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菊
英語繪本多以故事為載體,想象豐富,語言大膽,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融合繪本元素,嘗試以繪本打開課堂,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在真實的、暢想的、充滿童真的故事體驗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讓他們更愿意想、更樂于想、更敢于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生成中,成為閱讀的主體。我們要能夠在深度解讀文本的基礎上,開展開放、靈活、具有探究意義的繪本閱讀活動,引領學生逐漸從低階的感知理解,走向中階的分析與應用,最后跨越到高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真正打造具有多元思維的英語閱讀課堂。[1]在本文的教學探究中,我將從繪圖的解碼、文本的解碼以及讀寫之間的創(chuàng)造性整合三個角度,深入淺出地談談自己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的幾點見解,希望以繪本擦出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繪本與我們日常的故事書有所不同,它是繪圖與文字交織相融,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的閱讀資源。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讀懂故事,不僅要依靠繪本中的文字,還要借助繪本中的圖片,要能在“厚讀”繪圖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們解碼的能力。
在繪本閱讀中,我們教師首先要轉換視角,要能抓住繪本的特征,以圖文相互支撐的閱讀教學方式,有效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們的解碼能力。那么,在繪本閱讀中,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們將目光聚焦在圖片上,引導他們通過圖片環(huán)游的閱讀形式,親近繪本,感受繪本所帶來的美好審美體驗。不僅如此,我們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讀圖活動,如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以補白的形式,實現人機互動,激活學生們的讀圖形式,讓學生們在觀察與參與的過程中,完善繪圖,從而深度挖掘繪圖中的有關信息,增強學生們讀圖的興趣,活化學生們的讀圖形式,豐富學生們的繪本閱讀體驗。
如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2《After school》這單元checkout time板塊時,我在復習課中為學生帶來了繪本故事《Woody’s week》。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們的讀圖熱情,我在pre-reading的熱身環(huán)節(jié)中,開展了“表情包”大作戰(zhàn)的趣味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們以圖片環(huán)游的形式,聚焦主人給Woody的表情,并結合我們微信系統(tǒng)的表情包,將表情包與Woody的心情進行配對,在這趣味配對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們的讀圖熱情。在活動中,我還鼓勵學生們利用電子白板,上臺設計趣味表情包,深化學生的閱讀互動,引發(fā)學生們對繪圖的細致觀察。
在增強學生們讀圖興趣的過程中,我們還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提高學生們的讀圖能力,要讓學生們不僅會“看圖”,還要能夠從圖中獲取有效的信息,推進學生們的自主閱讀。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我們通過圖片環(huán)游的形式,引導學生們沉浸在繪圖之中,在有目的的提問過程中,指導學生們從繪圖中獲取關鍵信息、關鍵線索,引導學生們在關注和分析這些線索的過程中,親近故事內容,并鼓勵他們展開合理的聯想與大膽的想象,有依據地推測故事內容,推測故事發(fā)展的走向,推測故事的結尾等,在意義推測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開放性。
還是在教學《Woody’s week》這個繪本故事中,我以情景切換的方式,將學生們學習的場景從本單元的學校轉換到了家中,引領學生探究小主人公Woody在家一周的情緒變化及相關活動,拓展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學會與家人和諧相處。在while-reading閱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提取Woody的不同情緒,將他的情緒變化設計成思維導圖,形成閱讀線索“Happy—Sad—Happy—Cross”。在閱讀中,我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線索——時間及情緒,對故事內容進行大膽的推測,如“How Woody feel on Monday?Why?”,在提出質疑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確閱讀方向。在圖片環(huán)游的過程中,不少學生發(fā)現了Woody情緒的變化其實都圍繞著“禮物——搭玩具房子(積木)”展開,他們抓住了這個重要媒介,很快就能根據“搭玩具房子”這個主要事件,找出Woody情緒變化的具體原因。
繪本閱讀,注重學生們的意義探究,提倡學生們的自讀自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們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要能夠幫助學生們建立語篇意識,引導他們帶著問題,帶著方向,有意義地探究故事內容,主動建構故事。因此,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將繪本變得簡單易懂、明了清晰,實現深入淺出,推進學生們對故事內容的意義建構。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建構繪本支架,以導圖推進學生們的閱讀,讓學生們的閱讀方向更明確。最后,再以思維導圖內推post-reading中的復述活動,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導學價值,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有效發(fā)揮他們的思維潛能。
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我為學生們帶來了繪本故事——《I like me》。在這個故事教學中,我在閱讀過程中,聚焦“Who is Piggy’s best friend?Why is‘me’my best friend?”
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們圍繞“I like me”這個核心點,尋找原因,從good looking、do fun things、feel bad、take care of me這幾個角度,建構思維導圖,思考為什么Piggy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如在“good looking”中,學生們整理了“l(fā)ike my curly tail、round tummy、little feet”。在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們理解文本內容,同時也深化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們學會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包容自己。
在繪本閱讀實踐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可以嘗試將語言輸入的教學與語言輸出的實踐整合在一起,以繪本輸入作為表達輸出的支架與模板,推動學生的個性表達,實現讀與說、讀與寫的密切整合。[2]在閱讀故事后,我們可以嘗試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他們辯證思維能力;可以開展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續(xù)說、續(xù)寫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到繪本故事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中,讓他們當一把“小作者”,鼓勵學生們在續(xù)說、續(xù)寫的過程中,深入文本故事,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思維能力以及辯證思維能力。在繪本閱讀中,設計一定的續(xù)說、續(xù)寫人物,有助于開拓學生思維,深化學生交流與互動,強化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實現語言的拉平效應。
如在教學譯林版三年級Unit 8《Happy New Year》這單元時,我為學生們帶來了在主題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繪本故事——《Happy New Year》。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以連線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們通過圖片環(huán)游,鎖定小動物們送給小豬Piggy的禮物,幫助學生們構建語篇框架。在精讀環(huán)節(jié)中,我考慮到三只小動物送給小豬禮物時的語言比較少,只有“Wow!”這類的感嘆語,為了深化學生們的閱讀體驗,我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一個場景開展續(xù)說活動。在表演的過程中,整合我們單元所學內容,猜猜他們還可能會說些什么。在這樣的續(xù)說活動中,我鼓勵學生們選擇情境進行創(chuàng)編對話,并滲透了單元知識,引導學生們對事物進行贊美,扎實了語言輸出的訓練。
總之,英語教學應該是“活”的,在真實的教學語境、靈動的教學活動中,煥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以“活教學”引發(fā)真學習、真閱讀、真實踐。在主教材與繪本閱讀的融合教學中,我們要抓住英語學科特征,突出繪本閱讀教學的特點,通過多模態(tài)的閱讀形式、體驗式的故事語境、探究式的合作閱讀,深化學生們的閱讀體驗,指向學生們的閱讀過程,讓學生們的閱讀更加立體、更加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