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江蘇省宿遷學院附屬學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腳步的不斷推進,不論是學?;蛘呤羌议L對于學生們的素質教育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視了,而小學音樂課程在對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有著推動性的作用,而老師如何有效的把握住上課時間,如何優(yōu)化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效率成為了每一位小學音樂老師的難題,而本文就將結合自身實際教學情況,就如何打造出一個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進行了相關闡述。
1.1 音樂老師的技術水平不夠達標。由于音樂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且每位老師的專業(yè)水平也是不夠全面的,可能會在一個或者兩個方面比較突出,因此老師只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優(yōu)勢,將自己有限的拔尖兒的專業(yè)技能和音樂作品之中的音樂元素進行整合來設計教學活動,同樣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有一部分老師的鋼琴演奏能力并不強,很難進行完整的鋼琴演奏,但是不缺乏單手彈奏音樂片段的能力,因此老師就可以在上課的過程當中,選擇單手來彈奏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樂句,其中難點樂句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旋律和節(jié)奏,如果老師將精力集中在某一短小的片段進行反復的練習,那么就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們進行展示,只在教學重點難點的時候進行鋼琴演奏,適當的展示自己的鋼琴能力,從而能夠讓自己有限的能力在教學中得到適用,由此一來就能夠提高老師的教學自信心和教學質量。
1.2 老師對于教材分析把握的不夠清楚。作為小學的音樂老師,對音樂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是開展教學工作的第一步,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有一部分老師在進行教材的分析時,通常只盲目的去關注參考書里所呈現出來的內容,雖然這并且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對于開展教學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參考書里的內容只是給老師一個可以參考的簡要內容,至于一首音樂作品聽起來到底會怎樣,并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所以老師在對教材進行分析的時候。就需要在這一過程當中結合自己的品味去反復的聆聽和感受音樂演奏的過程,從而尋找出音樂作品中最有表現力的音樂要素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其次再圍繞著一個或者多個音樂要素來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聆聽活動,從而能夠保證學生在每一次的傾聽過程中都能夠有具體的??奎c,并且學生能夠根據這個??奎c來提高自身音樂的敏感度。
1.3 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許多音樂老師都是知道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些老師會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來開展一些音樂以外的教學活動,因此就會造成學生們在活動的過程中表面上看著似乎玩的很開心,但是這種開心與音樂體驗式毫無關系的,學生得到的樂趣也不是來源于音樂,而是源自于音樂之外的東西。老師們就很容易為學生在開心的狀態(tài)中而洋洋得意,但是殊不知學生的興趣點究竟落在何處,這種看似令人開心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并不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因此歸根結底我們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真正的興趣,對此在有很多種可以選擇的方式下,我們應該先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才能夠真正的對學習音樂產生興趣,由此一來,才能夠讓音樂的種子在學生的心田中生根發(fā)芽。
1.4 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將教育改革落實。老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學生是課堂主體的這一問題,雖然針對小學的藝術教育已經得到了教育部門和社會上的重視,并且在很多的指導文件當中也曾提出,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形式,要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要知道教育并不是單方面的一項活動,老師也應該跟隨教育政策做出實時的教學更新;此外還有一部分老師并沒有將教育的改革落實到實處,雖然很多學校都響應了指導文件的號召,但是在根本上還是存在著意識薄弱的問題,比如有些學校依舊存在著別的主課占領音樂課程的現象,又或是有些學校依舊在音樂教學的課堂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從而導致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導致老師和學生都對音樂這門學科的教學敷衍了事。
2.1 配置好硬件設備為優(yōu)化課堂打下基礎。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是需要音頻設備來進行音樂的播放的,同時也需要多種多樣的樂器來幫助學生進行練習和聆聽。因此要想優(yōu)化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首先要為學生配置齊全的硬件設施從而能夠保障教學課程得以順利展開,能夠在課程的一開始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精力投身到學習當中。因此,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就需要老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準備相應的教學設備,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所需要的樂器、又或者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一些視頻或者音頻的展示。除此之外,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之下,我們還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音樂的教學當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在目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對于信息教學工具的使用,為學生營造出智慧化的學習氛圍,從而保障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能夠保持高度的集中,老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課,利用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來幫助學生提前理解一下要學習的內容,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到學習的過程當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打下堅實的接基礎。
2.2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地位。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內容是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就要圍繞著學生開始展開,比如在對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對于教學問題的設立上,以及實踐活動如何開展等這些問題,都需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和音樂水平來進行考慮的。除此之外,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一個階段,由于他們人生經歷較少,所積累的經驗也不多,并且人生的閱歷淺薄,因此在對于欣賞和感悟音樂的方面有所欠缺。那么我們?yōu)榱丝梢员U险n堂的教學效率,促使學生能夠對音樂進行真正的了解,并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都離不開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這以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結合學生的思維特征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定,比如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或者比較活動生動的短視頻等,增加學生在視覺和感知上的同步,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保障學生能夠有效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當中來。此外,老師還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表現來進行分析和觀察,隨后再根據他們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來進行知識內容的強化和鞏固,老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不同的音樂表演活動,多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表現自我的平臺和空間,從而能夠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
