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
(西北大學體育教研部 陜西西安 710127)
在田徑運動教學中,運用核心力量訓練,既可以較快地提高學生核心區(qū)域肌肉群的力量,也可以使學生的力量素質得到全面均衡的發(fā)展與提升。因此,進一步探索如何在田徑運動教學中有效地應用核心力量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當前,關于“核心力量”的界定,還未形成一致觀點。大部分學者認為,核心力量指的是身體核心部位(肩以下,骨盆以上)的骨骼、肌肉群的力量及其相互之間的協(xié)作。個體核心力量的強弱,會對其身體協(xié)調與平衡能力產生重要影響,也制約著其能否較為容易且準確規(guī)范地完成運動動作,特別是高難度的運動動作。因此,在運動訓練中,必須要重視核心力量訓練。
核心力量訓練就是對身體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進行鍛煉。在體育教學中系統(tǒng)地開展這項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控制身體各個部分,提高運動能力。
在田徑運動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核心力量訓練,可以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下面從3 個方面著手,來分析在田徑教學中應用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1]。
2.1.1 田徑教學中的核心力量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控制能力
田徑運動中的很多項目,如撐竿跳、跨欄等,都是在身體處于非平衡的狀態(tài)下完成。以撐竿跳來說,學生的身體一旦離開地面便會處于懸空狀態(tài),只能借助于一根竹竿來維持身體的平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若不能對身體進行有效控制,使身體實現(xiàn)平衡與穩(wěn)定,那接下來的后仰、轉身等一系列動作都將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學生在參與田徑運動教學的過程中,要想避免或減少運動失誤,取得理想的運動成績,就必須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體。而要增強學生對身體進行控制的能力,就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提高學生核心部位肌群的穩(wěn)定性。
2.1.2 田徑教學中的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減少學生在運動中的能量消耗
在田徑教學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控制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自身的協(xié)調能力。如此一來,學生在運動中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身體的能量消耗,堅持更長的運動時間。以短跑運動來說,學生需要借助于腰部、胯部以及腿部肌肉的力量來進行奔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若能有效地控制與運用核心力量,便可以使腿部肌肉在短暫的騰空期間得到休息與放松,減少運動中的能量消耗,增強腿部的靈活性。
2.1.3 田徑教學中的核心力量訓練能夠幫助學生預防運動損傷
相關研究表明,田徑運動損傷以腰、膝蓋、腳踝等部位最為常見,且發(fā)力過猛,核心力量不足是導致田徑運動損傷出現(xiàn)的一個重要原因[2]。比如,在短跑過程中,身體會處于一種非穩(wěn)定的狀態(tài),此時如果核心部位的力量不足,維持身體平衡就必須要借助于腿部肌肉,那么腿部肌肉拉傷的可能性便會增加。因此,要避免或減少田徑運動損傷的出現(xiàn),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核心力量訓練。這是因為學生在接受了核心力量訓練后,既能夠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形成強有力的核心肌群,繼而在運動中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體,避免某一身體部位承受較大的重力,繼而出現(xiàn)損傷。
在明確了田徑教學中應用核心訓練的重要性后,就需要進一步探索在田徑教學中有效應用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就當前來說,以下方法有助于田徑教學中的核心力量訓練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3]。
2.2.1 核心力量協(xié)調性訓練
田徑運動對于速度、高度、遠度的追求比較高,而要實現(xiàn)這一追求,需要身體進行綜合運動。由于身體綜合運動的過程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各個身體部位的正常運轉與有效配合,實現(xiàn)身體協(xié)調用力。因此,在田徑運動中,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必須要重視核心力量協(xié)調性訓練。
2.2.2 核心力量穩(wěn)定性訓練
在田徑運動中,很多項目的穩(wěn)定性是比較差的,如跨欄、撐竿跳、鏈球。在參與這些田徑運動項目時,身體很容易產生失衡的情況。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就需要在完成田徑運動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身體重心的位置,保持身體平衡,并在此種狀態(tài)下做出相應的技術動作。因此,在田徑運動中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必須要重視核心力量穩(wěn)定性訓練。
2.2.3 核心力量爆發(fā)性訓練
短跑、跳遠、跳高等田徑運動項目對學生爆發(fā)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因而在田徑教學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時,核心爆發(fā)力訓練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田徑核心爆發(fā)力訓練可以借助于杠鈴、彈力帶等輔助性器材來進行,同時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核心力量的爆發(fā)位置,以便在切實提高學生爆發(fā)力的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控制能力。
