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瑞
語言是一種重要的溝通交流工具。1978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將英語作為中學的必修課程?!坝⒄Z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保?]作為一種語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突出強調了語言學習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初中階段是英語聽說形成、發(fā)展的關鍵期,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創(chuàng)新遷移等活動將語言、思維與文化融合起來進行語篇的分析與闡釋,從而表達個人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英語聽、說、讀、看、寫技能中,聽說是人際交往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要在接受系統(tǒng)的英語聽說知識與表達方式的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英語思維和英語應用能力,從而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
思辨能力源于英語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在中文里一般解釋為“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維”。大多數(shù)學者將思辨能力描述為認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和態(tài)度(dispositions),它包括分析、推理和評價等能力。著名的心理學教授William D.T.認為“思辨能力包含問題的兩面性,能夠接受否定觀點的新證據(jù),然后冷靜地推理,有新證據(jù)支撐觀點,從現(xiàn)有的事實推斷并進行結論論證從而解決問題等?!保?]所謂思辨能力,就是通過闡述、分析、評價、推理等對證據(jù)、方法、背景等進行有目的的探索與思考,從而做出正確價值判斷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關鍵,國內外學者、名校都十分重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孫有中教授將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視為高等教育的終極核心目標。哈佛大學將“樂于發(fā)現(xiàn)和思辨”(rejoice in discovery and in critical thought)視為教學的使命。劍橋大學將“鼓勵懷疑精神”(the encouragement of a questioning spirit)視為核心價值。耶魯大學將“成為更強的作家和更有能力的分析思想家”視為培養(yǎng)目標?!抖Y記》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闡述的正是思辨能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保?]2017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定義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保?]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是語言的內容。思辨能力是思維品質的表現(xiàn)形式,具體體現(xiàn)在學生能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
初中階段是英語教育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邏輯思維萌芽與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應該更關注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更應為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培養(yǎng)具有思辨能力和良好的聽說能力的英語學習者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
思維與語言二者相輔相成。英語語言的學習需要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思維能力是思辨能力的抽象化,思辨能力的發(fā)展也將影響語言的表述與應用。英語的聽說教學是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方式進行的,學生通過聽說課的有效問題一步步打開思維,引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分析與運用。英語的聽說教學能夠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英語聽說教學的缺失和學生聽說能力的滯后等問題制約著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1.對英語聽說重視不足
受考試等影響,大多數(shù)英語教學都主要以應試為主,過度強調詞匯和語法知識,忽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讓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重視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只停留在表面,導致學生語言輸出及表達能力較差。在日常聽說教學中,沒有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流于形式。
2.教師自身素質有限
教師聽說能力是學生英語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受年齡及專業(yè)的影響,口語交際能力較弱、缺乏系統(tǒng)英語語音學習,無法在課堂上用全英語教學,同時應用不標準的英語語音教學,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初中英語學科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使其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為今后英語學習奠定基礎。”[5]但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全英授課會導致學生聽不懂,無法正常交流,對學生能力預估不足,從而使學生缺少英語思維,影響英語聽說能力的形成。
1.聽說教學時間不足,教學內容單一
課堂教學時間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在一節(jié)課內實現(xiàn)聽說讀寫全部內容的教學是比較困難的,容易使學生抓不到重點。英語是一種語言,本質應該是對話與交流。教師在課堂上常常將朗讀課文作為聽說教學內容,這是很片面的,沒有體現(xiàn)英語作為語言的本質。部分教師常?!皾M堂灌”,使得教學內容單一、枯燥,學生只是機械重復朗讀的內容,沒有親身參與對話及發(fā)散思維,會導致學生興趣不足,課堂參與度低,從而使得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受限。
2.聽說教學方法低效,難以發(fā)散學生思維
初中生處于人生成長的黃金時期,對多數(shù)事物都充滿好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方法已不適用于高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社會。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信息技術及軟件的出現(xiàn),使得教學表現(xiàn)形式多樣。但由于缺少配套的政策及監(jiān)管,這些軟件及信息技術還沒有普及。在聽說課上,教師不能只重視記憶類的知識而忽視了對語言分析、批判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只通過教材上的文章及聽力材料去設計聽說內容,導致問題膚淺,學生不能深入思考,難以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影響學生發(fā)散思維。
3.聽說教學情境脫節(jié),阻礙學生思辨能力提高
部分教師由于教學進度等原因忽視了聽說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沒有語境,學生更加缺少參與和交流的機會,不能將所學內容內化,缺少主動探究和思考。還有部分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情境,但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學生生活實際脫離,使得創(chuàng)設的情境流于形式,不能引起學生共鳴、浪費課堂有限時間,最重要的是無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聽說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找尋有效策略,使學生在聽說教學中提高思辨能力,促進聽說教學質量的提高。