2.3 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高效的學習離不開興趣的支持,如果學生們對于知識不感興趣,沒有主觀能動性,沒有進行不斷探索的欲望,那么學習這件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們在被動的聽。那么多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們就要先從課程的導入來進行,首先我們要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課堂,萬事開頭難,頭開好了那么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我們可以巧用情景構造的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好奇心為主要目的來打造音樂教學的高效課堂。比如,在進行兒歌《小紅帽》的時候,可以借助情景設定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唱歌氛圍,從而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知道“小紅帽”這首歌是對應這一個童話故事的,而歌曲的本身也是一個故事,所以我們可以在歌曲學習之前先通過故事的導入來幫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利用多媒體或者故事卡片的形式來進行課程導入,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對歌曲的節(jié)奏進行把握,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音樂學習不僅僅只局限于學會唱歌和了解音律上,而是讓學生可以從前到深的去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另外如果單獨的歌唱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我們還可以將說唱的方式融入到教學中,不斷結合了當下的流行音樂的說唱曲調,還能夠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的興趣增強,從而提高上課效率。
2.4 把握歌曲節(jié)奏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對于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不僅需要讓學生對于樂理知識進行一定的了解,還需要學生對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把控,而音樂節(jié)奏同樣是樂曲的核心部分,也是音樂的基礎部分,音樂之所以有了節(jié)奏才被賦予了新的生機。那么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節(jié)奏,利用更加淺顯易懂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要知道任何的藝術創(chuàng)作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音樂可以更加接地氣,就可以采用結合實際生活的形式進行教學。
比如,在學習《春曉》這一音樂歌曲的時候,我們?yōu)榱四軌蛴柧殞W生的樂感,老師除了給學生打拍子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其他工具來進行節(jié)奏的感知,比如一雙筷子,兩根筆等,就能夠輕松的達到這一要求。同樣的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讓學生在生活當中發(fā)現音樂的影子,激發(fā)出學生對學習音樂的濃烈興趣,正可謂達到了一石多鳥的效果。
比如,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游戲來讓學生來感受音樂中的節(jié)奏感,以及生活當中存在的很多音樂形式,比如汽車的鳴笛聲,下課的打鈴聲,人們生活的聲音以及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雷電聲等,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這些聲音,隨后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來感受節(jié)奏的長短和力度高低之分,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存在了很多與音樂有關的事物,這些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的,作為音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了解生活、發(fā)現生活、感知生活,用生活去體驗音樂,從而最終實現提高學生樂感的作用,達到了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也達成了高效課堂。
2.5 巧設教學問題,保證遞進學習。問題是引發(fā)思考的前提,也是搭建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座橋梁,學生可以通過對于問題的指導,能夠對樂理知識進行更高效的把控,產生更有針對性的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老師在進行實際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教學問題的設立,老師需要建設具有層次化和系統(tǒng)化的教學問題,從而可以保證更好的落實音樂教學的目標。在這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對于問題的設立是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并且難易程度也要進行把控,在問題設立的初期是通過問題提問引發(fā)學生的回憶,隨后形成獨立的思考和探索意識,進而可以對教學內容提出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促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思維下進行問題的不斷探索,在最后提出具有綜合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充分的利用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來對音樂作品進行完整的理解,從而保障在這一基礎上來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
此外,對于問題的設立上要保持多種多樣,假設在圍繞著課本內容開展的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組織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和延伸,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再借助不同的問題來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小學時期的學生其實是具有個性化差異的,因此就會對同一音樂作品擁有不同的認知,而設置多樣的問題也能更好的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和表達欲,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積極的表現自己,由此充分的發(fā)揮了問題教學的價值。
舉例說明,在學習歌曲《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的時候,可以將教學目標作為向導,老師進行問題的設立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歌的意境,那么在進行課程導入的環(huán)節(jié)當中,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新農村的新氣象,隨后讓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再向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農村的新氣象中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豐收的喜悅,此時再為學生播放歌曲《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然后在進行問題的延伸:在這首歌中,母女倆因為什么進行爭吵呢?只要學生認真的聽歌就能夠快速的回答老師的問題,隨后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詳細問題的研究,促使學生能夠對整首歌的意境和旋律進行一個充分的了解,學生在老師的環(huán)環(huán)相問下順利開展教學活動。豐富的問題探究活動更容易幫助學生從音樂的活動當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從而強化學習效果,增強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對于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效率的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爭先關注的熱門話題,而且隨之課堂教學效率的逐步提高,更多的教學活動實施越來越貼合學生的基礎認知,而我們預期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在逐漸的達成。小學生音樂的美育、德育、智育和情育的教學作用也在逐步的體現出來,因此就更利于對學生認知潛能的激發(fā)。而在研究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同時,我們要將學生作為基礎,加強學生與各種教學資源之間的關聯,從而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通過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愛上學習音樂,并且可以在音樂中吸收更多的有效知識,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