2.2.4 靜力性運動訓練
在田徑教學中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開展靜力性運動訓練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田徑靜力性運動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徒手或是借助于啞鈴等運動器械做靜力性支撐等訓練項目,以促使其核心肌肉群的力量能夠得到有效增強。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靜力性運動訓練需要循序漸進,即靜力性運動訓練的難度、深度等要逐漸增加。
2.2.5 自由式力量訓練
在學生狀況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田徑核心力量訓練可以采取自由式力量訓練的方法。在具體進行自由式力量訓練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身體狀況,同時要注意增加適當的負荷,如讓學生在平衡板上仰臥高度啞鈴等,以便學生身體核心部位的肌肉能夠得到有效刺激,繼而增強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
在田徑教學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有助于訓練取得理想的效果。
2.3.1 循序漸進原則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是無法在短時期內快速獲得訓練效果的,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為此,在處于不同的核心力量訓練階段時,訓練的方法要有所差異,訓練的難度等級也要逐步遞增。
2.3.2 客觀性原則
這一原則就是在開展田徑核心力量訓練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身體狀況及其對訓練負荷的承受能力,也要考慮到具體的田徑運動項目,還要考慮到學校田徑教學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學校田徑教學所具備的各項設施設備。
2.3.3 全面性原則
人體的核心部位有很多,涉及的肌肉群數量更多,這決定了在開展田徑核心力量訓練時,不能只側重于某一核心部位的力量訓練,要使各個核心部位及其肌肉群都能得到有效訓練,繼而實現(xiàn)理想的訓練效果。
在田徑教學中,借助于以下策略,能夠使核心力量訓練效果更為有效。
2.4.1 保證訓練方式的多樣性
在田徑教學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時,要想激發(fā)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要采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比如,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開展田徑核心力量訓練,這既能夠活躍訓練氛圍,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4]。在運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時,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身體狀況、運動能力以及理解接受水平等,以保證訓練方法的有效性。
2.4.2 豐富學生對于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知識
在田徑教學中,要提高核心力量訓練應用的有效性,需要田徑教師向學生進行有效的核心力量訓練理論知識教學,豐富學生關于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知識。當學生掌握了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知識后,就能以此為指導,更好地進行訓練實踐活動,繼而確保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
2.4.3 構建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師隊伍
在田徑教學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時,要保證訓練效果的有效性,需要體育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引導和指導的作用。為此,必須重視提高體育教師的訓練能力,引導教師對田徑核心力量的訓練方式、訓練模式等進行深入研究與積極實踐。同時,可以外聘優(yōu)秀的田徑運動員來充實田徑教師隊伍,并加強對田徑教師的專業(yè)訓練,以便其能夠更好地開展核心力量訓練。
將核心力量訓練應用于田徑教學中時,很容易出現(xiàn)以下誤區(qū),嚴重影響訓練的效果。
(1)認為核心力量訓練就是傳統(tǒng)的腰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訓練。身體的核心部位及其涉及的肌肉有很多,不是僅有腰部、腹部肌肉。因此,在具體開展田徑核心力量訓練時,要盡可能覆蓋所有的核心部位及其相關肌肉、肌肉群等,并要提高這些核心部位以其相關肌肉、肌肉群的協(xié)調能力[5]。
(2)認為核心力量訓練可以將傳統(tǒng)的力量訓練予以取代。田徑力量訓練所涉及的內容有很多,核心力量訓練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用核心力量訓練來取代傳統(tǒng)的力量訓練是不可行的。不過,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改善傳統(tǒng)理論訓練所存在的不夠全面和科學的問題。
(3)認為核心力量訓練只是能夠有效增加肌肉的力量。事實上,田徑核心力量訓練除了能增加肌肉的力量,還能夠有效提高神經支配、控制肌肉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身體協(xié)調與平衡[6]。
田徑運動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在田徑教學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運動能力,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與控制能力。在今后,需要進一步探索在田徑教學中運用核心力量的方法與策略等,以確保田徑教學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