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南關學校 李增榮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與領悟表達方法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師重點研究的內容,因而一直都得到高度重視。對此,本文從多個方面來分析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解內容與領悟表達方法,期望可以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教學上的建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并向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師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與領悟表達方法,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教師未能高度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情感理解與領悟,很少開展體驗式教學,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領悟表達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的質量隨之下降。針對這些現(xiàn)存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理解內容與領悟表達方法的能力。
一是小學生尚處于智力開發(fā)的初始階段,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層,不能通過概括文章大意提取文章核心主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水平較低,在無法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也就不能進行較為準確地領悟表達,缺乏一定的語言技巧表達能力。教師要明確的一點是:理解內容與領悟表達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系,理解內容是領悟表達的前提,領悟表達是理解內容的行為表現(xiàn)。閱讀對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真情流露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來說具有主導作用,科學合理地進行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拓展性閱讀對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拓展閱讀,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要對所學文章進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后才能嘗試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教學題目進行主動思考,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完成對文章內容的體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領悟表達能力水平。
二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視結合多樣性教學方法。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但大部分教師仍舊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沒有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做教學策略的適當調整。加之小學生天性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小學生產(chǎn)生疲勞的心理情緒,在閱讀教學進程中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會逐漸降低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新時期素質教育理念尤為重視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
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這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內容翔實,能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那在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祖國美麗河山”為主題開展有效的互動和交流,促進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相互之間進行積極分享。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分享了自己曾經(jīng)學過的文章,如《黃山奇石》《葡萄溝》《日月潭》等文章,有的學生也分享了自己在課外讀過的一些文章,如《海濱仲夏夜》《桂林山水》等文章,通過有趣的交流和分享,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深入理解和認知,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不斷豐富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靈活運用多樣性閱讀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在腦海中形成相互聯(lián)系的知識點,并結合閱讀內容形成知識思維圖式,使較多的閱讀信息可以被貯存,此時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感知閱讀內容。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若是可以圍繞閱讀內容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印象,學生便可以按照閱讀印象劃分文章層次,這樣對理解閱讀內容會大有裨益。具體來說,教師要不斷對閱讀教學結構加以優(yōu)化,將文章背景巧妙地融入閱讀教學中去,促使學生可以形成某一種印象。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在理解方面有一定的不足,為確保他們可以有效掌握閱讀內容的主旨,教師可以考慮使用課文中的一些特色詞語引導學生,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鑒于這一特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幫助學生圍繞閱讀內容形成一定的印象,學生就可以根據(jù)閱讀印象劃分文章層次,這將有利于理解閱讀內容。具體而言,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閱讀教學結構,巧妙地將文章背景引導融入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印象。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文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可以使用“中華不振興”“繞著走”“崛起而讀書”“外國的租界”這些詞匯,若是有條件則可以考慮對這些詞匯的有關視頻資料加以整理,以此直觀形象地為學生展示一種國家危難的背景印象。當學生了解這一背景印象后,后續(xù)的閱讀教學可以事半功倍。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標題的引導下,學生會較為容易地與時代相聯(lián)系起來,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感知周恩來總理的遠大抱負。相信此時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會大大提升,并且在這一種特定情境的感染下,德育也可以很好地滲透語文課堂。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生字生詞以及文章結構進行學習和認知,并沒有在課堂上滲透文章的背景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對文本文章結構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僅讓學生的文化視野得不到有效拓展,而且對學生閱讀思維的形成也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師要帶領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并對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挖掘和滲透,不斷拓展學生對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在文章結構深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閱讀分析,能確保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和領悟表達方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常見,已然成為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一種行之有效的輔助手段。從閱讀教學的角度來說,通過應用思維導圖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把握文章結構與中心思想,有助于閱讀教學結構的開展。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時,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包括對比分析人物特點思維導圖,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白鵝》這一課文教學時,為便于學生可以更好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掌握課文的表達方法,教師可以全程指導學生繪制結構思維導圖。具體來說,學生要將“白鵝”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將文章分為兩部分閱讀,一是白鵝的來歷,二是白鵝的高傲。以白鵝的高傲為例,學生可以重點從三個角度閱讀和理解課文,即白鵝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這三個角度的內容可以作為思維導圖的三個層次。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住課文的結構,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思維導圖促使閱讀學習結構化,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手段與表達方法也可以很好地理解。