初中階段英語聽說教學對學生思辨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影響。初中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菍W習英語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系統(tǒng)、全面進行英語知識學習的時期。因此,運用適當?shù)穆犝f教學策略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提高。
1.重視文本解讀,合理安排聽說內容
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研讀文本內容對設計聽說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本質應為基于聽力文本的口語教學。學生通過對錄音里面的文字進行解碼,再進行一系列批判性思考,最終說出對應水平的口語?!保?]聽說已成為英語中考內容,結合考試的相關要求,英語教師要將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聽說教學要通過信息輸入、理解、分析、應用的思維模式進行設計。在課堂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結合文本材料,聽懂材料,表達內容,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講授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A 1a-1c”,在引出節(jié)日名稱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各種節(jié)日,提問:“What is the Chinese name for this festival?或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estival?”“Do you like the festival?Why?”通過問題的不斷開放,讓學生深度思考該節(jié)日的名稱、習俗、慶祝方式等。中西方節(jié)日的對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國家認同感。
重視文本解讀、理解文本材料、發(fā)散學生思維、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是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使學生具備思辨能力,同時具備一定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聽說教學的重要任務。
2.豐富聽說材料資源,發(fā)散學生思維
新時代英語教師不能將聽說材料局限于教材,要尋找新的適合初中生的聽說資源。“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學習一種語言,更是學習一種語言文化和語言運用技巧?!保?]教材的聽說材料固然重要,但英語教師要能夠從英美文學作品、詩歌、原版期刊報紙等尋找合適的一手材料?,F(xiàn)在社會發(fā)展迅速,教師要選取一些具有時效性和準確性的材料,讓學生拓寬視野,同時從英文原版內容中,學會一些地道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思考能夠準確運用地道的表達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還能夠發(fā)散學生思維,增強思維活躍度。
1.創(chuàng)設貼合學生生活的情境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學科教學要增強時代性,充分體現(xiàn)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各學科的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生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年齡特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保?]《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五級(初中畢業(yè)應達到的水平)“聽說”的標準為:能根據(jù)語調和重音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能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jù)話題進行情景對話。教師在設計聽說內容時,要貼合學生生活實際,以真實情境為佳,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講授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 A 1a-1c”,可讓學生多人一組進行小小舞臺劇表演,表演內容為與父母逛商場,進入不同種類店里,店員與顧客間的對話,既練習了對話輸出,又鞏固了新知。例如提問“我可以幫助你嗎?”的表達方式有“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May I help you?”“What are you looking for?”等表達方式。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下既能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又能互相取長補短。貼合學生生活的情境,更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辨能力。
2.開展分層英語聽說教學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最終目的是使英語學習者能夠使用英語進行交流。聽說課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充分考慮,有針對性地開展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在聽說內容設計上,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將聽說材料有梯度地呈現(xiàn),對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其自主完成對話,對于英語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給定對話內容或提出可以用“Yes”或“No”簡單回答的問題。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調整學習節(jié)奏,發(fā)散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找回信心,重拾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其英語聽說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
1.英語教師要樹立英語學科思辨意識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知識也在不斷更新。用固有的思維與模式去面對新時期的英語教學顯然是不適用的,無論是年長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應該積極學習和培養(yǎng)思辨意識。在聽說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要主動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關于核心素養(yǎng)及聽說讀看寫的要求,深度了解其內涵,掌握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在不斷了解、分析和思考的基礎上努力提升思維品質。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關注學生間的差異性,發(fā)現(xiàn)學生潛在能力,促進其思考與分析,學為所用,同時教師要經(jīng)常反思,不斷地總結,改善不足并樹立英語學科思辨意識。
2.英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有助于學生分析、理解和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思辨能力是思維品質的表達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思維品質為指導,讓學生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可以用英語進行日常的交流和溝通,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滿足新時代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把“一言堂”“滿堂灌”改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深度分析與理解,從而進行完整的表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思辨能力培養(yǎng)下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理解與思考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提高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