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榮
(江蘇省泗洪縣明德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美術學科是初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有效發(fā)展。
當前,初中美術教學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思想,大力提倡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的教學觀念,將美術教學視角不僅僅只放在學生美術繪畫作品質量的好壞,學生繪畫技巧的高低上,更加重視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再加上,我國教育部門對美術、體育等文體藝術類學科的重視,使學校會花費更多的精力研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導致目前仍舊有部分學校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缺乏對新課改下教學思想的理解,對貫徹素質教育缺乏一定的執(zhí)行能力。在教學中還是習慣采用重理論、輕實際,重技巧、輕情感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美術學科的理解過于表面,將美術繪畫當任務一樣完成,嚴重忽視了學生美育、德育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將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長此以往,學生對美術學科本身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無法產生對美術學科的熱愛之情。
2.1 新課改下課程理念的變化。在新課程改革發(fā)展下,初中美術教學無論是在教材的設計、學習方式,還是在課程思想上都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首先是初中美術教材,新課程改革將初中美術教材與社會發(fā)展相結合,增添了許多反映美術學科發(fā)展、現代設計、現代媒體藝術等與時代相接軌的內容,讓學生的視角與生活想貼近。但教材在追求與時代接軌的同時也不忘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通過不同作品賞析,讓學生能夠廣泛地接觸到更多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背景與價值,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驕傲之情。同時,教材在編寫上更加注重課程的開發(fā)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校內外的美術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認知經驗,增添學生對生活中美的體驗,以此來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其次是學習方式上的改變。在學習方式上教師對教學重點從結果轉變?yōu)閷嵤┻^程。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發(fā)展情況,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為主,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研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對美術學科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不同的美術活動,讓學生會運用美術的眼光看待社會、認識世界。
最后是課程思想上的改革。在課程思想上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倡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采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以及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2.2 新課程改革下課程思想的變化。初中美術教學改革讓教師不僅在課程觀念上有了全新的認知,更是對自己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了全新的看法。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扮演著課程主導者的角色,以談話法、講授法為主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轉變自身角色,以參與者、學生學習促進者的角色實施課程教學。
所謂的課程參與者,是指教師要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則是站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參與到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中,與學生一起發(fā)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場所進行轉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利用觀察、實踐操作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對美的感知與體驗。
而促進者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秉持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的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探索,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到學習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探索學習環(huán)境,支持學生的個性化與多樣化的發(fā)展,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使課堂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現階段,在課程改革的發(fā)展之下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美術教師不僅要清晰教學理念,明確教學思想,更是要把握住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為了達成課程改革的教學思想,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1 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是任何活動開展的前提,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更加主動地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同時,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開始環(huán)節(jié)直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而游戲則是最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教師合理利用學生好奇心重、愛玩、喜歡玩的心理特點,選擇學生喜歡的游戲方式,再結合所學內容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
例如,以《設計紋樣》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為例。這一課是設計制作課,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面具的由來、演變、歷史的發(fā)展,更要通過設計面具的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這兩項活動來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審美習慣的發(fā)展。為了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一開始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課程的開始就可以利用游戲進行導入。教師將學生分為2人一小組進行交換繪畫,教師提前給每位學生分發(fā)白紙,白紙上提前畫好面具的形狀,并告知學生游戲方式,給每人20秒的時間讓學生在面具紙上隨意進行繪畫,20秒后進行交換,再20秒后進行交換,依次這樣交換下去,直到把面具填滿。這樣的游戲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更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激活大腦,進行頭腦風暴。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產生碰撞,在提升學生繪畫能力的同時還有效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3.2 設計有效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美術學科雖然不是初中階段重點教學科目,但卻是推動素質教育不斷前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初中美術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幫助學生豐富其人文精神,使學生能夠成為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此,有效開展美術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常采用的就是為學生設計情境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在情境的推動下欣賞美術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所謂的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有目的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師一般會根據教材內容找與之相關的圖片、視頻或者是與教學所需的音樂等素材,引導學生體會到美術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情境教學法遵循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體會、感悟、反省等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以《用心靈接觸自然》教學為例。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描繪的主題是以樹木為主的自然風景,涉及油畫、水粉、水墨等多種繪畫工具和表現方法,畫種和工具的羅列,是為了展現不同的繪畫種類和自然風光的變化之美,學習繪畫風景,可以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并且能夠很好的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自然界的美,抒發(fā)對自然界的熱愛。本課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該年齡解決斷學生是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為主。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加強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營造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分析思考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談話進行導入,讓學生發(fā)現大自然以及身邊的自然風光的美好。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大量描繪風景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欣賞,通過欣賞發(fā)現大自然獨特的造型和不同的表現方式,為學生營造欣賞探究的情境,并讓學生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從構圖、線條、顏色等不同的方面說一說自己喜歡作品的原因。緊接著,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環(huán)境后,再以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樹”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在樹的變化中體會到四季的特點,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觀察一下校園中的樹木的生長,選擇校園中樹木中的一種用語言的方式進行描繪,最后再將其繪畫成一幅完整的美術作品。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口頭語表達能力,還通過欣賞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3.3 利用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也是當前教育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2人或者是多人合作的形式,通過互動交流理解教學內容,達成學習目標。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改善課堂學習氛圍,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此外,合作學習改善了傳統(tǒng)單一、生硬的教學方式,將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大膽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合作。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效拉近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是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以《花圃》教學為例。本課是以設計、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而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和學生觀察探究創(chuàng)造的過程,整個活動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講的圖案知識。然后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用不同工具材料和幾何圖形表現圖案的幾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情感表現能力。
在課程開始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和音樂,提前播放準備好的課件資料,通過欣賞五彩繽紛的花卉圖片,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再通過一些繪畫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設計、表達情感的方式,通過展示各類范畫,啟發(fā)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能夠從范畫中尋找設計思路和繪畫方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內容。然后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觀察不同方式所表現的花卉圖案,讓學生注意其變化規(guī)律。學生認真觀察后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后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各種版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進行巡回指導,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解決,讓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提升自身能力。
3.4 采用科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隨著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提倡,不僅體現在教學思想、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評價體系也要隨之發(fā)生改變。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美術教師,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完善教學思想,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學生營造公平、公正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樹立自信心。教師所設計的評價內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前,就可以將學生進行一個劃分,依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個人能力水平、發(fā)展?jié)摿M行分層,根據不同的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評價內容來獲得對自己有效的建議和幫助。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以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思考學生的作品內涵以及所想表達的情感,同時,教師要注意語言的運用,要積極采用鼓勵、積極、正面的語言來激勵學生。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來開展評價活動。只有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生。學生可以站在同一角度、同一視角來理解、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而教師僅僅只需要告知學生評價的角度,以及評價的標準,然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評價,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減學生間的情感。
綜上所述,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一定要加強美術學科的鉆研以及對課程改革思想的認知,創(chuàng)新更多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