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婷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橫溪中心小學 江蘇 南京 211155)
相較于傳統(tǒng)的音樂課,現代音樂課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化,不再是以前那樣老師一遍遍教,學生一遍遍學,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疲勞,學生也會覺得音樂課枯燥乏味。當代音樂課應該是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演唱表現音樂,更可以使用聲勢律動,樂器等來表現音樂。本文就奧爾夫樂器相關知識及其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的重要性做簡單介紹。
1.1 奧爾夫樂器的產生。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創(chuàng)立的獨特的音樂教學法中使用的樂器,稱之為“奧爾夫樂器”。奧爾夫樂器的產生是基于ー個教育原理:人們只有在音樂實踐中才能學到音樂。奧爾夫認為學生通過自己奏樂,通過即興演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音樂,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音樂可以用一種以節(jié)奏性為主,并比較容易學會的樂器來表現。
1.2 奧爾夫樂器的分類。奧爾夫樂器分為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無固定音高而起節(jié)奏作用的兩類。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一般以四大類為基礎:
木質類:雙響筒,木魚、蛙鳴筒等,聲音清脆、明亮,無延長音。
散響類:沙錘、串鈴等,音量小,聲音散,可持續(xù)奏長音。
皮革類:各種鼓類樂器。有共鳴聲,音量較大。
金屬類:三角鐵、碰鈴、碰鐘等,有延長音,清脆。
有固定音高的樂器:
音條琴,主要是木質的高、中、低音木琴和金屬的高、中、低音鋁板琴,聲音清脆的小鐘琴等。
2.1 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國現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之一就是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理念,可見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因此在現在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所想與所感,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和發(fā)展的空間。而音樂教育更應如此。音樂課對學生而言,它的發(fā)展空間更大,更廣。小學生的想象力總是出奇的豐富,他們總是能夠給老師帶來自己一些獨特的想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于音樂的獨特見解,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好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大膽對音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音樂。也要充分保證學生主體性得到體現,不能讓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奧爾夫樂器的使用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地體現。比如在學習蘇少版三年級下冊歌曲《鈴鐺舞》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就是教師直接彈琴或者播放音樂讓學生進行演唱,而學生學完之后除了會演唱歌曲,他們根本不知道鈴鐺舞對于少數民族-苗族的重要意義,也感受不到鈴鐺舞帶來的樂趣。如果能在教學中首先加入奧爾夫樂器中的串鈴來為歌曲伴奏,學生能夠很好地感受到苗族兒童邊歌邊舞的快樂心情,學生自身也會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在這一刻仿佛也成為了苗族的兒童。他們更好地理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以及營造的氛圍,這也為他們學習歌曲的演唱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因此,使用奧爾夫樂器大大增加了學生自主表現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理解音樂,而不是教師一味地講解,一遍遍的帶學生演唱。這樣的音樂課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音樂帶來的魅力,對音樂也能夠更加喜愛了,不會在音樂課上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了。這樣的音樂課也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也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真正落實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理念。
2.2 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表現欲望。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在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課上,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把心思,把注意力放到音樂的學習上。如果每一個學生對音樂學習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才會使音樂課堂豐富起來,不至于枯燥無味。我想那樣的音樂課堂才會是精彩的,才是創(chuàng)新的。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望,都希望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所以他們總是有好多莫名奇妙的想法,想在課堂上表達。奧爾夫樂器的使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奧爾夫樂器類型豐富,每種樂器類型都有其不同的特點,而且都比較的簡單易學。在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通過使用這些樂器,學生們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演唱歌曲了,他們可以進行音樂活動,進行音樂游戲了。對于那些平時音樂課上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或者是對唱歌不太擅長的學生也能起到一個很好吸引他們學習音樂的作用。每次使用奧爾夫樂器,學生們都非常的開心,注意力非常的集中。他們強烈的想表現自己,他們對這些樂器充滿了新鮮感,充滿了好奇,每當我問誰想使用樂器時,他們都迫不及待的舉手。所以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不能讓這些樂器成為擺設,要充分發(fā)揮樂器的使用價值,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果教師每次都是單純的教唱歌曲,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的,這樣無疑會影響教學效果,也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越來越提不起興趣。
2.3 親身實踐,增強學生音樂體驗能力。音樂是一門對體驗性有很高要求的學科。音樂課上學生只有真正的體驗到了音樂,才能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映像,而通過使用樂器尤其是奧爾夫打擊樂器,學生在音樂課上體驗能力能夠得到很好地鍛煉,再也不是只動嘴,不動身體的學習音樂了?,F在小學音樂課普遍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注重知識講授,忽略對學生體驗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往往更重視學生的演唱以及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如果學生有唱不準的地方教師就帶領他們反復地演唱,直到唱準為止。從不重視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深入體驗,從而在理解音樂的過程中掌握音樂知識。其實,學生體驗音樂的能力都是在一次次的音樂實踐中慢慢提升的,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實踐音樂,可以用奧爾夫樂器搭起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增強體驗音樂能力的橋梁。比如在學習蘇少版三年級下冊《夏夜》這首歌曲時,可以通過使用響板,雙響筒,三角鐵等樂器來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三拍子的律動,如果僅僅是教師口頭上告知學生歌曲的節(jié)拍,學生是無法真正體會三拍子律動的。音樂課講究的不僅僅是聆聽,更重要的還有感受,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再比如一些不方便表現的聲音,如雨聲,除了下雨天我們能親耳聽到雨聲以外,我們還可以用沙錘的搖晃來表現小雨沙沙的聲響,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歌曲的意境,這無疑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體驗,進而能夠更好地表現音樂。
