、自信、積極、尊重、公平的陽光品格。
五年級小毅同學不慎右腳骨裂,打著石膏上學。班里的同學自發(fā)組織起來,男生負責背他上廁所、去專用場室上課;女同學負責打水、打飯。小毅媽媽深受感動,專門寫了感謝信給老師、家長和同學們,感謝大家陽光般的關愛照顧。
這樣的故事在小北路已是“尋?!?。孩子們的陽光成長“看得見”,更感染了更多小北路的家長,家校合作也變得如陽光一般自然而溫暖。每年一次的校級家委會上,家長委員積極征詢家長們的意見,主動向?qū)W校溝通發(fā)展狀況,需要家長們支持配合的具體事項等;年級家委更是積極發(fā)揮中流砥柱的作用,認真制定年級家委會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主動組織協(xié)調(diào)各班級家委會工作;班級家委則是堅實后盾,日常保持與班主任的溝通,配合班級老師做好宣傳、后勤等保障工作,還積極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共同建設特色班級文化,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們踴躍報名走上小北路的家長大講堂:用自身專業(yè)知識、技術特長和社會經(jīng)驗為孩子們講課,有的家長是收納專家,領著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帶著未來去整理”;有的家長精通書法,親身演示并現(xiàn)場教學培養(yǎng)“小小書法家”;有的家長擅長醫(yī)理,為學生帶來“健康小妙招”;有的家長熟知社會時事,為孩子們帶來獨特的社會評論“你說 我說 大家說”……用五彩繽紛、鮮活靈動的奇趣課堂拓展孩子們的生活視野,激發(fā)孩子們的實踐創(chuàng)新動力,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不論是建設陽光平安校園,還是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工作,師生、家長都心連心。校園里,老師們輪流值崗,校門口,家長志愿者平安護學;孩子們在學校研究小紅棉,帶回家一起煮紅棉湯,樂觀抗疫;校園里,學生每天“自然閱讀”,回到家,家長自覺與孩子“親子共讀”;假期里,孩子們走進社會大課堂積極研學,家長積極支持、主動陪伴并主動提供多種資源……
正如我和老師們堅信的那樣:一個孩子,只有刻陽光于心間,才有凌云之志,作鴻鵠之飛;一個教師,只有擁陽光于心懷,才能全力托舉,呵護孩子的成長;一所學校,也只有展陽光之風采,金聲玉振,才能開萬象之新篇。
陽光教育,如一束束明澈的陽光,播撒在了每一個小北人的心頭,溫暖著每一個小北人的成長。更激勵著每一個小北人都追求做一束明澈的陽光,溫暖并且照耀自己和他人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