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梅
(江蘇省泗洪縣歸仁小學 江蘇 泗洪 223900)
小學音樂教學趣味化改革,是在當前教學改革大環(huán)境下教師所采用的主要教學思維之一。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動力,也是小學藝術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構建趣味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掌控能力,讓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都能夠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合理的啟蒙教育。基于此本文將對趣味性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展開探討,結合小學音樂教學要求,提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希望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教學參考。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音樂教育是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重要啟蒙教育內(nèi)容。所以在小學階段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小學生年齡偏小,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理解深度都相對薄弱,所以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但就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來說,大部分音樂教師并未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只是根據(jù)教學大綱來為學生講解音樂知識,很難讓學生快速融入到音樂情境中,難以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無法達到音樂教育應有的教學作用。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同時小學音樂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并演唱音樂作品,還需要跟隨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來舞動身體,這樣就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但是在小學教學階段部分學生會由于對音樂教學內(nèi)容不感興趣,而很難融入到快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無法深入的去解讀音樂旋律中所伴隨的獨特含義,因此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認識是相對片面的,很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
最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學生構建趣味化課堂,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活躍度。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其自我學習能力以及知識認知水平都相對薄弱,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親自為學生示范教學內(nèi)容,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指導學生獨立進行表演和歌唱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技能,提高音樂素養(yǎng)。
2.1 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從現(xiàn)階段的教育情況來看,因為小學音樂課程并不是教學的主要科目,并且也沒有在中考和高考的過程中發(fā)揮比較有用的價值,因此造成了學校老師甚至學生家長對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的情況出現(xiàn),部分學校的管理者也將音樂科目劃分到副課的教學名單中。一些家長和老師對于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高,甚至會出現(xiàn)將音樂課程換掉利用其他主課代替,甚至出現(xiàn)提前結課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了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時間越來越少,投放的精力也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學校和班級一個星期兩個星期才進行以此音樂課程的訓練和學習。而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進行的音樂學習,是非常難以提高自身的音樂技能和修養(yǎng)的,并且嚴重阻礙了學生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導致了學生長期受到學校和家長思想的影響,同樣也認為學習音樂是一件不怎么重要的事情,造成了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興趣缺失,從而加大了老師進行音樂授課的難度和挑戰(zhàn)。
2.2 教學內(nèi)容設計無創(chuàng)新。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投入到學習當中,與歌曲產(chǎn)生共鳴方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就需要老師能夠?qū)W生的基本情況做出詳細的了解,老師需要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以及理解能力這三方面來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搭建出屬于自己的展示平臺,從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但是從目前我國小學音樂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忽略了對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通常采用比較直觀的方式傳授給大家,而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吸收,老師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學習程度來設計新穎的教學手段,沒有對教學知識進行內(nèi)容的刪減和創(chuàng)新,從而造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失去了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2.3 教學方式應用不恰當。音樂教學是一個需要較強情感表達和交流的一門課程,同樣也對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培養(yǎng)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這就需要音樂老師加大對于音樂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要為學生營造和搭建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能夠推動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形成課堂教學的良性發(fā)展,為學生學習好音樂打好良性基礎。而針對目前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的情況來說,老師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就加大了對音樂教學的進度,但是由于小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并且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和學習還不是非常的全面,因此可能不能完全緊跟老師的速度和步伐。而且在傳統(tǒng)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采用的授課方式也都是直接將重點難點講述給學生,學生作為知識內(nèi)容的接受者,只能被動的進行知識的獲取,這樣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造成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興趣缺失,使得學生在對音樂知識的內(nèi)容了解中出現(xiàn)問題,不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長期的發(fā)展,造成學生音樂素質(zhì)無法提高的惡性循環(huán)。
3.1 靈活進行演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掌握和認識基本來自于教師的講解和演示,而音樂教育內(nèi)容本身是一項相對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學生構建更加具有趣味性且豐富的教學演示內(nèi)容,這樣才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節(jié)奏相關的知識教學中,很少有學校為教師準備手骨來完成教學,為了降低學生對于節(jié)奏感的學習難度,教師就可以引入或制作一些音樂小道具,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樂理知識。如教師可以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讓學生將桌面墊上課本當成是鼓面,隨后學生要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教學內(nèi)容跟隨音樂去做鼓點伴奏,相對于傳統(tǒng)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的傳輸式教學來說,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親身體驗,獲得良好的思想認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有效的培養(yǎng)。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制作節(jié)奏樂器,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做出小巴掌的形狀來當作節(jié)奏樂器,學生要利用自己制作好的卡片來按照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順序,準確拍出應對的節(jié)奏。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相互學習,看誰拍出的節(jié)奏更穩(wěn)定準確。通過這樣的游戲,能夠使學生更加完善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以及節(jié)奏排列方式豐富了學生課堂體驗,達到了為學生構建趣味化課堂的教育目標。
