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媛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統(tǒng)計與數學學院)
數字經濟時代,商業(yè)模式、金融范式、管理模式等發(fā)生了巨變,原有商科人才培養(yǎng)、課程教育體系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新商科”概念應運而生。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指出,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勢在必行?!靶律炭啤苯ㄔO背景下,市場調查課程的教學設計如何改革以培養(yǎng)適應時代變化的新商科人才,是全面深化新商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基點。
新商科建設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昌勇和晏維龍(2020)認為,在知識上,新商科建設更加注重基礎學科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強調知識學習、應用、創(chuàng)新一體化。[1]齊佳音(2019)也指出新商科的教育內容是跨學科的、具有綜合性的,不再是以就業(yè)為導向,而是強調培養(yǎng)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新商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適應國家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滿足行業(yè)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商科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2]
新商科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具體體現在每一門課程中,所以每門課程都需要根據新商科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來設定課程教學內容目標,通過教學模式改革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
張國平(2021)在新商科人才培養(yǎng)的實現路徑中強調,大力推進新商科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改革。[3]改革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學模式,推行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研究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成效。
市場調查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市場研究方面的高技能和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既懂市場調查基本流程、又能掌握市場調查的基本職業(yè)能力、具備一定職業(yè)素養(yǎng)、能完成企業(yè)實際調查項目的實用性人才。為了達到培養(yǎng)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yǎng)目標,市場調查課程教學主要分為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塊。現有的教學設計,多采用項目式教學,這方面參考文獻比較多(王艷和郭龍建,2020)。[4]我們認為,市場調查課程更適合研究性教學,把教學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到真的知識。劉慧媛和鄢德春(2020)以抽樣為例,探討了批判式思維模式下的調查研究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關鍵要點,屬于市場調查課程研究性教學的設計。[5]
市場調查課程講授的模塊內容主要包括:市場調查概述、市場調查設計、市場調查方法和市場資料的整理分析與預測。其中,我們認為選題的理解、調查問卷的設計、抽樣方案的設計和訪談練習是市場調查課程理論教學中四個重要的項目。這里我們探討研究性教學在這四個項目中的教學設計。
研究性教學法源于 20 世紀初,主要指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匯總,教師布置學生一些事例和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聽講等方式去主動探究方式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6]教育部在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一文中明確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性教學在我國受到廣泛重視。韋冬余(2018)指出研究性教學,教師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合適的探究問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充分運用批判質疑、引申拓展、總結歸納、比較啟發(fā)等策略,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批判性質疑,提出問題。研究性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四個部分:提出問題,討論問題,交流與展示、總結。[7]韋冬余進一步提出高校教育中的教學內容應該從教材體系向研究性教學體系轉變。研究性教學的核心要素綜合下來,是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我國高等教育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為了達到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及其支撐的每一門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研究性教學設計不可缺少。
市場調查課程四個主要的環(huán)節(jié)為:選題、調查問卷的設計、抽樣方案的設計和訪談練習,我們對四個環(huán)節(jié)的研究性教學設計進行一一闡述:
選題的知識要點為,研究問題主要來自現實社會生活、個人經歷、相關文獻等。
1.操作流程
為了達到研究性教學效果,我們設計的操作流程為:第一步,教師講解全部任務的要求和設計意圖。第二步,分組。一般情況下4人一組,同組聚攏在一起討論和相互啟發(fā),同組可以寫的相同、相近、相似,也可以寫的不同,但每個人必須都寫。背面可以用作草稿。第三步,各個小組推舉一人代表小組介紹本組的答題結果,并接受其他小組的提問。第四步,每個小組介紹完之后是提問時間,每個小組需要向其他小組提問一次,小組發(fā)言開始前,教師指定需要向其提問的小組。提問針對任務四、任務五、任務六的一個,兩個或三個進行提問、提意見或提建議,提問后原發(fā)言小組需要簡要回應。第五步,收齊答題紙。
2.問題的設計
為了讓學生真正吸收消化研究選題的知識,我們設計了如下五個任務,也可以看作完成選題的步驟:
任務一:在確定了主題領域之后,再確定具體的研究問題,即研究問題的具體化。
