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幼兒園 張小娜
幼兒園能有效地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在對幼兒進行學前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對幼兒進行加強和提升。然而,由于學習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因此,幼兒大多無法對其提起興趣,導致幼兒的學習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想要使幼兒能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幼兒在幼兒園中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征,但是,大部分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幼兒個體差異的關注,采用統(tǒng)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忽略了問題的嚴重性。例如,與活潑性格的幼兒相比,針對較為內斂性格的幼兒來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性格較為活潑的幼兒更能吸引教師的關注,他們的需求能得到更多的滿足,此時,往往會導致內斂性格的幼兒受到忽略,不僅無法對其能力進行提升,還有可能導致幼兒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使大班幼兒無法順利地培養(yǎng)自身的能力。
教師沒有重視幼兒在教學中的發(fā)展,導致教學僅僅被作為一種工具,無法對教學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是以自身的意愿為主,導致教學成為一種工具,以至于幼兒無法通過教學得到經驗、技能以及知識方面的積累,沒有與幼兒的發(fā)展相結合。
教師、家長、幼兒園在進行教學工作的時候,相互溝通交流的內容大多是相互探討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卻忽視在教學觀念、師幼關系等方面進行溝通,導致有些幼兒在幼兒園時經常受到教師的表揚,幼兒在步入小學階段,難以接受教師的批評和建議,開始產生厭學的心理,無法很好地適應小學教育。
在學習中幼兒能獲得更多的快樂感,在學習的展示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fā)展能力,進行梯度安排,這能更好地發(fā)展幼兒循序漸進的思維,并且由易到難地引入。在簡單的教學中,幼兒能更好地完成學習所設定的任務,因此,能不斷地發(fā)展幼兒的自信,展示幼兒的發(fā)展?jié)摿Α?/p>
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地方,也是幼兒進行思維拓展的地方,在教學的發(fā)展和設置中,能更好地幫助幼兒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和發(fā)展中。需要加強對幼兒智力的開發(f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促進幼兒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不僅能使幼兒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還能為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能從道德和文化的角度,對幼兒進行不斷提升。
在幼兒中間開展更好的教學,就是對幼兒的智力的發(fā)展。通過教學與幼兒進行交流,能使幼兒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學習,這是團結性培養(yǎng)。同時,通過幼兒園教學,能使幼兒認識更多的小朋友,共同參與學習,這是對社會基本認知的狀態(tài),也是在社會的發(fā)展中最重要的狀態(tài)。
目前受到上升式發(fā)展教育水平的影響,我國幼兒教育發(fā)展得到了更高層次的提升,進行知識的灌輸和傳授是以往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受這一方式的影響,無法有效地開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的潛在能力,現代社會最注重的是人才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有效結合相關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在相關指導下,對幼兒的教育發(fā)展模式進行有效的調整和改善,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此有效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
教師無法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詞語,都能通過多媒體情境中的聲光電得以展現,并且,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能獲得更多豐富的知識。例如,教師在組織幼兒對“小蝌蚪找媽媽”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從優(yōu)勢出發(f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利用,不但能使幼兒對動物的認識更加直觀,并且能盡可能地對其興趣進行提升。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對“動畫片”進行制作,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向幼兒展示小蝌蚪的形象,使幼兒獲得更多感性的認識。寓教于樂需要落實在實際中,而不是形式上的口號。