3.2 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提高學習效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所以需要外界環(huán)境的正確引導,才能夠讓學生有機的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這一學習特點為學生構建趣味化教學情境,利用情境從而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潛在思維,強化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記憶感受,拓展學生的思想和欣賞層面,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起獨特的音樂審美情趣。小學中除了會被優(yōu)美的音樂作品吸引以外,還會受到色彩圖像的吸引,因此為了加強學生的主觀思想,認識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同時為學生播放與之情感相對應的影視作品畫面。學生通過畫面、音樂、色彩等不同藝術元素的影響,學生將會滿懷學習興趣進入到課堂教學中,猶如在音樂作品中身臨其境一般,增強個人思想認識。
例如,在歌曲《保衛(wèi)黃河》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并不出生在戰(zhàn)爭年代,所以無法感同身受的認識到戰(zhàn)爭年代的殘酷以及國破家亡的心情,學生很難在歌曲演唱中發(fā)揮出個人慷慨激昂的情感,為了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想監(jiān)管,教師就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戰(zhàn)爭年代的相關紀錄片或者影視作品,通過畫面音樂和故事情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這樣學生就會在音樂演唱時感受到在歌曲演唱時的獨特魅力和思想情感,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趣味性,還能夠讓學生掌握如何在歌曲演唱時正確的表達個人思想情感。
3.3 利用游戲來展開音樂教學。游戲是在小學生學習中最為主要的教學模式之一,而小學音樂老師在進行趣味教學法中也通常采用游戲的教學模式和手段進行教學,老師將音樂知識和游戲進行有效的結合,還可以將民族風俗、歷史知識和鑒賞能力等都融入到游戲教學法當中,從而有效的進行音樂課程教學的滲透,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看法和示例,促進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方面的發(fā)展。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靈活利用音樂教學內(nèi)容,老師為學生構建音樂游戲,將音樂教育內(nèi)容以游戲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以此來達到增強教學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一首新歌的演唱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擊鼓傳花的游戲來選擇學生進行示范演唱。教師將一朵小紅花作為學生的傳遞道具,隨后教師背對學生打開音樂,隨機暫停音樂,此時小紅花傳到哪里,就需要由這名學生進行示范演唱。這種游戲化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構建緊張刺激的學習體驗,不僅能夠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還能夠讓學生通過游戲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其次老師還可以利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多種樂器比如:三角叉、手搖鈴、沙錘、手風琴等具有民族特點的樂器來進行游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上音樂課程,在教學生們學習《大雨和小雨》這首歌時,老師就可以為學生演示鼓的輕重音,隨后讓學生通過對鼓的輕重音來模擬青蛙跳躍的動作來完成游戲,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快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實現(xiàn)高質(zhì)量課堂。
3.4 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那么同樣的教育也是離不開實際生活的,脫離了實際的教育猶如喪失了靈魂。音樂是一門充滿了情感的藝術課程,因此就對學生的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的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才能夠?qū)⒁魳返撵`魂進行充分的表達。但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所接受到的世界還比較小,所擁有的知識面也不夠廣泛,再加上人生閱歷也比較淺薄,所以老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情感,就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立足于實際生活,加強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對于學生來說都還是比較熟悉的,同樣的在這些事情上也會融入了學生的真實情感,老師就可以抓住這一點,將實際生活和音樂教學有效的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一程度上去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延長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讓學生將情感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
舉例來說,比如我們在一堂音樂課程剛開始之前,學生還沒有從剛剛的課間活動的狀態(tài)中抽離回來,狀態(tài)還停留在課間玩耍上,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就不夠集中,那么老師就可以在上課的一開始為學生們播放一些有關動物的叫聲,利用這些叫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生活經(jīng)歷來分別猜猜音頻里都是哪些動物的叫聲,這時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會被老師吸引,從而快速的從課下玩耍的過程中投入到學習當中。而在我們學習歌曲《嘀哩嘀哩》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春天,以及春天里都會有什么,春天的標志是什么,從而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對于春天的感官感受,由此一來才能夠在接下來歌曲學習的過程中,融入春天的感覺,從而實現(xiàn)對教學效果的提升。
3.5 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教育應該和時代接軌,信息化的技術也逐步被應用到教育當中,能夠幫助老師進行更多教材內(nèi)容的搜索,實現(xiàn)對教材內(nèi)容的補充和拓展,在方便老師教學的同時,利用一些動畫、視頻和圖片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與一般書本上的知識點指導,在信息技術下的音樂教學中,將課本上的知識以視頻動畫和音樂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能夠更加的直觀和具象的呈現(xiàn),為學生營造出更加輕松、愉悅和活潑的上課氛圍,在音樂方面也比較能夠迎合小學生的喜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變得更加的豐富有趣,從而將“趣味化”教學貫徹的落實到音樂教學當中。
舉例來說,我們在進行《米老鼠進行曲》的歌曲教學時,在課堂上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歌曲的教學指導,我們首先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關于米老鼠的動畫視頻進行反復的觀看,隨后將《米老鼠進行曲》和畫面進行融合,利用繪聲繪色的動畫場景和歌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范圍,使學生可以在這樣的學習氛圍當中,保持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減少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抵觸心理,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中學會整首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們的情操修養(yǎng)。我們將“趣味化”的多種形式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從而充分的落實寓教于樂的多樣化教學指導模式,持續(xù)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從而達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音樂教學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科目,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需要增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采取趣味化教學法將學生的主觀情感和思想認識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以此來實現(xiàn)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學習積極性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