比如,假設研究主題(可作為研究項目和論文題目)為 “大學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問題(研究)”,研究問題可設定為“大學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時間與輔導員有關嗎?”首先,采用提問式,仿照上例設計一個研究問題;其次,要求指出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最后,將問題進一步具體化,具體指出大學新生適應環(huán)境的什么問題;
任務二:根據任務一,撰寫研究問題與研究意義。
給出選題研究意義的句式,如“大學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問題(研究)”的研究意義為……
讓學生補充句子,本研究將就什么方面進行探討,并從學校和學生兩個角度提出建議。
任務三:確定了研究問題之后,再確定論文主題名稱。
例如研究問題囊括:圖書館設施質量影響大學生圖書借閱率嗎?教師布置作業(yè)影響大學生借閱率嗎?大學生的圖書借閱頻率與學生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有關嗎?什么是影響大學生圖書借閱率的關鍵因素?大學圖書借閱率是測量學生學習意愿的可靠指標嗎?依據這五個問題,確定研究的主題。
任務四:從現實生活中選擇研究問題。
從現實生活中,分別圍繞教室相關問題寫一個研究主題和與該研究主題有關的兩個研究問題;圍繞食堂相關問題寫一個研究主題和與該研究主題有關的兩個研究問題;圍繞宿舍相關問題寫一個研究主題和與該研究主題有關的兩個研究問題;圍繞周邊小吃餐飲問題寫一個研究主題和與該研究主題有關的兩個研究問題。
任務五:從個人經歷中選擇研究問題。
個人經歷中,分別為從統(tǒng)計學或其他具體課程學習的角度,寫一個研究主題和與該研究主題有關的兩個研究問題;圍繞從高中畢業(yè)之后,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前這段時間,寫一個主題和兩個研究問題。
問卷練習目的為,熟悉常用的問卷的題目類型,選項設置;熟悉網上問卷的制作和發(fā)布;熟悉問卷填答過程和結果的簡單展示。
操作流程為:準備階段,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在問卷網注冊成為用戶。第一步,教師在教室的PC端對所有的(或大部分)題型進行演示操作一遍。第二步,每個學生在手機上自由選擇一些題型,組成一個有關大學生的學習或生活方面的問卷,要求有12個問題及其選項。完成后點擊發(fā)布生成二維碼。教師拍攝這些二維碼,替代點名。第三步,小組作業(yè),每個小組以大學生的困擾為主題,設計一份15題目的調查問卷。第四步,每個小組設計好的問卷,發(fā)布的二維碼,拍攝后,放到投影儀上,由全班同學共同填寫問卷。第五步,各個小組匯報問卷網統(tǒng)計的調查結果。
在抽樣的教學內容中,采用批判式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組建小組,就教師給出的一些抽樣方案在教師與學生, 學生與學生之間運用批判式思維進行討論。
1.操作流程
第一步,向每位同學發(fā)放一套練習題。第二步,每組3~4人,進行討論。第三步,小組只需提交一份代表小組成果的小組作業(yè),小組作業(yè)上填寫清楚小組成員名單(含學號)。第四步,小組推選一名同學介紹小組作業(yè)成果,教師指定另外一個小組提問,發(fā)言小組做簡短回應。第五步,收齊小組作業(yè)。
2.問題的設計
研究問題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大學生課外活動特點”,現使用分層抽樣方法,抽樣方案是,取得下列12個二級學院的學生名單,從每個二級學院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出84名學生,構成1008個學生的樣本。請對這個抽樣方案提出質疑和批評。12個二級學院分別為會計學院、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國際經貿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統(tǒng)計與數學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保險學院、法學院、金融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2]
訪談練習的教學目的為,了解和體會訪談方法對問題的深入挖掘和探索性,訪談方法與問卷方法相比較的優(yōu)勢和劣勢。需要的主要技巧為,追問以及提出新問題;進一步地(繼續(xù))追問被訪談者,繼續(xù)向被追問者提出新問題。
1.操作流程
第一步,每個小組在2分鐘內自行確定訪談主題,可以是樣稿中的主題“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也可以是大學生的其他主題。第二步,每個小組,每個同學都嘗試做一次主持人,對其他同學進行訪談。也可以有1個同學或2個同學主要擔當主持人的角色,目的是完成訪談發(fā)現。第三步,參照樣稿,撰寫小組的訪談紀要。同時,簡單記錄自己小組的一些操作,小組是怎么實現的對內容轉換控制(什么時候插話把話題從什么轉換成什么了),重述了被訪談者的什么問題,或者追問了什么問題,從而搞清楚了什么,實踐下來覺得好的發(fā)問和插話時機是什么時候?第四步,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同學代表該小組向全班匯報訪談發(fā)現。教師指定另外一個小組針對該小組的匯報,至少提出一個問題。第五步,上交小組訪談紀要。
2.無結構訪談紀要及其模板
訪談紀要模板如下: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地點:五教;訪談主題: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訪談對象(寫清姓名和學號,計入平時成績);訪談發(fā)現:有女性同學表示對每天穿什么衣服表示困惑,也有的同學表示對食堂的飯菜不好吃很苦惱。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在深入訪談之后,我們發(fā)現,對未來工作前景的憂慮是很多同學的困惑。例如,有的同學說擔心將來找不到工作;有的同學說想多考一些證,但不知道這些證到底管不管用。針對這樣的困惑,有的同學說,希望那些已經成功找到好工作的學長能夠回來給他們講講經驗,或者讓有實際工作經驗的老師給他們講講也可以。有的同學對未來很茫然,不知道該怎樣努力才能為未來準備。
仿照模板,寫出訪談紀要。
本研究針對“新商科”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就市場調查課程采取研究性教學模式,設計市場調查課程四個環(huán)節(jié)訓練的操作流程和練習,為“新商科”課程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合理課程教學等提供了借鑒。
在實施研究性教學的兩年里,對兩年的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中顯示,92.5%的同學認為這種研究性課堂教學活動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有幫助;94.5%的同學認同學習完市場調查課程后會對后續(xù)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有幫助。后續(xù),教學團隊將繼續(xù)完善優(yōu)化市場調查課程研究性教學設計,更好地支撐“新商科”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