幼兒在幼兒時期的注意力只能進行短暫的集中,因此,需要對幼兒的注意力進行抓取,教師需要對此類問題進行首先的解決,然而,通過對幼兒興趣的培養(yǎng),能有效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并且,幼兒有著愛玩的天性,在其所處環(huán)境中對游戲活動的開展,能高度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在對幼兒進行游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幼兒的特點相結合,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站在目前的角度來說,教育行業(yè)對游戲化的教學理念十分認可。例如,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將樂曲展示給幼兒,使其能從整體上對音樂進行感知,并且能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中,通過肢體語言對自身的感受加以表達,對各器官進行調動;還可以讓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對自身的感受加以描繪,以此盡可能地使幼兒感受到快樂。游戲化是教學的任務之一,極易被幼兒所接受,并且能獲得豐富的收獲。
陳鶴琴老先生還說過:“凡是可以給兒童刺激的,都是他們的環(huán)境。一切物質是他的環(huán)境,人也是他的環(huán)境,而人的環(huán)境比物的環(huán)境更重要。”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的重要性。小班幼兒經常會出現喝水時擁擠、不排隊的情況,教師可以在茶杯柜上張貼了“排隊喝水”的卡通圖示,在地上貼上小腳印。利用環(huán)境的作用提醒著幼兒一個跟著一個排好隊,幼兒逐漸養(yǎng)成了按照腳印排隊喝水的習慣。另外,有些幼兒在“疊衣服”這一生活技能上遇到了“難題”,無論教師怎么講解示范都無濟于事。教師可以在“生活區(qū)”里投放形象、易懂的圖示,引導幼兒在觀察后嘗試著圖示上的步驟進行練習,幼兒很快就學會了疊衣服的方法,并且每天午睡時都能及時將自己的衣物折疊整理、擺放好,久而久之這樣的生活習慣自然就形成了。
處在學前階段的幼兒具有比較強的好奇心以及獵奇心理,因此,采用一些游戲進行模仿,能通過周圍生活實現對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將更多的教育知識融入角色游戲中,以此使幼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有效的發(fā)揮。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溝通、協(xié)商等活動,能與他人之間展開分享和合作、大膽創(chuàng)新、感受成功與失敗,以此全面和諧地對幼兒的個性進行發(fā)展。教師的言行、態(tài)度,會對幼兒的交往、合作技能以及活動結果造成直接的影響。此外,還能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所提升,體現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組織,讓幼兒參與“你演我猜”的游戲,教師可以在臺上對某種動物進行表演,教師在頭兩側對兩只手進行前后擺動,說道:“我有兩個大大的耳朵,和扇子像極了!”幼兒能對豬和大象產生聯(lián)想,接下來教師可以說:“我有一個長長的大鼻子?!庇變耗軐Α按笙蟆碑a生猜測,接著讓猜對的幼兒上臺進行表演,其他幼兒在臺下進行猜一猜,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或是在操場上進行“黃包車”游戲,提前對幾輛小三輪車進行準備,讓幼兒以三個跑道為起點,帶著自己的隊友向終點進行騎行,先到者獲勝,幼兒在游戲中能具備更強的合作意識,實現對情商的提升。
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需要盡可能采用具有真實性、具體性以及鼓勵性的方式。例如,平日十分靦腆、內向的幼兒,從來見人都不打招呼的,然而卻在見到教師時,主動打了聲招呼,此時教師需要對其予以表揚:“老師看到你今天主動打招呼,感到十分高興!你具有充足的禮貌,如果日后能主動對見到的人打招呼,就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愛,加油。”并且以小紅花或小獎牌的形式對其予以鼓勵。
教師需要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提供更多的機會,引導幼兒進行提問,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回答,通過發(fā)現、探索、解答、得知等活動,對幼兒的嘴巴進行充分解放。把表達、交流的機會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表達的主體,例如,可以開展相應的知識趣味搶答賽,大賽的內容可以涉及生活中一些比較常見的知識類型,在搶答方式的激勵下,幼兒便會踴躍答題,幼兒積極發(fā)言,從而在融洽熱烈的強大氛圍中,能有效鞏固和提升幼兒的知識。此外,還可以舉辦小話筒的活動,讓幼兒看著自己的作品,像演說家一樣對作品進行介紹,還可以用分組分享的方式,盡可能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再讓幼兒評價同伴的表述,肯定好的方面,再提出今后改進的意見。
