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一小學 盧昌秀
用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習富有激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F(xiàn)階段小學教師應該了解本土教學的方法,結合相關思路改進教學,情境教學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
情境教學法是最早出現(xiàn)在英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特定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情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情緒具有促進、強化和調節(jié)的作用。情境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將教學內容從具體的環(huán)境中剝離出來,從而達到啟發(fā)和提示的效果。
情境教學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此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缺乏興趣的學習是低效的,無論如何,只有在課堂上充滿了好奇時,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地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各種可能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教育情境,通過圖像和音樂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拓展思維學生,讓他們在教學中積極主動。
情境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可以利用多種教學工具創(chuàng)造學習空間,能觸動學生的心,讓他們貼近生活、豐富情感體驗。語言審美教育是運用情景教學法的重要手段,情境教學強調對美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美的存在,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主體地位不夠明顯,這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情境教學彌補了這一教學問題,它以學生的學習感受為主,建設情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把握重點、攻克難關,同時要對學生的人格特質進行透徹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學生的學習條件、識別能力和個人性格等,在創(chuàng)設情境之初就了解學生的心理是有必要的。
課堂氛圍是教師高效教學的重點,在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才會更有參與活動的興趣,也才有欲望表達自己。所以教師應大力提倡學習的主動性,當學生主動學習時,對課堂的影響會非常明顯。教師在與學生交談時也應不斷引導,使他們主動調查問題,自己解決,尋求答案。
根據(jù)現(xiàn)代教材中包含的知識實施學習計劃時,教師必須考慮學生對課堂的不同學習需求。這些需求是根據(jù)教材內容制定的,包括許多直接影響學生獲得學科知識的教學理念。情感教育可以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使學生產(chǎn)生真實的情感,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情感聯(lián)系,而且可以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
教師可以考慮學生的特殊情況,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教師通過進行教學活動明確課堂內容,使教學思想能有效地滲透學科知識。科學的情境塑造使學生直觀地感知自己認知到的印象,激發(fā)對事物的情感感知。然后,教師向學生講解課堂內容,使他們能更深入地了解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并促進課堂的有效實施。
教師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引入新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科知識中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了解自己的情感,最后實現(xiàn)對學科知識的有效識別和應用。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感情境,鼓勵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不同的情感,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入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創(chuàng)造更真實的學習情境,實現(xiàn)他們的情感發(fā)展。
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使信息技術成為廣大教師必備的工具。許多教師非常擅長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這不僅能改善課堂氣氛,而且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是,情境教學的控制原則在實踐中仍然是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教師采用了彈奏音樂、角色游戲、游戲畫面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以詩意的文字表達文章的美而忽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技巧也不夠熟練。課程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沒有達到文本和教學目的的有機結合,這樣的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不僅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會對學習產(chǎn)生反作用,使學習受到很大的影響。
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營造、改變課堂氣氛,然而,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只注重片面強調情境的設計,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fā)展特征,使學生無法進入情境中深入剖析課堂內容,課堂達到了教學要求卻偏離了教學目標。
青年教師越來越依賴于多媒體技術,這帶來了諸多弊端。許多教師的課程幾乎都來自網(wǎng)絡平臺,還有的教師從網(wǎng)絡上復制、借用教材,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改革創(chuàng)新??梢园l(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時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而缺乏對課文內容和情境形式的創(chuàng)新,這樣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在人類認知所需要的情感表達中起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教師為了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會根據(jù)所處的情境的不同產(chǎn)生營造良好的情境的諸多方法。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教師會用一首歌、一段視頻、一幅畫等向學生詢問蝌蚪找媽媽的原因和過程,以圖像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蝌蚪的生活環(huán)境,并根據(jù)這種環(huán)境學習課文,了解文章表達的真實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能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具有創(chuàng)新性。豐富的教育內容和海量的教育信息能較好地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自律性,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探尋欲望,這樣可以較好地指引學生自律學習。另外,這種方法還能動態(tài)組合,以教學為中心,以此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教師使用多媒體實行教學能更好地克服困難,有效滿足學生多元素學習需求,在這一背景下著重探討文本本身的內容。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應積極推動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方法,從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向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轉變,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開發(fā)自己的學習能力,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出問題,開展教學活動。而以往的教學形式存在著時間與空間方面的約束,有一些限制性,現(xiàn)在教師應更好地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構建起自主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可以完美實現(xiàn)教學角色的轉換。因此,教師應要高度注重教學形式的應用,并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融合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情景教學的根本原則,盡可能地構建情境教學課程,以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能力,夯實基礎,較好地為學生的綜合進步打下牢固的基礎。
