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內科 田野
流言: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會在體檢報告中發(fā)現(xiàn)自己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也稱頸動脈斑塊)。面對頸動脈斑塊,有的人認為這是“要命的事兒”,萬一斑塊掉下來,堵在哪兒,這輩子不就這樣交待了嘛!所以這部分患者心理壓力驟然增加,堅持尋醫(yī)問藥,要把斑塊徹底清除掉。還有的人認為,有斑塊的人多了,不是多大的事兒,因此該咋吃咋吃、該咋喝咋喝。
那到底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不是嚴重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呢?
動脈斑塊就是動脈內的管壁上沉積了蠟塊一樣的脂類物質,其病理外觀呈黃色粥樣狀,因此叫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作為血管中的“垃圾”,這樣的斑塊容易堵在頸總動脈分叉處等部位,從而造成大腦缺血、缺氧等急癥。如果頸動脈的“河道”不能及時“清淤”,很有可能“斷流”,給腦組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出現(xiàn)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癥狀,且致死率和致殘率高。
一項權威的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分析顯示,我國約有1/3 的成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大量流行病學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約2/3 的腦梗死與頸動脈斑塊導致的狹窄有關,因此必須引起重視。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頸動脈病變的表現(xiàn),成因較為復雜。年齡大于60 歲、有長期吸煙史,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這些均是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從年齡分布看,年齡越大患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人越多。
斑塊的危害還取決于其是否穩(wěn)定。當斑塊不穩(wěn)定或破裂時,斑塊就會像酥松的墻皮一樣脫落下來,隨血流堵塞腦部血管。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慢性發(fā)展的過程,其發(fā)展的進程逐步遞進,分成脂紋期、纖維斑塊期、粥樣斑塊形成期、繼發(fā)性病變期(包括斑塊內出血、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鈣化及動脈瘤形成)4 期。
導致頸動脈斑塊發(fā)生的因素一般分為可調控因素和不可調控因素。后者如年齡、性別和遺傳等因素,無法人為改變;前者包括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吸煙、代謝綜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癥、糖尿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癥等9 種危險因素,與頸動脈斑塊的生成關系密切。其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危害較大。這“四高”可將腦梗死的風險提升至少30%。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顯示,50%~75%的腦梗死與頸動脈狹窄有關。2021年發(fā)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出血的存在是卒中和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風險概率分別為142%與95%。假如血液“斷供”時間超過7 分鐘,就會使大腦嚴重受損,帶來失明、失語、半身不遂等嚴重后果,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腦中風”。如果時間再長一些,會導致腦死亡。
如果頸動脈斑塊狹窄率小于50%,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若無癥狀,觀察即可;若狹窄嚴重,阻塞程度超過70%,患者就會出現(xiàn)腦供血不足的情況,表現(xiàn)為頭暈。另外,斑塊的危害還取決于其是否穩(wěn)定。當斑塊不穩(wěn)定或破裂時,斑塊就會像酥松的墻皮一樣脫落下來,隨血流堵塞腦部血管。
目前,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是篩查腦血管病的手段之一,常常被安排在體檢套餐中。當彩超報告提示有頸動脈斑塊時,需認真對待,學會干預和管控。
1.定期檢測。中年以上男性,特別是65 歲以上老年人、絕經后女性以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肥胖等特殊人群,建議每年查一次頸動脈超聲,必要時配合頭部CT 檢查,以確定有無狹窄及斑塊。
2.積極干預危險因素。頸動脈斑塊合并高血壓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 毫米汞柱以下。倘若可以耐受,宜盡可能控制在130/80 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者,可適量補充葉酸。
3.強化血脂管理。他汀類藥物是血脂管理的核心。研究表明,利用他汀類藥物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在2.0 毫摩爾/升以下,多數(shù)斑塊將不再繼續(xù)增長;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5 毫摩爾/升,大多數(shù)富含脂質的動脈斑塊將會逐漸縮小,讓斑塊變得更“硬”、更結實,不易破潰。
4.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當斑塊破潰時,抗血小板藥物就會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激活纖維蛋白,從根源上扼殺血栓的“萌芽”。建議服用阿司匹林(75~150 毫克/天)。需要注意的是,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有誘發(fā)斑塊內出血的可能性,因此要嚴格掌握阿司匹林的適應證。對于沒有斑塊破裂風險的人,不要隨意口服阿司匹林。
5.手術治療。絕大部分頸動脈狹窄患者不需要手術治療,當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且影響到大腦正常血液供應時,需要進行評估,再決定是否手術。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有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
在積極干預和治療的同時,患者在生活中也要學會有效預防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飲食方面,建議改善飲食結構,堅持低鹽低脂飲食;少吃含飽和脂肪的紅肉,嚴格限制食物中糖分的攝入,尤其是血糖異常的人。此外,患者還要堅持適量、有規(guī)律的運動,控制體重;戒除吸煙、酗酒的壞習慣,同時避免接觸二手煙,因為吸煙、飲酒不僅會引起動脈損傷,還可誘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加快頸動脈的斑塊“沉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