受到信息、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文化從世界各國不斷涌入,滲透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化導致傳統(tǒng)文化不斷流失。在幼兒教育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需要將教育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作為重點,從傳統(tǒng)出發(fā),使幼兒能深入地了解傳統(tǒng)文化,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實現對強大本園文化生命力的感受,從精神和審美的角度,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和情趣加以體驗。幼兒園對傳統(tǒng)文化在教育中的融入,不能僅僅只是通過對工藝品的展覽、對圖片的欣賞以及對視頻的演播,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需要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只有通過對生活本源的回歸,才能立足于傳統(tǒng)文化,使傳統(tǒng)文化能深入到學前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民間藝人與民俗活動的聯(lián)系,使傳統(tǒng)文化的生機以及韻味和底蘊,能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受得以實現。通過學前兒童對傳統(tǒng)文化的親身體會,使其能從情感和審美的角度,獲得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體會。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聯(lián)系實際生活,開展“六一”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等活動,使幼兒通過對兒童節(jié)活動的參與,能體驗到更多的樂趣。通過對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習俗特色的了解,對賽龍舟、包粽子等活動的參觀,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例如,教師對幼兒“感知生活色彩”活動的組織,幼兒需要在活動中,通過對各種顏色材料的使用,實現對色彩豐富性以及多變性的感知。還可以通過對身邊物品顏色的標記,按照5 以內的數字進行排序,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其能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自身認知和情感的提升。幼兒只有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對美的發(fā)掘,才能使情感人、美育人以及文化人的培養(yǎng)目標得以實現。
由于幼兒的價值判斷力并不成熟,所以在認知理解大多數事物的時候,主要憑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教師如果想要采用幼教措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就應摒棄以往的說教法。教師如果可以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在幼兒教育工作中融入趣味培養(yǎng)法,就可以有效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如此可以有效改善教學效果。在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應設計好教學工作,采用趣味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習慣,做好對兩者的有機結合,這有助于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提升教學工作的質量。小班幼兒會把自己生活中的物品當作自己的朋友,給予其生命力。于是,教師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在形象的情景中學會相關的生活技能。在平時,常常會看見幼兒把鞋子穿錯,無法分清左右。在多次提醒下還是效果甚微。于是教師可以講述“鞋子娃娃因為穿錯鞋子而生氣”的故事,通過故事的情景,結合實物的演示,一下子將幼兒的思緒帶入其中,引導幼兒知道看一看鞋頭分清左右腳的方向,穿錯鞋子不僅自己穿著不舒服,鞋子娃娃也會不開心。在每次幼兒午睡起床后,筆者都會鼓勵幼兒玩一玩“鞋子娃娃”的游戲,和同伴相互檢查的方式看看自己的鞋子是否穿對了。
幼兒園應投入更多的師資力量,做好對師資團隊的專業(yè)建立,如此有助于保證幼兒園的辦學水平。在選拔幼兒教師的過程中,應做好對持證上崗政策的嚴格執(zhí)行。教師必須經過崗前培訓后才能上崗;對入職教師應定期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鼓勵他們與優(yōu)秀教師溝通。保障幼兒教師可以獲得良好、專業(yè)的培訓和培養(yǎng),這有助于改善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特別是普通民辦幼兒園,更應加強培養(yǎng)師資力量,為在職教師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渠道。這有助于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同時,園長和骨干教師同樣需要接受專業(yè)培訓。這有助于從整體上不斷提升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和穩(wěn)定性。各地政府應為幼兒教師提供地位保障和待遇保障。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增設幼兒園高級專業(yè)技術教師,如此可以為教師提供滿足需求的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途徑。
幼兒園需要從認知出發(fā),結合幼兒的特點,對幼兒進行教學。教學內容需要加強與幼兒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其通過與社會的接觸,具備觀察事物以及溝通交流的能力,感性認知能更加豐富,具備更加豐富的自然、社會以及科學知識,并且能向著全面和諧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