通常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都很直接,學生不需要多想就容易回答,這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若過于簡單,學生無法通過思考答案提高思維能力;若問題難度過高,就會使學生思考過深,無法找到答案,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所以教師的設計必須有探究價值、思考價值和問題價值,在學生認知范圍內創(chuàng)造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思考和探索尋求答案。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自律、探尋能力,進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例如,當一個學生解釋《珍珠鳥》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要問學生“你知道哪種鳥,喜歡什么鳥”。教師應指引學生,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然后再讓他們思考、討論并踴躍回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珍珠鳥有了更大的興趣,并能更加努力地學習。
教師要想建立一個好的課堂學習過程,就必須有一個好的情境。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對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小學生的思想是由具象到抽象逐漸變化的,所以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性,創(chuàng)設在小學生的思想層次和接受的范圍內的合理的教學情境。第二,語文基礎素質的最根本要求是培養(yǎng)和應用語文的能力,這種能力要通過實際的實踐和情境來體現(xiàn)和把握,從而使價值得以充分體現(xiàn)。教師要盡量確保營造的情境的真實性,讓學生在營造的情境中有親身的感受,并確保在特定情境下能充分地應用語文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在課堂上營造的情境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則是一致的,這樣學生就會更樂于在有限的課堂中進行具體的學習活動。此外,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把一些教學內容搬到戶外,這樣可以通過營造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學習情境的研究中,教學的目標是學生的知識、技能、觀點和價值觀。教師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境,可使他們認識到閱讀和書寫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先決條件。語文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使他們熱愛祖國、服務祖國,這要求學生進行生活活動的知識傳遞,以適應國際、國內的發(fā)展趨勢。學生要加強對教材的情景化學習,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在學生的思想活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通過團體討論,學生不但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也可以從中得到快樂。比如,在《端午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提問:“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什么?你愛吃哪種粽子?”學生通過對自身節(jié)日體驗的深刻剖析、觀察,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并與其他學生溝通。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文中外婆包粽子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提出這樣的問題:“文中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樣子的?”通過對文中知識的學習,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課堂中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文字優(yōu)美的作品,這些作品都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為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打下堅實的基礎。課文中的任意一個有趣的情境都能使小學生產(chǎn)生一種情緒上的共鳴,使他們在藝術的海洋里遨游,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比如,在教授《春曉》這首名古詩詞的時候,可以讓小學生去當“孟浩然”,給大家朗讀,飽含情感地誦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種情境可以使學生對詩詞有較深的理解,對于提高他們的記憶力、想象力和感知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的目的,就是要給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識。在學生的身心都已經(jīng)被環(huán)境所浸潤的時候,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進行理性思考、評價。比如,盧綸的《塞下曲》雖然沒有“威武”“英勇”“高大”等字眼,但它展現(xiàn)了一位在月光下狩獵的“鐵血將軍”的形象,這就說明情境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
在小學生自身的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對空間的想象等方面,教師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造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使學生能真正地融入情境教學中,消除學生的思想障礙,從而使課堂更加豐富有趣。例如,在學習有關電話的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電話模擬,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提高動手能力和交際能力,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而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可以找到一些照片或者其他東西,讓它們可以參與電話的模擬教學中。這樣既可以活躍一下教室的氛圍,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就可以熟練地掌握打電話的技巧和要領。
情境教學是幫助小學生發(fā)展的一種先進教育方法。情境和場景的本意是一樣的,但是兩者又有區(qū)別。情境教學強調學生的主觀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調動各種感官,通過想象產(chǎn)生情感共鳴,獲取更廣泛、更深入的知識和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轉變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所以情境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立體的、由情緒和環(huán)境混合而成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