2.4 促進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組織形式,通過與別人合作,我們可以完成自己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任務。合作法也是一種重要的音樂學習方法,通過合作,我們可以更好的學習音樂知識,體驗音樂知識。如果音樂課只是教師教唱,學生學唱的模式,學生在音樂課上就會逐漸喪失與人合作的能力。奧爾夫音樂很注重打擊樂的練習,學生在玩打擊樂器時就不能只有自己一個人玩,而需要分小組或多人參與合作,共同合作互動表現一首樂曲,大家合作互動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也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音樂課涉及打擊,律動,表演,歌唱,創(chuàng)編等多方面內容。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都離不開學生的密切合作。比如打擊和歌唱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兩個小組,一組學生用奧爾夫樂器伴奏,一組學生演唱歌曲。在歌曲蘇少版五年級上冊《采蓮謠》的教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會演唱歌曲之后給樂曲加入打擊樂器,比如串鈴來表現三拍子的律動,讓學生體會伴奏和歌唱的合作,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合作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性。也可以分組,一組演唱,一組伴奏,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讓學生分組商量、討論,如何更好的合作表現這首歌曲,長此以往的鍛煉之后,學生的合作能力能夠得到大大增強,同時也能夠清楚地了解與他人合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得到很好地提升,真可謂是一舉兩得。除了加強生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也可以增強師生的合作意識,師生用不同的樂器,用相同的節(jié)拍或者不同的節(jié)拍來為相同的歌曲伴奏,徹底變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一種深受學生喜愛的音樂教學模式,新型音樂教學模式對他們的生活,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也能夠提高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2.5 解除束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在這教育理念不斷變化,社會對創(chuàng)新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就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要創(chuàng)新。作為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技能,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生,音樂課更是如此,因為音樂課的發(fā)展空間很大,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都不能固步自封,非常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的支撐。音樂課需要鼓勵學生能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對音樂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而在音樂課堂使用奧爾夫樂器有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讓課堂變得即興性,能夠實現創(chuàng)新性,從而讓音樂課變得不再那么的死板。這就需要教師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不要讓學生的思維束縛在自己提前預設的教學框架內,要鼓勵學生敢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表現音樂,對音樂作品用自己的邏輯思維進行思考和研究。不僅如此,教師在學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時候要鼓勵學生,而不是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貶低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F代教育觀念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真理的傳授者,師生在同一起跑線上,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學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意識的人,他們有表現的欲望,有創(chuàng)新的想法,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學生的合理需求得到了滿足,才會有學習的熱情,發(fā)揮其非凡的才智。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并且寬容學生的創(chuàng)造,要以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創(chuàng)作。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方法,形式都不是固定單一的。尤其是音樂課,歌曲我們可以演唱,也可以用舞蹈,用樂器來表現音樂。作為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用歌唱以外的其他形式來表現音樂。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演唱形式更加豐富。比如,利用奧爾夫樂器可以把我們想要表現的音樂呈現出來,比如用串鈴可以表現鬧鈴的聲音,用雙響筒可以表現馬蹄的聲音,用蛙鳴筒可以表現青蛙的聲音等等。教師要鼓勵學生那些對樂器使用擅長的學生,充分利用還利用好樂器,對音樂進行創(chuàng)編,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學生除了可以聆聽一切事物真實的聲音,也可以大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身邊的樂器表現,模仿這些聲音。創(chuàng)新思維不是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斷引導學生敢于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這也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更加喜愛上音樂課。
在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從當今的教學現狀中可以看出,采用奧爾夫音樂尤其是奧爾夫樂器變革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是可行的,奧爾夫樂器的使用對于小學生現階段乃至以后的音樂學習和成長都非常有利,奧爾夫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值得持續(xù)應用。使用奧爾夫樂器貫穿于整節(jié)音樂課,不僅能夠引導學生親身實踐,激發(fā)音樂學習的興趣,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雖然我們的樂器資源有所限制,不能做到人手一件相同的樂器,同時奧爾夫樂器的運用可能不是太過成熟,但是通過一次又一次在小學音樂課上進行實踐,奧爾夫樂器的使用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普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更好的提高。因此,我相信奧爾夫樂器教學一定會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越來越普及,發(fā)揮其積極作用的,我們也一定能夠在音樂課上輕松“奏”響奧爾夫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