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鋒
榮維東教授在《交際語境寫作》一書中指出,“任何一次寫作行為都可以看作是一場特定語境下的對話”,所謂“表達要得體”,就是充分考慮交際的核心要素——讀者和情境,恰當?shù)剡\用語言進行對話交流。黃一君老師通過設計不同情境下的表達任務,引導學生在語言的實踐運用中逐漸“得體”,契合了交際語境寫作教學的基本原則,從情境創(chuàng)設到操作策略,均可圈可點。在此僅結(jié)合本課例,提出交際語境寫作教學的幾個關注點,供大家參考。
夏丏尊先生在《文章作法》中寫道:“所謂好文章,就是達意表情,使讀者讀了以后能明了作者本意,感到作者的心情的文章?!睆倪@個意義上來講,交際是“讀者導向”的,讀者居于交際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表達得體與否的唯一標準,是讀者能否理解、接受。以讀者為中心,就要和讀者換位思考,從讀者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出發(fā),揣摩讀者的心理需求,創(chuàng)制讀者能夠理解、接受的交際語篇。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不同身份的讀者,引導學生綜合考慮讀者的年齡、地位以及與作者的關系,合理使用謙辭、敬辭,在表達愿望、要求時使用得體的語言、語氣。在黃老師的課例中,交流對象有指導老師、校長和同學等不同身份,得體交流的要求自然隨之發(fā)生變化。有了身份的創(chuàng)設和變換,“讀者”就不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學生會遇到的各種各樣活生生的人,“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就有了具體的抓手。
此外,教師要善于為讀者設置不同處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在換位思考中斟酌語言是否得體。黃老師的課例中,遭遇失敗的小美和在舞蹈社團中如魚得水的小美,勸說別人的小明和訴說苦惱的小明,就是不同處境下的讀者。學生在理解讀者處境的過程中,就能夠走進讀者內(nèi)心,揣摩讀者心理,通過斟詞酌句去滿足讀者的心理需求,提高表達的得體性。
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依據(jù)讀者的知識、文化背景,說雙方都能準確理解的話。因為讀者并不一定都是“理想讀者”,他們的知識、文化背景不一定和表達者處在同一個頻道。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使用讀者能夠聽懂、接受的語言、形式和邏輯進行表達。
交際始于情境,它是由情境催生、推動的;交際離不開情境,它是在情境中開展、延續(xù)的;交際效果取決于情境,是根據(jù)實際情境來評判、反饋的。因此,表達的得體性首先體現(xiàn)為“合情境”。在寫作教學中,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交際欲望、促使交際活動持續(xù)開展的情境至關重要。
情境的設置必須真實。這里所說的“真”,不只是“現(xiàn)實存在”,更多的是指向“真實可能”,即符合生活的邏輯。本課例中的“追夢失敗”“朋友圈跟帖”“寫自薦信”等,都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情境,學生自然有話可說,有話愿說。學生的表達激情在鮮活、真實的場景中被點燃,他們分析情況,發(fā)現(xiàn)話題,展開聯(lián)想,調(diào)動文字,表達自然會從單調(diào)貧瘠走向豐富得體。
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注意共情。所謂“共情”,是指交際雙方有著共同的認知基礎和情感體驗,這是交際發(fā)生的前提,是順暢、得體交流的保證。小美追尋夢想?yún)s事與愿違,是每一個學生都會經(jīng)歷的痛;小明真心安慰卻造成傷害,同樣是學生常會遭遇的交際困境。這就是讓寫作活動中的學生與情境中的人物產(chǎn)生“共情”,他們就能夠走入情境,發(fā)現(xiàn)“笨鳥先飛”之類的不當措辭,讓表達更得體。
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不斷延展。交際作為活動,“境”當然不宜“靜”,它的深度、廣度必然隨交際的深入而延展、創(chuàng)生。好的情境應該如連環(huán)畫一般,領著學生由一個場景走向下一個場景,由一個話題進入另一個話題,促使學生的認知、思維和表達水平不斷提升。本課例中,黃老師從“朋友圈跟帖”這一情境出發(fā),讓話題隨教學而“延展”“創(chuàng)生”,“自薦信”“邀請函”“交際歌訣”等情節(jié)高度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漸入佳境。
得體表達能力大致可以分為“講得對,可接受”“講得好,愿接受”“講得妙,樂接受”三個發(fā)展層級,是隨認知能力和思維發(fā)展水平而不斷提升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不斷進階的交際任務,促使學生在任務驅(qū)動下提升分析、概括、推理能力,運用準確得體的語言和恰當?shù)拿浇?、方式來表達。黃老師設計的幾個交際任務分別對應“說讀者能夠接受的話”“說能夠打動讀者的話”“說適合讀者身份的話”“說讓讀者印象深刻的話”,正是能力進階思想的體現(xiàn)。
一般來說,任務所包含的交際要素越多,則所需能力層級越高;反之則越低。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數(shù)量、難度不同的要素按照“能力層進”的原則組合到各個任務中去。本課例中,第一個交際任務“朋友圈留言”僅涉及兩句話,問題集中在“笨鳥先飛”上,要素數(shù)量少且褒貶失誤明顯,能力層級相對較低;而后面的“自薦信”“邀請函”不僅涉及語言,而且涉及稱呼、用詞、語氣等,還要綜合考慮雙方的身份、處境,要素維度明顯增多,所需能力層級呈臺階狀“層進”上升。
除了交際要素,情境的復雜性和媒介的多樣性也是任務創(chuàng)設的重要維度。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層進”式安排,才能推動學生的表達能力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