就閱讀教學來說,為確保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必須組織學生多進行情景對話朗讀,讓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情感理解。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考慮使用文章朗讀與情景模擬這兩種方式,有聲朗讀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右腦,語文思維能力也可由此而提升。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聲朗讀的應用優(yōu)勢會更加顯著,可以幫助學生由文字向情感轉變,朗讀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思考。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一課文教學時,由于課文的語言文字較為活潑且富有深意,學生在理解時不會有太大的難度,課文情感理解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但為了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閱讀情境,領悟閱讀表達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課文中的人物,確保學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情境,更好地感知課文。另外,也可以以男、女對讀的形式進行課文朗讀,幫助學生產(chǎn)生更好的閱讀情感。再如,開展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狐假虎威》這一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狐貍、老虎、烏龜、松鼠這些角色,若是課堂教學條件允許,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演繹情景劇,此時學生可以在特定情境中感知“狐假虎威”,對成語背后的故事可以有更深的理解,不僅可以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預期目標,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大有裨益。
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常用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圍繞某一個議題完成課文的閱讀,對提升學生整體閱讀能力較為有效,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廣的閱讀教學方法。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較為系統(tǒng)的掌握,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努力確保群文閱讀的內容與形式足夠新穎。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拓寬閱讀途徑,進一步增強閱讀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作為一個整體開展群文閱讀,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四大名著。并且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吸引學生全程參與閱讀。在完成課文的閱讀后,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群文閱讀或整本書閱讀,相信這樣對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領悟表達能力會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實現(xiàn)預期的閱讀目標。
深入開展閱讀教學不僅體現(xiàn)在學校素質教育中,也需要家長進行適當?shù)慕虒W配合。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有時會遠超學校教育的影響,影響學生對事物發(fā)展的判斷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和教師要共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學校、家庭中能感受到同樣的學習氛圍,長期堅持閱讀積累,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內容和領悟表達方法教學,就會在有效時間內收獲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果。具體可供探索的路徑是搭建“家校合作”交流模式,教師將學生在課堂中的具體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將學生在家里的學習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結合學生的不同行為表現(xiàn)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引導家長協(xié)助配合,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領悟表達能力。
例如,在新人教版《夏夜多美》教學中,文章大意主要是講述夏季夜晚的公園內,水池中的睡蓮和螢火蟲幫助迷路的螞蟻找到回家的路的故事,文章主要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睡蓮、螢火蟲、螞蟻賦予人的思想,通過對話形式睡蓮了解到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迷路了,睡蓮托著螞蟻,螢火蟲發(fā)光照亮前進的路,順利把螞蟻送到家。教師為深化文章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組織學生家長在周末的夜晚將學生帶到家里附近的公園,觀察水池中的睡蓮和周邊的動植物,以互動式的聊天方式引導學生全面觀察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教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現(xiàn)象,是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學生的配合度就會更高。然后以學生觀察到的角度進行拍照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內,教師將收集到的照片、視頻資料制作成短視頻進行播放,并讓學生分享觀察時的感受,通過結合生活實際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并將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討論,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文章視頻資料,選擇輕松的背景音樂,讓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結合文章內容各用一段簡短的話總結文章核心主題內容,其他小組成員進行點評,大家一致選擇出最符合文章內容的主題總結。
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和教師雙向配合,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訓練,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領悟表達的語言技巧,能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師要對閱讀教學給予高度的重視。為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重點從閱讀背景前導、深化文章結構、情景對話朗讀、群文閱讀這四方面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案,確保閱讀教學可以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相適應,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讀寫結合模式應用到課堂中,打造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模式,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